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罗伯特·哈斯诗歌对切斯洛夫·米沃什的借鉴与背离
1
作者 焦优平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9-75,共7页
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曾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切斯洛夫·米沃什在诗歌创作与翻译领域长期合作,形成了合作译诗的工作模式。基于对哈斯访谈大量一手材料的分析,结合其诗歌创作,从三个方面探讨哈斯诗歌创作所受到的... 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曾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切斯洛夫·米沃什在诗歌创作与翻译领域长期合作,形成了合作译诗的工作模式。基于对哈斯访谈大量一手材料的分析,结合其诗歌创作,从三个方面探讨哈斯诗歌创作所受到的米沃什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战争正义性的反诘、对自然双重性的反观以及对一神论的质疑。哈斯诗歌创作总体呈现出对米沃什的借鉴与背离,这也正折射出哈斯作为强者诗人的意志与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斯洛夫·米沃什 罗伯特·哈斯 诗歌 借鉴 背离
下载PDF
生命之重的话语承载——论罗伯特·哈斯诗歌的“催眠”艺术 被引量:2
2
作者 盛艳 《江汉学术》 2016年第5期55-61,共7页
罗伯特·哈斯是集创作、翻译与文艺评论之大成的美国现代派诗人。哈斯用词语流开辟进入潜意识的通道,在创作中自觉地以诗的节奏完成了诗之"催眠"。诗人用催眠性的语言缔造梦一般的感受,同时又清醒而自知,常在结尾处唤醒... 罗伯特·哈斯是集创作、翻译与文艺评论之大成的美国现代派诗人。哈斯用词语流开辟进入潜意识的通道,在创作中自觉地以诗的节奏完成了诗之"催眠"。诗人用催眠性的语言缔造梦一般的感受,同时又清醒而自知,常在结尾处唤醒梦境。从三个方面可对哈斯诗歌中的催眠艺术进行解读和阐释:第一,哈斯将词语流植入到诗中,借助由季语构成的词语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缔造诗之催眠与梦的营造;第二,在哈斯的诗中"光"有柔化现实、净化记忆、唤醒噩梦的功能。"光"多次在诗歌中将"我"从梦境或是回忆中唤醒;第三,诗中催眠术的实质是对于现实的柔化,将诗作为承载现实重量的容器,通过"诗"消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哈斯 美国诗人 词语流 催眠 话语
下载PDF
关于翻译罗伯特·哈斯的《嫉妒他人的诗》
3
作者 张慧敏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年第5期19-21,共3页
罗伯特·哈斯194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著有诗集《时间与材质》(2007)、《人类的愿望》(1989)、《赞美》(1979)以及《野地向导》(1973)。他是波兰诗人米沃什作品的主要英译者,1995年到1997年间任美国桂冠诗人。对于翻译,哈斯自己有言:&... 罗伯特·哈斯194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著有诗集《时间与材质》(2007)、《人类的愿望》(1989)、《赞美》(1979)以及《野地向导》(1973)。他是波兰诗人米沃什作品的主要英译者,1995年到1997年间任美国桂冠诗人。对于翻译,哈斯自己有言:"翻译的挑战在于抓住天才创作的思维,尤其当忠实于原文和创造性翻译形成一种张力之时"。近日,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诗人远洋翻译的罗伯特·哈斯诗选《亚当的苹果园》,且于8月上海书展中请到哈斯和夫人(著名女诗人)布兰达·希尔曼演讲及诵诗。记得一年前友远洋在勤力翻译时,恰逢笔者去深圳,在远洋接待的聚会酒桌上,大家为哈斯一首《嫉妒他人的诗》(Envy of Other People’s Poems)之中译,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正如哈斯对待翻译的慎重态度,中国诗人译者亦不乏同样的追求,本文作一侧记并以此文阐述对该小诗翻译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哈斯 翻译 嫉妒
下载PDF
水-女性-眼睛:罗伯特·哈斯诗中的生态隐喻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美欧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77-80,85,共5页
