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哀悼中的身体维度探析——以微博账号@逝者如斯夫dead为例
1
作者 熊国荣 王雪静 《新闻前哨》 2024年第6期78-80,共3页
数字时代,死亡不再仅仅意味着逝者生理的终结和生者哀思的开始,还意味着生者与逝者某种全新的交流关系的开启。本文以纪念微博账号@逝者如斯夫dead为例,探讨网络哀悼中的身体维度。在网络哀悼的背景下,纪念微博账号通过文字、图片和表... 数字时代,死亡不再仅仅意味着逝者生理的终结和生者哀思的开始,还意味着生者与逝者某种全新的交流关系的开启。本文以纪念微博账号@逝者如斯夫dead为例,探讨网络哀悼中的身体维度。在网络哀悼的背景下,纪念微博账号通过文字、图片和表情符号等虚拟身体语言的表达,不仅促进了情感互动和关系的持续联结,还通过技术手段创造了逝者的数字化身体形象,在哀悼和纪念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哀悼 身体性 纪念微博账号 持续联结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网络悼念的动因、表达与体验——以豆瓣“过世亲人难释怀”小组为例
2
作者 罗思敏 《广告大观》 2023年第18期157-159,共3页
媒介技术的可供性使得生者悼念死者的场域与行为出现延展与变革。网络悼念将社交媒体中的生者和死者连接在一起,为悲痛的赛博表达和疗愈创造了可能性。目前,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对于公众人物的共同悼念。本论文通过对豆瓣小组“过世亲人难... 媒介技术的可供性使得生者悼念死者的场域与行为出现延展与变革。网络悼念将社交媒体中的生者和死者连接在一起,为悲痛的赛博表达和疗愈创造了可能性。目前,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对于公众人物的共同悼念。本论文通过对豆瓣小组“过世亲人难释怀”中对普通人进行的网络悼念进行内容分析及线上田野调查,考察社交媒体中网络悼念的兴起动因、情感表达与共同体验,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数字化死亡”的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哀悼 豆瓣小组 数字化死亡
下载PDF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延展性情感空间——以李文亮微博评论(2020-2021)为例的计算传播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周葆华 钟媛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106,共28页
数字与社交媒体改变死亡与悼念的形态,扩展了传统哀悼与纪念的空间。本文以李文亮医生的微博评论区为例,通过计算传播研究方法,抓取并挖掘2020-2021整一年间的134万多条数据,分析并阐释社交媒体时代对公众人物的网络集体悼念;并提出&qu... 数字与社交媒体改变死亡与悼念的形态,扩展了传统哀悼与纪念的空间。本文以李文亮医生的微博评论区为例,通过计算传播研究方法,抓取并挖掘2020-2021整一年间的134万多条数据,分析并阐释社交媒体时代对公众人物的网络集体悼念;并提出"延展性情感空间"概念,用以理解基于网络哀悼的临时性社区如何转化为常态性的情感表达空间。研究认为,社交媒体重塑公众哀悼与情感表达的形态,重构哀悼者与逝者、以及哀悼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形塑出独特的情感公众,也构成集体记忆的独特书写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哀悼 社交媒体 新冠疫情 情感公众 集体记忆 计算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