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成因、隐忧与破解
1
作者 杨华 赵景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9-81,共3页
数智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茧房效应”、青年群体的代际特征强化了自我认同、传统社会关系亟需重建归属等因素共同催生了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新样态。在圈层的影响下,大学生面临着不良思潮渗透、群体极化加剧、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 数智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茧房效应”、青年群体的代际特征强化了自我认同、传统社会关系亟需重建归属等因素共同催生了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新样态。在圈层的影响下,大学生面临着不良思潮渗透、群体极化加剧、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高校要通过推动网络思政供给侧改革、关注学生现实需求、规治网络社交环境等措施应对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挑战,引领大学生“破壁出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社交 圈层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沉思之思”与“计算性思维”——数智时代网络社交用语的隐喻探究
2
作者 师曾志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6,共8页
网络社交用语作为生命传播的表征,反映了日常交流方式,通过情感性、即时性的高效互动,体现出个人和组织的存在感与参与感,为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可能。以“搭子社交”和“草台班子”为隐喻,结合海德格尔的“沉思之思”和“计... 网络社交用语作为生命传播的表征,反映了日常交流方式,通过情感性、即时性的高效互动,体现出个人和组织的存在感与参与感,为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可能。以“搭子社交”和“草台班子”为隐喻,结合海德格尔的“沉思之思”和“计算性思维”思想,指出“沉思之思”作为根基持存性的思维方式,探索生命形式的持续生成,揭示人类认知和思维在交流中是如何转变的。网络社交用语的生成与流行体现了高度计算化、数字化世界中的隐喻作用,展现了人类思维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语言成为抵抗“计算性思维”的工具“。沉思之思”以生命形式的持续生成为中心,让人类保持对自身存在与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反思,避免被技术物化和简化的异化,为研究个人和组织的存在方式和生命价值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用语 存在 “沉思之思” “计算性思维” 隐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征、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
3
作者 张成凤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8期16-19,共4页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下的网络社交趋势,就其发展理路看,横向表现为基于趣缘形成的“圈群”,纵向表现为基于大学生个体地位形成的“层级”,具有选择自主化与主体个性化相统一、信息获取封闭性与排他性相统一、圈层稳...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下的网络社交趋势,就其发展理路看,横向表现为基于趣缘形成的“圈群”,纵向表现为基于大学生个体地位形成的“层级”,具有选择自主化与主体个性化相统一、信息获取封闭性与排他性相统一、圈层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社交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四方面特征。影响机理在信息传播阶段受发声源、传播路径及传播结构三个要素影响,在接受阶段受大学生“知、情、意、行”四个因素影响。因此,提出引导大学生网络社交的融入圈层、扩大圈层、跳出圈层、再造圈层、监督圈层的“五位一体”应对策略,对解构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封闭状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平台、个人与现实社会、个人与虚拟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升大学生社交能力,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社交 圈层化 特征 机理 策略
下载PDF
多模态网络社交中图像符号的社会语言分析
4
作者 王大青 《辽宁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模态网络社交图像符号逐渐成为社会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网络语言研究多集中在文本语言方面,图像语言研究则大多归属于现代艺术史研究。基于语言学转向理论,在文本语言与图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模态网络社交图像符号逐渐成为社会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网络语言研究多集中在文本语言方面,图像语言研究则大多归属于现代艺术史研究。基于语言学转向理论,在文本语言与图像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同时依据韩礼德(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多模态网络社交中的图像符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出多模态网络社交中图像的社会语言特征,即文本与图像的互文性,视觉图像的简洁性和即时性,图像思维的碎片化、肤浅化,图像的娱乐化、广告化,以期更好地开展网络交际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网络社交 文本语言 图像符号 社会语言特征
下载PDF
网络社交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5
作者 郑一 马少龙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3期103-105,共3页
网络社交圈层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挑战。社交圈层化虽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稳定的社交关系,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茧房和观点极化,限制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和视野,影响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高校需加强价值观教育,打破圈层壁垒,促... 网络社交圈层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挑战。社交圈层化虽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稳定的社交关系,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茧房和观点极化,限制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和视野,影响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高校需加强价值观教育,打破圈层壁垒,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同时,建立有效的价值观引导机制,加强社会实践与体验,提升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圈层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策略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现象分析及对策思考
6
