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社区感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滕国鹏 张青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733,共7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虚拟社区感、网络社会支持、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虚拟社区感问卷、网络社会支持问卷、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9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虚拟社区感... 目的:探讨大学生虚拟社区感、网络社会支持、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虚拟社区感问卷、网络社会支持问卷、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9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虚拟社区感、网络社会支持、网络人际信任和网络利他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r=0.47~0.68,P<0.01)。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在虚拟社区感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分别起单独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65.85%、7.32%。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在虚拟社区感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20%。结论:虚拟社区感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又通过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区感 网络社会支持 网络人际信任 网络利他行为
下载PDF
“COVID-19”背景下敬畏情绪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
2
作者 刘灵 韩迎春 +1 位作者 杨铖 杜家澍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网络积极道德情绪是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为考察网络情境中敬畏情绪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实验法启动敬畏/平静情绪,探索其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并考察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与平静情绪相比,网络中敬畏情... 网络积极道德情绪是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为考察网络情境中敬畏情绪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实验法启动敬畏/平静情绪,探索其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并考察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与平静情绪相比,网络中敬畏情绪与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正相关且有正向预测作用;道德认同存在调节效应,道德认同水平越高,敬畏情绪对网络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情绪 道德认同 网络利他行为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3
作者 滕国鹏 张青杨 贾亦真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9-76,共8页
研究的目的在于编制一个评估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问卷并验证其信效度。在方法上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编制初始问卷,基于1475名大学生被试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包含工具型利他、精神... 研究的目的在于编制一个评估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问卷并验证其信效度。在方法上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编制初始问卷,基于1475名大学生被试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包含工具型利他、精神型利他、信息型利他、物质型利他4个维度,共计20个项目。问卷四因子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x~2/df=3.658,CFI=0.945,NFI=0.926,TLI=0.935,RMSEA=0.068),且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和内部一致性、重测和分半信度指标。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做今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相关研究的有效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利他行为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医学生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
4
作者 江婧 赵小彦 +1 位作者 李旸 姚余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584-1588,共5页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共情和道德认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道德认同量表为测量工具,对791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测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在性别和网龄因素上的差异均有...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共情和道德认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道德认同量表为测量工具,对791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测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在性别和网龄因素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和道德认同均呈正相关关系(r=0.274、0.196,P<0.01)。道德认同在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15.01%。结论:共情可以直接正向影响网络利他行为,也可以通过道德认同影响网络利他行为,共情和道德认同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医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共情 道德认同 中介效应 医学生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变迁的横断历史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璐 乌云特娜 +1 位作者 金童林 包红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2008-2018年间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8篇测量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有关文献(共31241名大学生)进行横断历史meta分析,采用滞后分析方法探讨网络利他行为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相比2... 目的:探讨2008-2018年间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8篇测量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有关文献(共31241名大学生)进行横断历史meta分析,采用滞后分析方法探讨网络利他行为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相比2008年,2018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上升1.48个标准差,网络支持下降0.78个标准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互联网现状、经济状况的社会指标呈正相关(r=0.58~0.79,均P<0.05)。结论:2008-2018年的研究提示,我国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有逐年上升趋势,而网络支持有逐年下降趋势;11年来中国互联网及经济的发展能较好地解释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利他行为 横断历史meta分析 变迁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琳琳 张乐琳 +1 位作者 孙晓瑜 李丽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75-1381,共7页
目的:探讨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及效应比较。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我报告利他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以及一般健康问卷对8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显... 目的:探讨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及效应比较。方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我报告利他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以及一般健康问卷对8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β=-0.20,-0.16;P<0.0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β=0.34,P<0.001);2现实利他行为仅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0.0106,0.0581]);网络利他行为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0.0137,0.0478]),在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95%CI=[-0.0794,-0.0330];95%CI=[-0.0989,-0.0483]);3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显著强于现实利他行为(C1:Effect=0.0356,Boot SE=0.0065;C1:Effect=0.0458,Boot SE=0.0120),现实和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模型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可以通过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父母情感温暖既可以通过大学生现实利他行为还可以通过网络利他行为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网络利他行为的中介效应强于现实利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现实利他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 心理健康 中介效应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7
