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荨麻疹用药规律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侯贺祥 廖国龙 +3 位作者 李浩 余京飞 吴嘉瑞 马星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80-85,共6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荨麻疹的用药规律,并深入探究核心中药成分作用荨麻疹疾病的靶点等,为荨麻疹的临床诊疗以及专利研究供应一定的参考。方法基于中国专利公布公告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治疗荨...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荨麻疹的用药规律,并深入探究核心中药成分作用荨麻疹疾病的靶点等,为荨麻疹的临床诊疗以及专利研究供应一定的参考。方法基于中国专利公布公告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复方专利,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IBM 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R语言、Cytoscape、String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进行频次统计、功效分析、四气五味分析、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绘制荨麻疹疾病靶点Venn图、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蛋白互作网络(PPI)等。结果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50首中药复方,721味中药,中药使用总频次为4515次,筛选出使用频次≥35次的中药,共29味,其中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肝、肺、脾、胃经,应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网络关系图挖掘出甘草、防风、荆芥3味核心中药,共获得117种主要成分,223个作用基因,荨麻疹疾病的575个基因,72个3味核心中药治疗荨麻疹疾病的靶点基因,作用较为显著的基因靶点蛋白包括PTGS2、HSP90AA1、NOS2等,作用基因较多的中药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山柰酚(kaempferol)等。结论防风、甘草、荆芥可以通过多种成分、靶点、通路治疗荨麻疹,具体效果还需实验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中药复方 荨麻疹 用药规律分析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吴燕瑜 齐俊南 《药品评价》 CAS 2021年第11期641-646,共6页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探讨中成药丹红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丹红注射液中的主要组成丹参、红花的有效成分,并通过pubchen、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有效化...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探讨中成药丹红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丹红注射液中的主要组成丹参、红花的有效成分,并通过pubchen、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有效化合成分的基因靶点,使用GenCards、OMIM数据库检索银屑病的基因靶点。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的网络图,并使用Venny 2.1在线作图软件得到药物与银屑病的共同交集基因。最后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东京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丹红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为46种,这些成分中共含有228个潜在靶点,检索得到银屑病相关基因靶点共3753个,通过Venny 2.1在线作图软件得到丹红注射液和银屑病的共同靶点132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生物过程主要是作用于细胞的组成方面。结论:丹红注射液主要的活性成分是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丹参酮iia、丹参酮,调控PI3K-Akt、TNF、MAPK、HIF-1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银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丹红注射液 网络药理分析 活性成分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三棱-莪术药对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泽鑫 李冰冰 +3 位作者 覃献锋 李菁 钟崇 林丽珠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81-89,共9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三棱-莪术药对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以及手工查阅相关文献,搜集并整理三棱-莪术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靶标。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人...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三棱-莪术药对治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以及手工查阅相关文献,搜集并整理三棱-莪术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靶标。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得三棱-莪术药对治疗肝细胞癌潜在的靶标基因。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相应的“成分-靶标”网络。结合String(functional protein association networks)数据库,构建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用Bioconductor工具、R统计编程软件进行三棱-莪术药对的作用靶标进行相应的基因本体论(GO)分类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6个活性成分,包括豆甾醇、β-谷固醇、丁芒柄花黄素等和39个作用靶标,包括雌激素受体1、雄激素受体、核受体共激活剂2、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1、孕激素受体等,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雌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胆碱能突触等主要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预测了三棱-莪术药对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能作用机制,三棱-莪术治疗肝细胞癌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雌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胆碱能突触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 莪术 肝细胞癌 活性成分 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 雌激素信号转导途径 胆碱能突触 网络药理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关键病理生理学过程的网络药理学分析新思路 被引量:4
4
作者 严易之 李超亚 +1 位作者 邓曼菲 曾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3-211,共9页
