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类型、成因、困境及破解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主敏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55-158,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校园舆情传播的重要阵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愈来愈深,尤其是舆情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现阶段,应深刻认识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主要样态及成因,探究大学...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校园舆情传播的重要阵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愈来愈深,尤其是舆情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现阶段,应深刻认识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主要样态及成因,探究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通过引导“主基调”、破除“闲杂音”、画大“同心圆”、唱响“主旋律”、构筑“新格局”等路径,破解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群体极化 破解路径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生成机制、负面效应和引导策略
2
作者 林佳文 唐才茗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算法的优化和智媒平台的引导,个人所接触的网络信息逐渐同质化。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非理性特质、相对剥离感和“沉默螺旋”效应被无限放大,导致其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日益严重,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算法的优化和智媒平台的引导,个人所接触的网络信息逐渐同质化。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非理性特质、相对剥离感和“沉默螺旋”效应被无限放大,导致其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日益严重,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高校网络舆情话语权和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挑战。因此,必须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生态、加强高校网络舆情话语权建构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三个方面引导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以消除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大学生 生成机制 负面效应 引导策略
下载PDF
高校网络群体极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3
作者 曹文潇 《女报》 2024年第1期0046-0048,共3页
网络群体极化是指网络中以群体方式爆发某种情绪的一种极端化现象。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校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如发生隐蔽而预防介入迟缓、动机复杂而管控对策难判、对象多元而保护范围偏小等,其产生原因与网络虚... 网络群体极化是指网络中以群体方式爆发某种情绪的一种极端化现象。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校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如发生隐蔽而预防介入迟缓、动机复杂而管控对策难判、对象多元而保护范围偏小等,其产生原因与网络虚拟化及去中心化特点、社会过度竞争、信息素养与道德教育缺位等息息相关。高校化解网络群体极化的负面影响,需逐步清朗社会文化与网络环境,建立“家—校—社”支持体系,落实常态化引导与防范性教育,塑造师生健全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高校 对策
下载PDF
网络群体极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
作者 郑媛媛 彭倩倩 《互联网周刊》 2024年第10期66-68,共3页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领域文献的综合分析,探讨了网络群体极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网络群体极化不仅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思想行为,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领域文献的综合分析,探讨了网络群体极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网络群体极化不仅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思想行为,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等多维度入手,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极化的意识形态隐忧及破解之道
5
作者 王安平 徐冰瑶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58,共7页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升级和网民数量的激增致使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复杂性明显增加、对抗性持续增强,舆论影响力愈发强大。“狂热追捧”“千夫所指”“道德审判”“道德绑架”“口诛笔伐”“人肉搜索”“舆论反转”“情绪反转”等网络...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升级和网民数量的激增致使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复杂性明显增加、对抗性持续增强,舆论影响力愈发强大。“狂热追捧”“千夫所指”“道德审判”“道德绑架”“口诛笔伐”“人肉搜索”“舆论反转”“情绪反转”等网络极端行为层出不穷,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挤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空间,抢占主流意识形态发声先机,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成为危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变量”。对此,应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领力为主方向,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供给,放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声量,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空间,瞄准“群体极化”、打破“群体盲从”、狙击“网络恶语”,全面赋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破壁入圈”,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网络群体极化 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治理
