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谈话节目的媒介仪式建构与文化转向——以《圆桌派》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娜娜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41-146,共6页
起源于美苏冷战时期的互联网技术,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可谓速度惊人。作为传播媒介的互联网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更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受众需求以及市场化商业逻辑的驱使下,网络谈话节目得以产生。由于互联网媒介的开放性及低... 起源于美苏冷战时期的互联网技术,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可谓速度惊人。作为传播媒介的互联网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更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受众需求以及市场化商业逻辑的驱使下,网络谈话节目得以产生。由于互联网媒介的开放性及低门槛,部分网络谈话节目的内容过度娱乐化,表现形式近于低俗。近两年来,伴随着政府的监督管理以及受众审美需求的提升,一批质量相对较高的文化类节目构建起清晰的媒介仪式,文化转向逐渐明显,网络谈话节目的整体生态有所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谈话节目 媒介仪式 文化转向
下载PDF
网络谈话节目《圆桌派》中的“真”“人”“秀” 被引量:3
2
作者 盛道利 张千 《西部广播电视》 2017年第12期99-100,共2页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不断受到诟病,收视率和影响力大不如前的状况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节目表现出强劲势头,在点击率和影响力都不逊于传统电视品牌节目。《圆桌派》作为优酷网重点打造的高端文化栏目"看理想"系列品牌之一,...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不断受到诟病,收视率和影响力大不如前的状况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节目表现出强劲势头,在点击率和影响力都不逊于传统电视品牌节目。《圆桌派》作为优酷网重点打造的高端文化栏目"看理想"系列品牌之一,从时下热点话题出发,以平等的姿态和视角阐述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成为网络谈话节目的爆款。本文从"真""人""秀"三个维度分析《圆桌派》,进而探讨网络谈话节目发展的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谈话节目 《圆桌派》 真人秀 对策
下载PDF
技术革命、市场逻辑与“脱口而出”的新境界--网络谈话节目的类型生成简史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0期36-45,共10页
根据已有文献对2002年以来的新型谈话节目——网络谈话节目进行走马观花式的速览,目的是更好地梳理和阐释新媒体影像建构社会文化消费的内在机理。经过15年左右的爆发式增长,网络谈话节目已经在题材内容、表达载体、叙事风格、传受互动... 根据已有文献对2002年以来的新型谈话节目——网络谈话节目进行走马观花式的速览,目的是更好地梳理和阐释新媒体影像建构社会文化消费的内在机理。经过15年左右的爆发式增长,网络谈话节目已经在题材内容、表达载体、叙事风格、传受互动等方面明显地区别于被真人秀、电视剧等节目类型所边缘化的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能够控制受众/用户与叙事来保证产品意义的独特节目类型;电视谈话节目中"无法表达或无法充分表达的诉求"被"大面积地转移"到网络谈话节目,因此网络谈话节目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谈话节目 电视谈话节目 技术革命 市场逻辑
下载PDF
狂欢理论视阈下网络谈话节目的狂欢特质探析——以《奇葩说》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媛 《新媒体研究》 2020年第6期97-99,共3页
近年来,网络谈话节目迅速发展,不断从众多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并频频冲上微博热搜排行榜,成功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不论是节目内的参与者还是节目外的广大观众,都加入到了网络谈话节目塑造的娱乐狂欢之中,一时间网络谈话节目成为不少... 近年来,网络谈话节目迅速发展,不断从众多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并频频冲上微博热搜排行榜,成功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不论是节目内的参与者还是节目外的广大观众,都加入到了网络谈话节目塑造的娱乐狂欢之中,一时间网络谈话节目成为不少人的“下饭”标配。文章试图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以《奇葩说》为例,对网络谈话节目进行分析,探究其狂欢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理论 网络谈话节目 奇葩说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谈话类节目的共情叙事与创新路径
5
作者 徐艳丽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8期53-56,共4页