近年来网络药理学(NP)领域发展迅猛,但存在缺陷的、套路化的工作流程严重影响了NP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对于由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复杂疾病,对症治疗或靶向单一病理生理学过程的药物并不能阻止或者延缓病情的进展,因而药物... 近年来网络药理学(NP)领域发展迅猛,但存在缺陷的、套路化的工作流程严重影响了NP分析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对于由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复杂疾病,对症治疗或靶向单一病理生理学过程的药物并不能阻止或者延缓病情的进展,因而药物研发失败或退出市场。因此,迫切需要发展结合多个病理生理学过程的NP分析新思路。关键病理生理学过程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重要的、成套的病理变化,代表了目前对疾病本质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为提高NP研究质量、促进NP领域健康发展,该文提出了基于关键病理生理学过程的NP分析的新思路。该方法基于长期中医临床实践与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学过程,从关键病理生理学过程的角度全面解析中药复方药理学机制及活性成分,增加了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与可重复性。本文以阿尔兹海默病(AD)为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工作流程与优缺点等,有望筛选阻止或逆转疾病病程的疾病修饰药物、促进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疾病 关键病理生理学过程 网络药理分析 新思路 阿尔兹海默病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三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的机制
5
作者 王桂宁 彭涛 +2 位作者 张超 李廷夺 薛军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405-408,I0003,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三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的机制。方法检索出三黄汤中的活性成分,筛选出作用基因靶点,进行三黄汤与湿热下注型痔疮的共同靶点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出三黄汤的药物-活性...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三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的机制。方法检索出三黄汤中的活性成分,筛选出作用基因靶点,进行三黄汤与湿热下注型痔疮的共同靶点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出三黄汤的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网络;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亲和力的验证。结果用TCMSP数据库共筛出三黄汤与湿热下注型痔疮的25个潜在靶点和5个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表小檗碱、对香豆酸、β-谷甾醇、儿茶素、6-甲氧基柚皮素可作用于NOS2、CAT、ALB、AKT1和ESR1这5个关键核心靶点,通过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鞘脂类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痔疮的作用。分子对接分析显示,三黄汤的5个核心活性成分与5个关键靶点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三黄汤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过程治疗痔疮,其中NOS2、CAT、ALB、AKT1和ESR1是三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的主要作用基因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技术 网络药理分析 三黄汤 湿热下注证
下载PDF
轻苦微辛法联合华蟾素片口服治疗胃癌术化后甲胎蛋白异常升高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韩诚正 王莹莹 王冠男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观察运用轻苦微辛法联合华蟾素片诊治胃癌术化后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患者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例胃癌术化后患者出现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以叶天士轻苦微辛法联合华蟾素片治疗,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华蟾素可能作用的基因靶... 目的:观察运用轻苦微辛法联合华蟾素片诊治胃癌术化后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患者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1例胃癌术化后患者出现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以叶天士轻苦微辛法联合华蟾素片治疗,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华蟾素可能作用的基因靶点。结果:经治疗后,患者AFP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华蟾素对CASP2、CASP3、CASP8、CASP9、BAX、FAS及BID基因有着一定的调控。结论:轻苦微辛法联合华蟾素片的治疗方案有助于诊治胃癌手术及化疗后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苦微辛法 华蟾素 胃癌 甲胎蛋白 网络药理分析
下载PDF
Network Pharmacology-based Analysis on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Xin Hui Tong Formula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eatment 被引量:4
7
作者 WU Hua-Ying ZHANG Chen +5 位作者 WANG Zhao-Hua ZHANG Shi-Ying LI Jing LI Feng HUANG Hui-Yong LI Lia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19年第2期86-96,共1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Xin Hui Tong Formula (XHTF)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by 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Methods The targets network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Xin Hui Tong Formula (XHTF)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by us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Methods The targets network of CHD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rapeutic Targets Database (TTD) and Drugbank database;The XHTF pharmacodynamic molecule-targets network and the XHTF pharmacodynamic molecule-CHD targets network were explor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 And the multi-targets mechanism and molecular regulation network of XHTF in the treatment of CHD were explore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by Gene Ontology (GO) analysis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database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88 CHD targets were screened out through the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the Drugbank database. 393 compounds and corresponding 205 drug targets of XHTF were retrieved from TCMSP. A total of 13 known target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D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disease-related databases: TP53, MAPK14, NFKB1, HSPA5, PLG, PTGS2, ADRB1, NOS2, CYP3A4, GRIA2, CYP2A6, GRIA1, PTGS1. XHTF also contained 118 drug targets that directly interact with CHD targets. GO enrich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of 13 direct targets proteins were found to be mainly enriched in response to drug, cellular response to biotic stimulus, long-chain fatty acid metabolic process, fatty acid metabolic process and regulation of blood pressure.