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卷柏药材中穗花杉双黄酮和罗波斯塔-4′-甲醚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邝俊维 徐康平 +6 位作者 邹辉 龙红萍 喻凯 李静 权睿 王慧 谭桂山 《中南药学》 CAS 2012年第9期655-657,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穗花杉双黄酮和罗波斯塔-4′-甲醚含量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这2种成分在翠云草和卷柏中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岛津VP-ODS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穗花杉双黄酮和罗波斯塔-4′-甲醚含量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这2种成分在翠云草和卷柏中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岛津VP-ODS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38 nm,柱温为30℃。结果在此条件下,穗花杉双黄酮和罗波斯塔-4′-甲醚得到完全分离,均在0.600~12.00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和97.7%,RSD分别为0.85%和1.1%(n=6)。结论该含量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卷柏类药材中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柏 翠云草 穗花杉双黄酮 罗波斯塔-4'-甲醚 含量测定
下载PDF
4'-甲醚-黄芩素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的耐药逆转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卓 朱利群 +2 位作者 张燕 徐昌芬 徐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研究4'-甲醚-黄芩素(4'-methylether-scutellarein,4'-M-S)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的体内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在BALB/c裸鼠左侧腋窝皮下注射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细胞JAR/VP-16建立耐药性人绒毛膜癌裸鼠... 目的:研究4'-甲醚-黄芩素(4'-methylether-scutellarein,4'-M-S)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的体内耐药逆转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在BALB/c裸鼠左侧腋窝皮下注射耐药性人绒毛膜癌细胞JAR/VP-16建立耐药性人绒毛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直径至1.0 cm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化疗组、4'-M-S组和4'-M-S+VP16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荷瘤鼠。动态观测各治疗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并记录存活时间。治疗3周后,通过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比较4组移植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mRNA、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mRNA及其产物P-糖蛋白(permeability-glycoprotein,P-g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发现,4'-M-S对耐药性人绒毛膜癌有一定的体内抑制作用,与VP16联合用药可使裸鼠移植瘤生长明显受抑,抑瘤率达48.21%,同时可减轻化疗毒性反应、明显改善荷瘤鼠生活质量,并显著延长其平均存活时间;与其他3组相比,4'-M-S+VP16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5),移植瘤组织中MDR1 mRNA、LRP 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和LRP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4'-M-S能有效逆转人绒毛膜癌对化疗药物VP16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4'-M-S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耐药基因MDR1 mRNA、LRP mRNA及相应产物P-gp和LR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多药耐药 裸鼠 多药耐药逆转 4'-甲醚-黄芩素 依托泊苷
下载PDF
4′-甲醚-黄芩素对绒癌耐药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珊 罗莉 +4 位作者 朱利群 李卓 仇黎丽 陈琪 徐昌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61-1073,共13页
为探讨马鞭草中4′-甲醚-黄芩素对人绒癌JAR/VP16耐药细胞株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可能的逆转机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透射电镜观察、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以及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到4'-甲醚-黄芩素对... 为探讨马鞭草中4′-甲醚-黄芩素对人绒癌JAR/VP16耐药细胞株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可能的逆转机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透射电镜观察、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以及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到4'-甲醚-黄芩素对化疗药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逆转耐药细胞对鬼臼乙叉甙(VP16)、甲氨蝶呤(MTX)及更生霉素(KSM)的耐药性,该药物作用后,耐药细胞超微结构呈现凋亡样改变,细胞凋亡率增高并出现明显凋亡峰.此外,耐药细胞中MDR1、MRP1、MRP2、MRP6、AHR、COMT、FGF2等耐药相关基因以及Bcl-2、BFL1、NAIP、p63等凋亡抑制基因表达降低,而Apaf-1、ASC、ATM、Bad、Bak、Bax、BimL等凋亡促进基因表达升高.上述实验结果表明:4′-甲醚-黄芩素对绒毛膜癌耐药细胞具有显著的耐药逆转作用,这种逆转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耐药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醚-黄芩素 绒毛膜癌 多药耐药 耐药逆转 细胞凋亡
下载PDF
