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中段龙祠-峪口全新世活动证据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建红 谢新生 孙昌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5-864,共10页
通过断错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获得了临汾盆地西界罗云山山前断裂带龙祠-峪口段的最新活动信息:该段山前洪积扇后缘断断续续存在高2.5m、5.2m、8m左右的地表地貌陡坎;附近冲沟的Ⅰ级阶地热释光测年为距今7500a左右;在NW向的席坊沟内存在... 通过断错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获得了临汾盆地西界罗云山山前断裂带龙祠-峪口段的最新活动信息:该段山前洪积扇后缘断断续续存在高2.5m、5.2m、8m左右的地表地貌陡坎;附近冲沟的Ⅰ级阶地热释光测年为距今7500a左右;在NW向的席坊沟内存在拔沟3.5m、8m、18m左右的3级阶地,与地貌陡坎有对应关系;席坊沟探槽揭示罗云山山前断裂带断错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层,存在5次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活动断错了14C测年为距今(7.52±0.1)ka的垆土层,这为临汾盆地的防震减灾决策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云山山前断裂 洪积扇后缘陡坎 全新世活动 临汾盆地
下载PDF
利用灰岩断层面形貌特征识别罗云山山前断裂古地震信息 被引量:2
2
作者 邹俊杰 何宏林 +3 位作者 石峰 魏占玉 苏鹏 闫小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0-418,共19页
以山西地堑系罗云山山前断裂的基岩断层面为例,用陆基Li DAR扫描获取了断层面形貌学数据,采用各向同性变差函数法计算了断层面形貌的分维值。结果显示,断层面形貌在高度上具有显著的分带性,每个分带的特征分维值随断层面高度的增加呈阶... 以山西地堑系罗云山山前断裂的基岩断层面为例,用陆基Li DAR扫描获取了断层面形貌学数据,采用各向同性变差函数法计算了断层面形貌的分维值。结果显示,断层面形貌在高度上具有显著的分带性,每个分带的特征分维值随断层面高度的增加呈阶跃式变化。分析认为这种形貌特征可能反映了断层面与多次地震相关的间歇式出露方式。分带高度指示了约3m和1m的2组同震倾滑位移量,各分带之间的分维值过渡带是断层面缓慢剥露的结果。与片麻岩区的断层面形貌学研究结果相比,灰岩断层面形貌学分维值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小,2种岩性区的断层面分维值D与断层面高度H呈现类似镜像的关系,在气候构造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考虑为岩性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基岩断层面形貌 各向同性变差函数法 罗云山山前断裂
下载PDF
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土门-贾朱村晚第四纪断错地貌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昌斌 谢新生 许建红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7-357,共11页
罗云山山前断裂位于山西临汾盆地西侧,控制着盆地的西界.通过对该断裂1∶5万地质填图、对河流冲沟阶地及山前断错地貌的调查,介绍了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土门-贾朱村晚第四纪断错地貌特征.罗云山山前发育D1、D2、D3等3级洪积扇,罗云山山... 罗云山山前断裂位于山西临汾盆地西侧,控制着盆地的西界.通过对该断裂1∶5万地质填图、对河流冲沟阶地及山前断错地貌的调查,介绍了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土门-贾朱村晚第四纪断错地貌特征.罗云山山前发育D1、D2、D3等3级洪积扇,罗云山山前断裂上升盘冲沟发育T1~T5等5级阶地.D1洪积扇与T1、T2阶地形成于全新世早中期;D2洪积扇与T3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晚期;D3洪积扇与T4、T5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晚期.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不同部位断错地貌特征差异较大,D1洪积扇的断错在席坊沟一带断距约2.9m;在金殿镇峪口村南西山前断错约3m.D2洪积扇的断错在土门镇南西堡子村约2.5m;在杨家庄村西山前断错约4m;在景村西山前断错约6m;在襄陵镇浪泉沟南西侧山前断错约7.7m.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山前断错地貌明显,其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其中,土门段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早期,龙祠段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中晚期.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活动速率为0.18~0.54mm/a,由北向南活动呈增强趋势;全新世早中期以来活动速率为0.4~0.9mm/a,断裂活动主要集中于席坊沟-峪口一带.罗云山山前断裂中段从晚更新世中晚期到全新世活动速率有增大的趋势,这与该断裂上升盘冲沟阶地从晚更新世中晚期到全新世抬升速率有增大的趋势以及临汾盆地从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沉降速率也有增大的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云山山前断裂 断错地貌 洪积扇 晚第四纪 临汾盆地