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found that XHTF participated in the CHD pathological process mainly through retrograde endocannabinoid signaling, regulation of lipolysis in adipocytes, cAMP signaling pathway,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and other pathways. Conclusions XHTF plays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HD through multiple targets and multiple pathways,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heory of "virtual standard" in the treatment of C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 Hui Tong Formula (XHT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etwork pharmacology Network analysis BIOINFORMATICS
下载PDF
Mechanism Prediction of Monotropein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被引量:1
8
作者 LI Chong HOU Shao-Zhen ZHOU Hua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Objective To discover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monotropein in colorectal cancer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methods.Methods The main-candidate-target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by the prediction of targets of monotr... Objective To discover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of monotropein in colorectal cancer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methods.Methods The main-candidate-target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by the prediction of targets of monotropein, collection of therapeutic targets of colorectal cancer drug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arget network and layers of screening. The data were interpreted by pathway enrichment and target score calculation.Results This study:(1)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monotropein to be a multi-target drug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2) Discovered 10 candidate targets of monotropein, among which protein kinase B(AKT1)exhibited the highest relevance and importance to colorectal cancer and proto-oncogen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Src(SRC),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 and heat shock protein HSP 90-alpha(HSP90 AA1) also exhibited high relevance;(3) Observed 32 possible pathways 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 monotropein on colorectal cancer, which might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its action;and(4) Established a method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targets in the network.Conclusions This study offered clues for the mechanism of the bioactivities of monotropein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by network analysis. Monotropein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multi-target drug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Monotropein Network pharmacology TARGET Protein kinase B(AKT1)
下载PDF
柴归颗粒动态调控CUMS大鼠尿液代谢标志物抗抑郁机制研究
9
作者 胡婷 吴振宁 +4 位作者 许腾 周玉枝 高晓霞 秦雪梅 田俊生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87-2300,共14页
目的 基于1H-NMR动态代谢组学和整合网络药理学探究柴归颗粒调控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尿液代谢标志物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途径和潜在靶点。方法 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进行7周CUMS造模,前4周仅造模,后3周ig给药1 h后造模并... 目的 基于1H-NMR动态代谢组学和整合网络药理学探究柴归颗粒调控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尿液代谢标志物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途径和潜在靶点。方法 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进行7周CUMS造模,前4周仅造模,后3周ig给药1 h后造模并对盐酸文拉法辛(35 mg·kg^(-1))组和柴归颗粒(8.3 g·kg^(-1))组进行药物干预,通过称体质量、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研究柴归颗粒的抗抑郁作用;收集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节点的尿液,采用1H-NMR代谢组学监测柴归颗粒给药过程中尿液代谢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规律,整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挖掘其治疗抑郁症的关键途径和潜在靶点。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归颗粒显著增加大鼠的体质量(P<0.05),显著升高糖水偏爱率(P<0.01),显著减少游泳不动时间(P<0.05、0.01);柴归颗粒可以动态调控天冬氨酸等10个尿液代谢标志物接近正常水平,且不同代谢物回调至正常水平的给药周期不同,泛酸、马尿酸含量在柴归颗粒给药1周后显著回调(P<0.05、0.01);蛋氨酸、甲胺和天冬氨酸含量在柴归颗粒给药2周后显著回调(P<0.01);2-酮戊二酸、牛磺酸、丁酸、赖氨酸和乳酸含量在柴归颗粒给药3周后显著回调(P<0.05、0.01)。同时,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柴归颗粒可能通过调控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这一关键途径发挥疗效,且其代谢途径上的GPT、GLUD1、GLUD2、GOT2等4个靶点可能是柴归颗粒治疗抑郁症的潜在靶点。结论 柴归颗粒可能通过调控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这一关键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归颗粒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分析 尿液代谢标志物 动态变化 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