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X特X”类网络新成语构式分析
1
作者
王若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6期26-30,共5页
“大X特X”是网络新成语中的代表性构式,其中变项“X”受到四字格形式的音节压制大多为单音节词语,词性为动词或形容词。常项“大”和“特”带有表示极性的强调义,主观性随着原结构的使用不断凸显,因此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对动作或形状...
“大X特X”是网络新成语中的代表性构式,其中变项“X”受到四字格形式的音节压制大多为单音节词语,词性为动词或形容词。常项“大”和“特”带有表示极性的强调义,主观性随着原结构的使用不断凸显,因此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对动作或形状程度深的主观极量评价”。“大X特X”语表形式的生成受到对称思维、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的影响。与原型成语相比,“大X特X”类新成语具有较高的能产性,意义尚未完全凝固。分析“大X特X”构式的构件、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探究网络新成语与原成语的区别和联系,对新兴网络词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X特X
网络新成语
构式
生成机制
句法功能
语义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新成语的构成方式及其规范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晓楠
《钦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84-86,91,共4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更新,网络新词层出不穷。成语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新成语以其独有的特征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与传统成语相比,网络新成语有新的特征。其构成方式主要有旧词新解、词语缩略、汉字...
随着网络时代的更新,网络新词层出不穷。成语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新成语以其独有的特征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与传统成语相比,网络新成语有新的特征。其构成方式主要有旧词新解、词语缩略、汉字谐音和用典。合理规范网络新成语有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构成方式
规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新成语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元龙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3-115,共3页
近年来,网络新词新语层出不穷。许多新词新语如"人艰不拆"、"隔壁老王"、"十动然拒"等具有可溯性、整体性、简洁性、稳定性等特征,类似于传统汉语成语,被称为"网络新成语"。认知语言学认为语...
近年来,网络新词新语层出不穷。许多新词新语如"人艰不拆"、"隔壁老王"、"十动然拒"等具有可溯性、整体性、简洁性、稳定性等特征,类似于传统汉语成语,被称为"网络新成语"。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产生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具有一定的认知机制。网络新成语的生成基于人类普遍存在转喻认知。转喻的认知操作遵循"突显"和"邻近"的原则,将较长的语段或语篇缩略成简洁的语言表达式,从而产生网络新成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语言特征
认知机制
转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网络新成语
被引量:
2
4
作者
曹翠红
《传播与版权》
2015年第3期118-119,共2页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流行的社会现象,为广大网民所喜爱和接受,并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由于网络语言种类繁多,主要选取近年流行的类似传统四字的网络成语体(也称网络新成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的背景、特点、流行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网络
语言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播学视角下的汉语网络新成语翻译
5
作者
李政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7期209-210,共2页
传播学是具有开放、动态特征的学科,在传播学指导下的翻译同样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除了原语和译语两种要素,还关注翻译外部环境及翻译内部要素间的互动.本文以汉语网络新成语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适合这种具有当代特色的成语...
传播学是具有开放、动态特征的学科,在传播学指导下的翻译同样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除了原语和译语两种要素,还关注翻译外部环境及翻译内部要素间的互动.本文以汉语网络新成语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适合这种具有当代特色的成语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开放性
动态性
汉语
网络新成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新成语的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晓满
李水
彭静
《新闻世界》
2015年第8期220-222,共3页
从"男默女泪"(2010年)到"十动然拒"(2013),从网络社交平台的高频流行词到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习惯用语,"网络新成语"愈来愈受到学者关注。目前,学界研究主要关注网络语言特点特性、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和对...
从"男默女泪"(2010年)到"十动然拒"(2013),从网络社交平台的高频流行词到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习惯用语,"网络新成语"愈来愈受到学者关注。目前,学界研究主要关注网络语言特点特性、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和对传统语文的影响及网络语言社会心理等层面,从其传播与影响角度考察的论文还不多见。本文以问卷调查和穷尽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网民们对网络新成语的接触、理解和使用程度以及看待"网络新成语"的态度,从形式、含义、表达、使用范围四个维度展开,尝试比较"网络新成语"的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网络
语言
社会心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新成语建构中的模因机制探析
被引量:
2
7
作者
刘晓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5期144-146,共3页
网络新成语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多从偶然事件中产生出来,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迅速复制、传播;它构思精巧、语出惊人,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网络新成语的建构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成语模因的构造方式和特征,因此,从模...
