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生实施网络欺凌的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月华 滕洪昌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4年第2期97-112,共16页
在学生欺凌的治理中,通过风险评估及早发现实施学生欺凌的高风险群体非常重要。本研究从一般攻击模型出发,对103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初中生实施网络欺凌的高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在学生欺凌的治理中,通过风险评估及早发现实施学生欺凌的高风险群体非常重要。本研究从一般攻击模型出发,对103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初中生实施网络欺凌的高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发现,年级、年龄、精神病态、道德辩护、同学关系、感知网络匿名性和网络受欺凌是影响初中生实施网络欺凌的高风险因素。所建立模型的标定能力、区分能力和预测准确性指标较为理想,可以用来对初中生实施网络欺凌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关系——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和网络去抑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兴超 史浩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4,206,共13页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反刍和网络去抑制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愤怒反刍量表、网络欺凌行为问卷和网络去抑制量表对61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性别和年龄后,负性生活事件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其二,愤怒反刍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三,网络去抑制在愤怒反刍与网络欺凌行为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青少年的网络去抑制水平越高,愤怒反刍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生活事件 网络欺凌行为 愤怒反刍 网络去抑制
下载PDF
自我损耗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3
作者 谢清彬 邓远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4-121,共8页
为了探讨自我损耗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485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损耗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网络欺凌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损耗在有否留守经历、贫困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欺凌在性别、... 为了探讨自我损耗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485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损耗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网络欺凌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损耗在有否留守经历、贫困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欺凌在性别、贫困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道德认同在有否留守经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自我损耗与道德认同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凌呈显著正相关;道德认同与网络欺凌呈显著负相关;(3)自我损耗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欺凌,也可以通过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欺凌;(4)年级对自我损耗影响大学生网络欺凌的直接效应和道德认同的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相较于低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的直接效应更强,但道德认同的中介效应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损耗 网络欺凌 道德认同 大学生
下载PDF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治理
4
作者 何群 沈君燕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网络欺凌具有隐蔽性、高发性等特点,治理难度较大,传统的校园欺凌治理模式难以应对。算法治理作为情境犯罪学在网络空间的具体应用和现代治理术的核心代表性内容,具有高效性、精确性和预测性等优势,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欺凌问题。因此,有... 网络欺凌具有隐蔽性、高发性等特点,治理难度较大,传统的校园欺凌治理模式难以应对。算法治理作为情境犯罪学在网络空间的具体应用和现代治理术的核心代表性内容,具有高效性、精确性和预测性等优势,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欺凌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坚持未成年人最大化利益原则的基础上,从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多元共治和规避算法风险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算法治理体系,打造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治理 未成年人 网络欺凌 情境犯罪学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欺凌治理中的难题与对策
5
作者 青秋蓉 张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5期25-27,共3页
网络欺凌这双“看不见的拳头”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青少年网络欺凌治理难有目共睹:网络具有的隐蔽性、匿名性、快捷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是治理难的现实因素;学校、家庭、社会、欺凌者等认识不到位是治理难的关键原因;行业... 网络欺凌这双“看不见的拳头”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青少年网络欺凌治理难有目共睹:网络具有的隐蔽性、匿名性、快捷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是治理难的现实因素;学校、家庭、社会、欺凌者等认识不到位是治理难的关键原因;行业监管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完善是治理难的重要原因。防治青少年网络欺凌,需要通过自治、法治、人治三管齐下,构建治理共同体。其中,自治为先,实现互帮互助;法治为本,健全法律法规;人治为要,凝聚各方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现实难题 自治 法治 人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欺凌受害对网络欺凌的影响机制研究
6
作者 刘仁洁 李兆桃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1期483-491,共9页
为了考察网络欺凌受害与网络欺凌的关系以及认知评估和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欺凌调查表中文版、应激评价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1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 网络欺凌受害正向预测网络欺凌;2) 威胁和消... 为了考察网络欺凌受害与网络欺凌的关系以及认知评估和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欺凌调查表中文版、应激评价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1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 网络欺凌受害正向预测网络欺凌;2) 威胁和消极应对、挑战和积极应对在网络欺凌受害和网络欺凌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3) 威胁和积极应对、挑战和消极应对在网络欺凌受害和网络欺凌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网络欺凌受害对网络欺凌影响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受害 网络欺凌 认知评估 应对方式 大学生
