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群视角的产业链网络倍增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麻昌港 《经济导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7,共2页
产业集群是产业链发展到一定时候较为完备的高级的网络形态,产业链在空间上的大规模有机集聚就是产业集群,两者均以企业为微观载体,产业链相对应的是企业链,产业集群相对应的是企业集群,一个大的产业集群往往包含许多产业链,一条... 产业集群是产业链发展到一定时候较为完备的高级的网络形态,产业链在空间上的大规模有机集聚就是产业集群,两者均以企业为微观载体,产业链相对应的是企业链,产业集群相对应的是企业集群,一个大的产业集群往往包含许多产业链,一条产业链也同样可以形成不同规模的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链 网络倍增效应 关联结构 关联方式
下载PDF
网络倍增效应与企业电子商务理念的重塑
2
作者 邹衍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世纪之交的网络经济大萧条 ,使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普通电子商务模式的局限已经显露。实现电子商务理念的重塑 ,是电子商务企业的当务之急。网络倍增效应成为这一理念重塑的依据 ,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为解决电子商... 世纪之交的网络经济大萧条 ,使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普通电子商务模式的局限已经显露。实现电子商务理念的重塑 ,是电子商务企业的当务之急。网络倍增效应成为这一理念重塑的依据 ,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为解决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倍增效应 企业 电子商务 企业信用
下载PDF
网络倍增效应与企业电子商务理念的重塑
3
作者 刘学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9-40,共2页
网络经济使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实现电子商务理念的重塑,是电子商务企业的当务之急。网络倍增效应成为这一理念重塑的依据,网络倍增电子商务模式为解决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案。
关键词 网络倍增效应 企业电子商务 企业信用
下载PDF
三相七电平H桥换相有源钳位变流器 被引量:1
4
作者 季翼鹏 王冕 +1 位作者 王跃 陈国柱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39-146,共8页
可用于中压系统的少元件型多电平变流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将半桥单元嵌入传统的三相H桥三电平变流器的直流母线,演绎了一种新颖的三相七电平变流器拓扑,该少元件型有源中点钳位多电平拓扑利用H桥的开关网络实现换相和电平倍增,获... 可用于中压系统的少元件型多电平变流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将半桥单元嵌入传统的三相H桥三电平变流器的直流母线,演绎了一种新颖的三相七电平变流器拓扑,该少元件型有源中点钳位多电平拓扑利用H桥的开关网络实现换相和电平倍增,获得了对称结构,规避了中点电压偏移问题,并拥有足够的冗余模态,便于实现直流母线电容的均压控制。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深入揭示了该拓扑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两层复合均压控制策略,并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目标波—状态矢量函数的多电平脉宽调制(PWM)算法,用于新拓扑的驱动脉冲的生成。最后,建立了3.3kV/5 MW并网变流器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工作原理、调制算法、均压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平变流器 少元件数多电平变流器 有源中点钳位 直流电压均衡 电平倍增网络
下载PDF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3
5
作者 钞小静 王宸威 王灿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作为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技术性、互联性和倍增性等典型特征,通过创新要素的高效集聚与创新组织的精准匹配,重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通过促进产业变革调整与贸易转型提升...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作为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技术性、互联性和倍增性等典型特征,通过创新要素的高效集聚与创新组织的精准匹配,重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通过促进产业变革调整与贸易转型提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形成网络效应,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维度的相互渗透、相互反馈及协同演化的进程。当前,数字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在于提高数字创新能力、深化数实融合、增强数字普惠共享及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具体需要促进数字创新的加速发展,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基石;营造数字网络的生态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倍增;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提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术扩散 互联融合 网络倍增
原文传递
A novel microwave absorber——BaAl_2Fe_(10)O_(19)/poly(m-toluidine) composite:Prepara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被引量:4
6
作者 CHEN KeYu XU QingQing +4 位作者 LI LiangChao GONG PeiJun CHEN HaiFeng XIAO QiuShi Xu Fe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220-1227,共8页
BaFe10A12O19/poly(m-toluidine) (BFA/PMT)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of m-toluidine in the presence of BaFe10Al2O19 particles.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obtained sa... BaFe10A12O19/poly(m-toluidine) (BFA/PMT)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of m-toluidine in the presence of BaFe10Al2O19 particles.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obtain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XRD, FT-IR, UV-visible spectroscopy, SEM and TEM techniques. Thei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agnetic property and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y were measured by the four-probe meter, the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and the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FA particles were coated effectively by PMT polymer and some interactions between PMT and BFA particles existing in the composites. The conductivity of BFA/PMT composit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pure polymers and its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is a little smaller than that of pure BFA.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film thickness of absorbent on its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y is evident. The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the BFA/PMT composite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pure BFA and PMT. When optimizing the mass rate of BFA/PMT to 0.3, the absorbent with 2 mm film thickness has the minimum reflection loss of -28.26 dB at approximate 14.24 GHz, and the maximum available bandwidth of 8.8 GHz,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composites can be used as advancing absorption and shielding materials due to their favorable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in-situ polymerization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