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流动的藏私”理论视角下小红书momo群体网络匿名社交现象研究
1
作者
刘湘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2期56-58,63,共4页
以小红书平台为代表的momo群体在网络上的匿名社交现象引发大众热议。研究采用“流动的藏私”理论视角,分析得出这一社交现象的发生是由个人隐私保护的需要、情感认同形成同类共鸣、防御算法技术风险三方面成因构成。研究认为,小红书mom...
以小红书平台为代表的momo群体在网络上的匿名社交现象引发大众热议。研究采用“流动的藏私”理论视角,分析得出这一社交现象的发生是由个人隐私保护的需要、情感认同形成同类共鸣、防御算法技术风险三方面成因构成。研究认为,小红书momo群体作为媒介用户应对互联网审查机制的一种符号化反馈,其数字化生存的适应逻辑在于媒介用户应自觉遵守社交规范、相关平台要及时强化管理机制以及社会治理应积极维护网络清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匿名社交
“流动的藏私”
momo群体
数字化生存
隐私
算法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匿名网络社交需求的心理成因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尚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6期68-68,共1页
近年来,匿名网络社交用户数呈现象级增长态势,折射出网络社交主体的自我身份隐匿倾向。该现象源自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心理,探究其成因对把握互联网使用主体的心理动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匿名
网络
社交
心理成因
网络
实名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私密社交网络的革命性影响及其治理挑战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卫东
杨雪兰
徐晓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2,共7页
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新型社交应用模式主要包括阅后即焚社交网络模式、熟人实名社交网络模式、熟人匿名社交网络模式、陌生人社交网络模式等。这些新型社交应用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各不相同,但与传统社交应用模式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
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新型社交应用模式主要包括阅后即焚社交网络模式、熟人实名社交网络模式、熟人匿名社交网络模式、陌生人社交网络模式等。这些新型社交应用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各不相同,但与传统社交应用模式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私密化",可将其统称为"私密社交网络"。私密社交网络将对现有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政治传播产生深刻影响,私密社交网络将革新现有的人类信息传播体系;私密社交网络自身"隐蔽性"带来治理盲区,私密社交网络中不良信息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国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密
社交
网络
阅后即焚
社交
网络
熟人实名
社交
网络
熟人
匿名
社交
网络
陌生人
社交
网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动的藏私”理论视角下小红书momo群体网络匿名社交现象研究
1
作者
刘湘
机构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2期56-58,63,共4页
文摘
以小红书平台为代表的momo群体在网络上的匿名社交现象引发大众热议。研究采用“流动的藏私”理论视角,分析得出这一社交现象的发生是由个人隐私保护的需要、情感认同形成同类共鸣、防御算法技术风险三方面成因构成。研究认为,小红书momo群体作为媒介用户应对互联网审查机制的一种符号化反馈,其数字化生存的适应逻辑在于媒介用户应自觉遵守社交规范、相关平台要及时强化管理机制以及社会治理应积极维护网络清朗。
关键词
网络匿名社交
“流动的藏私”
momo群体
数字化生存
隐私
算法技术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匿名网络社交需求的心理成因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尚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6期68-68,共1页
文摘
近年来,匿名网络社交用户数呈现象级增长态势,折射出网络社交主体的自我身份隐匿倾向。该现象源自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心理,探究其成因对把握互联网使用主体的心理动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匿名
网络
社交
心理成因
网络
实名制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私密社交网络的革命性影响及其治理挑战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卫东
杨雪兰
徐晓林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移动社交网络中政府形象传播机理及治理研究"(71473094)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新型社交应用模式主要包括阅后即焚社交网络模式、熟人实名社交网络模式、熟人匿名社交网络模式、陌生人社交网络模式等。这些新型社交应用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各不相同,但与传统社交应用模式相比,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私密化",可将其统称为"私密社交网络"。私密社交网络将对现有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政治传播产生深刻影响,私密社交网络将革新现有的人类信息传播体系;私密社交网络自身"隐蔽性"带来治理盲区,私密社交网络中不良信息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国家安全。
关键词
私密
社交
网络
阅后即焚
社交
网络
熟人实名
社交
网络
熟人
匿名
社交
网络
陌生人
社交
网络
Keywords
private social networks
self-destruct social network model
acquaintance real-name social network model
acquaintances anonymous social network mode
stranger social network model
分类号
C912.6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流动的藏私”理论视角下小红书momo群体网络匿名社交现象研究
刘湘
《新媒体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析匿名网络社交需求的心理成因
吴尚
《新闻研究导刊》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私密社交网络的革命性影响及其治理挑战
李卫东
杨雪兰
徐晓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