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的通灵术——一个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以欣 《外国问题研究》 2018年第1期30-44,共15页
通灵术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旨在建立阴阳两界联系,实现生者与死者的沟通,达到招魂、占卜、驱邪等目的。古典世界和古代中国都有类似的观念和风俗,也流传着丰富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但因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存在差异,而且受到不同外域文化的影... 通灵术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旨在建立阴阳两界联系,实现生者与死者的沟通,达到招魂、占卜、驱邪等目的。古典世界和古代中国都有类似的观念和风俗,也流传着丰富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但因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存在差异,而且受到不同外域文化的影响,也显示出细节的差异性。本文从通灵故事与通灵风俗两大方面入手,对古代通灵文化展开比较研究,从而透视两个文明传统在社会生活、宗教、法律、道德和文化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并试图予以阐释。通灵故事涉及各种人鬼交往的故事,包括梦境中的交往;通灵风俗则涉及占卜、招魂、附体、役鬼、驱鬼、净化和各种黑巫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灵术 古代中国 希腊罗马世界 文化比较
下载PDF
跆拳道近身技术运用特征——以2022年罗马世界跆拳道大奖赛男子冠军为例
2
作者 黄岳铭 李爱华 吴建忠 《拳击与格斗》 2023年第24期22-24,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各项技术的使用情况和近身贴靠后的技术使用情况,总结近身贴靠后各项技术的运用特征,探寻在比赛中怎样合理有效地使用近身技术以获得比分优势。文章主要采用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观察罗马世界跆... 文章通过分析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各项技术的使用情况和近身贴靠后的技术使用情况,总结近身贴靠后各项技术的运用特征,探寻在比赛中怎样合理有效地使用近身技术以获得比分优势。文章主要采用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观察罗马世界跆拳道大奖赛男子4个级别冠军选手的20场比赛录像,从实战角度分析各技术实战效果的差异,为跆拳道运动近身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 2022年罗马世界跆拳道大奖赛 近身得分 技术分析
下载PDF
从“罗马帝国衰亡”到“罗马世界转型”——晚期罗马史研究范式的转变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隆国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26,共14页
20世纪中叶以来,由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进行经典性表述、延续了200年的"罗马帝国衰亡"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以古代晚期研究为主力的"罗马世界转型"范式悄然兴起。本文在梳理这一学术转型,重点介绍这两种... 20世纪中叶以来,由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进行经典性表述、延续了200年的"罗马帝国衰亡"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以古代晚期研究为主力的"罗马世界转型"范式悄然兴起。本文在梳理这一学术转型,重点介绍这两种解释模式的同时,发现它们都起源于晚期罗马帝国,尤其是410年前后围绕西哥特人攻陷罗马而引发的大规模舆论冲突。由于各有庞大的史料作为支撑,昔日互不相容的两种交锋理论,在今天转化为观察晚期罗马史的两个互补竞争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衰亡 罗马世界转型 古代晚期研究 晚期罗马
原文传递
汉唐时代华夏族人对希腊罗马世界的认知*——以西王母神话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绪山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40,共20页
古代西王母神话包含信仰与地理两种意义。与西王母信仰纠缠在一起的华夏族人的域外知识,本质上含有华夏世界的地理观念,西王母代表"天下四极"中的"西极"。西汉时代的华夏族人进行西域探险时,将耳闻的"条支国&q... 古代西王母神话包含信仰与地理两种意义。与西王母信仰纠缠在一起的华夏族人的域外知识,本质上含有华夏世界的地理观念,西王母代表"天下四极"中的"西极"。西汉时代的华夏族人进行西域探险时,将耳闻的"条支国"与西王母传说相联系,盖因前者代表了当时华夏族人所了解的现实世界的"西极",而后者则是固有华夏世界观中的"西极";东汉时代的华夏族人获悉"大秦国"(罗马帝国)更在"条支"之西,遂将西王母与"大秦"及以远的地区联系起来。"西王母"被渐次移向远处。唐初入华景教徒利用汉魏史册对西王母的描述附会他们的故土叙利亚,助力传教,反映的是汉魏时代的地理观念。西王母神话源于中原,其本质是华夏族人对神仙之境的向往,并非简单挪用外来的现成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神话华 夏族人 希腊罗马世界《山海经》 大秦国
原文传递
社会思潮与史学研究:近代以来西方学界对希腊罗马世界中的埃塞俄比亚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定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138,160,共16页
18世纪末至今的希腊罗马世界中的埃塞俄比亚人(黑人)研究,为解读18世纪以来西方种族主义与史学研究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种族主义在西方社会大行其道,学术界关于希腊罗马世界中的黑人研究基本上是在种族主... 18世纪末至今的希腊罗马世界中的埃塞俄比亚人(黑人)研究,为解读18世纪以来西方种族主义与史学研究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种族主义在西方社会大行其道,学术界关于希腊罗马世界中的黑人研究基本上是在种族主义思潮的阴霾下进行的,深深地打上了种族主义主观想象的烙印。20世纪中后期以后,随着反对针对黑人的种族主义运动的发展,此前关于该主题的主流观点几乎被彻底否定,并走向了反向极端。20世纪末至今,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又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这既体现在研究方法与视角的多样化,又表现在观点和考察范围的扩大上。学术界对该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古代希腊罗马社会是否存在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或偏见,二是基督教文化中的黑人地位到底如何。纵观希腊罗马世界中的黑人研究发展史,它与西方社会的现实关注紧密相连,充分体现出社会思潮与史学研究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种族主义 希腊罗马世界 埃塞俄比亚人 基督教
