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心”与“几微”之象——对《庄子·天地》篇“象罔”概念的探析
1
作者 林清丽 乔东义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关于《庄子·天地》篇中“象罔”概念,自古以来训者甚众。有从中国传统“象”思维的角度出发将其理解为“似有形而无其形质”的一种“虚象”;也有从“无”的角度将其作“无心”“无形迹”之解的。结合前人“象”与“无”的双重阐释... 关于《庄子·天地》篇中“象罔”概念,自古以来训者甚众。有从中国传统“象”思维的角度出发将其理解为“似有形而无其形质”的一种“虚象”;也有从“无”的角度将其作“无心”“无形迹”之解的。结合前人“象”与“无”的双重阐释视角,将“象罔”概念作“无心”与“几微”之象加以理解,即以“无心”之状态得“无心之象”而后才能得“道”,同时这一“无心”之象其本身也是一种“几微”之象,是在获得庄子所言“玄珠”之前的一种萌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心”之象 “几微”之象 萌兆
下载PDF
《庄子》“罔两问景”的文学影响
2
作者 高深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庄子》“罔两问景”寓言创设“罔两”和“影子”的对话,以拟人化的手法,论述“影”与“形”的依附关系,阐发顺物自然的处世原则,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诗文既有形式的模拟,亦有借“罔两”与“影”的对话阐发人生哲理的寓言... 《庄子》“罔两问景”寓言创设“罔两”和“影子”的对话,以拟人化的手法,论述“影”与“形”的依附关系,阐发顺物自然的处世原则,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诗文既有形式的模拟,亦有借“罔两”与“影”的对话阐发人生哲理的寓言诗,又有借“形”“影”关系以抒发孤独情怀的诗歌,还有以“罔两”为题的大量赋作,都体现了《庄子》“罔两问景”寓言的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文学影响
下载PDF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考辨
3
作者 李世玉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3期49-58,125,126,共12页
历代学者对《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不同理解,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其中“罔”应为“欺骗”义,“殆”应为“疑惑”义,整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全文根据文献例证指出:先... 历代学者对《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不同理解,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其中“罔”应为“欺骗”义,“殆”应为“疑惑”义,整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全文根据文献例证指出:先秦时期没有用例可以支撑郑玄“罔,无知貌”与包咸“罔然无所得”的旧注,但有用例可以支撑“罔”有“欺骗”义,在章句中“罔”可理解为“受骗”;与陈蒲清对于“殆”有“疑”义的质疑进行商榷;从思想史的角度给“思而不学则殆”的“殆”理解为“疑惑”提供一条补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训诂
下载PDF
“象罔”:从思维范式到美学范畴
4
作者 张子尧 《美育学刊》 2023年第2期51-59,共9页
“象罔”浓缩了传统文化“象”思维智慧,代表着道家对真理本质的认知,蕴含着丰富的美学阐释空间。“象”喻有,“罔”喻无,可释为“象而罔”,即以象达道,庄子对“象”的形象概括引发了“象—言—意”命题的哲学思考,并经魏晋玄学而生发... “象罔”浓缩了传统文化“象”思维智慧,代表着道家对真理本质的认知,蕴含着丰富的美学阐释空间。“象”喻有,“罔”喻无,可释为“象而罔”,即以象达道,庄子对“象”的形象概括引发了“象—言—意”命题的哲学思考,并经魏晋玄学而生发为“意象论”的理路依据,促进了兴象、气象、情景等范畴的生成;“象罔”非象非罔,亦象亦罔,这种经验又超验的状态亦成为艺术追求的目标;“象罔”亦作“罔(无)象”,“罔”对“象”否定又超越,面对“象”的有限,老庄重质轻文,开启后世冲淡素朴的美学追求;“象罔”与知(虑)、离朱(觉)、喫诟(言)相反相成,象征主体得道之心性,成为“以佛解庄”“以禅释庄”的契机,更与超功利之审美心境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物取象 思维范式 美学阐释
下载PDF
麦田罔草和日本看麦娘对绿黄隆抗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宜慰 梅传生 +3 位作者 李永丰 汤日圣 瞿其楷 刘宁政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34-38,共5页
在施用绿黄隆不同年限的小麦田,采集罔草、日本看麦娘种子,用活体生物测定和离体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其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连续3年使用绿黄隆的麦田中罔草和日本看麦娘均没有明显的抗药性,但在连续6年使用绿黄隆的麦田中罔草表... 在施用绿黄隆不同年限的小麦田,采集罔草、日本看麦娘种子,用活体生物测定和离体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其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连续3年使用绿黄隆的麦田中罔草和日本看麦娘均没有明显的抗药性,但在连续6年使用绿黄隆的麦田中罔草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抗性因数为1.54,等浓度防效降低42%,敏感性比为2.17,乙酰乳酸合酶活性比为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黄隆 看麦娘 抗药性 乙酰乳酸合酶 杂草