作者 张明 姚志鹏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4年第2期39-41,共3页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现象,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情况。通过实证调研分析,发现圈层自身呈现稳定性与可变性并存、虚拟性与现实性并存,圈层内部呈现确定性与随机性并存、强关系与弱关系并存等特点,圈层之间呈现复杂性与不可...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现象,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情况。通过实证调研分析,发现圈层自身呈现稳定性与可变性并存、虚拟性与现实性并存,圈层内部呈现确定性与随机性并存、强关系与弱关系并存等特点,圈层之间呈现复杂性与不可预知性并存、公共性与私密性并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融入大学生圈层,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深对圈层的理解,不断创新交流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做好正向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社交 圈层化 对策
下载PDF
网络社交媒体对品牌营销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谢鑫 《数字通信世界》 2024年第5期182-184,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品牌营销领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网络社交媒体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平台,对品牌营销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文旨在探讨网络社交媒体对品牌营销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品牌营销领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网络社交媒体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平台,对品牌营销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文旨在探讨网络社交媒体对品牌营销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媒体 品牌营销 影响
下载PDF
老年人网络社交现状及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8
作者 柴琪 周永召 +3 位作者 杨智博 周兆菲 何蕾 高博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9-585,599,共8页
目的探究我国老年人的网络社交现况,并分析网络社交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60岁老年人抑郁症状和网络社交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社交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并... 目的探究我国老年人的网络社交现况,并分析网络社交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60岁老年人抑郁症状和网络社交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社交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网络社交的健康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对象共纳入4994人,网络社交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0.69%,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占比为26.47%。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与无网络社交的老年人相比,有网络社交的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更低(OR=0.581,95%CI:0.426~0.793,P<0.05)。1:1匹配分析结果显示,网络社交能改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ATT=-0.066,P<0.05)。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网络社交对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具有改善作用(ATT=-0.083,P<0.05),对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改善并无统计学意义(ATT=-0.052,P>0.05)。采用1:4匹配(ATT=-0.048,P<0.05)与核匹配(ATT=-0.052,P<0.05)后,网络社交的健康效应结果依然稳健。结论网络社交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且农村居民可能是网络社交健康效应发挥作用的主要人群。政府和企业在社交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数字产品适老化改造,兼顾城乡差异,注重数字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 抑郁症状 LOGISTIC回归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网络社交平台的算法治理
9
作者 赵秀赞 余丽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1,共9页
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指令。以算法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社交平台,既是私主体,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关键场域。在微观层面,算法的非中性作用催生“信息茧房”;在中观层面,算法权力负效应侵蚀社会利益;在宏观层面,算法安... 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指令。以算法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社交平台,既是私主体,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关键场域。在微观层面,算法的非中性作用催生“信息茧房”;在中观层面,算法权力负效应侵蚀社会利益;在宏观层面,算法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强关联。然而,传统网络社交平台算法治理模式存在滞后性、碎片化和有限性的局限,网络社交平台民意的算法反馈环节仍需要改进,整合多元民意的算法能力待提升,网络社交平台算法未能有效解决非理性的参与。为此,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理念、技术与执行三个层面完善网络社交平台算法治理体系。具体包括秉持敏捷治理理念,加强算法治理的双向性沟通;运用多重治理工具,优化算法以统筹多元化发声;合理划分责任边界,增强算法治理制度的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网络社交平台 算法治理
下载PDF
网络社交媒体意见分歧与分析师预测
10
作者 廖明情 蔡晓仪 谢军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网络社交媒体被视为资本市场的“传感器”,本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挖掘股吧论坛文本信息构建网络社交媒体意见分歧指标,研究在意见分歧导致的复杂信息环境下,分析师是在更大程度上利用“经验法则”简化信息,进... 网络社交媒体被视为资本市场的“传感器”,本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挖掘股吧论坛文本信息构建网络社交媒体意见分歧指标,研究在意见分歧导致的复杂信息环境下,分析师是在更大程度上利用“经验法则”简化信息,进而降低预测质量,还是“逆水行舟”,进行实地调研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研究发现,网络社交媒体意见分歧会引起分析师的关注和持续跟踪,分析师也更倾向于“逆水行舟”,即会增加调研频率,积极做出盈余预测修正,提升其预测准确性。在进一步分析中分别从内在驱动和外在冲击两方面考察投资者关注度和2013年最高法《司法解释》发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探讨网络社交媒体意见分歧对提高分析师预测质量的作用路径。上述结果表明,分析师向市场传递了增量信息,进一步佐证了证券分析师“信息中介有用观”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媒体意见分歧 分析师预测 投资者关注 司法解释 文本分析