原文传递
整体历史视野中的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几个典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绪山 《全球史评论》 2008年第1期215-235,共21页
"整体历史"观念是当今普遍承认的历史研究的原则之一。这一原则不仅适合于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而且也给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带来光明。本文以"整体历史"视野解读汉唐时期相关中国典籍史料,研究希腊神话、拜占庭民... "整体历史"观念是当今普遍承认的历史研究的原则之一。这一原则不仅适合于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而且也给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带来光明。本文以"整体历史"视野解读汉唐时期相关中国典籍史料,研究希腊神话、拜占庭民间传说、希腊一拜占庭技术文化向中国的传播和使节、商旅、传教士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说明"整体历史"观念作为一条研究原则对传统史料的诠释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历史观 中国 希腊罗马世界
原文传递
简评《希腊罗马世界的海盗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熊莹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希腊罗马世界的海盗行为》 书评 古代史研究 海盗观念
原文传递
作为现代建构的罗马帝国“衰亡”与“转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重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卢雅怀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32-41,共10页
对西部罗马帝国晚期这一历史时段,历史学家提出了大相径庭的叙事。爱德华·吉本提出的罗马帝国“衰亡”论,反映的是对大英帝国可能重蹈罗马帝国覆辙的焦虑和对“蛮族”的惊恐。彼得·布朗等学者通过“古代晚期”历史研究,用“... 对西部罗马帝国晚期这一历史时段,历史学家提出了大相径庭的叙事。爱德华·吉本提出的罗马帝国“衰亡”论,反映的是对大英帝国可能重蹈罗马帝国覆辙的焦虑和对“蛮族”的惊恐。彼得·布朗等学者通过“古代晚期”历史研究,用“罗马世界转型”取代“衰亡”叙事的努力,则体现了二战后西方致力于文化共融、族裔多元的“政治正确”。千禧年前后,“衰亡”叙事的强力复兴,是否意味着时代精神剧变(后911时代)后,那个曾经开放、包容、多元化的西方已在远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重新审视上述不同历史叙事背后的不同时代环境,有助于我们冷静的理解与预测变局中欧美行为逻辑的可能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衰亡 罗马世界转型 文化民主化 古代晚期
下载PDF
古罗马帝国前期商业发展述略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德忠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5-46,共2页
公元前27年,随着屋大维确立元首制,古罗马进入到了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前27——公元283年)疆域辽阔,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是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较高的... 公元前27年,随着屋大维确立元首制,古罗马进入到了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前27——公元283年)疆域辽阔,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是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本文试对古罗马帝国前期商业的发展状况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一、商品种类。罗马帝国前期商业活动中交换的商品以奢侈品为大宗,此外,还有大量的农产品,手工业原料和产品。在帝国内部及各行省间流通的商品包括西西里岛、非洲和埃及的谷物,西班牙和非洲的油,高卢、达尔马西亚、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酒,西班牙、里海、西密利安·博新普鲁斯与埃及的腌渍品,高卢和不列颠的猪肉,埃及和非洲的亚麻.小亚细亚和非洲的羊毛,伊利里卡姆和小亚细亚的兽皮,西班牙、不列颠、伊利里卡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 小亚细亚 商业发展 西班牙 商业活动 叙利亚 不列颠 前期 罗马世界 埃及
下载PDF
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家和 刘林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99,共27页
3-6世纪,中西都经历了政治分裂、新起民族政权的挑战和新宗教的冲击,但在历史现象层面的相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中之异。中国历史和文明历经危机而得以连续发展,西方历史和文明则在危机中断裂,这个结局并非偶然,而是由双方的政治、民... 3-6世纪,中西都经历了政治分裂、新起民族政权的挑战和新宗教的冲击,但在历史现象层面的相似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中之异。中国历史和文明历经危机而得以连续发展,西方历史和文明则在危机中断裂,这个结局并非偶然,而是由双方的政治、民族及文化等结构差异所决定的。政治结构上,中国延续了秦汉以来形成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和大一统观念,是有机的统一,比较牢固。在这个制度下,居民不分胡汉,都是编户齐民,身份和法律地位相同,也都追求统一。罗马延续了城邦体制及其理念,是松散的统一,并不牢固。其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居民身份多样,政治组织形式和法律也不一,自治传统深厚,蛮族也不追求统一。民族结构上,中国的胡汉关系历史悠久,融合程度深,以地域和文化界定夷夏。胡汉身份相同,受同一个法律的管辖。胡人政权主动采纳并推广汉族制度,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罗马与蛮族接触较晚,融合程度有限,更注重以法律身份区分不同的群体。蛮族并非罗马公民,而是自治的罗马军事盟友,保持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等,形成了各自的族群认同。文化结构上,中国始终保持了儒家为主而又兼容多元信仰的特点。儒家受到玄学、道教乃至佛教等的冲击,但其官方意识形态地位始终没有动摇。道教、佛教更关注个人内心世界,弥补了儒家的不足。胡人采用汉族文化并继承了这个模式,与汉族形成共同文化认同。西方由多神信仰转向一神信仰。罗马多神崇拜是政治的重要内容,注重集体的福祉。基督教填补了对个人内心世界关注不够的空白,但作为一神教它又不能容忍多神崇拜。作为国家唯一的合法崇拜,基督教仍是担负政治职能的组织。接受基督教的蛮族与抛弃传统信仰的罗马人一起形成以基督教为纽带的新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世纪 中国与西方罗马世界 历史与文明 比较