下载PDF
荆棘何况,象罔何用,心品何境?——木仙庵谈诗与全书立象追求的点题(《〈西游记〉美学问议录》之二)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扬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97-105,共9页
《西游记》小说百回本第六十四回是对全书立象追求做点题的。无论从西游取经故事的几种小说版本写荆棘岭寓意发展变化看,还是从体现立人需要由性命双修进到倡行心性修持思路有超越性的文脉及从此回设置为题旨所需立象结构必有部分看,都... 《西游记》小说百回本第六十四回是对全书立象追求做点题的。无论从西游取经故事的几种小说版本写荆棘岭寓意发展变化看,还是从体现立人需要由性命双修进到倡行心性修持思路有超越性的文脉及从此回设置为题旨所需立象结构必有部分看,都不能认为此回为后人增加的"伪笔"。本回通过写唐三藏谈论修持心得,把"发挥象罔"作为重要命题提出,点明全书立象追求与立人修持的方法论,显然具有明代儒家心学新进流派与佛教禅宗心法及道教南宗重心行主张互相影响而做出新探索成果的意义。本回也通过写唐三藏心理变化与情节演变的关联引出品味境界有关学问的艺术课题,显示了境界品味与真、善、美价值体现密切联系的性质。由之也显示出中华传统美学境界品味学说重人品、重德才关联和言行一致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立象 立人文脉 发挥象 境界品味
下载PDF
视觉想象与图像之罔——视觉文本中的想象及其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有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134,共4页
想象作为感知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不仅存在于文学接受中,而且在对视觉文本的解读与接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视觉转向"语境中,想象作为视觉文本运作的重要力量,重构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当代人的"图像拜物教"... 想象作为感知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不仅存在于文学接受中,而且在对视觉文本的解读与接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视觉转向"语境中,想象作为视觉文本运作的重要力量,重构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当代人的"图像拜物教"。消费社会中资本借助图像大行其道,通过图像的在场使人身处超现实中而不自觉,使人被图像异化。将视觉文本划分为静态的单幅图片、信息主导结构多样的影像文本与叙事主导结构完整的影视作品三种类型,并分析其中想象的运作,有助于打破当代资本主义以其商业逻辑与文化逻辑建构的客观性神话,能使人们摆脱"图像之罔"进而认识其所处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视觉想象 视觉文本 图像之
下载PDF
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岁黎 胡晓红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关于《庄子·天下》寓言中论及的"象罔",宗白华先生将之归为"艺术形象",叶朗先生则进一步认为"意境"正是"象罔"的对应概念。然而,考察"象罔"的工具属性以及"意象"这... 关于《庄子·天下》寓言中论及的"象罔",宗白华先生将之归为"艺术形象",叶朗先生则进一步认为"意境"正是"象罔"的对应概念。然而,考察"象罔"的工具属性以及"意象"这一命题的产生、发展、演化,可以认为"象罔"所对应的是"意象"而非"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象 工具说 意境 意象
下载PDF
闽南语“罔-V”及“V-罔V”的构式语义
9
作者 陈菘霖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4-70,共7页
立足于取向和预期,分别从人称词、动词及复句形式的视角看,不同的人称词搭配闽南语"罔V"及"V罔V"构式所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预期。关于动词的使用,"罔V"内使用动作动词,从取向和预期而论,闽南语"罔V&... 立足于取向和预期,分别从人称词、动词及复句形式的视角看,不同的人称词搭配闽南语"罔V"及"V罔V"构式所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预期。关于动词的使用,"罔V"内使用动作动词,从取向和预期而论,闽南语"罔V"和第一人称搭配,表述了无法达到主语预期的容让和无奈;用于第二人称,则是说话者希望他人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行使命令或是劝告、祈使;和第三人称搭配,是为陈述一个事件。"V罔V"和第一人称"我"及第三人称"他"搭配,利用前后分句的反差关系,表述超出一般预期之外的语义;和第二人称搭配,并且以否定祈使构句,表达不期望事件的发生。"罔V"带有动作动词,"V罔V"则是状态及动作动词皆可。推测"罔V"是由"V罔V"删略了第一个动词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语 情态词 V” “VV” 取向 预期 复句
下载PDF
“罔两”形象源于鲮鲤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章星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6期130-136,共7页
"罔两"最早的形象来源于先秦的某种兽类,后世对这一兽类的物种特性加工创造,使得"罔两"的形象逐渐丰富起来,发展成了囊括一切神魔鬼域的"魍魉"形象。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并结合生物学、民俗学进行分析,&q... "罔两"最早的形象来源于先秦的某种兽类,后世对这一兽类的物种特性加工创造,使得"罔两"的形象逐渐丰富起来,发展成了囊括一切神魔鬼域的"魍魉"形象。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并结合生物学、民俗学进行分析,"罔两"的最早形象来源于先秦时人们不常见到的地栖性哺乳动物鲮鲤,即穿山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魍魉 鲮鲤 穿山甲
