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小学生网络玩梗情境的自我呈现——基于H小学的田野调查
1
作者 周勇 李诗薇 李旭 《少年儿童研究》 2024年第3期4-11,共8页
本文基于对H小学的田野调查,聚焦小学生网络玩梗情境中的自我呈现问题,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解析群体玩梗行为,发现网络玩梗是群体以网络梗元素为基础演绎、诠释并追求共鸣与认同的过程。技术具身的在场延续玩梗仪式并超脱于时空限制,玩... 本文基于对H小学的田野调查,聚焦小学生网络玩梗情境中的自我呈现问题,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解析群体玩梗行为,发现网络玩梗是群体以网络梗元素为基础演绎、诠释并追求共鸣与认同的过程。技术具身的在场延续玩梗仪式并超脱于时空限制,玩梗者的身份认同将他者排除在玩梗圈层之外,共知梗的关注焦点催生了共享符号,玩梗快感的情感能量加持使得玩梗仪式往来循环。玩梗并非简单的娱乐行为,其行为本身具有强烈的社交意义与文化隐喻。但在玩梗互动仪式中,一种非病理学的表达失语症在小学生群体中逐渐蔓延,主流价值观的消解风险已然显现。建议家庭、学校、网络平台、政府部门共同在场,主动融入小学生群体的梗文化圈层,坚持预防与治理并重,筑起网络烂梗过滤网,生成兼具形式与内容的共享梗符号,丰富网络玩梗的内涵与意蕴,重新汇聚情感能量,帮助小学生远离表达失语症并强化主流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小学生 网络玩梗 群体行为
下载PDF
网络玩梗背后的表达失语与价值观消解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爱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87,共3页
网络玩梗是网络新世代自我意识的呈现和表达,是一定时期或特定场景社会大众心理状态的折射和群体情绪的流露,也是青年群体解读并再造文化的新景观。“梗”的可玩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表达的多义性,当玩梗不再追求意义的准确,而是寻求... 网络玩梗是网络新世代自我意识的呈现和表达,是一定时期或特定场景社会大众心理状态的折射和群体情绪的流露,也是青年群体解读并再造文化的新景观。“梗”的可玩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表达的多义性,当玩梗不再追求意义的准确,而是寻求情感的共鸣时,群体认同的快感也带来了排他性,并逐渐发展为一种“表达失语症”和价值观的消解,所以,应当警惕玩梗所带来的传播迷思、娱乐至死和价值取向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玩梗 亚文化 表达失语症 价值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