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重释与消费:当代青年网络社交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流变 被引量:2
1
作者 苏静 占琦 《新闻知识》 2020年第3期35-41,共7页
符号是意义的载体,从"线下"交流到"线上"社交,都离不开符号。网络社交中副语言缺失,非语言符号能化解社交尴尬、实现情感赋能,是当代青年必备的话语符号。建构上,非语言符号借助社会元语言与前文本,通过解释项无限... 符号是意义的载体,从"线下"交流到"线上"社交,都离不开符号。网络社交中副语言缺失,非语言符号能化解社交尴尬、实现情感赋能,是当代青年必备的话语符号。建构上,非语言符号借助社会元语言与前文本,通过解释项无限衍义,与语言符号形成强势模因联合体。但"影像脱域"使解释项衍义偏差,网络社交非语言符号被重新释义,成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引子,既被当代青年作为资本自我消费,又被消费主义社会捆绑消费,导致网络非语言符号发生传播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非语言符号 模因 网络亚文化 消费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