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23风洞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试验系统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彬华 凌忠伟 +1 位作者 胡向鹏 高鹏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2,共4页
近年来,随着飞行器研制不断高速化发展,一些型号要求在超声速条件下实现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试验。为了实现超声速飞行器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风洞试验,利用FL-23跨超声速风洞独有的投放机构,通过对上、下支撑及其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实... 近年来,随着飞行器研制不断高速化发展,一些型号要求在超声速条件下实现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试验。为了实现超声速飞行器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风洞试验,利用FL-23跨超声速风洞独有的投放机构,通过对上、下支撑及其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了X、Y两个方向的复合运动,建立了马赫数0.3~4.0的级间分离系统。经过多期型号试验验证,该系统对模型定位控制精度达到要求,满足飞行器高马赫数下开展级间分离与网格测力风洞试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超声速流动 控制系统 级间分离 网格测力
下载PDF
基于网格测力数据的多体分离轨迹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解福田 邹东阳 +1 位作者 钟俊 林敬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9-159,共11页
将基于风洞网格测力试验数据建立的气动力模型与刚体运动方程进行耦合求解,得到多体分离轨迹-时间特性,建立了一种多体分离的离线轨迹预测方法。为了提高气动力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移动最小二乘法(MLS)模型提出一种新的权函数形式,针对K... 将基于风洞网格测力试验数据建立的气动力模型与刚体运动方程进行耦合求解,得到多体分离轨迹-时间特性,建立了一种多体分离的离线轨迹预测方法。为了提高气动力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移动最小二乘法(MLS)模型提出一种新的权函数形式,针对Kriging气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加入样点预处理提出了Kriging-Pre数学模型。研究方法应用于来流马赫数6条件下,某并联两级入轨飞行器标模的分离特性研究。研究表明采用改进的两种气动力数学模型均可有效提高分离轨迹预测精度,得到与CFD以及风洞试验定性一致的结论。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离线轨迹预测方法可以满足当前多体分离特性定性分析需求,具有较高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分离 网格测力 离线轨迹 气动力数学模型 刚体运动方程
下载PDF
超声速条件下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元靖 钱丰学 +2 位作者 畅利侠 易国庆 陶洋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根据国外公开文献设计的类CAV模型,在0.6m×0.6m跨/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多体干扰与分离网格测力试验研究,初步获得了典型多体飞行器分离过程中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载荷模型气动特性受分离位置变化影响非常明显。... 采用根据国外公开文献设计的类CAV模型,在0.6m×0.6m跨/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多体干扰与分离网格测力试验研究,初步获得了典型多体飞行器分离过程中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载荷模型气动特性受分离位置变化影响非常明显。载荷模型沿轴向分离时,气动力(矩)逐步接近自由流中气动力(矩)值,载荷模型法向位置改变会引发其气动力(矩)值发生更为剧烈的变化。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尾迹和头激波的发展改变了不同轴向位置处载荷模型的表面流态,从而影响了其气动特性;二是母机模型底部流动具有明显的非对称膨胀特征,不同法向位置处流速大小和方向差异明显,导致载荷模型气动特性随法向位置变化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多体干扰与分离 网格测力 底部流动 激波干扰
下载PDF
高速风洞级间分离轨迹模拟试验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钱丰学 郭鹏 +3 位作者 高鹏 刘奇 王元靖 易国庆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8,共9页
针对多级航天器级间分离研究的地面试验需求,在高速风洞中发展了能够同时模拟前、后级运动的级间分离试验技术。利用风洞的上、下迎角机构,配置电机、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建立了可变迎角和x向位移的上驱动机构,以及可变迎角、x向位移和... 针对多级航天器级间分离研究的地面试验需求,在高速风洞中发展了能够同时模拟前、后级运动的级间分离试验技术。利用风洞的上、下迎角机构,配置电机、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建立了可变迎角和x向位移的上驱动机构,以及可变迎角、x向位移和y向位移的下驱动机构。分别将多级航天器的前、后级模型及测力天平与风洞上、下驱动机构连接,在级间分离计算机控制下,可开展前级迎角、后级迎角、前后级x向和y向相对位置协同模拟的轨迹模拟试验。调试和应用结果表明:上驱动机构可实现迎角–15°~15°、x向0~200 mm范围内的受控运动;下驱动机构可实现迎角–11°~49°、x向0~680 mm、y向0~507 mm范围内的受控运动;系统可用于常规测力试验、投放试验、网格测力试验和轨迹捕获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级间分离 网格测力 轨迹模拟 气动干扰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导弹超声速尾退分离干扰特性试验
5
作者 伍彬 傅建明 +4 位作者 胡珊 蔡天星 鲍然 谢峰 魏忠武 《气体物理》 2022年第6期74-84,共11页
超/高超声速尾退分离在防热、保形、隐身、多次投放、回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望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载荷投放的优选方案。由此面临一类新的多体分离问题:超/高超声速尾退分离问题(aft super/hypersonic ejection separation,ASES)。超... 超/高超声速尾退分离在防热、保形、隐身、多次投放、回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望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载荷投放的优选方案。由此面临一类新的多体分离问题:超/高超声速尾退分离问题(aft super/hypersonic ejection separation,ASES)。超/高超声速尾退分离问题本质上是带空腔底部流动与多体分离构成的耦合问题,具有流场结构复杂、气动非定常非线性非对称效应显著的特点。针对超声速尾退分离问题,采用网格测力和轨迹捕获(captive trajectory system,CTS)风洞试验方法探索了尾退分离干扰流场的结构,发现可根据流场结构和舵效变化分为低速-亚声速无激波、高亚声速-跨声速弱激波、超声速激波和准自由流弱干扰4种典型干扰特征,揭示了尾流场影响后不同区域的全弹气动特性和舵效特性以及控制律、攻角、高度和Mach数对分离位移和姿态的影响规律。相关结论将有助于增强对尾退分离问题的认识,对尾退分离技术的工程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尾退分离 干扰特性 网格测力和CTS 风洞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