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源抗体对同源及异源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感染诱发免疫抑制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淑红 崔治中 +1 位作者 孙爱军 朱秀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8-492,共5页
蛋用型海兰褐母鸡在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细胞适应毒REV-C99(p30)免疫接种后,均在2周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来自免疫种鸡的雏鸡在7日龄内100%(10/10)REV母源抗体阳性。分别在有母源抗体和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鸡接种与疫苗株同源的... 蛋用型海兰褐母鸡在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细胞适应毒REV-C99(p30)免疫接种后,均在2周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来自免疫种鸡的雏鸡在7日龄内100%(10/10)REV母源抗体阳性。分别在有母源抗体和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鸡接种与疫苗株同源的低传代毒REV-C99(p3)或异源的REV中国野毒株HA9901(p5),以此比较母源抗体对同源和异源REV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REV母源抗体能同等有效地预防同源和异源REV感染造成的对H5和H9禽流感灭活疫苗HI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母源抗体 免疫抑制 禽流感疫苗
下载PDF
母源抗体对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感染诱发生长迟缓和免疫抑制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淑红 崔治中 曲立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35-2340,共6页
【目的】确定经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细胞适应毒免疫的种鸡提供的母源抗体在雏鸡抗REV感染中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分别对有母源抗体和无母源抗体的雏鸡人工感染REV野毒,比较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对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 【目的】确定经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细胞适应毒免疫的种鸡提供的母源抗体在雏鸡抗REV感染中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分别对有母源抗体和无母源抗体的雏鸡人工感染REV野毒,比较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对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灭活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结果】在没有REV母源抗体的商品代肉鸡,1日龄感染REV不仅造成生长迟缓,还会显著抑制对NDV和AIV(H5和H9)疫苗的免疫反应。由致弱的REV疫苗免疫的父母代种鸡提供的母源抗体,不仅可预防REV野毒感染引起的生长迟缓,也可预防REV引起的对NDV和AIV灭活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在1日龄攻毒REV后,有REV母源抗体组对所有三种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都显著高于无母源抗体组。免疫后4周,有母源抗体组和无母源抗体组对NDV、AIV-H9和AIV-H5的血凝抑制(HI)抗体滴度分别是3.36±2.04 vs 1.58±1.69(P<0.01),6.27±3.87 vs 0.71±1.60(P<0.01)和6.72±3.92 vs 0.54±1.44(P<0.01)。【结论】来自免疫种鸡的REV母源抗体不仅有效地预防雏鸡感染REV,而且有效地预防或减弱REV感染造成的生长迟缓及其对NDV和AIV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新城疫病毒 禽流感病毒 免疫抑制 母源抗体
下载PDF
马立克病病毒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的混合感染及在传代过程中的重组 被引量:3
3
作者 宿靖伟 滕蔓 +5 位作者 罗俊 迟佳琦 余祖华 禹乐乐 胡博 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旨在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病毒(MD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混合感染及自然重组状况,探讨两种病原的基因重组对MDV病原学特性的潜在影响及危害。利用PCR扩增、序列测定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来自河南商品蛋鸡群的17个MDV分... 旨在了解国内鸡群马立克病病毒(MD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混合感染及自然重组状况,探讨两种病原的基因重组对MDV病原学特性的潜在影响及危害。利用PCR扩增、序列测定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来自河南商品蛋鸡群的17个MDV分离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中两个毒株HNGS206和HNXZ103的病毒基因组中存在REV—LTR的重组插入。进一步的IFA结果显示,HNGS206和HNXZ103并非MDV与REV的自然重组流行毒株,这两个毒株基因组中LTR的插入发生于临床病例鸡混合感染后的病毒分离及传代培养过程中。结果提示,虽然目前国内鸡群中MDV和REV的混合感染较为普遍,但MDV与REV自然重组毒株的流行状况仍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病毒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流行病学 混合感染 病毒传代 基因重组
下载PDF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感染SPF鸡对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淑红 崔治中 邱玉玉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我国鸡群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已相当普遍,但对其造成的实际危害却不太清楚。本研究结果表明,1日龄SPF鸡感染REV会显著抑制对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H5和H9)疫苗的免疫反应。1周龄用相应灭活疫苗免疫后3周、4周和5周... 我国鸡群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已相当普遍,但对其造成的实际危害却不太清楚。本研究结果表明,1日龄SPF鸡感染REV会显著抑制对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H5和H9)疫苗的免疫反应。