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形成体对重金属氧化物玻璃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安贤 黄继武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8-401,共4页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和喇曼散射光谱考察了PbO Bi2 O3 B2 O3,PbO Bi2 O3 B2 O3 SiO2 及PbO Bi2 O3 P2 O5系统中B3+,Si4+,P5+离子的配位状态 ,比较了不同玻璃形成体氧化物在重金属氧化物玻璃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上述各系统重金...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和喇曼散射光谱考察了PbO Bi2 O3 B2 O3,PbO Bi2 O3 B2 O3 SiO2 及PbO Bi2 O3 P2 O5系统中B3+,Si4+,P5+离子的配位状态 ,比较了不同玻璃形成体氧化物在重金属氧化物玻璃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上述各系统重金属氧化物玻璃中 ,B3+,Si4+,P5+分别以孤立的 [BO3]三角体、[SiO4]四面体及不带PO双键的[PO4]四面体形式存在 ;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 [BO3]三角体、[SiO4]和 [PO4]四面体的含量 ,这些氧多面体的作用是对Pb2 +,Bi3+,O2 -的积聚起阻隔作用 ,使之难以排列成晶格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重金属氧化物 网络形成体
下载PDF
稀土对硼铝硅酸盐玻璃形成及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倪亚茹 陆春华 +2 位作者 张焱 张其土 许仲梓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探索了稀土掺杂Al2O3-B2O3-SiO2玻璃的形成区范围、稀土掺入量对玻璃形成区的影响,利用热膨胀的测试分析手段,分析了不同掺杂稀土氧化物对玻璃热膨胀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稀土外掺含量逐渐增加时,玻璃形成区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探索了稀土掺杂Al2O3-B2O3-SiO2玻璃的形成区范围、稀土掺入量对玻璃形成区的影响,利用热膨胀的测试分析手段,分析了不同掺杂稀土氧化物对玻璃热膨胀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稀土外掺含量逐渐增加时,玻璃形成区范围先扩大后缩小。稀土氧化物的引入可以有效的改善玻璃硼反常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有可能改变网络中间体氧化铝对玻璃网络的作用,即发生了从以网络外体为主变为以网络形成体为主的转变,玻璃的膨胀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热膨胀率 网络 网络形成体
下载PDF
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卢安贤 颜长舒 卢仁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44-47,共4页
重金属氧化物玻璃是以PbO、Bi_2O_3为基础的新型玻璃,其中Pb^(2+)、Bi^(3-)离子含量大于50%,并作为网络形成体离子而参与玻璃构成。介绍了含传统网络形成体及不含传统网络形成体氧化物的重金属氢化物玻璃系统、结构研究结果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重金属氧化物 玻璃 网络形成体 结构
下载PDF
Na_2O-TiO_2-SiO_2氧化物玻璃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尊先 赵修建 +1 位作者 敬承斌 陈文梅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利用IR以及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a2 O -TiO2 -SiO2 体系玻璃样品 .结果表明 :该体系玻璃中Ti4+ 离子存在 [TiO4] ,[TiO6 ]等几种不同的微结构单元 ,并且随着玻璃中TiO2 含量的增加 ,该体系玻璃中四方双锥结构的 [TiO6 ]的含率呈现急剧... 利用IR以及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a2 O -TiO2 -SiO2 体系玻璃样品 .结果表明 :该体系玻璃中Ti4+ 离子存在 [TiO4] ,[TiO6 ]等几种不同的微结构单元 ,并且随着玻璃中TiO2 含量的增加 ,该体系玻璃中四方双锥结构的 [TiO6 ]的含率呈现急剧增加后缓慢增加再急剧增加的反常现象 ;当TiO2 的摩尔分数超过 2 0 %后 ,[TiO6 ]又呈现急剧增大的反常现象 ;相反 ,随着玻璃中TiO2 的含量的增大 ,具有正四面体结构[TiO4]的含率则逐步减少 ,并且 ,TiO2 的含量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钠/氧化钛/氧化硅玻璃 网络形成体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微结构
下载PDF
Na-Ti-Si氧化物Ti元素的化学状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尊先 敬承斌 +1 位作者 龚跃球 赵修建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0,30,共5页
利用熔融方法制备了Na2 O -TiO2 -SiO2 系统玻璃样品 ,用IR以及XPS等测试手段对该系统玻璃样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Na2 O -TiO2 -SiO2 系统玻璃中Ti4 +离子可以部分地取代Si4 +离子的位置而以网络形成体的形式参与成玻。此外 ,... 利用熔融方法制备了Na2 O -TiO2 -SiO2 系统玻璃样品 ,用IR以及XPS等测试手段对该系统玻璃样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Na2 O -TiO2 -SiO2 系统玻璃中Ti4 +离子可以部分地取代Si4 +离子的位置而以网络形成体的形式参与成玻。此外 ,通过对该系统玻璃的XPS钛元素的化学状态分析 ,认为该系统玻璃中Ti4 +离子存在 [TiO4 ]、[TiO6]等几种不同的微结构单元 ,并且随着玻璃中TiO2 含量的增加 ,该系统玻璃中四方双锥结构的 [TiO6]与正四面体结构的 [Ti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O-TiO2-SiO2玻璃 网络形成体 XPS分析 微结构 熔融法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玻璃态电解质导电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郑玥雷 陈人杰 +1 位作者 吴锋 李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2-1180,共9页
锂离子电池玻璃态电解质同晶体型电解质相比较具有导电性各向同性、锂离子电导率高等诸多优点,开发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及良好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的玻璃态电解质材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 锂离子电池玻璃态电解质同晶体型电解质相比较具有导电性各向同性、锂离子电导率高等诸多优点,开发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及良好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的玻璃态电解质材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各种玻璃态电解质体系的导电特性及导电机理,并重点分析与讨论混合网络形成体效应在一些典型玻璃态电解质体系中的微观作用机理。本文还总结了混合网络形成体效应在玻璃态电解质中发生的前提条件,并指出深入研究玻璃态电解质的导电机理对开发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无机非晶固态电解质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玻璃态电解质 混合网络形成体效应 相分离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