下载PDF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关系: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与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志琴 熊猛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6,共11页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推脱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以57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相对剥夺感、道德推脱、道德认同和网络...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推脱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以57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相对剥夺感、道德推脱、道德认同和网络欺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主观阶层等级后,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欺凌;(2)相对剥夺感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欺凌;(3)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即相较于高道德认同,低道德认同水平的大学生的道德推脱对网络欺凌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剥夺感 道德推脱 道德认同 网络欺凌 大学生
下载PDF
在线社区中网络欺凌的智能干预方法:现状、挑战与展望
8
作者 王润宇 张鹏 +1 位作者 顾宁 卢暾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12-2326,共15页
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网络欺凌.网络欺凌不仅威胁欺凌受害者的精神健康,在宏观层面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当前,在非计算机领域,研究人员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对网络... 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网络欺凌.网络欺凌不仅威胁欺凌受害者的精神健康,在宏观层面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当前,在非计算机领域,研究人员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角度对网络欺凌的干预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不断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支持网络欺凌的智能干预研究.然而,当前针对网络欺凌智能干预的综述性工作极少.基于此,本文查阅整理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工作,对网络欺凌智能干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此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与建议,希望为尝试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络欺凌智能干预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大语言模型 社交网络
下载PDF
国内外青少年网络欺凌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金阳 张海莲 +2 位作者 王雨 孙子涵 刘瑜俐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青少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网络欺凌成为我国新兴的公共卫生问题,给青少年的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当前,网络欺凌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本文重点综述网络欺凌的测评工具,并根据参与网络欺凌的不同角色,分为实施或受害单向测评工具... 青少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网络欺凌成为我国新兴的公共卫生问题,给青少年的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当前,网络欺凌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本文重点综述网络欺凌的测评工具,并根据参与网络欺凌的不同角色,分为实施或受害单向测评工具、实施和受害双向测评工具以及实施、受害和旁观三向测评工具,旨在为我国研究者提供网络欺凌评估和工具选择的方向。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网络欺凌的定义和界定尚未统一,测评工具均为自我报告式,且缺乏普遍认可的标准,使得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未来的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测量方法相互印证,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还需深入探究网络欺凌参与者的体验和心理反应,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欺凌 网络受害 测评工具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欺凌受害体验:情绪、应对与恢复
10
作者 唐贞妮 刘柳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9,共12页
日益频发的网络欺凌受害事件正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然而,既有研究较少关注这一群体遭受网络欺凌之后的受害体验。鉴于此,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基于对20名自我报告为网络欺凌受害者的在校大学生的深度访谈,本研究展示... 日益频发的网络欺凌受害事件正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然而,既有研究较少关注这一群体遭受网络欺凌之后的受害体验。鉴于此,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基于对20名自我报告为网络欺凌受害者的在校大学生的深度访谈,本研究展示和分析了大学生在经历网络欺凌时的情绪状况、应对策略与感受以及此后的恢复情况。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经历网络欺凌后的情绪并非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他们在遭遇网络欺凌之初,普遍因对网络风险预判不足而表现出“诧异”情绪;在网络欺凌事件发生过程中,大学生陷入“独自面对”的应对场景,虽会采用刻意回避与积极回应两种行动策略,但都感受到了“无奈”;在网络欺凌结束后,受害大学生大部分在社交态度与心理状态方面受到持续负面影响,且难以获得他人的有效支持。总之,网络欺凌受害者遭遇欺凌后的情绪状态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历时性变化过程,且其情绪的转变受到欺凌事件不断发展变化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欺凌 受害体验 情绪应对
下载PDF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现状、特征、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沙莉 韩旭 杨津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6-68,共13页