1周龄用相应灭活疫苗免疫后3周、4周和5周,REV感染组对不同病毒疫苗免疫后的HI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REV感染组的抑制作用大于低剂量感染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REV感染可造成中枢免疫器官萎缩,REV感染组的胸腺、法氏囊与体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证明了,REV早期感染会干扰鸡群对NDV、AIV的免疫效果,特别是会严重干扰对AIV疫苗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新城疫病毒 禽流感病毒 免疫抑制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毒和网状内皮增生病毒感染肉鸡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庄国庆 孙淑红 +1 位作者 崔治中 曲立新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6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为了研究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共感染时的相互作用,分别在REV母源抗体阳性(REV-Ab+)和阴性(REV-Abˉ)及经MDV疫苗CVI988株免疫和不免疫的商品代肉鸡,比较了二种病毒在病毒血症水平和特异抗体效价上的相互影... 为了研究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共感染时的相互作用,分别在REV母源抗体阳性(REV-Ab+)和阴性(REV-Abˉ)及经MDV疫苗CVI988株免疫和不免疫的商品代肉鸡,比较了二种病毒在病毒血症水平和特异抗体效价上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在未经CVI988株免疫鸡,REV病毒血症对MDV强毒接种后的病毒血症水平及抗体效价无明显影响,但REV病毒血症显著抑制了CVI988疫苗免疫为鸡提供的抵抗力和抗体效价,因而提高了强毒MDV感染后的病毒血症的程度。另一方面,MDV感染会显著减弱REV-Ab+鸡对REV感染的抵抗力,提高REV-Ab+鸡在感染REV后的病毒血症水平并抑制对它的抗体效价。分析表明,MDV和REV共感染主要通过抑制鸡体的免疫功能来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及其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共感染 相互作用 病毒血症
下载PDF
不同来源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株的致病性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淑红 崔治中 王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58-1661,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对1日龄SPF鸡的致病性。用包括分子克隆化病毒REV-C99在内的不同来源的6个REV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以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9-AIV、H5-AIV)与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NDV)免疫后HI抗体滴...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对1日龄SPF鸡的致病性。用包括分子克隆化病毒REV-C99在内的不同来源的6个REV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以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9-AIV、H5-AIV)与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NDV)免疫后HI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为指标,比较不同REV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别用3 000TCID50.只-1的剂量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6个REV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H9-AIV、H5-AIV与NDV免疫后4、5与6周的HI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但6个REV感染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来源REV株感染1日龄SPF鸡后均造成生长迟缓,并对体液免疫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这也揭示出REV感染可能是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HI 免疫抑制 致病性
下载PDF
雏鸡母源抗体滴度与抗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感染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玉宝 朱美真 崔治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1-674,共4页
为分析雏鸡母源抗体滴度与抗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将蛋用型海兰褐种鸡在用REV弱毒疫苗免疫接种,种鸡均在2周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来自免疫REV疫苗种鸡的雏鸡均呈母源抗体阳性,而且母源抗体滴度与对应种鸡的抗体... 为分析雏鸡母源抗体滴度与抗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将蛋用型海兰褐种鸡在用REV弱毒疫苗免疫接种,种鸡均在2周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来自免疫REV疫苗种鸡的雏鸡均呈母源抗体阳性,而且母源抗体滴度与对应种鸡的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分别对有母源抗体和无母源抗体的雏鸡人工接种REV低代毒,比较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对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灭活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结果表明,种鸡提供的母源抗体,不仅可预防REV野毒感染引起的生长迟缓,也可预防REV引起的对NDV和AIV灭活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雏鸡的REV母源抗体水平与对NDV和AIV的灭活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免疫抑制 母源抗体 相关性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对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淑红 赵鹏 +1 位作者 刘绍琼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4-777,共4页