网络新成语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多从偶然事件中产生出来,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迅速复制、传播;它构思精巧、语出惊人,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网络新成语的建构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成语模因的构造方式和特征,因此,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来探索和分析网络新成语的两种模因建构方式(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能够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并且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新成语的建构方式和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建构
模因论
模因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偏离及其规范
被引量:
4
8
作者
邵倩
《太原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75-78,共4页
网络新成语作为极具代表性的网络隐语,巧妙运用各种"偏离"手段,创造出含蓄、另类、幽默、暗讽等艺术效果。合理规范网络新成语对维护现代汉语体系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网络
隐语
语言偏离
亚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联-顺应视角下的网络新成语简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
2
9
作者
安方琦
《语文学刊》
2016年第3期25-27,29,共4页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广泛普及,网民对于网络语言的热情也持续高涨。近几年,以"累觉不爱"、"不明觉厉"为代表的多音节词语被相当一部分网民所青睐。这种以简化方式为主的造词方法是对传统词语的突破。本文立足于语用...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广泛普及,网民对于网络语言的热情也持续高涨。近几年,以"累觉不爱"、"不明觉厉"为代表的多音节词语被相当一部分网民所青睐。这种以简化方式为主的造词方法是对传统词语的突破。本文立足于语用学相关理论,对因简化而产生的网络新成语进行分析,进而探索网络语言的产生并流行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顺应论
关联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构词方式探析
10
作者
张晓雨
《语文学刊》
2016年第21期75-77,88,共4页
当下网络新成语的影响逐步扩大,愈发获得网民的青睐。通过界定网络新成语的含义,探讨其特点并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角度解析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构词方式,从而规范其使用。
关键词
四字格
网络新成语
构词方式
语音
语义
语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X言Y语”类网络新成语构式分析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彭韬雯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5-32,共8页
虽然网络新兴“成语”称名仍有争议,但“网络新成语”概念能体现与传统成语的联系与区别,是较为合适的概念。网络新成语中的替换类网络新成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X言Y语”是其代表性构式。替换类网络新成语“X言Y语”较于原成语语义...
虽然网络新兴“成语”称名仍有争议,但“网络新成语”概念能体现与传统成语的联系与区别,是较为合适的概念。网络新成语中的替换类网络新成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X言Y语”是其代表性构式。替换类网络新成语“X言Y语”较于原成语语义增值、语用扩充,原成语构式也对其在语音、功能结构、语义上施加影响。这符合替换类网络新成语与原成语关系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X言Y语
构式
构式压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网络新成语的发展
12
作者
王璇
《心事》
2014年第6期242-242,共1页
如今是一个网络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靠网络交流,于是大量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新成语这个网友的新宠收到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它究竟是对传统文化的腐蚀还是新文化的浪花?是旧文化在新时代的糟粕还是新...
如今是一个网络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靠网络交流,于是大量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新成语这个网友的新宠收到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它究竟是对传统文化的腐蚀还是新文化的浪花?是旧文化在新时代的糟粕还是新文化从旧传统中孕育出的新时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语言现象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互文性视域下的四字格网络新成语探究
13
作者
张晓雨
林纲
《现代语言学》
2016年第4期196-191,共-4页
网络新成语作为网络用语的分支,获得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其特点与生成方式和传统成语呈现互文性。本文尝试在互文性理论的视域下借鉴传统成语的生成机制,对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构词方式进行分析,并探究性地验证互文性是四字格网络新成语...