网络欺凌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欺凌方式。这一现象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触到互联网,更频繁地使用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这使未成年人陷入网络欺凌的... 网络欺凌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欺凌方式。这一现象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触到互联网,更频繁地使用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这使未成年人陷入网络欺凌的潜在风险日益增加。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现象亟需关注和应对,其特点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等,其行为包括网络谩骂、网络骚扰、网络盯梢等形式。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在生理方面使受害者可能经历入睡困难、食欲不振和身体不适等,在心理方面又使他们可能出现焦虑、抑郁、自卑感和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来预防和惩戒未成年人网络欺凌,包括通过立法来明确网络欺凌的法律责任和处罚,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出安全的网络环境;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构筑学校制度屏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能力,并强化家长的家庭网络监管责任,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导未成年人识别和应对潜在的网络风险是预防网络欺凌发生的关键,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家校社协同的多方力量,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等不同层面积极参与,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 网络欺凌特征与影响 媒介教育
下载PDF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防治措施研究——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
12
作者 梅文姝 董杰 《青少年学刊》 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不仅会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还会滋生未成年人犯罪。以社会控制理论为指导,从依恋、奉献、参与、信念进行分析,得出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主体监管缺位、网络欺凌社会成本低、使用网络时...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不仅会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还会滋生未成年人犯罪。以社会控制理论为指导,从依恋、奉献、参与、信念进行分析,得出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主体监管缺位、网络欺凌社会成本低、使用网络时间过长、道德意识被网络不良信息削弱。在防治路径上,需加强教育主体的监管力度,明确未成年欺凌者的法律责任,丰富文娱活动以充实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过滤网络不良信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以实现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控制理论 未成年人 网络欺凌 网络安全
下载PDF
网络欺凌受害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基本需求满足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13
作者 周洪静 罗东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25期17-22,共6页
为探究网络欺凌受害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网络欺凌受害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抑郁症状量表,对广东省普通高中生899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27份。结果表明:(1)21.91%的高中生有中度以... 为探究网络欺凌受害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网络欺凌受害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抑郁症状量表,对广东省普通高中生899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27份。结果表明:(1)21.91%的高中生有中度以上抑郁症状的可能性。(2)网络欺凌受害与青少年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基本需求满足呈显著负相关,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基本需求满足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青少年抑郁呈显著负相关。(3)网络欺凌受害不仅会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还会通过基本需求满足和生命意义感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基本需求满足和生命意义感在网络欺凌受害和青少年抑郁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受害 抑郁 基本心理需求满足 生命意义感
下载PDF
面向网络欺凌文本检测模型的算法解释及其故事化呈现研究
14
作者 靳庆文 李胡蓉 徐红霞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70,共12页
[目的/意义]利用可解释性技术与故事化方法研究网络欺凌检测有助于识别欺凌内容、参与网络言论治理以及净化网络生态。[方法/过程]详细分析LIME解释算法的选择依据与文本解释原理,并提出LIME算法在网络欺凌检测模型中的“钻石结构式”... [目的/意义]利用可解释性技术与故事化方法研究网络欺凌检测有助于识别欺凌内容、参与网络言论治理以及净化网络生态。[方法/过程]详细分析LIME解释算法的选择依据与文本解释原理,并提出LIME算法在网络欺凌检测模型中的“钻石结构式”应用流程,进一步构建了“数据层—模型层—解释层—叙事层”的故事化呈现框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结果/结论]可解释性技术辅助网络欺凌检测模型有利于提高模型应用价值与可信度,权衡模型准确性与可解释性二者的关系,而基于数据分析及解释结果的故事化呈现方法为网络信息平台数据治理提供可信、可靠、可理解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文本检测 LIME算法 算法解释 数据故事化
下载PDF
网络欺凌受害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5
作者 李冲梅 李志勇 +1 位作者 郑小菲 李艳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88-993,共6页
目的:基于动机意志整合模型探究网络欺凌受害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作用以及内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简式网络受害量表的网络受害分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安徽地区1859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①网... 目的:基于动机意志整合模型探究网络欺凌受害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作用以及内部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简式网络受害量表的网络受害分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安徽地区1859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①网络欺凌受害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γ=0.35,t=11.61,P<0.001);②述情障碍在网络欺凌受害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γ=0.19,t=6.09,P<0.001);③父母低头行为既调节了网络欺凌受害对述情障碍的影响路径(γ=0.11,t=3.63,P<0.01)又调节了述情障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路径(γ=0.15,t=6.01,P<0.001)。结论:网络欺凌受害能够显著增加青少年述情障碍的风险,进而促使自杀意念的产生。对于父母低头行为较高的青少年,这种促进作用会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受害 青少年 自杀意念 述情障碍 父母低头行为
下载PDF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行为的治罪与治理
16
作者 阮晨欣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4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与传统现实生活中的未成年人欺凌行为有别,未成年人网络欺凌行为存在概念界定模糊、刑法规制不足与犯罪预防困难等问题。在成立范围上,应当将所有侵害法益的行为如侮辱诽谤、暴力威胁、人肉搜索等均认定为欺凌行为。在构罪适用上,通过... 与传统现实生活中的未成年人欺凌行为有别,未成年人网络欺凌行为存在概念界定模糊、刑法规制不足与犯罪预防困难等问题。在成立范围上,应当将所有侵害法益的行为如侮辱诽谤、暴力威胁、人肉搜索等均认定为欺凌行为。在构罪适用上,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网络欺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实质法益侵害性、是否符合刑罚目的的评价标准,探讨该行为的定罪处罚。在行为治理上,应当以社会共治作为未成年人网络欺凌行为法律治理的基本理念,加强违法犯罪行为的刑法规制,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欺凌行为的犯罪预防以及对网络弱势未成年人主体采取特殊、优先保护,进而实现从治罪到治理的思维转变,以更好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未成年人 犯罪治理 网络暴力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欺凌的个体影响因素评估