下载PDF
网络社交平台传播中MBTI人格测试趣缘群体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雨佳 刘竺岩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在网络社交平台传播中,MBTI正日渐脱离作为心理学测量工具的初始功能,成为一种有效凝聚趣缘群体的工具,并在平台方言的作用下迅速传播。它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技术,尽可能影响更多受众,并为在虚幻影像中陷入迷茫的青年提供了自... 在网络社交平台传播中,MBTI正日渐脱离作为心理学测量工具的初始功能,成为一种有效凝聚趣缘群体的工具,并在平台方言的作用下迅速传播。它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技术,尽可能影响更多受众,并为在虚幻影像中陷入迷茫的青年提供了自我建构与认同的新途径,成为效率至上的社会缩影之一。与作为社交标签的星座相比,它更受到受众的信赖,但其自我形象建构功能与星座的社交运作原理相类。由于MBTI相对的科学属性吸引以青年为主的网民群体,并与当前平台方言各异的网络社交平台相适应,故而体现了网络社交货币的一种时代趋向,需要使用者警惕并理性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I人格测试 趣缘群体 网络社交平台 传播
下载PDF
高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对网络社交行为的影响研究——人际交往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欧甜甜 潘宇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文章以213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探讨高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网络社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其中起到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社交苦恼对网络社交行为有直接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总体水平能正... 文章以213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探讨高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网络社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其中起到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社交苦恼对网络社交行为有直接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总体水平能正向预测网络交往依赖程度和网络社交自我知觉;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正向预测网络交往依赖程度;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社交苦恼对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的影响中起到遮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社交回避及苦恼 人际交往能力 网络社交行为 影响因素 中介作用
下载PDF
网络社交媒体中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与治理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红静 刘耀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9期20-22,共3页
网络社交媒体是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虚假健康信息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严重危害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遏制虚假健康信息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传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比较分析的研究方... 网络社交媒体是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虚假健康信息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严重危害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遏制虚假健康信息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传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总结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状况以及用户和技术特性,阐释虚假健康信息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虚假健康信息在网络社交媒体上扩散的特点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剖析用户认知、情感和传播环境对虚假健康信息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影响,并从社交媒体平台和政府相关部门两方面提出治理措施,社交媒体平台应追溯虚假健康信息来源、提升健康信息传播可信度、监测异常健康信息流量、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加强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合理的辟谣和反馈机制、扩大健康信息平台的影响力。文章旨在为有效控制虚假健康信息的恶意传播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从而净化网络环境,提升健康信息服务质量,促进健康事业的发展,满足公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健康信息 网络社交媒体 信息传播 认知 治理
下载PDF
符号互动视角下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困境及对策——基于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现象
14
作者 贺缌莉 苗春凤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运用符号互动理论,分析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社交模式及其可能导致的网络社交困境。结果发现,青年将微信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反映出其社交模式产生了从自我披露到社交倦怠、力图打破“标签”、由“表演化”到“去... 运用符号互动理论,分析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社交模式及其可能导致的网络社交困境。结果发现,青年将微信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反映出其社交模式产生了从自我披露到社交倦怠、力图打破“标签”、由“表演化”到“去社会化”的转变,并产生了新的网络社交困境。具体表现为社交隔离与自我孤立并存、社交信任危机加深、自我呈现与情感认同分离、社交焦虑与“逃避自由”共生等。应通过净化网络社交空间、推进网络技术研发与升级、促进青年社会参与等措施,缓解青年群体的网络社交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论 青年群体 微信朋友圈 “仅三天可见” 网络社交困境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益坤 《互联网周刊》 2024年第6期42-44,共3页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网络社交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建立了社群和合作网络,提供了在线学习和培训资源,连接了创业机会和资源。然而...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网络社交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建立了社群和合作网络,提供了在线学习和培训资源,连接了创业机会和资源。然而,网络社交平台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消极影响。对此,本文提出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推动自身创新创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时代 网络社交平台 大学生创业者 创新创业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究互联网时代下打造老年网络社交创作平台的可行性及意义
