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文学”家二重身份下的抗战表达——论罗烽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3
1
作者 范庆超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罗烽因"政治—文学"家的二重身份,使其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显示出高度理性,充分强化了抗战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具体表现为:痛斥日本殖民者罪行、煽动反帝情绪;发掘民族精神韧力、支撑抗争意志... "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罗烽因"政治—文学"家的二重身份,使其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显示出高度理性,充分强化了抗战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具体表现为:痛斥日本殖民者罪行、煽动反帝情绪;发掘民族精神韧力、支撑抗争意志;全面观照战争环节,呼吁抗战理智;刻意营造冷峻文风,激发危机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烽 “政治-文学”家 二重身份 抗战时期 小说创作
下载PDF
罗烽文学创作中的民族主体意识
2
作者 王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罗烽是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在抗战期间以现实主义创作思想为指导,通过文学作品还原战争真相,展示战争背景下底层大众的悲惨与无奈,知识分子的抗争与求变。本文对罗烽文学创作中的民族主体意识进行分析,从罗烽多重身份的角度入手,基于... 罗烽是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在抗战期间以现实主义创作思想为指导,通过文学作品还原战争真相,展示战争背景下底层大众的悲惨与无奈,知识分子的抗争与求变。本文对罗烽文学创作中的民族主体意识进行分析,从罗烽多重身份的角度入手,基于理性主义视角、国际主义视角对罗烽文学创作中的民族主体意识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烽 多重视角 民族主体意识
下载PDF
历史尘埃下的现实主义精魂——论罗烽的中短篇小说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宁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9-94,共6页
罗烽作为东北作家群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立足于新文学现实主义的精神根基,以知识分子的强烈历史使命感,从社会现实出发,自觉地表现了抗战时期的中国社会场景,塑造了知识分子和农民两类人物形象,在艺术上重视心理深度的刻画,再现了上世... 罗烽作为东北作家群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立足于新文学现实主义的精神根基,以知识分子的强烈历史使命感,从社会现实出发,自觉地表现了抗战时期的中国社会场景,塑造了知识分子和农民两类人物形象,在艺术上重视心理深度的刻画,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战时的社会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烽小说 现实主义 人物塑造 心理刻画
下载PDF
罗烽作品中的精神意识探寻
4
作者 孙小惠 《饮食科学》 2018年第2X期196-197,共2页
提到“罗烽”可以说是很亲切的两个字,他是沈阳苏家屯人,也是沈阳人的骄傲。而提到他的身份可以说的上是“双重”甚至是“多重”,首先身为中国共产党,他在1935年加入左联,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工作委员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人民... 提到“罗烽”可以说是很亲切的两个字,他是沈阳苏家屯人,也是沈阳人的骄傲。而提到他的身份可以说的上是“双重”甚至是“多重”,首先身为中国共产党,他在1935年加入左联,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工作委员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第一副主席……,他的官职和名号可以说是数不过来,同时他也是一个革命者,他曾在杨靖宇领导下在群众中活动,积极投身革命,再者他也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在当今文坛有人对他的短篇小说,诗歌等的过研究,正因为他的多重身份让他的精神也更为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罗烽 精神意识
下载PDF
雪上加霜的日子(下)——解读爸爸罗烽的信
5
作者 金玉良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200,共14页
亲爱的玉儿: 挂号寄去你妈妈和我的医药收据。等领六月份工薪时,一块儿办报销手续不迟,不必单为此事跑文化局。请假太多了耽误工作,影响也不好。
关键词 小说 《雪上加霜的日子(下)——解读爸爸罗烽的信》 文学作品 金玉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