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网状黄斑病变与慢性肾病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褚哲 任奇 +1 位作者 程璐 程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网状黄斑病变(RMD)与慢性肾病(CKD)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自2019年2—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纳入至少1眼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上存在视网膜下疣样沉积物患者36例7... 目的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网状黄斑病变(RMD)与慢性肾病(CKD)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自2019年2—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纳入至少1眼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上存在视网膜下疣样沉积物患者36例71眼作为RMD组,连续纳入至少1眼确诊为早中期AMD患者29例50眼作为非RMD组,连续纳入双眼眼底正常的志愿者32例64眼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清计算估算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与eGFR,通过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值。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RMD发生的相关因素及RMD与CKD之间的关联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RMD患者eGFR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的关联性。结果RMD组受检者eGFR值为(66.40±27.58)ml/(min·1.73 m^(2)),明显低于非RMD组的(84.40±20.91)ml/(min·1.73 m^(2))和健康对照组的(87.64±22.32)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GFR降低与RMD患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比值比(OR)=0.973,95%置信区间(CI):0.954~0.992,P=0.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关联在eGFR<60 ml/(min·1.73 m^(2))(CKD期)显著(OR=6.482,95%CI:1.543~27.236,P=0.011)。RMD组患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值明显低于非RM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MD组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值与eGFR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38,P>0.05),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eGFR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457,P<0.05)。结论CKD与RMD存在关联性,这种关联可能来源于全身性微循环障碍的混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 肾小球滤过率 慢性肾病 网状黄斑病变
下载PDF
网状黄斑病变临床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刁禹尧(综述) 程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网状黄斑病变(RMD)是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密切相关的一种独立的新型黄斑部疾病,目前通过多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可对其做出诊断。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中的红外成像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对RM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其成像特点与... 网状黄斑病变(RMD)是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密切相关的一种独立的新型黄斑部疾病,目前通过多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可对其做出诊断。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中的红外成像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对RM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其成像特点与普通玻璃膜疣有着显著差别。RMD的发病原因与基因、环境、性别、年龄以及全身性疾病等有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多项研究显示脉络膜血管病变与其密切相关,也有研究表明Bruch膜的病变可能是导致RMD典型表现网状假性玻璃膜疣首次出现的原因。RMD与晚期AMD,特别是干性地图状萎缩关系密切,也有部分RMD发展为晚期湿性AMD,早期干预有可能阻止其转变为晚期AMD的进程。近年来研究发现RMD与心血管疾病及部分恶性肿瘤相关,甚至有可能成为其预警标志。因此,对RMD的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RMD发病特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视功能变化、与眼底及全身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黄斑病变 假性玻璃膜疣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网状黄斑病变患者视功能的改变
3
作者 刁禹尧 程浩 叶素娜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33-36,66,共5页
目的:研究网状黄斑病变(RMD)患者视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经检查患有RMD的患者11例(22只眼),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10例(20只眼)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详细眼科检查后采用罗兰电生理仪对研究对象进行mf-ERG检... 目的:研究网状黄斑病变(RMD)患者视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经检查患有RMD的患者11例(22只眼),同期纳入健康体检者10例(20只眼)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详细眼科检查后采用罗兰电生理仪对研究对象进行mf-ERG检测,用四分法对比RM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及视网膜的鼻上方、鼻下方、颞上方、颞下方四个象限的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结果:m-ERG中RMD组的黄斑中心凹P1波振幅密度(99.00±35.43 nv/deg2)明显低于对照组(121.42±14.99 nv/deg2),P<0.05;RMD组的黄斑中心凹P1波潜伏期(45.73±3.36ms)与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凹P1波潜伏期(47.10±1.91 ms)无明显差异,P>0.05。m-ERG中RMD组的颞下(26.27±5.53 nv/deg2)、鼻上(25.86±5.08 nv/deg2)的P1波振幅密度较对照组的颞下(30.49±7.47 nv/deg2)、鼻上(29.92±4.97nv/deg2)的P1波振幅密度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上、鼻下方的P1波振幅密度及四个象限的P1波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D患者的黄斑中心凹、颞下、鼻上方的视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黄斑病变 假性玻璃膜疣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电生理
