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1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长清灵岩寺千佛殿罗汉像病害分析研究
1
作者 蔡友振 童永东 +1 位作者 张坤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3,共12页
灵岩寺千佛殿彩绘罗汉像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宝,在过去的岁月中自然老化和环境因素导致塑像出现了各种病害,威胁其安全保存。病害调查、病害产生原因和机理研究是塑像科学保护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X-射线衍射(XRD)、离子... 灵岩寺千佛殿彩绘罗汉像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宝,在过去的岁月中自然老化和环境因素导致塑像出现了各种病害,威胁其安全保存。病害调查、病害产生原因和机理研究是塑像科学保护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X-射线衍射(XRD)、离子色谱(IC)、显微拉曼光谱(μ-RS)、超景深显微镜(OM)、扫描电镜-能谱(SEM-EDX)等多种分析技术,探讨了罗汉像各种表观病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研究表明,塑像酥碱区域含有较多硫酸盐和硝酸盐。硫酸盐随温湿度波动,反复结晶—溶解中体积变化引起的应力不断破坏地仗,使之酥碱。硝酸盐腐蚀地仗,并与其他可溶盐一起不断粉化、破坏地仗。酥碱病害继而引发了彩绘层起甲、龟裂、甚至脱落。塑像额头、头顶等易积灰区域的起甲、龟裂病害与降尘有关。灰尘层中的Ca^(2+)、SO_(4)^(2-)与水形成含水硫酸钙引起的体积膨胀应力传递到颜料层导致了开裂、起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岩寺 罗汉像 病害分析 机理
下载PDF
长清灵岩寺四十罗汉像与五百罗汉像关联性新证
2
作者 曾招喜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8,共3页
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塑造艺术得到梁启超、郭沫若、刘海粟等名士的高度评价。同时,罗汉像的出处也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日本大村西崖等一些中外学者认为,这些罗汉像与宋代灵岩寺内的原五百罗汉像有关。通过文献... 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塑造艺术得到梁启超、郭沫若、刘海粟等名士的高度评价。同时,罗汉像的出处也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日本大村西崖等一些中外学者认为,这些罗汉像与宋代灵岩寺内的原五百罗汉像有关。通过文献研究(包括考古文献研究)、多次现场考察找寻证据,我们最终发现,今之千佛殿部分罗汉像塑造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最初供放于千佛殿西侧的般舟殿中。后来般舟殿因被山洪冲塌而荒废。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将残存的32尊罗汉迁至千佛殿内,并根据殿内空间布局陆续增补了八尊。灵岩寺的原五百罗汉像建成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为当时的奉议郎、赐绯鱼袋宋齐古着福建工匠雕刻而成。两批罗汉尽管初建年代相差不远,但并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罗汉像 五百罗汉像 关联性 新证
下载PDF
“群像”的意义——筇竹寺五百罗汉像的考察研究之一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柒否 《艺苑》 2014年第3期32-35,共4页
筇竹寺五百罗汉像是雕塑家在群像观念的指导下完成的。群像并不一定非要有庞大的数量,而是多个个体形象能够融合在一个整体当中;由个体间的互动组成一个或多个组群,并且可以作为整体而存在。这就必然要求整体作品有主次之分,而非简单的... 筇竹寺五百罗汉像是雕塑家在群像观念的指导下完成的。群像并不一定非要有庞大的数量,而是多个个体形象能够融合在一个整体当中;由个体间的互动组成一个或多个组群,并且可以作为整体而存在。这就必然要求整体作品有主次之分,而非简单的排列。正因如此,筇竹寺五百罗汉像便打破了寺院中五百罗汉像简单排列的千年传统,这便使得筇竹寺五百罗汉像在五百罗汉像塑造的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对筇竹寺五百罗汉像的考察研究中,可以揭示雕塑家群像观念的形成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 黎广修 五百罗汉像 整体 群像
下载PDF
十八罗汉的来历和镇江金、焦二山的罗汉像
4
作者 盛天钧 《镇江高专学报》 2009年第2期9-11,共3页