17
作者 孙继静 胡桂香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消费和社交等活动的重要工具与媒介。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欺凌问题关注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行为频繁且社交网络环境复杂,网络欺凌给他们的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已然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消费和社交等活动的重要工具与媒介。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欺凌问题关注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行为频繁且社交网络环境复杂,网络欺凌给他们的生活、心理及人际关系等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524名大学生网络欺凌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对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个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经历网络欺凌的类型和主观意识程度上男女生有些许不同,但在总体上大学生遭受网络欺凌并未受到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等因素的影响。与不同的社交网络群体接触以及与身份可疑的人在线交流,则更易遭受网络欺凌。同时,遭受网络欺凌的经历可能使受欺凌者成为欺凌实施者。防治大学生网络欺凌需要从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度、完善多方联动技术控制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欺凌 个体影响因素
下载PDF
网络欺凌对高中生负面情绪及学业倦怠的影响:体育锻炼投入的调节中介效应
18
作者 陆宇榕 张伊弛 周伟楠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54-62,共9页
该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1258名高中生的数据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网络欺凌对高中生负面情绪与学业倦怠的影响,以及体育锻炼投入在其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网络欺凌正向影响高中生负面情绪、学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与去个性化维度... 该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1258名高中生的数据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网络欺凌对高中生负面情绪与学业倦怠的影响,以及体育锻炼投入在其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网络欺凌正向影响高中生负面情绪、学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与去个性化维度,负向影响学习效能维度;负面情绪对高中生学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具有正向影响,对学习效能维度具有负向影响,且负面情绪越高,高中生学业倦怠的影响越严重;体育锻炼投入能够对网络欺凌影响高中生负面情绪与学业倦怠的路径进行调节,减轻网络欺凌对高中生负面情绪与学业倦怠的影响。为了降低受网络欺凌高中生的负面情绪并促进其学业进程,该研究提出反网络欺凌教育、鼓励高中生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高中生 负面情绪 学业倦怠 体育锻炼投入
下载PDF
职场网络欺凌研究综述
19
作者 刘言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网络欺凌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以往的研究焦点是儿童和青少年,对于成年人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成年人职场网络欺凌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主要探讨了职场网络欺凌的概念、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测量方法,以期为职场网络欺凌提供未来的... 网络欺凌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以往的研究焦点是儿童和青少年,对于成年人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成年人职场网络欺凌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主要探讨了职场网络欺凌的概念、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测量方法,以期为职场网络欺凌提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为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网络欺凌 信息和通信技术 发生率 测量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的产生机制及防控策略——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视角
20
作者 卿梦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9期343-350,共8页
网络欺凌行为是通过网络而实施的欺凌行为,青少年是网络欺凌行为的高发群体。以社会学习理论作为分析基础,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产生机制包括选择注意机制、模仿学习机制、动机强化机制、自我效能感机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要预防控... 网络欺凌行为是通过网络而实施的欺凌行为,青少年是网络欺凌行为的高发群体。以社会学习理论作为分析基础,青少年的网络欺凌行为产生机制包括选择注意机制、模仿学习机制、动机强化机制、自我效能感机制。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要预防控制双管齐下,开展预防青少年网络欺凌的教育、打造家校的和谐纯净环境、提供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服务、完善学生网络欺凌的监控流程和惩罚制度。Cyberbullying is a bullying behaviour committed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adolescents are a high incidence group of cyberbullying. Taking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s the basis of analysis, the mechanisms of cyberbullying behaviour of adolescents include selective attention mechanism, imitation learning mechanism, motivation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and self-efficacy mechanism. A two-pronged approach to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yberbullying among adolescents is needed, with education on preventing cyberbullying among adolescents, creating a harmonious and pure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t school, provid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and behavioural modification services, and perfecting the process of monitoring cyberbullying among students and the system of penal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欺凌 社会学习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