下载PDF
西欧封建社会形成问题的探讨
11
作者 任奇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95-102,共8页
一、罗马奴隶社会内部不能产生出封建的生产关系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奴隶社会空前繁荣。奴隶制度的发展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分工成为可能,并为生产力的提高、交换的扩大、国家和法律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创立创造了条件。可是,奴隶... 一、罗马奴隶社会内部不能产生出封建的生产关系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奴隶社会空前繁荣。奴隶制度的发展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分工成为可能,并为生产力的提高、交换的扩大、国家和法律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创立创造了条件。可是,奴隶制生产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终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那么,罗马奴隶社会中会不会产生出新的生产关系来呢?我们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奴隶制度 奴隶社会 农奴制 农业公社 封建社会 日耳曼人 奴隶主 罗马世界 西罗马帝国
下载PDF
“双墙对话”:英格兰遗产委员会哈德良长城保护管理十年回顾 被引量:6
12
作者 +4 位作者 张依萌(译) 于冰(译) 《中国文化遗产》 2018年第3期62-70,共9页
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是负责帮助人们保护、享受和弘扬英格兰壮观历史环境的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由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主办,经费主要来自英国政府。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最近十年中在哈德良长城罗马帝国边疆世界遗产地调查、发掘、监... 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是负责帮助人们保护、享受和弘扬英格兰壮观历史环境的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由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主办,经费主要来自英国政府。英格兰遗产委员会最近十年中在哈德良长城罗马帝国边疆世界遗产地调查、发掘、监测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若干新认识和研究新成果,其中包括应用空中摄影、激光雷达和对博德瓦德罗马城堡周边地貌景观进行三维建模等创新技术记录和发现新遗址的成果,以及对博德瓦德罗马墓地开展抢救性发掘和对被侵蚀消失文物开展记录工作的最新成果。英格兰遗产委员会通过开展这些应用研究成果直接指导遗产地业主加强世界遗产保护。有针对性的研究也促进和改善对包括哈德良长城在内的遗产地的价值认知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德良长城 罗马边疆景观 登录古迹 农业支持计划 火葬墓地 罗马帝国边疆世界遗产地 突出普遍价值
下载PDF
Scientifical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Achieved in Romania in the Period of Tempus 1919-1929
13
作者 Liviu Sofonea Elena Helerea 《History Research》 2013年第3期180-187,共8页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the electric energy became a new indicator of world civilization. The era of electricity also put his mark on the Romanian alveolus of civilization. The paper deal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the electric energy became a new indicator of world civilization. The era of electricity also put his mark on the Romanian alveolus of civilization. The paper deal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which express the results of works of eminent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in electro-techniques and related domains, in Romania, in the first decade of interwar period 1919-1929. The scientific activities developed in many domains of Science are sustained by the significant technical progress in Romania, in this short but relevant period of Tempus in which, in Europe and in other parts of Civitas Terra, was pe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ique Romania electro-technique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s interwar period.