下载PDF
网络群体极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巢小莉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第10期81-84,共4页
网络群体极化是现阶段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面临的全新情况与挑战,主要指群体的固有倾向性通过网络渠道得到扩张,促使群体观点逐渐向极端方向偏移。针对网络群体极化表现出的传播属性和社会属性,高校需要考量精英话语权过度... 网络群体极化是现阶段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面临的全新情况与挑战,主要指群体的固有倾向性通过网络渠道得到扩张,促使群体观点逐渐向极端方向偏移。针对网络群体极化表现出的传播属性和社会属性,高校需要考量精英话语权过度集中、网络舆论场泛道德化、社会伦理价值观异化等风险,以有效应对策略架构健康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在精准把控网络舆情传播轨迹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最终通过强化网络舆情体系化管理,架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营造“显性+隐性”网络教育环境,提供高质量育人平台的有效策略,积极应对高等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网络群体极化风险,维护社会和谐、民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表征、成因及策略
7
作者 郭安宁 赵月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6-90,共5页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因网络异化、意见领袖引导和个体缄默而形成,并导致价值认同混乱、网络暴力频发、群体圈层固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媒体协同合作、优化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增强...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因网络异化、意见领袖引导和个体缄默而形成,并导致价值认同混乱、网络暴力频发、群体圈层固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媒体协同合作、优化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增强主流价值影响力,强化网络舆情调控,以规避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大学生 网络暴力 网络舆情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8
作者 赵月 郭安宁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19,共5页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是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的现实挑战。身心未发展成熟的大学生由于主客观原因,价值认同、网络行为、人际交往均受到影响。因此,从推动技术革新、多元主体监督、思政教育引导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改善大学生网络群体极...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是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的现实挑战。身心未发展成熟的大学生由于主客观原因,价值认同、网络行为、人际交往均受到影响。因此,从推动技术革新、多元主体监督、思政教育引导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改善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大学生 网络暴力 网络舆情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
9
作者 冯程程 《中国新通信》 2023年第21期141-143,152,共4页
互联网的崛起和新媒体等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大学生网络群体中极化现象的出现,这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之一,应更深入地认识大学生网络群体的规律性,并深刻把握网络舆情呈现出的复杂性和大学生... 互联网的崛起和新媒体等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大学生网络群体中极化现象的出现,这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之一,应更深入地认识大学生网络群体的规律性,并深刻把握网络舆情呈现出的复杂性和大学生群体极化的特殊性,进而优化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网络群体极化 应对策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网络群体极化的道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研究——基于“于正虐猫风波”的微博评论分析
10
作者 丁静 《数据》 2023年第2期16-17,共2页
文章以“于正虐猫风波”的网络舆情事件为例,选取微博平台具有代表性的4个主贴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群体极化呈现出极化态度明显、同质化程度和非理性程度较高的特征。网络群体极化容易冲击网络正常秩序,造成网民认知偏见、思维... 文章以“于正虐猫风波”的网络舆情事件为例,选取微博平台具有代表性的4个主贴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群体极化呈现出极化态度明显、同质化程度和非理性程度较高的特征。网络群体极化容易冲击网络正常秩序,造成网民认知偏见、思维固化以及容易将情绪极化转为行为极化的风险。故而需要采取现实和网络中各自对应的手段加以疏导和规制,构建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网络治理 网络暴力
下载PDF
网络群体极化的现象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钭娅 金一波 +2 位作者 史美林 薛鹏达 聂健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4-28,共5页
随着讨论的网民不断增多,群体成员的平均反应在原有的偏向上继续偏移,比讨论前更为极端。文章在使用现有理论模型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群体极化的动力模型,以从多动力模型角度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最后回顾已有研究,... 随着讨论的网民不断增多,群体成员的平均反应在原有的偏向上继续偏移,比讨论前更为极端。文章在使用现有理论模型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群体极化的动力模型,以从多动力模型角度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最后回顾已有研究,针对网络群体极化现有研究中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启示,以期对深化网络群体极化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匿名性 网络群体极化动力模型