下载PDF
论观看主体性的退场路径——从庄子“罔象”到移动新媒体“网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5-80,共6页
庄子以"罔象"这种"不皎不昧"的图像化经验得到了"玄珠",完成了对"道"的体悟。在移动新媒体普及的时代,智能造像和网络共同构建的移动的"网像"却让人既沉迷其中,又充满焦虑。"罔... 庄子以"罔象"这种"不皎不昧"的图像化经验得到了"玄珠",完成了对"道"的体悟。在移动新媒体普及的时代,智能造像和网络共同构建的移动的"网像"却让人既沉迷其中,又充满焦虑。"罔象"与"网像"本为同义异形字,却在不同的语境中表征了从直观在场到悬置退场的主体性由显到隐的进路。庄子哲学或可为解释我们面对移动的图像时的主体性困境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的图像 主体性 焦虑 在场
下载PDF
象罔之境——对修拉素描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武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6-49,共4页
象罔是作为有无的统一,在修拉创作巅峰时期的素描作品中,光线浸润并渗入空间的每一部分,空气感可视化为笔触颗粒,画面之物有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芒,表现为呼吸般律动的光影、平面化的黑白世界、不确定的形象边缘等图式特征,以"非... 象罔是作为有无的统一,在修拉创作巅峰时期的素描作品中,光线浸润并渗入空间的每一部分,空气感可视化为笔触颗粒,画面之物有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芒,表现为呼吸般律动的光影、平面化的黑白世界、不确定的形象边缘等图式特征,以"非有非无"之象罔实现了形而上的观照。对修拉素描的重新审视,实质上是构筑其作品图式表象与精神内核的考察基础,有助于我们后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具体的形式分析和理论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拉 素描 之境 光影
下载PDF
释罔两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炜舜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22-125,共4页
“罔两”一词历来向有“无据依”、“景外微阴”及“精怪”三义。“无据依”之义最早见于《楚辞章句》,然王逸之说有未安处。文章通过对传统三义的探析,论证罔两尚有“恍惚”之义,《楚辞》“罔两”即同于“恍惚”;而四义之间看似无关,... “罔两”一词历来向有“无据依”、“景外微阴”及“精怪”三义。“无据依”之义最早见于《楚辞章句》,然王逸之说有未安处。文章通过对传统三义的探析,论证罔两尚有“恍惚”之义,《楚辞》“罔两”即同于“恍惚”;而四义之间看似无关,实则皆源于此词的字面解释——“非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二” 无据依 景外微阴 精物 恍惚
下载PDF
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与不同除草剂混用对冬小麦田硬草与罔草防效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火良余 焦骏森 +3 位作者 葛吉芳 火庆忠 倪群 贾勤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122-123,共2页
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25 kg/hm2分别与6.9%精恶唑禾草灵悬浮剂(骠马)、7.5%精恶唑禾草灵悬浮剂(金马)、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麦极)、5%唑啉草酸乳油(爱秀)、50 g/L唑啉草酯·炔草酸乳油(大能)、3%甲基二磺隆水分散粒剂(世玛)、7... 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25 kg/hm2分别与6.9%精恶唑禾草灵悬浮剂(骠马)、7.5%精恶唑禾草灵悬浮剂(金马)、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麦极)、5%唑啉草酸乳油(爱秀)、50 g/L唑啉草酯·炔草酸乳油(大能)、3%甲基二磺隆水分散粒剂(世玛)、7.5%啶草胺水分散粒剂(优先)混用,对冬小麦田硬草、罔草防除效果明显比单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防效增加,安全性相当,配方处理间除草效果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田 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 除草剂 硬草 防效
下载PDF
《论语译注》“所以”、“罔”考释
15
作者 邵丽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6-37,共2页
文章分别对《论语译注》中杨伯峻所释的"所以"、"罔"进行了重新的解释,认为"所以"是"所作所为,所做的事情";"罔"是"无所得",并在最后进行了小结。该文主要借助字典辞书的... 文章分别对《论语译注》中杨伯峻所释的"所以"、"罔"进行了重新的解释,认为"所以"是"所作所为,所做的事情";"罔"是"无所得",并在最后进行了小结。该文主要借助字典辞书的帮助,考其本源,并且比较其在其他文献中所用的意思,综合各种方法,希望求得更加贴切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译注 所以