作者 林心莹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5940-5954,共15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网络利他行为及心理弹性的人口学现状,并进一步对三个因子的关系进行探索。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 II)、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及自编...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网络利他行为及心理弹性的人口学现状,并进一步对三个因子的关系进行探索。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 II)、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通过问卷星方式对被试进行取样,共回收问卷314份。以此为基础,分析家庭功能、心理弹性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在建立中介模型的基础上,确认心理弹性是否在家庭功能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中具有中介效应。结果:1) 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在性别、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上差别明显;在是否独生、户口所在地上无明显不同。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家庭功能差异显著,在性别、是否独生、户口所在地无较大差别。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有差异明显;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大学生的网络支持、网络指导水平存在差异;是否独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并未出现明显影响。2) 家庭功能、心理弹性与网络利他行为及各维度间呈显著相关。3) 大学生家庭功能、心理弹性能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4) 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作为完全中介,效应值为0.114,95%置信区间为[−0.014, −0.210]。结论: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存在差异,男性的得分比女性高。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存在差异,男性较女性表现出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城镇的大学生较农村大学生能够从网络获得更多支持以及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3) 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作为完全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心理弹性 大学生 网络利他行为
下载PDF
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8
作者 孔德华 乌云特娜 金童林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5期2012-2018,共7页
网络利他行为是指个体表现出的,在网络上自愿帮助他人、且不期望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行为。主要分为三个维度,即行为动机、行为结果和动机与结果相结合的维度。本文对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特征、理论及测量进行了研究。另外,近年来的研... 网络利他行为是指个体表现出的,在网络上自愿帮助他人、且不期望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行为。主要分为三个维度,即行为动机、行为结果和动机与结果相结合的维度。本文对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特征、理论及测量进行了研究。另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网络利他行为受个人特质、环境、网络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个人特质 网络社会支持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探究——线上积极反馈和自尊的作用
9
作者 黎淑晶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调查线上积极反馈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自尊在其中的中介效应。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同时使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线上积极反馈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1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①... 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调查线上积极反馈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自尊在其中的中介效应。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同时使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线上积极反馈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1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①网络利他行为和线上积极反馈(r=0.34,p<0.01)与自尊(r=0.17,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②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检验显示,线上积极反馈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应,自尊在这一作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7.9%。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线上积极反馈对网络利他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且自尊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利他行为 线上积极反馈 自尊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怀滨 郑婉丽 +2 位作者 马松 肖威龙 张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132-138,共7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OSSA)对选取的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IABSU均分为(2.08±0...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IABSU)、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问卷(OSSA)对选取的4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IABSU均分为(2.08±0.52)分,IRI-C均分为(2.13±0.47)分,OSSA均分为(3.05±0.55)分.IABSU得分与IRI-C得分、OSSA得分均呈正相关(r=0.25,0.59;均P<0.05),IRI-C得分与OSSA得分也呈正相关(r=0.27,P<0.01),男生在IABSU以及网络分享、网络提醒、网络指导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网络社会支持的得分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3)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同时,网络社会支持在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为60%);4)网络社会支持在共情和网络利他行为中具有正向缓冲作用.结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共情与网络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共情能够通过网络社会支持促进网络利他行为而且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利他行为 共情 网络社会支持 中介作用 调节作用
下载PDF
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网络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怀滨 郑婉丽 +3 位作者 魏新益 林婉清 杨矗 何誉博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61-465,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自我效能感在他们间的中介效应.采取方便取样并使用坚韧人格量表、网络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 本研究旨在探讨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自我效能感在他们间的中介效应.采取方便取样并使用坚韧人格量表、网络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检验显示,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应,网络自我效能感在这一作用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25.53%.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可以部分通过网络自我效能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坚韧人格 网络自我效能感 网络利他行为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班级环境的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显亮 顾海根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5期690-696,共7页
对44个班级的16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班级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的影响。多层线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网龄之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对其网络利他行为的得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2)... 对44个班级的16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班级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的影响。多层线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网龄之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对其网络利他行为的得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2)游戏偏好对网络支持和网络分享的影响、交往偏好对网络支持的影响、信息偏好对网络提醒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班级差异;(3)班级女生率和班级平均自尊水平对网络支持的班级均值差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班级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和班级平均自尊水平对交往偏好与网络支持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网络行为偏好 班级环境 多层线性模型 大学生
下载PDF