目前我国各寺庙中通行的十八罗汉是由印度传入的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的。由于年代久远、各记载版本不同,许多寺庙的罗汉像存在着张冠李戴的现象。镇江金、焦二山的寺庙中就存在这种情况。考据典籍,给罗汉造像一个准确的名称,是正确弘扬佛... 目前我国各寺庙中通行的十八罗汉是由印度传入的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的。由于年代久远、各记载版本不同,许多寺庙的罗汉像存在着张冠李戴的现象。镇江金、焦二山的寺庙中就存在这种情况。考据典籍,给罗汉造像一个准确的名称,是正确弘扬佛教文化的必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像 十六罗汉 十八罗汉 金山 焦山
下载PDF
隆兴寺残石罗汉像整理记略
5
作者 张锦栋 杜平 《文物春秋》 2010年第4期66-72,共7页
2001年8月,根据工作安排,笔者对隆兴寺残存的石造像进行了整理。这批石造像共计57尊,除2尊为伽蓝、3尊为佛像外,余皆为罗汉像。这52尊罗汉像中有50尊刻有铭文,显示它们的雕造时间为明万历七年至十二年,捐造者多为地方信士,原安放于隆兴... 2001年8月,根据工作安排,笔者对隆兴寺残存的石造像进行了整理。这批石造像共计57尊,除2尊为伽蓝、3尊为佛像外,余皆为罗汉像。这52尊罗汉像中有50尊刻有铭文,显示它们的雕造时间为明万历七年至十二年,捐造者多为地方信士,原安放于隆兴寺大觉六师之殿,民国初因殿坍而被毁,现移存龙腾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正定 隆兴寺 罗汉像 明代 铭文
下载PDF
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像艺术特征与罗汉信仰
6
作者 郭茜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51-57,共7页
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像作为宋代佛教艺术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罗汉像所承载的罗汉信仰也一步步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长清灵岩寺的彩塑罗汉像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世俗化、多样化、本土化这三个方面,而形... 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像作为宋代佛教艺术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罗汉像所承载的罗汉信仰也一步步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长清灵岩寺的彩塑罗汉像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世俗化、多样化、本土化这三个方面,而形成北宋时期罗汉信仰的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外在原因,和罗汉形象、佛性、境界等方面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岩寺 罗汉像 罗汉信仰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贯休罗汉像的“奇异”与“野逸”刍议
7
作者 张嘉玲 《艺术家》 2023年第11期33-35,共3页
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弟子,阿罗汉的简称,无具体形象。罗汉艺术的发展始于南朝梁时佛教的盛行,但未成气候,直至唐朝才普遍展开。东晋戴逵的《五天罗汉图》,是我国关于绘罗汉图的最早记载,之后张僧繇、卢楞伽画史均有记载但无作品传世。唐末... 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弟子,阿罗汉的简称,无具体形象。罗汉艺术的发展始于南朝梁时佛教的盛行,但未成气候,直至唐朝才普遍展开。东晋戴逵的《五天罗汉图》,是我国关于绘罗汉图的最早记载,之后张僧繇、卢楞伽画史均有记载但无作品传世。唐末五代则以贯休和张玄为代表,他们的画风奠定了中国罗汉艺术的模式,由此形成了罗汉艺术的两大流派,即张玄的“世态派”和贯休的“野逸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五代 贯休 南朝梁 具体形象 张玄 张僧繇 罗汉像
下载PDF
唐五代“胡化”现象与贯休罗汉像关系探讨
8
作者 宋雨婷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4期106-110,共5页
贯休是唐五代著名高僧兼画师,其所创作的罗汉像独树一帜且影响深远,开一代“禅月样”罗汉画新风。后世对其罗汉像的形成原因有各种看法与研究,大都属于形式分析和图像学等手段的研究范畴。我们运用社会学及历史学的方法考察其一生行迹,... 贯休是唐五代著名高僧兼画师,其所创作的罗汉像独树一帜且影响深远,开一代“禅月样”罗汉画新风。后世对其罗汉像的形成原因有各种看法与研究,大都属于形式分析和图像学等手段的研究范畴。我们运用社会学及历史学的方法考察其一生行迹,发现其创作如是并非偶然。我们推断,贯休的罗汉像之成因与其身处的历史时空中的“胡化”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或“胡化”之风更可能是贯休创作的真实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胡人 “胡化”现象 贯休 罗汉像