下载PDF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教学反思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明亮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1年第6期34-34,共1页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疑思问""每事问",朱熹也曾提出读书要"熟读精深",可见关于"反思",古代圣贤早已有所论述。教师职业从经验化、教条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教师来...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疑思问""每事问",朱熹也曾提出读书要"熟读精深",可见关于"反思",古代圣贤早已有所论述。教师职业从经验化、教条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把自身课堂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思考后加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不思则 思问 认识对象 教条化 古代圣贤 每事问 解读文本 经验化 话则 兴致盎然
下载PDF
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麦田抗性罔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翁俊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9期83-83,85,共2页
本文用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在小麦四至五叶期、七至八叶期防除抗性罔草。结果表明,在小麦四至五叶期施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 kg/hm^2,对麦田抗性罔草株防效达92.2%、鲜重防效达91.8%;在麦苗七至八叶期施25... 本文用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在小麦四至五叶期、七至八叶期防除抗性罔草。结果表明,在小麦四至五叶期施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 kg/hm^2,对麦田抗性罔草株防效达92.2%、鲜重防效达91.8%;在麦苗七至八叶期施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75 kg/hm^2+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875 kg/hm^2,对抗性罔草株防效为90.6%、鲜重防效为87.3%。施药后麦苗叶色略有褪绿现象,但对麦苗生长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罔”“冈”的讹变考察及相关字辨析
18
作者 白艳章 《科学.经济.社会》 2018年第4期115-118,共4页
汉字字形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俗字、讹字。文章通过对"罔""冈"字形演变过程的考察,再现其演变轨迹,揭示其演变规律,沟通字际关系,纠正了相关字形的释读错误,旨... 汉字字形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俗字、讹字。文章通过对"罔""冈"字形演变过程的考察,再现其演变轨迹,揭示其演变规律,沟通字际关系,纠正了相关字形的释读错误,旨在为相关俗字辨析、汉字发展史研究和文献整理等提供切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岡” 讹变 汉字史 文献释读
下载PDF
勤学多思 不罔不殆——首次“学生优秀论文评奖”活动漫议
19
作者 乐萍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1-51,共1页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三篇学生论文,亦当视为习作,自然不宜说尽美尽善,无懈可击,行文说理中可推敲处肯定不少。但是,操琴引颈者读书、作文,究属行当内呢?还是修养外?据说,音乐家不读多少书也并不妨碍他发出美妙的乐声,专家中就有人不久...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三篇学生论文,亦当视为习作,自然不宜说尽美尽善,无懈可击,行文说理中可推敲处肯定不少。但是,操琴引颈者读书、作文,究属行当内呢?还是修养外?据说,音乐家不读多少书也并不妨碍他发出美妙的乐声,专家中就有人不久前还说过这些意思,社会上也有人颇惊异于拉二胡、吹刺叭还用上大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评奖 学生论文 尽美尽善 理中 哲学系 屈子 音乐学家 学而不思则 物理数学 《韩诗外传》
下载PDF
《孟子》“罔民”新探
20
作者 李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11期10-14,19,共6页
《孟子》中提到的“罔民”概念,历来训释不同、歧义颇多。随着学界对“罔”字考据的深入和对战国时期“民”群体研究视角的转变,“罔民”应被重新定义为“罔然之民”。出土简牍文献中记录了不少战国时期“罔然之民”无视法律、作奸犯科... 《孟子》中提到的“罔民”概念,历来训释不同、歧义颇多。随着学界对“罔”字考据的深入和对战国时期“民”群体研究视角的转变,“罔民”应被重新定义为“罔然之民”。出土简牍文献中记录了不少战国时期“罔然之民”无视法律、作奸犯科的案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众教化水平较低的社会风貌。对于少数“罔民”因罔然于法而最终陷于法网的现象,孟子认为不能完全归咎于统治者及其制定的法律,社会个体也要知法守法。由此可见,孟子的“民本”思想并非单向地对君主提出以民为本的道德要求和施政规范,还强调在君臣上下的互动中,民众同样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避免成为“罔民”,社会上下同心同德才能实现儒家的政治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民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