网络谈话类节目对于聚焦社会议题、缓解青年群体焦虑具有重要意义。共情叙事意味着节目制作从以往聚焦节目本身向关注观众情感本位的转变。本文以共情传播的形成机制为基础,对网络谈话类节目的共情叙事策略进行研究,具体结合国内优秀网... 网络谈话类节目对于聚焦社会议题、缓解青年群体焦虑具有重要意义。共情叙事意味着节目制作从以往聚焦节目本身向关注观众情感本位的转变。本文以共情传播的形成机制为基础,对网络谈话类节目的共情叙事策略进行研究,具体结合国内优秀网络谈话类节目的出圈经验进行分析,提出网络谈话类节目创新改革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制作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谈话节目 共情表达 叙事
下载PDF
浅析网络谈话类节目中的人际传播及创新发展策略——以《圆桌派》为例
6
作者 何孟潮 《声屏花》 2024年第5期0070-0072,共3页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谈话类节目逐渐开始以网络 平台为载体,更好地发挥出人际传播的优势,突破了大众媒 介“一对多”的传统模式,使不同嘉宾和受众参与其中,真 正实现了信息和情感的双向交流。本文以网络谈话类节目《圆 桌派》为例,探讨网...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谈话类节目逐渐开始以网络 平台为载体,更好地发挥出人际传播的优势,突破了大众媒 介“一对多”的传统模式,使不同嘉宾和受众参与其中,真 正实现了信息和情感的双向交流。本文以网络谈话类节目《圆 桌派》为例,探讨网络谈话类节目中的人际传播策略。通过 分析该节目的话题内容、节目形式和互动方式,本文认为《圆 桌派》成功地运用了人际传播策略,实现了主持人、嘉宾和 观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本文提出了网络谈话类节目的 发展策略,以期为网络谈话类节目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人际传播 网络谈话节目 《圆桌派》
下载PDF
我国网络视频谈话节目的发展阶段划分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晓峰 《戏剧之家》 2018年第8期92-93,共2页
网络谈话节目是网络自制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中,网络谈话节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直播互动谈话节目为主的初创阶段、单人脱口秀崛起阶段、综艺化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与网络技术条件、网民数量的增长、网民消... 网络谈话节目是网络自制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中,网络谈话节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直播互动谈话节目为主的初创阶段、单人脱口秀崛起阶段、综艺化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与网络技术条件、网民数量的增长、网民消费能力与消费习惯、网络的包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谈话节目 脱口秀 综艺化
下载PDF
网络谈话类节目的互动建构研究——以《圆桌派》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潘丽颖 《视听》 2021年第9期52-53,共2页
作为网络谈话类节目中文化品质较高、形式较新颖的一档节目,《圆桌派》从第一季到第四季的豆瓣评分都在8.5分以上。该节目号称"‘言值’就是生产力"。与同类节目相比,《圆桌派》在互动空间的建构和仪式感塑造上独具匠心,将人... 作为网络谈话类节目中文化品质较高、形式较新颖的一档节目,《圆桌派》从第一季到第四季的豆瓣评分都在8.5分以上。该节目号称"‘言值’就是生产力"。与同类节目相比,《圆桌派》在互动空间的建构和仪式感塑造上独具匠心,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节目形式呈现得更加自然,脱离了"舞台表演"的既视感。本文以《圆桌派》为例,从互动空间和仪式环境的塑造角度来解开"言值"之谜,重新思考网络谈话类节目的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谈话节目 互动建构 《圆桌派》
下载PDF
探析融媒体时代下网络谈话类节目的新呈现——以《十三邀》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邱乙奇 范景达 《文化产业》 2020年第19期98-99,共2页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数字媒体在媒体环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不断加深,观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也产生了相应转变。由于传统的谈话类节目对观众缺乏吸引力,各大视频网站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的网络谈话节目并取得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数字媒体在媒体环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不断加深,观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也产生了相应转变。由于传统的谈话类节目对观众缺乏吸引力,各大视频网站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的网络谈话节目并取得良好反响。以《十三邀》这档典型的网络谈话节目为例,从谈话题材、嘉宾选择、谈话现场设计、视听语言、节目形态等方面,探究融媒体时代下谈话类节目的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谈话节目 《十三邀》 融媒体
下载PDF
媒介场景下网络纪实谈话节目的共情传播研究
10