本研究拟通过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分子克隆化病毒REV-C99株对1、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比较,探讨REV的致病性与感染日龄的关系。在1、8日龄SPF鸡,分别腹腔注射REV-C99株1000个TCID50.只-1,以新城疫病毒(NDV)灭活疫苗免疫后HI抗体滴... 本研究拟通过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分子克隆化病毒REV-C99株对1、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比较,探讨REV的致病性与感染日龄的关系。在1、8日龄SPF鸡,分别腹腔注射REV-C99株1000个TCID50.只-1,以新城疫病毒(NDV)灭活疫苗免疫后HI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为指标,比较了REV对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即使经过NDV灭活疫苗的二次、三次免疫,对NDV的HI抗体滴度仍然差异显著(P<0.05);而8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则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以及NDV灭活疫苗的二次、三次免疫,对NDV的HI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REV感染1日龄SPF鸡可显著抑制对NDV灭活疫苗免疫后的体液免疫反应,并且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可持续至4个月;而8日龄SPF鸡感染REV后更多表现为一过性的致病作用。显然,REV的致病性对雏鸡感染日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从而揭示出控制REV早期感染的重要性并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生病病毒 HI 感染日龄 致病性
下载PDF
核酸探针检测山东省鸡群中马立克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的流行状况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玉霞 徐怀英 +2 位作者 欧阳文军 袁小远 秦卓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0-143,共4页
为对山东家禽业免疫抑制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从烟台、滨州、临沂、泰安、聊城、青岛大型养殖场共随机收集600只病死鸡的肝脏和脾脏病例组织样品,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样品中鸡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传染性贫血... 为对山东家禽业免疫抑制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从烟台、滨州、临沂、泰安、聊城、青岛大型养殖场共随机收集600只病死鸡的肝脏和脾脏病例组织样品,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样品中鸡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和呼肠孤病毒(reovirus,REOV)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MDV、CAV、REV、REOV的感染率分别为5.17%、8.17%、1.17%、2.5%,检出率较以前的研究报道有降低趋势,有多种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表明山东家禽业在免疫抑制病方面总体控制较好,但不同的养殖场发病情况差异极显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地区发病情况严重,检出率超过其他地区的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毒 传染性贫血病毒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呼肠孤病毒 斑点杂交
下载PDF
含有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基因组片段的天然重组禽痘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丁家波 崔治中 +2 位作者 于立娟 孙淑红 姜世金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8-592,共5页
将国内 5个不同生产厂家来源的禽痘弱毒疫苗株和 1株禽痘野毒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连续传 5代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m munofluorescenceassay... 将国内 5个不同生产厂家来源的禽痘弱毒疫苗株和 1株禽痘野毒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连续传 5代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m munofluorescenceassay,IFA) ,均检测不到传染性REV。但以 6株禽痘病毒 (FPV)感染的第 2代和第 5代细胞基因组提取物为模板 ,通过PCR均能扩增出REV的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和囊膜蛋白 (env)基因片段。用特异性核酸探针作分子斑点杂交 (Dotblot) ,结果显示所扩增的PCR条带为特异的REV_LTR和REV_env基因片段。实验结果表明 ,国内的一些痘病毒疫苗和野毒株基因组中 ,已稳定地整合进了REV的基因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痘病毒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整合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引起的鸡群免疫抑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杜岩 崔治中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1999年 8月 ,江苏省泰州市某 AA肉用型鸡父母代种鸡群呈现生长缓慢、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注射后HI效价不高及多发性腹膜炎、心包炎等免疫抑制性症状。 55日龄时 ,随机从 4只患鸡采集血浆样品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 ,7d后在间接荧光抗体反应中... 1999年 8月 ,江苏省泰州市某 AA肉用型鸡父母代种鸡群呈现生长缓慢、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注射后HI效价不高及多发性腹膜炎、心包炎等免疫抑制性症状。 55日龄时 ,随机从 4只患鸡采集血浆样品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 ,7d后在间接荧光抗体反应中均对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 REV)的单克隆抗体 1 1 A2 5呈强阳性反应。结果表明 ,该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主要由 REV的早期感染及其持续的病毒血症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感染 免疫抑制 病毒分离 病毒鉴定
下载PDF