下载PDF
炳灵寺第126窟罗汉像探析
9
作者 赵雪芬 《丝绸之路》 2010年第22期22-25,共4页
罗汉源自印度,而罗汉艺术产生于中国。在罗汉的发展过程中,十八罗汉成为我国罗汉信仰的主要内容。炳灵寺这座地处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佛教艺术深受汉文化影响,藏、汉两种风格的佛教艺术在此交流、融合、发展,第126窟十八罗汉就是这两种... 罗汉源自印度,而罗汉艺术产生于中国。在罗汉的发展过程中,十八罗汉成为我国罗汉信仰的主要内容。炳灵寺这座地处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佛教艺术深受汉文化影响,藏、汉两种风格的佛教艺术在此交流、融合、发展,第126窟十八罗汉就是这两种佛教文化相互作用下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炳灵寺第126窟 罗汉像 佛教艺术
下载PDF
山东长清灵岩寺宋代罗汉像彩绘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传昌 李志敏 +2 位作者 万鑫 王雪凝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7,共11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彩绘罗汉像是我国宋代泥塑罗汉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罗汉像保存现状较差,彩塑存在颜料脱落、残损、酥碱等病害,亟待保护修复。为此,本工作选取彩绘脱落严重的两尊宋代彩塑罗汉像,利用...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彩绘罗汉像是我国宋代泥塑罗汉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罗汉像保存现状较差,彩塑存在颜料脱落、残损、酥碱等病害,亟待保护修复。为此,本工作选取彩绘脱落严重的两尊宋代彩塑罗汉像,利用光学显微镜(OM)、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等分析其彩绘颜料样品。结果表明,彩绘罗汉像从塑制之初至今,经过数次彩绘,可确定的多达六次。黑色颜料为炭黑(C);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铅丹(Pb_3O_4),以及朱砂、铁红(Fe_2O_3)和方解石(CaCO_3)混合物;绿色颜料为巴黎绿(Cu(C_2H_3O_2)·3Cu(AsO_2)_2)和舍勒绿(Cu(AsO_2)_2),还发现有斜氯铜矿(CuCl(OH)_3)及其与铅白(2PbCO_3·Pb(OH)_2)的混合物;橙色颜料为铅铬黄(PbCrO_4)和铅丹混合物;蓝色颜料为蓝铜矿(2CuCO_3·Cu(OH)_2),人工合成群青(Na_3CaAl_3Si_3O_(12)S);白色颜料为铅白和方解石;黄色颜料为铁黄(FeO(OH));金色为金箔(Au);沥粉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白色底层为铅白和以硅、铝、钙为主的细白土。彩塑罗汉像重绘过程中,保持了将细白土作为底层和衣领镶边沥粉贴金的传统。彩绘颜料所用铅铬黄、巴黎绿、舍勒绿表明,彩塑罗汉像最近一次彩绘在清末之际,与文献记载相符,且这些人工颜料应是西方舶来之物。本分析研究结果为灵岩寺罗汉像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丰富信息,同时为保护修复工作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清灵岩寺 宋代 彩绘罗汉 颜料 拉曼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以罗汉像为例来谈五代之后中国佛画发展之流变
11
作者 龚明玉 《艺术探索》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五代之前的佛画,多能表现庄严妙好,且多为壁画,专供佛教徒供养敬奉与寺院殿堂装饰之用;而五代之后,文人画和风俗画兴起,宗教壁画气势中衰,宗教绘画的主要形式也从壁画转为卷轴画,罗汉、观音等充满人情味的题材大为流行。这时的佛画更多... 五代之前的佛画,多能表现庄严妙好,且多为壁画,专供佛教徒供养敬奉与寺院殿堂装饰之用;而五代之后,文人画和风俗画兴起,宗教壁画气势中衰,宗教绘画的主要形式也从壁画转为卷轴画,罗汉、观音等充满人情味的题材大为流行。这时的佛画更多的是文人借笔墨抒写胸中逸气的重气韵、意境之作,不拘佛教的形式和法则,任意挥洒,在审美功用和形式上,与前代相比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画 罗汉 禅宗 审美趣味
下载PDF
“雷公捧桃”,还是“迦楼罗奉佛钵舍利”?——飞来峰第24龛17号罗汉像左侧浮雕图像考论
12
作者 陈媚 林清凉 《美育学刊》 2018年第4期78-93,共16页
飞来峰第24龛17号罗汉像左侧的蝙蝠翅人形浮雕,几乎历来公认是雷公浮雕或雷公捧桃浮雕。然而,结合相关的图像与文献,可以判断该浮雕的主角其实并非雷公,而是来自敦煌画《行道天王图》的迦楼罗形象。依据隋代翻译过来的《莲华面经》等经... 飞来峰第24龛17号罗汉像左侧的蝙蝠翅人形浮雕,几乎历来公认是雷公浮雕或雷公捧桃浮雕。然而,结合相关的图像与文献,可以判断该浮雕的主角其实并非雷公,而是来自敦煌画《行道天王图》的迦楼罗形象。依据隋代翻译过来的《莲华面经》等经典,并详细考察一些相关的图像案例,大致可以认定,玉乳洞蝙蝠翅人形浮雕极有可能是"迦楼罗奉佛钵舍利"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峰 玉乳洞 罗汉 雷公 行道天王图 金翅鸟 迦楼罗 莲华面经