作者 凌西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6期149-152,共4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媒介场景发生了巨变,新的媒介场景促进了新的行为模式的出现。在影视内容的选择消费中,碎片化、沉浸式、感性化等审美需求的迭变对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纪实谈话节目以真实的交流作...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媒介场景发生了巨变,新的媒介场景促进了新的行为模式的出现。在影视内容的选择消费中,碎片化、沉浸式、感性化等审美需求的迭变对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纪实谈话节目以真实的交流作为节目的形式与内容,利用共情传播实现了个体经验的集体共鸣,同时让受众在深度的沟通中重新审视自身。本文以《十三邀》《和陌生人说话》等网络纪实谈话节目为研究对象,尝试从网络纪实谈话节目共情传播的实现出发,提炼共情传播在当前媒介场景时代的价值意义,并对其传播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试图找到网络纪实谈话节目在信息浅薄化、观点极端化、个体孤立化的场景时代重塑“亲密关系”与重拾“深度思考”的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景理论 共情传播 网络谈话节目
下载PDF
泛文化背景下网络谈话类节目的突破与创新
11
作者 孙晓婉 《现代视听》 2018年第6期61-64,共4页
随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红,网络综艺也有由泛娱乐化向"泛文化"转型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调整自身的战略布局,向文化类节目靠拢,网络谈话类节目也是如此。本文分析了网络谈话类节目在选题、主持人和场景布局上... 随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红,网络综艺也有由泛娱乐化向"泛文化"转型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调整自身的战略布局,向文化类节目靠拢,网络谈话类节目也是如此。本文分析了网络谈话类节目在选题、主持人和场景布局上与传统电视谈话类节目不同的内容特点,以及其内外上下联动运营、话语场式传播的传播特点,并基于此为此类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文化 网络谈话节目 公共空间 话语场
下载PDF
浅析融媒体时代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以《十三邀》许知远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文轩 《采写编》 2022年第12期71-73,共3页
较之于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以《十三邀》为例,主持人的个性化具体表现为灵活性、接近性和主体性。但由于网络访谈节目是融媒体时代下的新生事物,网络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导致缺乏内涵、缺少技巧等... 较之于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以《十三邀》为例,主持人的个性化具体表现为灵活性、接近性和主体性。但由于网络访谈节目是融媒体时代下的新生事物,网络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导致缺乏内涵、缺少技巧等问题的出现,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网络节目主持人的文化叙事能力、个人品牌的打造加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谈话节目主持 个性化 《十三邀》
下载PDF
《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及其主持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雅琦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16期81-83,共3页
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做深度访谈的节目已然不多,腾讯新闻出品的《和陌生人说话》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个。这档节目超出了受众的期待视野,突破性地进行了适屏创新,并将关注点放在普罗大众身上,极具人文关怀。本文结合《和陌生... 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做深度访谈的节目已然不多,腾讯新闻出品的《和陌生人说话》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个。这档节目超出了受众的期待视野,突破性地进行了适屏创新,并将关注点放在普罗大众身上,极具人文关怀。本文结合《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的实例,解读节目的创新和内涵,并对主持人陈晓楠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陌生人说话》 陈晓楠 网络谈话节目 适屏创新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从“对话”到“撒播”:谈话类节目中交流的新趋势 被引量:5
14
作者 葛勇 黄月丽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82,共3页
随着传播媒介和社会语境的变化,谈话类节目逐渐由传统电视转向网络媒体,在"交流"模式和内涵上呈现出从"对话"到"撒播"的特点与趋势。在网络技术和受众需求的驱动下,节目主体从二元结构转变为多元融合,话... 随着传播媒介和社会语境的变化,谈话类节目逐渐由传统电视转向网络媒体,在"交流"模式和内涵上呈现出从"对话"到"撒播"的特点与趋势。在网络技术和受众需求的驱动下,节目主体从二元结构转变为多元融合,话语内容从聊天式对话转向个性化修辞,去中心化、情绪性以及表演的仪式性特征渐显。在叙事方式上,网络谈话节目碎片化和通俗化的特点明显,使节目与受众之间形成双向撒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谈话节目 撒播 交流 弹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