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的生态诗歌直指社会现实,却并非对现实简单的反映和讽刺,而是运用一套生态隐喻体系来建构其融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生态诗学。如果不能了解其中隐喻所指,就难以理解其生态诗歌的深层涵义和文化沉淀。本文从... 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的生态诗歌直指社会现实,却并非对现实简单的反映和讽刺,而是运用一套生态隐喻体系来建构其融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生态诗学。如果不能了解其中隐喻所指,就难以理解其生态诗歌的深层涵义和文化沉淀。本文从隐喻的视角来剖析哈斯诗歌中的生态观照,聚焦哈斯生态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三种隐喻符号——水、女性和眼睛,这三者在西方文化中皆有生殖、创造、生命力的暗示,所指大自然这一“生命之源”,共同构塑了哈斯诗歌中的生态隐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哈斯 生态诗学 隐喻
下载PDF
哈斯诗歌:语言的还乡与审美的政治 被引量:1
5
作者 殷晓芳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3,共8页
语言因为人的干预逐渐叛离其自然性并在现代行至极端。诗人罗伯特·哈斯试图在对语言的怀疑中重建对它的信任,他将语言带回其发生和进化的自然史境遇进行重审,将语言在自然发展中的人文戳记看作是人之为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进行... 语言因为人的干预逐渐叛离其自然性并在现代行至极端。诗人罗伯特·哈斯试图在对语言的怀疑中重建对它的信任,他将语言带回其发生和进化的自然史境遇进行重审,将语言在自然发展中的人文戳记看作是人之为生物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进行互动的结果。揭示主体感觉世界的过程及感觉的伦理是哈斯诗歌的重要审美模式。诗歌对世界的关系既非映射亦非投射而是介乎其间,在摹仿和虚构之间揭示和创造世界;同时,诗歌将语言的图像功能和政治表征融为一体,其间蕴含感觉经验的伦理秩序和浪漫派的实用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哈斯 语言 感觉 审美 政治 实用主义
原文传递
体验形式论:哈斯的抒情诗学方案
6
作者 殷晓芳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134-142,共9页
罗伯特·哈斯的体验形式,旨在纠正语言怀疑论以超验冲动为特征的表象形式和新批评主义以理念统一为标志的层级形式。体验形式论强调形式源自感知体验,且应呈现一个有张力和深度的感知过程,形成一个感知与被感知的整体性动态关系及... 罗伯特·哈斯的体验形式,旨在纠正语言怀疑论以超验冲动为特征的表象形式和新批评主义以理念统一为标志的层级形式。体验形式论强调形式源自感知体验,且应呈现一个有张力和深度的感知过程,形成一个感知与被感知的整体性动态关系及一种以多元力量平衡为标志的秩序完成感。体验形式具有唯物性、复杂性和增进性。作为抒情实践的展现,体验形式既因及物性和参与性将诗的向内抒情与社会情境有机融合,又以专注性和重复性使诗的当下完成融入历史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哈斯 体验形式 抒情实践 社会性 历史性
原文传递
强力的颠覆:金斯堡与哈斯母亲诗歌的影响诗学解读
7
作者 焦优平 张跃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0,共6页
同为以母亲为主题的诗歌,"垮掉派"诗人金斯堡的《祈祷》和当代诗人哈斯的《母亲的乳头》均以反传统的手法塑造了有别于文学传统的另类母亲形象,揭示了迥异于传统的母子关系。两诗的发表相距近半个世纪,然而在创作手法上却表... 同为以母亲为主题的诗歌,"垮掉派"诗人金斯堡的《祈祷》和当代诗人哈斯的《母亲的乳头》均以反传统的手法塑造了有别于文学传统的另类母亲形象,揭示了迥异于传统的母子关系。两诗的发表相距近半个世纪,然而在创作手法上却表现出诸多共性,因而背后的创作动因和创作策略引人深思,两首诗对两位诗人经典地位建构所起的作用亦值得探讨。基于布鲁姆影响诗学理论,特别是有关修正和修正比的阐述,金斯堡走向强者诗人之路的历程是要突破强大的先辈诗人的巨大影响,而哈斯则要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双重颠覆——基于金斯堡对于先辈诗人的颠覆的再度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金斯堡 罗伯特·哈斯 母亲形象 影响诗学 双重颠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