种鸡接种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弱毒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曲立新 邱洪凯 +3 位作者 祝永华 郭龙宗 崔治中 孙淑红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5-459,共5页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在肉种鸡鸡群中试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的弱毒疫苗,观察其对体重增长、产蛋生产性能、对其他疫苗应答有无影响。同时连续定期测定种鸡血清REV抗体,并测试抗体阳性鸡的后代有无病毒... 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在肉种鸡鸡群中试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的弱毒疫苗,观察其对体重增长、产蛋生产性能、对其他疫苗应答有无影响。同时连续定期测定种鸡血清REV抗体,并测试抗体阳性鸡的后代有无病毒垂直传播。结果表明,该疫苗接种18周龄种鸡后,对生长、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等生产性能均无不良影响,对正常疫苗免疫的抗体应答也无影响。经免疫接种REV弱毒疫苗的种鸡,在开产后及产蛋高峰期,均不表现病毒的垂直传播。免疫种鸡后,其激发的抗体可持续280d以上,且雏鸡血清中母源抗体可持续至少7d。结果表明,该REV弱毒在开产前种鸡应用时有很高的安全性,并能为雏鸡提供足够的特异性母源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免疫 安全性 母源抗体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和鸡群的免疫抑制 被引量:56
13
作者 崔治中 杜岩 +2 位作者 赵文明 吉荣 柴家前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近几年来,我国鸡群中一些免疫抑制性综合症候,越来越常见。不久前,我们分别在江苏和山东的二个种鸡场遇见了典型的病例。虽然二个鸡群对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和鸡贫血病毒都有较高的感染率,但在对鸡群的系统病史、病理剖解变化和实... 近几年来,我国鸡群中一些免疫抑制性综合症候,越来越常见。不久前,我们分别在江苏和山东的二个种鸡场遇见了典型的病例。虽然二个鸡群对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和鸡贫血病毒都有较高的感染率,但在对鸡群的系统病史、病理剖解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确定这二个鸡群的免疫抑制主要是由于整个鸡群在早期感染了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所致。本文还讨论了造成这种早期感染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增生病 病毒血症 免疫抑制 症状 诊断
下载PDF
用单抗介导的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组织切片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志 王锡乐 +1 位作者 庄国庆 崔治中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以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的单克隆抗体 1 1B1 5 4作为一抗 ,建立了从组织病理切片中检测 REV的免疫荧光技术 (Mc- IFA)。运用该技术对人工接种 REV的肉鸡和疑似 REV病鸡的肝脏、脾脏、心脏和肾脏... 以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的单克隆抗体 1 1B1 5 4作为一抗 ,建立了从组织病理切片中检测 REV的免疫荧光技术 (Mc- IFA)。运用该技术对人工接种 REV的肉鸡和疑似 REV病鸡的肝脏、脾脏、心脏和肾脏等器官的组织切片进行了检测 ,并与病毒分离和斑点杂交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人工接种的感染肉鸡中 ,3种方法均为阳性 ;在 30份疑似 REV的病料中 ,用 Mc- IFA可以检测出 1 0份阳性 ,而病毒分离只有 8份样品为阳性。由此表明 ,Mc- IF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 ,完全可以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生病病毒 单克隆抗体 免疫荧光试验 组织切片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对SPF鸡免疫器官和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凯 高立 +4 位作者 祁小乐 高宏雷 高玉龙 王永强 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0-345,共6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是禽类的一种重要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对其造成免疫抑制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的一株REV流行毒株(HLJR0901株)感染1日龄SPF鸡后对感染鸡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日...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是禽类的一种重要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对其造成免疫抑制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的一株REV流行毒株(HLJR0901株)感染1日龄SPF鸡后对感染鸡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出现生长迟缓,法氏囊、胸腺萎缩,脾肿大的症状。感染鸡出现法氏囊滤泡淋巴细胞大量坏死减少,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胸腺出血,胸腺小体增多;脾小结明显萎缩,淋巴细胞减少等病理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病毒在感染鸡法氏囊、胸腺和脾内均有分布,且持续存在。SPF鸡感染REV后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使AIV灭活疫苗和NDV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显著下降。本研究为阐明REV的免疫抑制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生病 致病性 免疫器官 免疫抑制
下载PDF
商品代肉鸡群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混合感染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志 王锡乐 +2 位作者 庄国庆 姜世金 崔治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山东兖州某商品代肉鸡场的 2 0日龄肉鸡开始出现大批死亡 ,剖检发现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等主要脏器均出现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 ,采用细胞培养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方法从这些病料中同时分离到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REV)和马立... 