4’-甲醚-黄芩素对绒毛膜癌JAR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最素 罗莉 +2 位作者 朱利群 仇黎丽 徐昌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8-231,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4′-甲醚-黄芩素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体外观察该化合物对JAR细胞的影响。结果:4′-甲醚-黄芩素对JAR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4′-甲醚-黄芩素对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体外观察该化合物对JAR细胞的影响。结果:4′-甲醚-黄芩素对JAR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增加,Annexin Ⅴ-FITC+/PI-细胞、细胞内Ca2+浓度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4′-甲醚-黄芩素能抑制人绒毛膜癌JAR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其机制与提高细胞内Ca2+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醚-黄芩素 JAR细胞 凋亡 细胞内CA^2+浓度
下载PDF
4'-甲醚-黄芩素诱导人绒毛膜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最素 冯播 徐昌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4'-甲醚-黄芩素(4'-methyl ether-scutellarein,4-MS)诱导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超微结构,RT-PCR技术检测Survivin、Caspase 9、Caspase 3、p38 MAPK基因的表达,Western... 目的:探讨4'-甲醚-黄芩素(4'-methyl ether-scutellarein,4-MS)诱导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超微结构,RT-PCR技术检测Survivin、Caspase 9、Caspase 3、p38 MAPK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Caspase 9、Caspase 3、p38 MAPK、Bax和cytochrome C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光镜和电镜下可见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RT-PCR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20、40μg/ml)的4-MS作用24h后,JAR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显著下降,而Caspase 9、Caspase 3及p38 MAPK mRNA表达显著上升。Western blot证实,JAR细胞的Survivin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Bax、cytochrome C蛋白表达量及p38磷酸化水平升高,Caspase 3与Caspase 9被明显激活。结论:4-MS通过上调Bax、cytochrome C、Caspase 9、Caspase 3表达,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及抑制Survivin表达,对JAR细胞内源性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进行正向调节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醚-黄芩素(4-MS) JAR细胞 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 P38MAP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以二羧酸二苯甲醚和吡啶基三唑为配体构筑的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热稳定性及 DFT 计算(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俊梅 李冰 +4 位作者 孙琳 李婷 周慧良 任建林 胡奇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3-688,共6页
基于V型配体4,4′-二羧酸二苯甲醚(H2oba)和刚性配体3-(3吡啶基)-5-(4′吡啶基)-1-H-1,2,4三唑(3,4′-Hbpt),在水热条件下与醋酸钴制备了一种新的配位聚合物[Co(oba)(3,4′-Hbpt)]·H2O,并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元素... 基于V型配体4,4′-二羧酸二苯甲醚(H2oba)和刚性配体3-(3吡啶基)-5-(4′吡啶基)-1-H-1,2,4三唑(3,4′-Hbpt),在水热条件下与醋酸钴制备了一种新的配位聚合物[Co(oba)(3,4′-Hbpt)]·H2O,并对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完全脱质子的oba2-配体的2个羧基连接Co髤离子形成八元环,3,4′-Hbpt配体和H2oba桥连2个Co髤形成二十五元环。相邻的八元环和二十五元环进一步通过oba2-作支柱连接,形成了二维的层-孔结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d)和6-31**G(d,p)水平上对配体H2oba结构进行优化计算,探讨了其稳定性,前线轨道以及最优构型,计算结果与化合物1中H2oba的构象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羧酸二苯甲醚 3-(3-吡啶基)-5-(4-吡啶基)-1-H-1 2 4三唑 晶体结构 理论计算
下载PDF
4-(2'-氟-4'-氰基苯氧基)苯酚的合成新方法
7
作者 闫潇敏 宁斌科 +2 位作者 王列平 张媛媛 朱利民 《化学与粘合》 CAS 2009年第6期73-75,共3页
4-(2'-氟-4'-氰基苯氧基)苯酚是合成苯氧丙酸类高效除草剂的重要中间体。研究了4-(2'-氟-4'-氰基苯氧基)苯酚合成的新方法。该方法以3,4-二氟苯腈和对羟基苯甲醚为主要原料,首先合成4-(2'-氟-4'-氰基苯氧基)苯... 4-(2'-氟-4'-氰基苯氧基)苯酚是合成苯氧丙酸类高效除草剂的重要中间体。研究了4-(2'-氟-4'-氰基苯氧基)苯酚合成的新方法。该方法以3,4-二氟苯腈和对羟基苯甲醚为主要原料,首先合成4-(2'-氟-4'-氰基苯氧基)苯甲醚,再经三溴化硼还原得到4-(2'-氟-4'-氰基苯氧基)苯酚。通过红外、核磁及质谱等分析手段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两步反应总收率为64%,产品纯度95.2%,克服了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产量小、收率低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二氟苯腈 对羟基苯甲醚 4-(2'--4'-氰基苯氧基)苯甲醚 4-(2'--4'-氰基苯氧基)苯酚 合成
原文传递
马鞭草有效成分对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株JAR/VP16的逆转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利群 徐珊 +3 位作者 罗莉 李卓 仇黎丽 徐昌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9-423,F0002,共6页
