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状原角藻与微塑料对典型浮游动物的联合毒性效应
1
作者 王鹏 梁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8-382,共15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联合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PS-MPs),对2种典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生活史特征及生命表参数... 本研究旨在探究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联合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PS-MPs),对2种典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生活史特征及生命表参数的联合毒害效应。本实验将网状原角藻与微塑料的联合毒性分别与微塑料单独毒性和网状原角藻单独毒性进行比较,用生活史特征和生命表参数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量化。结果表明,网状原角藻联合PS-MPs对2种浮游动物均产生显著负面影响,2种毒物之间的耦合作用为协同。最高浓度(1×10^(5)cells·mL^(-1))网状原角藻与PS-MPs联合毒性实验组中,日本虎斑猛水蚤种群存活率和繁殖率较同浓度海水小球藻对照组一周均值下降60%~63%和62%~64%,寿命缩短26%~50%,产卵量下降18%,桡足22%的个体运动强度显著下降;生命表参数中,周限增长率(λ)降低10%,世代时间(T)延长10 h,内禀增长率(r_(m))变化不显著,净生殖率(R_(0))下降35%。褶皱臂尾轮虫受抑制程度比日本虎斑猛水蚤强,轮虫种群存活率和繁殖率一周均值下降57%~60%和80%~82%,寿命缩短32%~58%,产卵量下降31%,轮虫40%的个体运动强度显著下降;生命表参数中,λ降低16%,T延长8.3 h,r_(m)变化不显著,R_(0)下降50%。本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网状原角藻赤潮和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效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原角藻 聚苯乙烯 浮游动物 联合毒性效应
下载PDF
温度和营养盐限制对网状原角藻生长与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高春蕾 孙萍 +5 位作者 贾智慧 姜美洁 赵翠琼 张学雷 吴振兴 梁成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217-4226,共10页
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是能够形成有毒赤潮的海洋甲藻之一,所产毒素为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该藻在全球很多海域中普遍存在,其生长与产毒特征表现出较强的海域差异性。以分离自我国北黄海海域的网状原角藻为... 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是能够形成有毒赤潮的海洋甲藻之一,所产毒素为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该藻在全球很多海域中普遍存在,其生长与产毒特征表现出较强的海域差异性。以分离自我国北黄海海域的网状原角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温度和营养盐(N、P)限制对该藻生长与产毒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和营养盐限制对藻细胞的生长和产毒均有影响,但营养盐限制影响更为显著。较低的温度更适宜P.reticulatum的生长,15℃时无营养盐限制的L1-Si培养基中藻细胞生长最好。营养盐限制尤其是P限制能够显著降低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P<0.01),缩短藻细胞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持续时间。所有温度下N、P限制均有利于藻细胞内毒素累积,15℃P限制培养基中单个藻细胞中YTX毒素最高,达到92.6 pg/细胞,分别是相同培养温度下N限制和L1-Si中藻细胞毒素含量的3.8倍和7.1倍。温度变化对N和P限制下藻细胞毒素含量影响不同:在5—1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N限制培养基中藻细胞YTX含量增幅逐渐下降,而P限制条件下反之。在所有培养条件下,滤液中毒素含量在稳定期后开始增多,与L1-Si相比,N、P限制不利于毒素的释放。高温能促进L1-Si培养基和N限制培养基中毒素的释放,但对P限制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原角藻 营养盐限制 温度 虾夷扇贝毒素 北黄海
下载PDF
网状原角藻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庞敏 屈佩 +4 位作者 徐金涛 孙萍 胡小颖 张学雷 王宗灵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为明确海洋甲藻——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对海洋微藻的化感作用,揭示其化感物质作为植物源抑藻剂的开发潜能,本文探讨了网状原角藻藻细胞和无细胞滤液对几种海洋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拟旋... 为明确海洋甲藻——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对海洋微藻的化感作用,揭示其化感物质作为植物源抑藻剂的开发潜能,本文探讨了网状原角藻藻细胞和无细胞滤液对几种海洋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选取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作为受体藻种,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作为阳性对照,比较了2种甲藻的藻细胞培养液和无细胞滤液对东海原甲藻、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差异。通过比较发现,网状原角藻的无细胞滤液比塔玛亚历山大藻能更明显的抑制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尤其是对东海原甲藻,基本阻断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甲藻 网状原角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东海甲藻
原文传递
网状原角藻中虾夷扇贝毒素提取与纯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敬元 金薇 +7 位作者 陈文博 宫长宝 贾宝林 隋世峰 冯少姝 韩蕾 梁玉波 吕颂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通过批量培养可产生虾夷扇贝毒素的网状原角藻,对获得的藻泥细胞超声破碎后,用甲醇提取;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吸附网状原角藻分泌于培养液中的胞外毒素,用70%的乙醇洗脱吸附于树脂上的毒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网状原角藻... 通过批量培养可产生虾夷扇贝毒素的网状原角藻,对获得的藻泥细胞超声破碎后,用甲醇提取;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吸附网状原角藻分泌于培养液中的胞外毒素,用70%的乙醇洗脱吸附于树脂上的毒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网状原角藻毒素提取液中,发现9种虾夷扇贝毒素及其类似物,其中虾夷扇贝毒素YTX占总量95.1%,41YTX占3.65%,其他类似物共占1.25%。采用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5次,获得的虾夷扇贝毒素经高分辨质谱法确认其分子量为1142.4747,分子式为C_(55)H_(82)O_(21)S_(2),定量核磁法检测其纯度超过99%,满足虾夷扇贝毒素标准物质制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原角藻 毒素提取与纯化 高纯度虾夷扇贝毒素
原文传递
网状原角藻在种间相互作用下的生长及产毒变化研究
5
