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共同犯罪的多元挑战与有组织应对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道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7-154,192,共8页
网络环境使得共同犯罪意思联络具有突出的片面性、模糊性、间接性、偶发性,共同犯罪行为具有明显的单方性、中立性、预备性、危险性等特征,导致传统共同犯罪理论与立法规定深陷适法"过敏"症状。"共犯正犯化"的扩张... 网络环境使得共同犯罪意思联络具有突出的片面性、模糊性、间接性、偶发性,共同犯罪行为具有明显的单方性、中立性、预备性、危险性等特征,导致传统共同犯罪理论与立法规定深陷适法"过敏"症状。"共犯正犯化"的扩张解释应声而出,而其争议可以通过理论变革或立法解决。网络片面共犯及按照片面帮助犯处理网络技术帮助行为、独立处罚网络预备行为等路径应持续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共犯 共犯正犯化 片面帮助犯 中立帮助行为 网络预备行为
下载PDF
网络预备犯罪行为的法教义学分析
2
作者 孙道萃 《刑法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29页
我国已将非法侵入网络、提供侵入和非法控制网络的程序与工具的预备行为独立规定为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将设立网站、发送信息等普通网络预备行为和准备实施、宣扬、煽动、持有等特殊网络恐怖预备行为规定为独立预备犯.中外关于预备... 我国已将非法侵入网络、提供侵入和非法控制网络的程序与工具的预备行为独立规定为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将设立网站、发送信息等普通网络预备行为和准备实施、宣扬、煽动、持有等特殊网络恐怖预备行为规定为独立预备犯.中外关于预备犯的处罚原则、立法模式以及体例不尽相同,《刑法》第22条的普遍处罚原则与多数国家的通例相悖,预备犯处罚范围的模糊性招致较多非议.当故意的网络预备行为造成了危害或制造了危险时,采取独立处罚符合网络安全保护和反恐斗争等现实需要,并且获得了域外、国际共识,刑法提前介入网络预备行为可以促成刑事处罚的前置化与强化积极的一般预防效果.分则的独立预备犯还将处于“增量”态势,应从多方面破解第22条的立法完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预备行为 独立预备 处罚根据 处罚范围 立法改进
原文传递
网络犯罪魔变中的刑法理性检讨——网络刑法理论研究的现状观察与观点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魏东 金燚 《刑法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1-44,共44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网络刑法理论的变异,需要在检讨刑法理性的基础上对魔变后的网络犯罪进行新诠释。网络犯罪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设备,借助于互联网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以及以网络技术为工具或者以网络为犯罪空间所实施...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网络刑法理论的变异,需要在检讨刑法理性的基础上对魔变后的网络犯罪进行新诠释。网络犯罪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设备,借助于互联网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以及以网络技术为工具或者以网络为犯罪空间所实施的犯罪。运用"帮助行为正犯化""预备行为实行化""行为主体聚合化"等理论工具,可以较为合理地解决诸如网络犯罪的"资助"行为、网络恐怖主义犯罪以及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等理论和实务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犯罪立法和司法的考察,法理上有较为充足的根据进一步完善将网络犯罪"资助"行为单独入罪化、完善"工具型"和"目标型"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制以及承认网络平台的"过失责任"、确定"情节严重"的客观标准和建立网络附加刑这一立法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理性 网络帮助行为 网络预备行为 网络平台责任 网络附加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