下载PDF
构建网络群体极化与约束机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明辉 蒋红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9-213,共5页
网络群体极化是个体网民情感累积、聚群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群体情感宣泄的过程。在网络虚拟世界表现出非理智与情绪化、匿名性与去个性化、突发性与演化迅猛等特征。以网络群体极化为切入口,对网络群体极化的产生、演化及内部的生成机... 网络群体极化是个体网民情感累积、聚群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群体情感宣泄的过程。在网络虚拟世界表现出非理智与情绪化、匿名性与去个性化、突发性与演化迅猛等特征。以网络群体极化为切入口,对网络群体极化的产生、演化及内部的生成机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从政府、媒体和网民三个层面着手,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约束机制,以实现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机制 整体构建 网络群体极化
下载PDF
网络政治参与视域下青年网络群体极化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志强 孙冉冉 《青年探索》 CSSCI 2014年第6期24-28,共5页
群体极化现象是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集群行为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为基本视角,通过对"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两起交通肇事事件引发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具体观测与文本分析,论证了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群体极化现象... 群体极化现象是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集群行为理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为基本视角,通过对"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两起交通肇事事件引发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具体观测与文本分析,论证了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群体极化现象不断积累、动态演进的过程以及影响其形成的综合、多元因素。这对于党和政府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作出预警和研判,推动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以及青年的社会性成长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青年网络群体极化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论诱发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主观因素 被引量:9
14
作者 戴松 王小杨 《科技传播》 2010年第3期33-33,28,共2页
网络群体极化研究,是当前新媒体传播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于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诱发因素,笔者将从网民个体、"e见领袖"、网络群体3个层面分析。具体而言,人内传播到"我的网络",舆论参与主体中的网民"消费主权&... 网络群体极化研究,是当前新媒体传播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于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诱发因素,笔者将从网民个体、"e见领袖"、网络群体3个层面分析。具体而言,人内传播到"我的网络",舆论参与主体中的网民"消费主权"带有极强的极化因子;"e见领袖"进一步过滤网上意见,并将越来越极化的意见扩散给更多的网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主观因素 极化群体 e见领袖
下载PDF
网络群体极化的意识形态效应及其治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81,共11页
“网络群体极化”这种非理性的极化现象对意识形态的亲和力、深刻性与独一性会造成损害。互联网时代“成员”在社会“身份悬搁”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恣意的,以兴趣、情感为纽带的群体,在群体选择议题的过程中,因网络中“制度权威性”相对... “网络群体极化”这种非理性的极化现象对意识形态的亲和力、深刻性与独一性会造成损害。互联网时代“成员”在社会“身份悬搁”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恣意的,以兴趣、情感为纽带的群体,在群体选择议题的过程中,因网络中“制度权威性”相对较弱,极易出现极端化观点。“群体”的异质性,不同群体以“自我中心”排斥外在的“交往”,往往采取攻讦等非理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匿名的网络身份之中既有的身份约束丧失,人们更倾向于情绪的满足,而对意识形态的亲和度下降;由于在对论题的讨论之中“越说越窄”“偏听偏信”或者“情感至上”,在反复讨论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也不再具有意识形态原本应有的严肃性。各个群体之间的多元性和“壁垒森严”导致的“拒绝交流”与“非理性交流”,让本应作为交往基础的意识形态的独一性也有所损害。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极化”不能被理性化。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唤回交往的意愿与交往的秩序,即在交往理性的培育之中唤回意识形态作为交往的独一基础的地位;通过互联网平台的自我监管与针对平台的制度监管以实现议程设计,可以在论题选择和表达方式上降低非理性与泛娱乐化的成分;通过“制度理性”在互联网之中的重新确认而唤回意识形态的严肃性,以立法明确匿名群体的权利保护和义务责任,确立“意见引导者”的身份,以构造“身份理性”进而增加意识形态的亲和力,最终实现“网络群体计划”与意识形态要求相符的理性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非理性表征 意识形态效应 理性化路径
下载PDF
不同情绪对网络群体极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 被引量:9
16
作者 龚艳萍 马艳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9-41,共3页