网络新成语作为网络用语的分支,获得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其特点与生成方式和传统成语呈现互文性。本文尝试在互文性理论的视域下借鉴传统成语的生成机制,对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构词方式进行分析,并探究性地验证互文性是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生成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四字格
网络新成语
构词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热点事件“新成语”现象探析
14
作者
李斌
《新闻论坛》
2024年第5期28-30,共3页
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网民通过评论区等方式表达意见或宣泄情绪,产生了许多“神评论”。在近期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中,简洁明了且富有张力的“神评论”以四个字的“新成语”呈现,在互联网舆论场上产生了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近...
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网民通过评论区等方式表达意见或宣泄情绪,产生了许多“神评论”。在近期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中,简洁明了且富有张力的“神评论”以四个字的“新成语”呈现,在互联网舆论场上产生了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近期在网络热点事件中出现的“新成语”,解析这一传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传播
网络
舆情“
新
成语
”互联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网络类成语的生成、流行机理与规范新探
被引量:
7
15
作者
车飞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22-29,共8页
通过多角度聚焦网络类成语,发现其较符合汉语共同语的语言学构造机理,"80后""90后"网民主体的心理特征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推动加剧了网络类成语的流行,且与社会文化有共变关系,体现出网络语言生活的"三...
通过多角度聚焦网络类成语,发现其较符合汉语共同语的语言学构造机理,"80后""90后"网民主体的心理特征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推动加剧了网络类成语的流行,且与社会文化有共变关系,体现出网络语言生活的"三活"状态。网络类成语一般会在语言系统规律的机制下优胜劣汰;规范的总原则是"有利于交际",规范观的选择要有建设性:既有人文关怀,又不丧失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使命感,还要有层次性;其未来的宏观发展趋势是:趋冷、流行、复活或集聚式新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小三角
社会文化
语用心理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新成语”的表意功能分析
被引量:
6
16
作者
闫晶淼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7,共2页
网络语言是以传统语言为基础,利用传统语言的构成材料、构成规则来表情达意的。但网络语言又有着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甚至是背离了传统语言的规则和规范,网络语言正以一种新鲜又陌生的姿态从网络走向日常生活。网络"新成语"...
网络语言是以传统语言为基础,利用传统语言的构成材料、构成规则来表情达意的。但网络语言又有着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甚至是背离了传统语言的规则和规范,网络语言正以一种新鲜又陌生的姿态从网络走向日常生活。网络"新成语"就产生于这种富于创新又异常活跃的互联网。这种新成语保持了汉语传统成语的四字结构方式,但语义陌生,往往语出新典,难以理解。这种表达既充分显示了语言的张力,又符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的心理,充分表达出年轻人的无奈和焦虑,有着丰富的表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网络新成语
表意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年来网络流行十大“新成语”初探
被引量:
2
17
作者
皮家湾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6-69,85,共5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主要作用是顺利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实现人们之间无障碍的沟通交流。本文主要针对网络上流行的"十大网络新成语"进行剖析,运用语言学、心理学以及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主要作用是顺利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实现人们之间无障碍的沟通交流。本文主要针对网络上流行的"十大网络新成语"进行剖析,运用语言学、心理学以及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其由来、成因、语言结构特点并加以总结,认为网络新成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原因,但这种"新成语"大多不符合汉语词汇构词规则,语义含混不明,随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不断推进,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成因
结构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思恐极”及其变体发展前景——基于社会反响的实证调查和学术研究
18
作者
王卫兵
李开拓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根据电脑检索,多年前面世的网络新成语“细思恐极”以及“细思极恐”已经进入正式出版物,为社会广泛使用。“细思恐极”与“细思极恐”虽可互相替代,但语用功能不尽相同,彼此为变体关系。二者之所以得以用开,除了因为它们言简意丰、琅...