16
作者 崔娅琦 张猛 +2 位作者 王佳越 王苏卿 王本香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在信息化、数字化与老龄化重叠交汇的时代,老年人成为深受互联网影响的人群之一。互联网时代不仅促进了老年人新型社会交往关系的链接,也为老年人展示自我、结交新朋友创造了条件和机会。从老年人个体来看,在原有家庭、朋友网络之外建... 在信息化、数字化与老龄化重叠交汇的时代,老年人成为深受互联网影响的人群之一。互联网时代不仅促进了老年人新型社会交往关系的链接,也为老年人展示自我、结交新朋友创造了条件和机会。从老年人个体来看,在原有家庭、朋友网络之外建立起的第四社交圈对于缓解老年人的孤独、防止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和边缘化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旨在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为老年网络社交创作平台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技术 老年群体 网络社交创作平台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特点与引导策略
17
作者 吴彩云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自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圈层的稳定性、封闭性、自主性、层级性等特点,导致主流价值无法精准传递、思想动态无法准确捕捉、网络异见无法有效过滤、错误倾向无法及时纠正等一系列问题。对此,... 自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圈层的稳定性、封闭性、自主性、层级性等特点,导致主流价值无法精准传递、思想动态无法准确捕捉、网络异见无法有效过滤、错误倾向无法及时纠正等一系列问题。对此,高校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提升师生双方的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打破“圈层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社交 圈层化 引导策略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社交场域生态治理研究
18
作者 夏梦萱 吴春阳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6期32-34,共3页
网络社交是技术革命史上的一次质的突破,借助技术优势将传统社交由现实社会的“深社交”模式向网络虚拟社会的“浅社交”进行全面转化,使青年在社交关系链体系中不因社交平台和介体的不同影响社交效率,而是通过智能应用强化自身这个“... 网络社交是技术革命史上的一次质的突破,借助技术优势将传统社交由现实社会的“深社交”模式向网络虚拟社会的“浅社交”进行全面转化,使青年在社交关系链体系中不因社交平台和介体的不同影响社交效率,而是通过智能应用强化自身这个“联结点”在关系链中的作用,摆脱了单一平台的束缚和隔阂,打破了社交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微时代,在5G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加持下,大学生借助网络社交平台的交互优势,充分满足了对信息获取和分享的需求,并在技术的驱动下,衍生出以社交软件为介质的全场景化“场域社交”新形态。微空间作为大学生参与网络社交生态的主要场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当制约生态平衡的变量变化超出了自身的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时,就容易导致网络社交生态的失衡。要想有效治理大学生网络社交场域生态,需从建设网络社交生态“微文化”、营造网络社交生态“微环境”、发挥多元主体共治“微力量”、构建多维复合治理“微机制”、重塑社交话语表达“微体系”和提升网络社交媒介“微素养”多维度着手,确保网络社交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构建全时空、系统化的大学生网络社交生态防护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大学生 网络社交 生态治理 体系 机制
下载PDF
价值养成与圈层互动——网络社交圈层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9
作者 吴伟丽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5期134-137,共4页
由于网络圈层内信息传递的封闭性、层次性和同质性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范围和人际交往空间,进而导致认知的局限和思维的僵化,并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交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由于网络圈层内信息传递的封闭性、层次性和同质性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范围和人际交往空间,进而导致认知的局限和思维的僵化,并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交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结合符号互动理论,从主体维度出发,加强教育主体双方的媒介素养培养;在情感交流方面,注重人文关怀以减轻群体极化的风险;在话语体系上,倡导多元话语体系协同发展;在文化环境中,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打破网络圈层的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 网络社交 圈层 价值观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社交语言的内在特征及传播动因探究
20
作者 唐莹 言鑫成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符号,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典型化等语言特征。网络语言作为青少年人际交往中惯用的一种语言载体,会给青少年的交流方式、思维模式、语言习惯甚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符号,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典型化等语言特征。网络语言作为青少年人际交往中惯用的一种语言载体,会给青少年的交流方式、思维模式、语言习惯甚至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带来深刻的影响。为丰富相关理论成果、净化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并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文章综合传播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爬虫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的网络语言使用习惯,深度挖掘青少年群体的文化体验和心理特点,最后归纳出青少年网络社交语言的内在特征。同时,文章基于媒介可供性理论、迷因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充分结合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和结构特性,从媒介赋能、迷因创作、主体需求三个层面深入理解青少年网络社交语言的传播动因和在此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文章以网络社交语言使用为切入点,分析青少年网络社交语言的内在特征和传播动因,为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社交语言提供方向依据,以期更好地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空间氛围,为青少年建构和谐有序的网络社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青少年 网络社交语言 内在特征 传播动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