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罔民”新探
1
作者 李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11期10-14,19,共6页
《孟子》中提到的“罔民”概念,历来训释不同、歧义颇多。随着学界对“罔”字考据的深入和对战国时期“民”群体研究视角的转变,“罔民”应被重新定义为“罔然之民”。出土简牍文献中记录了不少战国时期“罔然之民”无视法律、作奸犯科... 《孟子》中提到的“罔民”概念,历来训释不同、歧义颇多。随着学界对“罔”字考据的深入和对战国时期“民”群体研究视角的转变,“罔民”应被重新定义为“罔然之民”。出土简牍文献中记录了不少战国时期“罔然之民”无视法律、作奸犯科的案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民众教化水平较低的社会风貌。对于少数“罔民”因罔然于法而最终陷于法网的现象,孟子认为不能完全归咎于统治者及其制定的法律,社会个体也要知法守法。由此可见,孟子的“民本”思想并非单向地对君主提出以民为本的道德要求和施政规范,还强调在君臣上下的互动中,民众同样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避免成为“罔民”,社会上下同心同德才能实现儒家的政治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罔民
下载PDF
从“制民恒产”说开去
2
作者 楚钧 《中国林业产业》 2014年第12期8-8,共1页
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向孟子请教治国安邦之策。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 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向孟子请教治国安邦之策。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大意是说,人民的基本生存准则是: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假若没有这些就会肆意胡为、作奸犯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产 财产收入 道德观念 罔民 孟子说 滕文公 行为规范 周显王 僻邪 安邦
下载PDF
《孟子》“放辟邪侈”及相关问题解析
3
作者 谭生力 张莹霞 《语文学刊》 2022年第1期38-42,共5页
关于《孟子》中"放辟邪侈",学界以往没有进行详细阐释。相关解释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且具有一些争议。我们结合相关材料,认为"放辟邪侈"为四字并列短语,泛指一切不守封建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表现,不利于国家的... 关于《孟子》中"放辟邪侈",学界以往没有进行详细阐释。相关解释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且具有一些争议。我们结合相关材料,认为"放辟邪侈"为四字并列短语,泛指一切不守封建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表现,不利于国家的统治与长治久安。同时,我们还对"罔民"一词的理解进行了梳理,认为俞樾"无民"说比"罔民"说更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罔民
下载PDF
简讯
4
《金桥》 2014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训人 新型城镇化 封人 探月 司卫 金山屯 罔民 平对 运行时间 山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