为了研究网络群体中不同情绪对群体极化的影响,本文从网络上已发生的群体极化现象出发,使用python抓取2016年8月17日到2016年10月8日期间的41496825条微博评论作为数据样本,并通过Stanford Word Segmenter进行文本分词,然后使用LIWC进... 为了研究网络群体中不同情绪对群体极化的影响,本文从网络上已发生的群体极化现象出发,使用python抓取2016年8月17日到2016年10月8日期间的41496825条微博评论作为数据样本,并通过Stanford Word Segmenter进行文本分词,然后使用LIWC进行文本分析,进而结合群体极化的测量方法,建立VAR模型。研究发现:负向情绪比正向情绪更容易引起网络群体极化;相比于悲伤情绪和焦虑情绪,愤怒情绪更容易引起网络群体极化。最后,为企业处理公关危机以及政府应对舆论舆情等提供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网络群体极化 VAR模型
下载PDF
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对青年生育焦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良驯 赵丹丹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9,共13页
近年来,在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网络群体极化效应是否导致以及如何导致青年的生育焦虑,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研究课题。国内有研究开始涉及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青年生育焦虑之间的关系,但对网络群体极化效应是否影响青年生育焦虑... 近年来,在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网络群体极化效应是否导致以及如何导致青年的生育焦虑,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研究课题。国内有研究开始涉及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青年生育焦虑之间的关系,但对网络群体极化效应是否影响青年生育焦虑还缺乏相关研究。本文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采用线上匿名调查方式,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群体认同、群际情绪、选择性接触和社会比较倾向五个维度,构建了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对青年生育焦虑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拟合分析,以研究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对青年生育焦虑有何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选择性接触和社会比较倾向对青年生育焦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群体认同、群际情绪对青年生育焦虑的影响不显著。这就是说,青年使用社交媒体的强度越高,越容易产生生育焦虑,且在社交媒体的使用过程中,信息选择性接触和社会比较倾向会使得青年对生育更加焦虑,而群体认同和群际情绪同青年生育焦虑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本研究结果不仅深化了学术界关于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对青年生育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为开展生育政策实施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青年生育 生育焦虑 人口问题 青年发展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石强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7-29,共3页
网络群体极化的发生是由网络环境下群体行为的心理特征、沉默的螺旋及网络中无处不在的信息过滤与茧房共同造成的。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主力军,在信息的选择和接收上也更容易走向极端。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主要表现为网络环境下的从... 网络群体极化的发生是由网络环境下群体行为的心理特征、沉默的螺旋及网络中无处不在的信息过滤与茧房共同造成的。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主力军,在信息的选择和接收上也更容易走向极端。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主要表现为网络环境下的从众心理、简单化思维、长时间沉湎于劣质信息的茧房。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防治要靠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思政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及政府对网络的监管共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群体极化 信息茧房 协同过滤
下载PDF
浅析“后真相”时代下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以“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卫忠 简梦芝 《今传媒》 2018年第5期49-50,共2页
"后真相"时代下,人们被情绪所支配靠既有经验对事件进行主观评价,事实反而变得不再重要。然而,情绪化的受众在网络上打破区域限制,迅速聚集联合而实现快速便捷的交流,容易使非理性化的倾向走向极端,导致群体极化。文章根据&qu... "后真相"时代下,人们被情绪所支配靠既有经验对事件进行主观评价,事实反而变得不再重要。然而,情绪化的受众在网络上打破区域限制,迅速聚集联合而实现快速便捷的交流,容易使非理性化的倾向走向极端,导致群体极化。文章根据"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和受众所发生的变化三个角度,浅析"后真相"时代下网络群体极化的发生机制并提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网络群体极化 “榆林产妇坠楼”事件
下载PDF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形成机理及仿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庭贵 杨俊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以舆情热度、环境透明度和网民理性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形成机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的权重,将多维态度值引入J-A模型,分析不同权重下的影响因素对极化过程及结果的影响;基于多主体社会系统,仿真具有100个节点... 以舆情热度、环境透明度和网民理性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形成机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的权重,将多维态度值引入J-A模型,分析不同权重下的影响因素对极化过程及结果的影响;基于多主体社会系统,仿真具有100个节点的BA网络下多维态度的群体极化过程,同时分析了收敛参数对群体极化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参数的变化会影响极化过程,但不能改变极化的最终结果。多维态度评价有利于减少极端情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法 J-A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