根据电脑检索,多年前面世的网络新成语“细思恐极”以及“细思极恐”已经进入正式出版物,为社会广泛使用。“细思恐极”与“细思极恐”虽可互相替代,但语用功能不尽相同,彼此为变体关系。二者之所以得以用开,除了因为它们言简意丰、琅琅上口、既可充当句法成分又可独立成句,同时因为它们在形式上吻合于汉语高度重视结构对称的类型学特征。它们终将为辞书所吸纳,成为俗成语中具有特殊时代背景的新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细思恐极”
“细思极恐”
社会反响
发展前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X特X”类网络新成语构式分析
1
作者
王若水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6期26-30,共5页
基金
江苏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大X特X’类网络新成语探析”(项目编号:2024XKT1971)。
文摘
“大X特X”是网络新成语中的代表性构式,其中变项“X”受到四字格形式的音节压制大多为单音节词语,词性为动词或形容词。常项“大”和“特”带有表示极性的强调义,主观性随着原结构的使用不断凸显,因此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对动作或形状程度深的主观极量评价”。“大X特X”语表形式的生成受到对称思维、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的影响。与原型成语相比,“大X特X”类新成语具有较高的能产性,意义尚未完全凝固。分析“大X特X”构式的构件、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探究网络新成语与原成语的区别和联系,对新兴网络词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X特X
网络新成语
构式
生成机制
句法功能
语义特征
Keywords
Da X Te X
New network idioms
Construction
Generation mechanism
Syntactic function
Semantic characteriz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新成语的构成方式及其规范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晓楠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84-86,91,共4页
文摘
随着网络时代的更新,网络新词层出不穷。成语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新成语以其独有的特征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之一,与传统成语相比,网络新成语有新的特征。其构成方式主要有旧词新解、词语缩略、汉字谐音和用典。合理规范网络新成语有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构成方式
规范
Keywords
new network idioms
the way of formation
norms
分类号
H136.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新成语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元龙
机构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3-115,共3页
基金
广东省高职教育医药卫生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2016年度课题"医学生隐喻思维培养与专业教学的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201610083)
文摘
近年来,网络新词新语层出不穷。许多新词新语如"人艰不拆"、"隔壁老王"、"十动然拒"等具有可溯性、整体性、简洁性、稳定性等特征,类似于传统汉语成语,被称为"网络新成语"。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产生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具有一定的认知机制。网络新成语的生成基于人类普遍存在转喻认知。转喻的认知操作遵循"突显"和"邻近"的原则,将较长的语段或语篇缩略成简洁的语言表达式,从而产生网络新成语。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语言特征
认知机制
转喻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网络新成语
被引量:
2
4
作者
曹翠红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出处
《传播与版权》
2015年第3期118-119,共2页
文摘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流行的社会现象,为广大网民所喜爱和接受,并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由于网络语言种类繁多,主要选取近年流行的类似传统四字的网络成语体(也称网络新成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的背景、特点、流行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网络
语言
发展趋势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播学视角下的汉语网络新成语翻译
5
作者
李政
机构
合肥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7期209-210,共2页
文摘
传播学是具有开放、动态特征的学科,在传播学指导下的翻译同样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除了原语和译语两种要素,还关注翻译外部环境及翻译内部要素间的互动.本文以汉语网络新成语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适合这种具有当代特色的成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传播学
开放性
动态性
汉语
网络新成语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新成语的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晓满
李水
彭静
机构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新闻世界》
2015年第8期220-222,共3页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网络时代与当代主流价值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L11DXW008]
+2 种基金
辽宁大学第五批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与科研融合
优化新闻评论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JG2013YB0002
文摘
从"男默女泪"(2010年)到"十动然拒"(2013),从网络社交平台的高频流行词到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习惯用语,"网络新成语"愈来愈受到学者关注。目前,学界研究主要关注网络语言特点特性、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和对传统语文的影响及网络语言社会心理等层面,从其传播与影响角度考察的论文还不多见。本文以问卷调查和穷尽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网民们对网络新成语的接触、理解和使用程度以及看待"网络新成语"的态度,从形式、含义、表达、使用范围四个维度展开,尝试比较"网络新成语"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网络