下载PDF
论贯休罗汉像的狂逸之美 被引量:2
13
作者 屈志奋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年第3期44-47,共4页
贯休是禅师,是文人,更是豪士,其清高朴质的人格与高超的绘画才能,铸就了其罗汉像的狂逸之美。这种狂逸之美一方面体现于"应梦"写真的创作方式,另一方面表现为阿罗汉古怪野逸、惊世骇俗的人间形象。更重要的是,在其狂逸之美的... 贯休是禅师,是文人,更是豪士,其清高朴质的人格与高超的绘画才能,铸就了其罗汉像的狂逸之美。这种狂逸之美一方面体现于"应梦"写真的创作方式,另一方面表现为阿罗汉古怪野逸、惊世骇俗的人间形象。更重要的是,在其狂逸之美的感性中还激扬着一种"常驻世间,不入涅槃"的阿罗汉精神与创作者明心见性的禅悟工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休 罗汉 狂逸 应梦 明心见性
下载PDF
杭州南高峰无门洞罗汉像调查
14
作者 常青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6,共6页
杭州南高峰无门洞原是一处天然溶洞,洞口右侧现存一残圆拱形龛,内有残像五尊。洞内壁面雕有罗汉像十八尊,主要表现为民间风格,是杭州现存少有的明代造像。洞口处另有两尊罗汉像,约补刻于清代。本文首次完整发表这处造像材料,对研究杭州... 杭州南高峰无门洞原是一处天然溶洞,洞口右侧现存一残圆拱形龛,内有残像五尊。洞内壁面雕有罗汉像十八尊,主要表现为民间风格,是杭州现存少有的明代造像。洞口处另有两尊罗汉像,约补刻于清代。本文首次完整发表这处造像材料,对研究杭州佛教雕塑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佛教艺术 石窟 无门洞 罗汉
下载PDF
北宋捧物罗汉像
15
《文博》 2009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罗汉
下载PDF
简论乾隆皇帝对“贯休十六罗汉像”的喜爱与尊崇
16
作者 孙继艳 《理财(经济)》 2016年第2期42-47,共6页
罗汉。古印度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的简称,是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高果位。佛经说,佛教徒因修行的功夫不同,能达到的成果也有高低之分。小乘佛教把果位分为四等,第一为“初果”,名为“预流果”,获得了初果,在轮回转世时,就... 罗汉。古印度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的简称,是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高果位。佛经说,佛教徒因修行的功夫不同,能达到的成果也有高低之分。小乘佛教把果位分为四等,第一为“初果”,名为“预流果”,获得了初果,在轮回转世时,就不会堕入“恶趣”(指变成畜生、恶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 乾隆皇帝 尊崇 贯休 简论 小乘佛教 轮回转世 古印度
下载PDF
清丁观鹏绘十六罗汉像
17
作者 白涅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十六罗汉 十六尊者 丁观鹏 《法住记》
下载PDF
藏在灵岩寺罗汉像里的秘密
18
作者 六月 《旅游世界》 2017年第8期15-15,共1页
虽为“四大名刹”之首,灵岩寺的人流量却一直不高。你看:灵岩寺的建筑朴实无华,没有高大的山门,一间青砖瓦舍充当寺门,既无红墙,也不覆盖琉璃,使人很难想象这座寺庙曾经的兴盛,以及在佛教历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但在我的心目中,这座古... 虽为“四大名刹”之首,灵岩寺的人流量却一直不高。你看:灵岩寺的建筑朴实无华,没有高大的山门,一间青砖瓦舍充当寺门,既无红墙,也不覆盖琉璃,使人很难想象这座寺庙曾经的兴盛,以及在佛教历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但在我的心目中,这座古刹仿佛一部封面平淡无奇,内容却让人越读却想深入的大书……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凡此种种都让我入迷。让我入迷的还有灵岩寺的院子里那两棵长的特别美的银杏树,伴着几缕升腾的青烟,美的相当有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岩寺 罗汉 秘密 佛教历史 隋唐时期 人流量 银杏树 建筑
下载PDF
羅漢及顧綉羅漢像
19
作者 安妮 《紫禁城》 1994年第3期43-44,49,共3页