下载PDF
Non-contradiction The Main Way of Progress of Professional Interwar Magazines in Oltenia
14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3年第8期528-531,共4页
The study finds that, for Romania, the period 1920-1939 is one without major contradictions. In "neutrosophy" of renowed American professor F. Smarandache's terms, the interwar period was, in Romania, a "neutral"... The study finds that, for Romania, the period 1920-1939 is one without major contradictions. In "neutrosophy" of renowed American professor F. Smarandache's terms, the interwar period was, in Romania, a "neutral" period. As mediating operators, professional journals reflected the atmosphere of relative tranquility and social peace. From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ir media discourse, we can see three elements that: (1) the professional journals of Oltenia, as media tools for teachers, priests and folklore (folklorist), or music enthusiasts (music lovers), were loyal to their financial supporters; (2) although they served oblique and opposition interests, the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operators have generally not emphasized, perpetuated or generated conflicts, disputes and misunderstandings; and (3) social attitudes promoted by professional magazines in Oltenia was a beneficial, objective one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neutralit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despite the axiom that progress is generated by contradiction, it shows that professional journals in Oltenia, during 1920-1939, even in the absence of contradictions, namely under neutrality, there have been major adv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 JOURNALISM NEUTRALITY professional magazines Oltenia
下载PDF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讲演录》中文版前言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志学 刘立群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0,112,共5页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世界史是客观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作为世界精神经历了各种民族精神先后相继发展的辩证过程;体现这些民族精神的四个阶段是古代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与日耳曼世界,第一个世界好比世界史的幼年时代,第二个与第三...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世界史是客观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作为世界精神经历了各种民族精神先后相继发展的辩证过程;体现这些民族精神的四个阶段是古代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与日耳曼世界,第一个世界好比世界史的幼年时代,第二个与第三个世界好比成年时代,第四个世界好比老年时代,只有这个世界的原则才是自为地存在的、自由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精神与民族精神 古代世界 希腊世界罗马世界 日耳曼世界
原文传递
《古代世界:东方和西方恢弘的历史》评介
16
作者 张尧娉 《全球史评论》 2023年第2期333-337,共5页
Michael Scott,Ancient Worlds:An Epic History of East and West,London:Hutchinson,2016,xvii+411 pp.全球史是近年来历史学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在某种意义上是历史学对全球化浪潮的反应。在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一些受全球史影响的著作... Michael Scott,Ancient Worlds:An Epic History of East and West,London:Hutchinson,2016,xvii+411 pp.全球史是近年来历史学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在某种意义上是历史学对全球化浪潮的反应。在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一些受全球史影响的著作,多以“古代世界的……”为题。仔细审视其内容会发现,所谓“古代世界”不过是地中海周围的希腊罗马世界。在这些著作中,“古代世界”与人类相互交往的一个狭窄区域画上等号,希腊、罗马以及他们与之互动的周边地区构成了所谓“古代世界”。此外,还有一类著作,其研究对象虽然扩大到地中海以外地区,例如印度和中国,但其秉承的历史观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些作品中的“世界”,只是各地区历史的简单相加,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像一个个孤岛,彼此没有连通。作者或许比较它们在贸易、政府制度、社会演变、宗教、文学等方面的异同,但往往忽略诸文明之间的接触和联系。在此背景下,迈克尔·斯科特(Michael Scott)志在写就一部真正的“古代全球史”。在其著作《古代世界:东方和西方恢弘的历史》中,他试图寻找并描述古代欧亚大陆各文明中心平行发生的、具有连通性并产生相互影响的历史事件,注意局部历史表象背后潜在的普遍联系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史 希腊罗马世界 世界古代史研究 欧亚大陆 斯科特 普遍联系 MICHAEL 狭窄区域