语言
社会心理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新成语建构中的模因机制探析
被引量:
2
7
作者
刘晓明
机构
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5期144-146,共3页
文摘
网络新成语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多从偶然事件中产生出来,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迅速复制、传播;它构思精巧、语出惊人,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网络新成语的建构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成语模因的构造方式和特征,因此,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来探索和分析网络新成语的两种模因建构方式(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能够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并且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新成语的建构方式和演变过程。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建构
模因论
模因类型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偏离及其规范
被引量:
4
8
作者
邵倩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太原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75-78,共4页
文摘
网络新成语作为极具代表性的网络隐语,巧妙运用各种"偏离"手段,创造出含蓄、另类、幽默、暗讽等艺术效果。合理规范网络新成语对维护现代汉语体系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网络
隐语
语言偏离
亚文化
Keywords
new network idioms
internet lingo
language deviation
subculture
分类号
H034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联-顺应视角下的网络新成语简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
2
9
作者
安方琦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学刊》
2016年第3期25-27,29,共4页
文摘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广泛普及,网民对于网络语言的热情也持续高涨。近几年,以"累觉不爱"、"不明觉厉"为代表的多音节词语被相当一部分网民所青睐。这种以简化方式为主的造词方法是对传统词语的突破。本文立足于语用学相关理论,对因简化而产生的网络新成语进行分析,进而探索网络语言的产生并流行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顺应论
关联论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构词方式探析
10
作者
张晓雨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学刊》
2016年第21期75-77,88,共4页
文摘
当下网络新成语的影响逐步扩大,愈发获得网民的青睐。通过界定网络新成语的含义,探讨其特点并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角度解析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构词方式,从而规范其使用。
关键词
四字格
网络新成语
构词方式
语音
语义
语法
分类号
H04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X言Y语”类网络新成语构式分析
被引量:
1
11
作者
王彭韬雯
机构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5-32,共8页
文摘
虽然网络新兴“成语”称名仍有争议,但“网络新成语”概念能体现与传统成语的联系与区别,是较为合适的概念。网络新成语中的替换类网络新成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X言Y语”是其代表性构式。替换类网络新成语“X言Y语”较于原成语语义增值、语用扩充,原成语构式也对其在语音、功能结构、语义上施加影响。这符合替换类网络新成语与原成语关系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X言Y语
构式
构式压制
Keywords
new Internet idioms
X yan Y yu
structure type
construction coercion
分类号
H041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网络新成语的发展
12
作者
王璇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心事》
2014年第6期242-242,共1页
文摘
如今是一个网络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靠网络交流,于是大量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新成语这个网友的新宠收到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它究竟是对传统文化的腐蚀还是新文化的浪花?是旧文化在新时代的糟粕还是新文化从旧传统中孕育出的新时尚?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语言现象
传统文化
分类号
H13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文性视域下的四字格网络新成语探究
13
作者
张晓雨
林纲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言学》
2016年第4期196-191,共-4页
文摘
网络新成语作为网络用语的分支,获得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其特点与生成方式和传统成语呈现互文性。本文尝试在互文性理论的视域下借鉴传统成语的生成机制,对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构词方式进行分析,并探究性地验证互文性是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生成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
互文性
四字格
网络新成语
构词方式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热点事件“新成语”现象探析
14
作者
李斌
机构
柳州市融媒体中心
出处
《新闻论坛》
2024年第5期28-30,共3页
文摘
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网民通过评论区等方式表达意见或宣泄情绪,产生了许多“神评论”。在近期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中,简洁明了且富有张力的“神评论”以四个字的“新成语”呈现,在互联网舆论场上产生了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近期在网络热点事件中出现的“新成语”,解析这一传播现象。
关键词
网络
传播
网络
舆情“
新
成语