目的:研究马鞭草有效成分4’-甲醚-黄芩素(4’-methylether-scutellarein,4’-M-S)对人绒毛膜癌多药耐药细胞株JAR/VP16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MTT法检测4’-M-S对JAR/VP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药物逆转浓度及其对耐药细胞的逆转倍数... 目的:研究马鞭草有效成分4’-甲醚-黄芩素(4’-methylether-scutellarein,4’-M-S)对人绒毛膜癌多药耐药细胞株JAR/VP16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MTT法检测4’-M-S对JAR/VP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药物逆转浓度及其对耐药细胞的逆转倍数和逆转效率;单克隆抗体酶免定量法测定耐药细胞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耐药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4’-M-S对JAR/VP16细胞具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20μg/ml4’-M-S可显著逆转JAR/VP16细胞对鬼臼乙叉甙(VP16)、氨甲喋呤(MTX)及放线菌素D(ACTD)的耐受性,逆转倍数为:5.02、3.67、2.48;逆转效率为:81.19%、76.89%、64.08%;4’-M-S联合作用后,耐药细胞hCG分泌量明显下降;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和G2~M期,细胞凋亡率达19.7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空泡化、内质网扩张、核物质浓缩边聚等早期凋亡现象。结论:4’-M-S对JAR/VP16细胞具有耐药逆转作用,可能的机制是抑制耐药细胞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醚-黄芩素 绒毛膜癌 多药耐药 逆转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 Rehd.)中的非紫杉烷类化合物 被引量:7
9
作者 官智 苏镜娱 +1 位作者 曾陇梅 李红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82-184,共3页
从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 Rehd.)树皮中分离到三个非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 出它们是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1)、山柰素-4’-甲醚(kaempferol-4’... 从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 Rehd.)树皮中分离到三个非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 出它们是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1)、山柰素-4’-甲醚(kaempferol-4’-methyl ether)(2)和谷甾醇 β-D-吡喃葡萄糖甙(sitosteryl-3-O-β-glucoside)(3).吴茱萸次碱是首次在红豆杉属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吴茱萸次碱 山奈素-4'-甲醚
下载PDF
8-异戊烯基黄酮类天然产物的微波促进Claisen重排合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蔚 宿亮 +2 位作者 汪秋安 李高阳 单杨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76-1982,共7页
8-异戊烯基黄酮是一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用氯甲基甲醚保护羟基,经羟醛缩合、碘催化环合、过氧丙酮(DMD0)氧化、O-异戊烯基化、微波促进的Claisen重排、脱甲氧甲基保护基、O-甲... 8-异戊烯基黄酮是一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3,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用氯甲基甲醚保护羟基,经羟醛缩合、碘催化环合、过氧丙酮(DMD0)氧化、O-异戊烯基化、微波促进的Claisen重排、脱甲氧甲基保护基、O-甲基化和异戊烯基侧链环合等反应步骤,完成了8-异戊烯基槲皮素-3-甲醚(1)、8-异戊烯基槲皮素-3,7,3’,4'-四甲醚(2)和ArtochaminC⑶这3种8-异戊烯基黄酮类天然产物的合成.并对由微波促进的由5-O-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合成8-C-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Claisen重排反应的关键步骤进行了探讨.所有合成的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MS等结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异戊烯基槲皮素-3-甲醚 8-异戊烯基槲皮素-3 7 3' 4'-甲醚 Artochamin C 微波促进Claisen重排
原文传递
翠云草中双黄酮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范晓磊 徐嘉成 +1 位作者 林幸华 陈科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研究翠云草中的双黄酮类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UV,IR,NMR,MS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双黄酮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Ⅰ)、罗波斯塔双黄酮(Robustaflav-dimethy... 目的研究翠云草中的双黄酮类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UV,IR,NMR,MS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双黄酮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Ⅰ)、罗波斯塔双黄酮(Robustaflav-dimethyl ether,Ⅲ)、2″,3″-二氢-4′-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2″,3″-dihydro-4′-O-methyl Amentoflavone,Ⅳ)、7″-甲氧基-2,3,2″,3″-四氢扁柏双黄酮(7″-O-methyl-2,3,2″,3″-tetrahydrohinokiflavone,Ⅴ)。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云草 罗波斯双黄酮 罗波斯-4’-甲醚 2” 3”-二氢-4-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 7”-甲氧基-2 3 2” 3"-四氢扁柏双黄酮
原文传递
蜈蚣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远鑫 周昌园 +1 位作者 侯淑芬 高荣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52-55,共4页
目的: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蜈蚣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后分散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 目的: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蜈蚣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后分散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结合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蜈蚣草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结构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3',4'-三甲醚(3),3'-甲氧基木犀草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紫云英苷(9),对羟基苯甲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和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学成分研究为蜈蚣草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草 黄酮类化合物 木犀草素-7 3' 4'-甲醚 3'-甲氧基木犀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