下载PDF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阶地调查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昌斌 谢新生 许建红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位于山西临汾盆地西侧,控制着盆地的西界。对罗云山山前断裂带8条冲沟的阶地测量资料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冲沟发育T1~T5五级阶地。T1阶地拔沟3m左右,T2阶地拔沟8~10m,T3阶地拔沟20m左右,T4阶地拔沟30m左右,T5阶地拔...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位于山西临汾盆地西侧,控制着盆地的西界。对罗云山山前断裂带8条冲沟的阶地测量资料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冲沟发育T1~T5五级阶地。T1阶地拔沟3m左右,T2阶地拔沟8~10m,T3阶地拔沟20m左右,T4阶地拔沟30m左右,T5阶地拔沟40~50m。阶地测年数据及断错地貌调查表明:罗云山山前断裂带在晚第四纪以来有过多次活动。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阶地的抬升速率为0.41mm/a,全新世以来抬升速率为0.75mm/a。罗云山山前断裂带冲沟阶地从晚更新世中晚期到全新世抬升速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该断裂带自晚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作用逐渐加强,这与临汾盆地从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沉降速率也有增大的趋势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云山山前断裂 阶地 晚第四纪 抬升速率 构造意义
下载PDF
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现今变形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瑞春 季灵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利用干涉图堆叠技术研究得到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2003-2010年的平均地壳形变速率场,结果表明:1)临汾盆地现今地壳形变场整体上表现为盆地下沉,两侧山体相对隆升的继承性变形特征,罗云山断裂为地壳形变速率差异的分界地段;2)罗... 利用干涉图堆叠技术研究得到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2003-2010年的平均地壳形变速率场,结果表明:1)临汾盆地现今地壳形变场整体上表现为盆地下沉,两侧山体相对隆升的继承性变形特征,罗云山断裂为地壳形变速率差异的分界地段;2)罗云山断裂中段和南段的差异运动相比北段更为显著,最大差异形变速率分别为4mm/a和6mm/a;而在断裂范围内,变形速率均为2mm/a左右,与同期跨断层水准观测结果较为一致;3)盆地内部在整体下沉的背景下,不同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变形速率,且形变速率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以临汾市区为界,洪洞一临汾凹陷北部和南部的变形速率分别为0~4mm/a和4~8mm/a;襄汾凸起较为稳定,变形速率在零值附近波动;南部的侯马凹陷形变速率进一步加大,其东北部和西部区域的形变速率分别为4—8mm/a和8~1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干涉图堆叠技术 临汾盆地 罗云山断裂 平均变形速率
下载PDF
简析山西临汾地震台短水准跨断层测站的识别与判定
6
作者 张仰辉 荆红亮 +1 位作者 李军 罗振东 《山西地震》 2007年第2期7-9,12,共4页
为了正确判断山西临汾地震台所监测的罗云山断裂带通过短水准测线的具体位置,利用测线剖面图、高差月均值图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临汾台短水准BM4—BM1测段的2-3测站(2测站)跨越断层。这对于临汾台短水准捕捉地震... 为了正确判断山西临汾地震台所监测的罗云山断裂带通过短水准测线的具体位置,利用测线剖面图、高差月均值图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临汾台短水准BM4—BM1测段的2-3测站(2测站)跨越断层。这对于临汾台短水准捕捉地震前兆信息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水准 罗云山断裂 测线剖面图 跨断层测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