”互联网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网络类成语的生成、流行机理与规范新探
被引量:
7
15
作者
车飞
机构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出处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22-29,共8页
基金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基金重点项目(YJSCX2014-040HLJU)
文摘
通过多角度聚焦网络类成语,发现其较符合汉语共同语的语言学构造机理,"80后""90后"网民主体的心理特征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推动加剧了网络类成语的流行,且与社会文化有共变关系,体现出网络语言生活的"三活"状态。网络类成语一般会在语言系统规律的机制下优胜劣汰;规范的总原则是"有利于交际",规范观的选择要有建设性:既有人文关怀,又不丧失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使命感,还要有层次性;其未来的宏观发展趋势是:趋冷、流行、复活或集聚式新造。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小三角
社会文化
语用心理
后现代主义
Keywords
network new idiom
the small triangle theory
social culture
pragmatic psychology
postmodernism
分类号
H136.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新成语”的表意功能分析
被引量:
6
16
作者
闫晶淼
机构
绥化学院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7,共2页
文摘
网络语言是以传统语言为基础,利用传统语言的构成材料、构成规则来表情达意的。但网络语言又有着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甚至是背离了传统语言的规则和规范,网络语言正以一种新鲜又陌生的姿态从网络走向日常生活。网络"新成语"就产生于这种富于创新又异常活跃的互联网。这种新成语保持了汉语传统成语的四字结构方式,但语义陌生,往往语出新典,难以理解。这种表达既充分显示了语言的张力,又符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的心理,充分表达出年轻人的无奈和焦虑,有着丰富的表意功能。
关键词
语言
网络新成语
表意功能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年来网络流行十大“新成语”初探
被引量:
2
17
作者
皮家湾
机构
集美大学文学院
出处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6-69,85,共5页
文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主要作用是顺利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实现人们之间无障碍的沟通交流。本文主要针对网络上流行的"十大网络新成语"进行剖析,运用语言学、心理学以及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其由来、成因、语言结构特点并加以总结,认为网络新成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原因,但这种"新成语"大多不符合汉语词汇构词规则,语义含混不明,随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不断推进,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成因
结构特点
Keywords
internet popular idioms
cause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思恐极”及其变体发展前景——基于社会反响的实证调查和学术研究
18
作者
王卫兵
李开拓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北华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文摘
根据电脑检索,多年前面世的网络新成语“细思恐极”以及“细思极恐”已经进入正式出版物,为社会广泛使用。“细思恐极”与“细思极恐”虽可互相替代,但语用功能不尽相同,彼此为变体关系。二者之所以得以用开,除了因为它们言简意丰、琅琅上口、既可充当句法成分又可独立成句,同时因为它们在形式上吻合于汉语高度重视结构对称的类型学特征。它们终将为辞书所吸纳,成为俗成语中具有特殊时代背景的新成员。
关键词
网络新成语
“细思恐极”
“细思极恐”
社会反响
发展前景
Keywords
New Internet Idioms
Xi Si Kong Ji
Xi Si Ji Kong
Social Pragmatic Response
Development Prospects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X特X”类网络新成语构式分析
王若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网络新成语的构成方式及其规范
李晓楠
《钦州学院学报》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网络新成语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黄元龙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析网络新成语
曹翠红
《传播与版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传播学视角下的汉语网络新成语翻译
李政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网络新成语的发展现状研究
张晓满
李水
彭静
《新闻世界》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网络新成语建构中的模因机制探析
刘晓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偏离及其规范
邵倩
《太原大学学报》
201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关联-顺应视角下的网络新成语简化机制分析
安方琦
《语文学刊》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四字格网络新成语的构词方式探析
张晓雨
《语文学刊》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X言Y语”类网络新成语构式分析
王彭韬雯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浅析网络新成语的发展
王璇
《心事》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互文性视域下的四字格网络新成语探究
张晓雨
林纲
《现代语言学》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网络热点事件“新成语”现象探析
李斌
《新闻论坛》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汉语网络类成语的生成、流行机理与规范新探
车飞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网络“新成语”的表意功能分析
闫晶淼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近年来网络流行十大“新成语”初探
皮家湾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细思恐极”及其变体发展前景——基于社会反响的实证调查和学术研究
王卫兵
李开拓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