作者 庞敏 徐金涛 +2 位作者 马新 张学雷 吴振兴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141,共8页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是近十年来在我国沿海城市贝类样品中检测出的海洋赤潮毒素物质,能危害人类健康。本研究选取产YTXs的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reticulatu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方式将其与常见赤潮硅藻——拟旋链角毛...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是近十年来在我国沿海城市贝类样品中检测出的海洋赤潮毒素物质,能危害人类健康。本研究选取产YTXs的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reticulatu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方式将其与常见赤潮硅藻——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pseudocurvisetus)混合培养,对比单独培养条件下网状原角藻的细胞比生长率、体积比生长率、所产毒素组成以及单细胞毒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种间作用对网状原角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培养条件下,不同接种密度,拟旋链角毛藻的生长都会被网状原角藻不同程度的抑制,而间接接触培养条件下,网状原角藻的生长受培养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其生长、运动空间严重受限制的条件下,其生长反而被拟旋链角毛藻抑制。在各混合培养体系中,网状原角藻的体积变化并不显著,其分泌的YTX毒素组分差异也不明显,可见该藻并不是通过体积增大或者毒素分泌增加来提高其竞争优势的。本研究对于探索赤潮发生原因,加强赤潮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藻种 种间竞争 网状原角藻 拟旋链角毛藻 虾夷扇贝毒素
原文传递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诱导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P糖蛋白转运活性及其分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翠琼 高春蕾 +3 位作者 姜美洁 贾智慧 王宗兴 王宗灵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1-293,共13页
大量研究表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的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multi-xentiobiotic resistance,MXR)在贝类耐受或抵抗污染水域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害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该机制在贝类抵抗或耐受食源性毒素方面作用的研究却很... 大量研究表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介导的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multi-xentiobiotic resistance,MXR)在贝类耐受或抵抗污染水域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害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该机制在贝类抵抗或耐受食源性毒素方面作用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实验动物,向其投喂产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的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通过检测栉孔扇贝鳃和消化腺组织中YTX毒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合2种组织中P-gp介导的MXR活性变化及P-gp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P-gp在扇贝耐受YTX毒素中可能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毒藻暴露时间的延长,栉孔扇贝鳃和消化腺中YTX含量逐渐增加,且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YTX的大量累积虽未导致扇贝死亡,但是仍然对扇贝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发现,染毒12 h后,栉孔扇贝鳃组织前端出现明显黑化,消化腺组织导管上皮细胞部分脱落入管腔中,腺管内细胞界限模糊,部分腺管崩解。罗丹明B(rhodamine B,Rho B)外排实验表明YTX毒素暴露能显著增强栉孔扇贝鳃和消化腺组织中P-gp的转运活性,暴露12 h后鳃和消化腺Rho B的排出速率就已分别达到对照组的3.8倍和1.4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P-gp活性略有增强,72 h后开始下降;P-gp的功能性抑制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RP)在实验设定的浓度下没有抑制反而增强了Rho B的外排;免疫定位显示,毒素暴露后栉孔扇贝鳃丝前端纤毛柱状细胞及消化腺导管上皮柱状细胞和腺管消化细胞P-gp免疫阳性信号增强,说明YTX毒素暴露提高了P-gp的表达量。综上推断,YTX毒素可能是P-gp的底物,它能够诱导P-gp转运活性增强,并增加P-gp的表达量来参与扇贝对YTX毒素的耐受或抗性;设定浓度的VRP不能抑制P-gp的活性,这可能是由于种属差异造成的,关于VRP对栉孔扇贝Pgp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毒素 栉孔扇贝 网状原角藻 消化腺 P糖蛋白 罗丹明B 维拉帕米
下载PDF
3种有毒赤潮微藻对海岸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刘仁沿 宋珊珊 +4 位作者 宫常宝 李冬梅 刘磊 梁玉波 隋世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9-347,共9页
为评估海洋有毒赤潮微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使用培养的产毒微藻作用于海岸底泥,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测序,分析比较产毒的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e)、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微小亚历... 为评估海洋有毒赤潮微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使用培养的产毒微藻作用于海岸底泥,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测序,分析比较产毒的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e)、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对海洋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金藻实验组的细菌群落多样性(Chao1、ACE、Shannon)指数最大,利玛原甲藻最小.海岸底泥系统中6个优势细菌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绿弯菌门(Chlorofexi)、放线菌门(Actinobcteria);金藻和海水实验组的细菌在门、纲、目、科、属、种6个分类水平上都具有较高的类群数;利玛原甲藻实验组在除种和属以外的4个分类水平上,都具有最低类群数.因此,有毒赤潮微藻及其毒素对于微生态细菌可能具有毒性作用,影响其周围生境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本研究结果从微生态角度评价有毒微藻及藻毒素的作用影响,可为全面了解有害藻华及有毒微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提供基础.(图8表2参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微藻 网状原角藻 利玛甲藻 微小亚历山大藻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