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金矿床网状裂隙的形态分布及成因浅析
1
作者 唐诗佳 彭恩生 +1 位作者 孙振家 高光明 《湖南地质》 1998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湘西金矿沃溪矿床发育平行、斜交层面、弧形及节理型等4种网状裂隙,它们控制了网状矿体的形态、规模及产状。由于受岩石性质及破裂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网状裂隙一般发育于浅—中深部。它们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层间剪切滑动及断层尾端应... 湘西金矿沃溪矿床发育平行、斜交层面、弧形及节理型等4种网状裂隙,它们控制了网状矿体的形态、规模及产状。由于受岩石性质及破裂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网状裂隙一般发育于浅—中深部。它们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层间剪切滑动及断层尾端应力畸变和液压致裂等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网状裂隙 形态分布 矿床成因
下载PDF
CO_(2)相变致裂煤的显微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曹运兴 张新生 +2 位作者 张军胜 郭帅房 孟兵兵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5,共9页
CO_(2)相变致裂是一种高效增渗、增抽和消突的新型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应用效果显著。该技术的核心是高压动力载荷作用于煤层的强化造缝及其卸压增渗效应。然而,新生裂缝的形貌特征以及破坏成因机制研究薄弱。目前井下厘米—米级尺度裂缝... CO_(2)相变致裂是一种高效增渗、增抽和消突的新型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应用效果显著。该技术的核心是高压动力载荷作用于煤层的强化造缝及其卸压增渗效应。然而,新生裂缝的形貌特征以及破坏成因机制研究薄弱。目前井下厘米—米级尺度裂缝的观察和描述,主要用于揭示煤层的造缝增透机理。更小尺度的微米级显微裂隙研究,可更系统和全面描述裂缝的形貌和发育规律,揭示CO_(2)相变致裂作用下煤的破坏机理。应用自行研制的高压CO_(2)冲击大型物模试验装置系统,对无烟煤试件进行了120 MPa高压CO_(2)冲击,基于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的观察,研究了微米级裂隙特征、发育规律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致裂后煤样的割理系统充分沟通,形成多尺度的复杂微裂隙网络。(2)煤基质破碎并发育大量微米尺度的新生显微构造,发现了3种典型显微构造是“损伤坑”“三翼型”裂隙和“页理状构造”。(3)CO_(2)的超临界相、气相、或者二者的混合相态冲击破碎近喷孔端煤样,冲击波可能是试件远端破坏造缝的主要力学机制。(4)显微构造的形成和损伤演化机制为:在煤基质表面形成损伤坑,并以损伤坑为中心形成“三翼型”张性锯齿状分支裂隙,多个“三翼型”裂隙组合形成复杂的微裂隙网络系统。强化造缝形成的复杂网状裂隙系统,是煤层卸压、增渗、增抽和高效消突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相变致裂 显微构造 网状裂隙 瓦斯治理 消突机理
下载PDF
合肥膨胀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天鹏 《当代建设》 2001年第5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膨胀土地基 岩土工程勘察 大气影响深度 原状土样 网状裂隙 轻型建筑 拟建工程 自由膨胀率 胀缩等级 铁锰结核
下载PDF
玉屏县朱家场-兴隆地区机井供水方式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义喜 杨瑛 李丹 《四川地质学报》 2012年第2期208-211,共4页
通过对玉屏县朱家场-兴隆地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分析,结合本人1981~1984年在中国解放军○○九三二部队(原建字七三二部队)参与的1∶5万玉屏-朱家场地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玉屏-朱家场地区农... 通过对玉屏县朱家场-兴隆地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分析,结合本人1981~1984年在中国解放军○○九三二部队(原建字七三二部队)参与的1∶5万玉屏-朱家场地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玉屏-朱家场地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及2007年贵州省地下水资源勘查(玉屏勘查区)报告中对该区域水资源量、水质及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成果的对比,对在该区域进行机井开采地下水的供水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于网状溶蚀裂隙较发育的白云岩区域,采用机井方式采用地下水是行之有效的且具备可持续发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井供水 网状溶蚀裂隙 地下水 玉屏县朱家场
下载PDF
漳浦"抽象画廊"
5
作者 王敏 《风景名胜》 2004年第5期54-57,共4页
"抽象画廊"里这些不是艺术却有如艺术的作品,全是大自然鬼斧神 工的产物。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外在条件作用下所形成的。"抽象画廊" 地处漳浦县六鳌半岛东海岸边,面向台湾海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海 浪冲拍与... "抽象画廊"里这些不是艺术却有如艺术的作品,全是大自然鬼斧神 工的产物。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外在条件作用下所形成的。"抽象画廊" 地处漳浦县六鳌半岛东海岸边,面向台湾海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海 浪冲拍与潮汐、雨水的洗刷,使裸露的花岗岩中的铁质渐渐析出,并沉淀 于风化过程中产生的网状裂隙里,呈现出红色线条锈迹,遍布于浅色岩壁上, 从而形成这独特的抽象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画 漳浦县 网状裂隙 地理环境 外在条件 花岗岩石 浅色岩 风化过程 大自然 东海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