原文传递
基督受难使世界的智慧成为愚拙
17
作者 高英 《金陵神学志》 2006年第2期54-58,共5页
经文:林前1:18-28按照《圣经》上的记载,今天是历史上犹太人守逾越节晚宴的日子,也是耶稣受难的前夜。就在今天晚上,耶稣和他的门徒也按照犹太人的宗教传统一同守逾越节的晚餐。在这最后的晚餐上,主耶稣亲自为饼和杯祝谢,并宣告说,"... 经文:林前1:18-28按照《圣经》上的记载,今天是历史上犹太人守逾越节晚宴的日子,也是耶稣受难的前夜。就在今天晚上,耶稣和他的门徒也按照犹太人的宗教传统一同守逾越节的晚餐。在这最后的晚餐上,主耶稣亲自为饼和杯祝谢,并宣告说,"这饼是我的身体,这杯是我立约的血"。从此饼和杯就成为耶稣基督的预表。饼代表主的身体,杯代表他的血。主耶稣在逾越节的宴席上,透过为我们设立新的纪念仪式,赋予饼和杯以新的涵义,我们从此就不再称这宴席为逾越节的晚宴,而是改称它为"主的晚餐"。今晚,我们金陵的师生聚在一起,要藉着领受圣餐,纪念耶稣基督当年为我们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架 耶稣基督 智慧 上帝 基督徒 基督教 犹太人 主流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罗马世界
原文传递
彼得·布朗对基督教化问题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中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4,共11页
基督教在晚期罗马帝国的兴起,自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问世以来就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70年代,爱尔兰裔美国史家彼得·布朗系统地提出解释罗马帝国和古典文明命运的"晚期古代"理论。在晚期古代视... 基督教在晚期罗马帝国的兴起,自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问世以来就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70年代,爱尔兰裔美国史家彼得·布朗系统地提出解释罗马帝国和古典文明命运的"晚期古代"理论。在晚期古代视角下,布朗通过文本证据与考古证据相结合,并借助后现代的"解释学的怀疑",以及"表象"理论,解构关于基督教化的传统叙事,并提出关于基督教化问题的新观点。他认为,基督教化是缓慢的不彻底的进程;是关于宇宙的集体表象的改变;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布朗的基督教化理论,更关注从多神教到基督教一神教转变过程的复杂性,注重两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对过程的把握中探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历史的连续与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布朗 晚期古代 罗马世界 基督教化
原文传递
奴隶制
19
作者 M.I.芬利 傅举晋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3-37,共5页
一、奴隶制法学家佛罗伦提努斯曾将奴隶制界说为“一种据以使一个人处于另一个人支配之下的悖于天理的‘万民法’(ius gentium)制度”(《学说汇纂》1.5、4、1)。在非法学范围内,古人经常使用我们译之为“奴隶”一词(以及其词根绝非奴隶... 一、奴隶制法学家佛罗伦提努斯曾将奴隶制界说为“一种据以使一个人处于另一个人支配之下的悖于天理的‘万民法’(ius gentium)制度”(《学说汇纂》1.5、4、1)。在非法学范围内,古人经常使用我们译之为“奴隶”一词(以及其词根绝非奴隶之意的词汇)的各种字眼,虽则并非出于粗心之故。其泛用程度远过于在法学范围中的使用。古希腊人的“奴隶”意义的词汇变化多端,他们在这方面的泛用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将此等词汇泛用于诸如黑劳士之类的具有其他奴役关系的范畴中,而严格言之,黑劳士与其主人并无财产性关系。又如,在古典时代的希腊文中,“杜洛斯”(例如,与“安德拉波顿”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制度 奴隶主 古典时代 希腊文 罗马帝国 奴隶劳动 泛用 罗马世界 法学家 词汇变化
原文传递
主内交通的重要
20
作者 赵志恩 《金陵神学志》 1996年第2期60-63,共4页
按照《使徒行传》的记载,教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于圣灵的引导和门徒的见证。中国基督徒的生活经验也是这样。中国教会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依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亚4:6)。按照人的看法,当年耶稣被钉... 按照《使徒行传》的记载,教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于圣灵的引导和门徒的见证。中国基督徒的生活经验也是这样。中国教会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依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亚4:6)。按照人的看法,当年耶稣被钉死,门徒被分散,除了忧伤哭泣,天国的复兴还有什么希望?但是有了使徒行传,我们就会知道:复活的主要门徒等候圣灵的降临,有了圣灵的能力,仅仅30年左右的时间,福音就从耶路撒冷传遍了当年的罗马世界。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使教会的发展如此之快?《使徒行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徒 交通 国教会 圣灵 耶路撒冷 祷告 罗马世界 耶稣基督 相交 见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