羅漢是梵文阿羅漢(Arhut)的簡稱,亦稱作阿羅訶。古意譯為:應、應供、應真,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按佛教教義,修得這個果位者已達到“四智”已圓,成就“八解脫”,具備“三明”、“六涌”等的境界。阿羅漢作為佛祖滅度時受囑咐不入涅... 羅漢是梵文阿羅漢(Arhut)的簡稱,亦稱作阿羅訶。古意譯為:應、應供、應真,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按佛教教義,修得這個果位者已達到“四智”已圓,成就“八解脫”,具備“三明”、“六涌”等的境界。阿羅漢作為佛祖滅度時受囑咐不入涅槃,長住世間的護法團體,最早的記載見於印度僧人慶友(Nandimi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羅漢 尊者 伐那婆斯 布袋和尚 法住 摩耶夫人 佛教造像 意言 霜骨 南瞻部洲
下载PDF
罗汉果苷V调控高糖状态巨噬细胞M1极化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20
作者 叶枝茂 惠久莹 +2 位作者 钟晓霞 麦昱颖 李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968-3975,共8页
背景:糖尿病微环境会造成巨噬细胞过度M1极化,这种高糖炎症状态会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影响糖尿病骨缺损的愈合。研究表明罗汉果苷Ⅴ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但其能否调节高糖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M1极化及骨髓间... 背景:糖尿病微环境会造成巨噬细胞过度M1极化,这种高糖炎症状态会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影响糖尿病骨缺损的愈合。研究表明罗汉果苷Ⅴ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但其能否调节高糖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M1极化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罗汉果苷Ⅴ在高糖炎症状态下调节巨噬细胞M1型极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糖尿病C57BL/6小鼠模型,从正常和糖尿病小鼠分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分别培养于低糖和高糖培养基。使用脂多糖和干扰素γ作为炎症刺激诱导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同时以160,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干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4/80^(+)CD86^(+)细胞比例,q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使用低糖或高糖成骨诱导液诱导成骨分化,添加M1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作为炎症刺激,以及320μmol/L罗汉果苷Ⅴ干预,成骨诱导14 d后采用q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因子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成骨诱导21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及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的F4/80^(+)CD86^(+)细胞比例明显低于高糖炎症对照组(P<0.05);②qRT-PCR结果显示160,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白细胞介素6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糖炎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糖炎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③ELISA结果显示160,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较高糖炎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④320μmol/L罗汉果苷Ⅴ干预后,高糖炎症状态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钙盐沉积增加(P<0.05),且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因子2和骨桥蛋白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果表明,罗汉果苷Ⅴ可通过抑制高糖炎症状态下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及炎症因子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苷Ⅴ 巨噬细胞 M1型极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反应 成骨分化 高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