成人依恋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共情与信任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凯莉 杨梦圆 +2 位作者 苗灵童 刘燊 张林 《人类工效学》 2017年第3期23-28,3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提出共情与信任的并行多重中介模型揭示成人依恋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过程。方法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问卷、人际关系反应指针问卷和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对37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可以显... 目的本研究提出共情与信任的并行多重中介模型揭示成人依恋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过程。方法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问卷、人际关系反应指针问卷和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问卷对37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依恋回避则显著负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个体的共情与网络人际信任并行中介依恋焦虑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优于共情的作用。结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和提升人际信任水平对于提高其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依恋 共情 网络人际信任 网络利他行为 互联网 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国内外网络利他行为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郑显亮 顾海根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3,共5页
当前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网络消极影响的探讨,而对网络积极因素的研究较少。网络利他行为是网络积极因素的较集中体现。本文试就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个简要的综述,指出了目前网络利他行为研... 当前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网络消极影响的探讨,而对网络积极因素的研究较少。网络利他行为是网络积极因素的较集中体现。本文试就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个简要的综述,指出了目前网络利他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提出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网络环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欢欢 张和云 《心理研究》 2013年第6期92-96,共5页
为了探讨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网络使用量表、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网络交往... 为了探讨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网络使用量表、网络空间人际信任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网络交往动机、网络人际信任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动机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也通过网络人际信任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网络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动机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交往动机 网络人际信任 网络利他行为
下载PDF
网络利他行为与网络生态文明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志强 王跃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9-72,共4页
网络利他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将使他人和社会受益而行动者本人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志愿行为。它具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方式,从网络利他行为的内在机制和网络生态文明的构成要素上看,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为网络主体提供了一个宣扬道德... 网络利他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中发生的、将使他人和社会受益而行动者本人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志愿行为。它具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方式,从网络利他行为的内在机制和网络生态文明的构成要素上看,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为网络主体提供了一个宣扬道德、奉献社会的新价值选择;从网络信息的传播来看,也有利于构建一种网络社会隐性德育机制。因此,网络利他行为具有对网络生态文明构建的促进作用与价值,但也存在对生态文明构建产生阻碍作用的可能性,因而网络管理者需要通过引导和规范网络利他行为等措施来推进网络生态文明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网络生态文明 道德 路径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芹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4-26,共3页
网络虽然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网络环境也有利于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唤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引导途经包括: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引导作用;二是从道德品质提升角度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 网络虽然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网络环境也有利于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唤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引导途经包括: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引导作用;二是从道德品质提升角度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三是通过情感认知的加强鼓励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四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鼓励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五是从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鼓励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这些途径对于青少年道德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青少年 网络利他行为 道德品质 情感认知 自我价值
下载PDF
成人依恋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香 付冰雪 牛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4-100,共7页
采用成人依恋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2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发现男性大学生的依恋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倾向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成人依恋... 采用成人依恋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2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发现男性大学生的依恋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女性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倾向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成人依恋中的依恋回避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依恋焦虑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性别在依恋焦虑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于女性大学生,男性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更易受其依恋焦虑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网络利他行为 大学生 调节作用
下载PDF
内隐网络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慧瀛 黄雪珂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11-114,共4页
采用内隐联结测验(IAT)、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道德敏感性问卷对河南省某高校50名学生进行施测,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大学生内隐网络利他行为倾向及其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网络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利他行... 采用内隐联结测验(IAT)、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道德敏感性问卷对河南省某高校50名学生进行施测,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大学生内隐网络利他行为倾向及其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网络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利他行为存在显著的IAT效应,表明网络利他行为具有内隐倾向;内隐网络利他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得分差异显著;网络利他行为内隐倾向在性别变量上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文理科生内隐网络利他倾向差异显著;内隐网络利他倾向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网络道德敏感性相关不显著;IAT可以作为测量网络利他行为内隐倾向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行为 内隐联结测验 情绪效能感 道德敏感性
下载PDF
高校基层团组织微公益项目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家豪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3期97-99,共3页
在微公益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提出高校共青团实施微公益项目的实现路径,并选取部分高校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大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之后参与程度和利他行为的变化情况,以验证高校基层团组织微公益项目的成效。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微公益 团组织 网络利他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