下载PDF
网状黄斑病变与系统性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4
作者 褚哲 任奇 +1 位作者 程璐 程浩 《国际眼科纵览》 2023年第3期276-282,共7页
网状黄斑病变(reticular macular disease,RMD)是早中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种重要表型,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障碍即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微循环功能障碍可导致组织功能障碍,特别是对于眼、肾、心等高代谢器官尤为明显。多项研究... 网状黄斑病变(reticular macular disease,RMD)是早中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种重要表型,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障碍即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微循环功能障碍可导致组织功能障碍,特别是对于眼、肾、心等高代谢器官尤为明显。多项研究提示了RMD可能是与其他器官(如肾脏和心脏)毛细血管床功能障碍相关的多系统疾病的一部分。肾脏、心脏等器官的微循环障碍与RMD的发生相关,在发病机制上它们存在着内在关联,RMD或许可作为慢性肾病、冠状动脉疾病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等疾病发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黄斑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微循环障碍 慢性肾病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网状黄斑病变的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奇 褚哲 +1 位作者 程璐 程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24-1032,共9页
目的研究网状黄斑病变(RMD)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特征和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2至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者资料,连续纳入至少1只眼确诊为早中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31例(54只眼)为... 目的研究网状黄斑病变(RMD)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特征和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2至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者资料,连续纳入至少1只眼确诊为早中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31例(54只眼)为AMD组,连续纳入至少1只眼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图像存在视网膜下疣样沉积物者33例(62只眼)为RMD组,同期连续纳入50~83岁的双眼眼底正常志愿者32例(64只眼)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应用谱域OCT检查并分析各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F)和黄斑中心凹颞侧(T)、鼻侧(N)、上方(S)和下方(I)2 mm的外层视网膜(ORL)、内层视网膜(IRL)、脉络膜的厚度特征,分析RMD黄斑区ORL厚度与脉络膜厚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χ^(2)检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RMD组黄斑区F、T、S、I位点ORL厚度相较于AMD组和HC组明显变薄,以F位点最为明显[RMD组、AMD组和HC组分别为(90.27±8.93)、(98.04±11.7)和(97.19±7.02)μm;P<0.01]。在自变量包括了黄斑区F位点ORL厚度、性别、年龄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黄斑区F位点ORL厚度与RMD患病之间存在关联(比值比=0.926,P<0.05)。RMD组黄斑区ORL和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其中F位点ORL和脉络膜厚度RMD组分别为(90.27±8.93)和(163.21±72.43)μm;AMD组分别为(98.04±11.7)和(235.34±64.15)μm;HC组分别为(97.19±7.02)和(240.08±62.27)μm;P<0.01],但两者间没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多个位点的线性关系不显著;RMD患眼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黄斑区F、T、S位点的ORL厚度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0.487,0.722,0.467,P<0.05)。结论RMD患眼黄斑区的ORL较健康眼及不伴RPD的早中期AMD患眼更薄。RMD患眼黄斑区ORL变薄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视网膜小疣 中央凹 视网膜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网状黄斑病变 网状假性玻璃膜疣
原文传递
网状黄斑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叶素娜 程浩 《国际眼科纵览》 2019年第5期350-354,共5页
网状黄斑病变(reticular macular disease,RMD)多发生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isease,AMD)患者中,是一种不同于典型玻璃膜疣的形态学改变,在多种成像模式中具有稳定、特征性的表现。不同研究报道的RMD发病率因成像... 网状黄斑病变(reticular macular disease,RMD)多发生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isease,AMD)患者中,是一种不同于典型玻璃膜疣的形态学改变,在多种成像模式中具有稳定、特征性的表现。不同研究报道的RMD发病率因成像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联合使用多模态成像模式有助于提高RMD的诊断率。RMD的出现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及地图状萎缩高度相关,是AMD进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黄斑病变 网状假性玻璃膜疣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多模态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