山东兖州某商品代肉鸡场的 2 0日龄肉鸡开始出现大批死亡 ,剖检发现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等主要脏器均出现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 ,采用细胞培养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方法从这些病料中同时分离到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RE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斑点杂交的方法表明该鸡场的疫病为REV和MDV共感染引起的肿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生病病毒 马立克氏病病毒 混合感染 肉鸡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流行现状及防控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小芸 祁小乐 +4 位作者 李凯 胡峰 高玉龙 高宏雷 王笑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范围不断扩大,已证明野鸟也能够携带该病毒。免疫抑制、混合感染、基因整合使得该病的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目前,生...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范围不断扩大,已证明野鸟也能够携带该病毒。免疫抑制、混合感染、基因整合使得该病的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目前,生物制品的污染已经不是该病传播的主要原因,REV已经从早期的种源性病毒演变成了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病原。通过疫苗免疫将该病控制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进而进行REV的种群净化,是防控该病的科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生病 流行 免疫抑制 混合感染 亚单位疫苗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和呼肠孤病毒感染SPF鸡对IFN-γ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玉姝 赵宏坤 +4 位作者 崔治中 赵朴 李宏梅 刘翠艳 李培庆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234,238,共4页
1日龄SPF鸡分别接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呼肠孤病毒(ARV)和REV+ARV,于感染后3、5、46 d采集脾细胞做脾淋巴细胞培养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鸡感染REV后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 1日龄SPF鸡分别接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呼肠孤病毒(ARV)和REV+ARV,于感染后3、5、46 d采集脾细胞做脾淋巴细胞培养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鸡感染REV后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感染后5 d,REV单独感染引起IFN-γ8倍的增长,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ARV单独感染引起IFN-γ2倍的增长。REV和ARV共感染鸡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增长了3倍。至感染后46 d,共感染和REV单独感染的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然差异显著,ARV单独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禽呼肠孤病毒 网状内皮组织生病病毒 SPF鸡
下载PDF
禽痘疫苗病毒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5′LTR整合位点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于立娟 崔治中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0-662,共3页
参照国外发表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5’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在禽痘病毒(FPV)疫苗株基因组上的整合位点及相关序列,合成一对来自FPV的引物,从国内5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禽痘疫苗中经PCR均扩增到REV-5’LTR。通过序列比较... 参照国外发表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5’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在禽痘病毒(FPV)疫苗株基因组上的整合位点及相关序列,合成一对来自FPV的引物,从国内5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禽痘疫苗中经PCR均扩增到REV-5’LTR。通过序列比较发现,我国5个FPV疫苗毒株中REV-5’LTR整合位点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天然重组禽痘疫苗完全一致。其中,有3个的REV-5’LTR插入序列也与美国的Vac-3-Am株和澳大利亚的Vac-M3-Au株有100%的同源性。另2个中国疫苗毒株中的REV.LTR插入序列与美国疫苗毒株Vac-1-A。中的REV-LTR插入序列有99.6%的同源性。但是,这5个中国禽痘疫苗毒株中整合的REVLTR与中国近年分离到的REV野毒株HA9901的5’LTR的同源性只有75.4%-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痘疫苗病毒 网状内皮组织生病病毒 LTR 整合位点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复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小芸 祁小乐 +4 位作者 高玉龙 高宏雷 秦立廷 高立 王笑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病和免疫抑制病。本研究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分离到一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经间接免疫荧光、PCR和电镜鉴定,将该株病毒命名为HLJR0901。克隆HLJR0901主要保护性抗原的基因gp90,并进行了序列分...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病和免疫抑制病。本研究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分离到一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经间接免疫荧光、PCR和电镜鉴定,将该株病毒命名为HLJR0901。克隆HLJR0901主要保护性抗原的基因gp90,并进行了序列分析。HLJR0901与我国早期分离的南方毒株HA9901亲缘关系较远,而与美国和台湾的某些毒株同源性较高。HLJR0901的TCID_(50)为10^(5.2)/mL。通过绘制复制动力学曲线对HLJR0901在CEF细胞上的增殖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d6和d7 REV增殖的滴度最高。该研究丰富了REV流行病学调查,为后续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基础。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REV流行病学资料,也为深入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生病病毒 鉴定 复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