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罪后情节的定罪功能探究——以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一道试题为例展开 被引量:4
1
作者 蔡雅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66-71,共6页
以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一道刑法试题为例,介绍了情节和量刑情节的概念及其分类,并对罪后情节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一种量刑情节,罪后情节原则上只具有影响量刑的功能,但我国刑法典和司法解释却在8处规定了能影响犯罪成立与否的罪... 以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一道刑法试题为例,介绍了情节和量刑情节的概念及其分类,并对罪后情节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一种量刑情节,罪后情节原则上只具有影响量刑的功能,但我国刑法典和司法解释却在8处规定了能影响犯罪成立与否的罪后情节,赋予了罪后情节以定罪的功能。这些规定有其刑事政策上的考量,同时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具有合理性。以此为理论基础,对受贿罪的司法解释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后情节 量刑 受贿
下载PDF
预防刑法视野下罪后情节的出罪功能及其规范适用
2
作者 甘缘 《法律与伦理》 2021年第2期213-231,共19页
近年来相继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体现出我国刑法处罚早期化、干预前置化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立法者的积极入罪思维,这一立法趋势导致我国刑法犯罪圈的扩张。面对这一入罪扩张趋势,我国目前的出罪机制呈现不畅与无序之状态,主要表现为... 近年来相继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体现出我国刑法处罚早期化、干预前置化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立法者的积极入罪思维,这一立法趋势导致我国刑法犯罪圈的扩张。面对这一入罪扩张趋势,我国目前的出罪机制呈现不畅与无序之状态,主要表现为法定出罪事由的适用条件较高,但书条款的泛化适用,无法有效应对犯罪圈的积极扩张。部分罪后情节可以作为出罪事由具有法律依据,但其适用范围有限。在预防刑法推动立法积极入罪的背景下,需秉持刑法谦抑性,在扩大罪后情节出罪之适用范围的基础上,以司法解释为支撑,将适用类型划定在抽象危险犯、持有型犯罪以及中立帮助行为这几类行为犯当中,并且以有效消减社会危害性、降低人身危险性为适用标准,将罪后情节作为其他出罪事由的补充。推动司法者在刑法适用过程中的能动出罪,在司法层面缩小犯罪圈,促进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刑法 罪后情节
下载PDF
对定罪情节的探讨——兼与陈荣飞等同志商榷
3
作者 温建辉 《法制与经济》 2011年第23期71-72,共2页
本文认为所有表明犯罪人人格态度的情节都是定罪根据的观点是一种误判,犯罪之外的定罪情节违反了犯罪的基本观念。事实上,不存在罪前的定罪情节,徐行犯成立犯罪的根据在于它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存在罪后的定罪情... 本文认为所有表明犯罪人人格态度的情节都是定罪根据的观点是一种误判,犯罪之外的定罪情节违反了犯罪的基本观念。事实上,不存在罪前的定罪情节,徐行犯成立犯罪的根据在于它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存在罪后的定罪情节,所有的这些误解都经不起推敲,它们要么本来不构成犯罪,要么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 情节 罪后情节
下载PDF
论罪后情节 被引量:4
4
作者 林竹静 徐鹏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4年第3期11-17,共7页
司法实践中对罪后情节的把握 ,与正确定罪量刑关系密切 ,但理论界却对罪后情节的研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罪后情节相关问题的探讨 ,阐明了在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上作为例外的"定罪"罪后情节的几种情况 ;并分析了刑法... 司法实践中对罪后情节的把握 ,与正确定罪量刑关系密切 ,但理论界却对罪后情节的研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罪后情节相关问题的探讨 ,阐明了在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上作为例外的"定罪"罪后情节的几种情况 ;并分析了刑法上作为原则的"量刑"罪后情节和作为例外的"定罪"罪后情节存在的法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后情节 标准 量刑制度 司法解释 情节 情节
原文传递
关于犯罪人人格态度对定罪量刑的影响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荣飞 肖敏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33,共3页
人的认识能力与控制能力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受制于诸多因素,在主体社会化不完善时极易生成犯罪人人格,产生对刑法所保护价值之敌视、蔑视或漠视态度。表征犯罪人人格态度的罪前、罪后情节均应成为影响定罪量刑之因素,其中尤以刑法明定的... 人的认识能力与控制能力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受制于诸多因素,在主体社会化不完善时极易生成犯罪人人格,产生对刑法所保护价值之敌视、蔑视或漠视态度。表征犯罪人人格态度的罪前、罪后情节均应成为影响定罪量刑之因素,其中尤以刑法明定的罪前、罪后情节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态度 情节 罪后情节 关联
下载PDF
情节在司法解释视域展开的泛化与反思
6
作者 于志强 王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刑法中的情节是中国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具有界分罪与非罪、轻罪与重罪的功能,是调整刑事法网严密程度与刑罚苛严程度的关键指标。然而,我国司法解释对情节内容的规定既杂乱无章,又充斥着各种问题。在着重探讨了情节内容在司法解... 刑法中的情节是中国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具有界分罪与非罪、轻罪与重罪的功能,是调整刑事法网严密程度与刑罚苛严程度的关键指标。然而,我国司法解释对情节内容的规定既杂乱无章,又充斥着各种问题。在着重探讨了情节内容在司法解释领域严重的泛化问题,如前科劣迹情节定罪量刑价值的泛化、罪后情节的逆向适用、社会影响情节的失当等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反思情节内容在司法解释领域的展开,明确情节内容的合理向度,贯彻落实刑法保护法益与保障人权的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 前科劣迹 罪后情节 社会影响 责任刑
下载PDF
刑法第59条第2款的适用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春恒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年第Z1期39-42,共4页
《刑法》第59条第2款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是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处法定刑的最低刑还是过重的,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对这一法律规定理解不尽相同... 《刑法》第59条第2款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是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处法定刑的最低刑还是过重的,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对这一法律规定理解不尽相同,执行起来也大有出入。笔者结合对某县法院审理20件刑事案件的判决书适用刑法第59条第2款时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归纳分析,对此法条的适用试抒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最低刑 适用刑法 社会危害性 罪后情节 酌定情节 审判委员会 情节 情节 情节 刑法分则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廷光 《法商研究》 CSSCI 1995年第1期20-26,共7页
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赵廷光一、刑法中的情节概念(一)情节的语义情节作为一个刑法术语,是指刑法规定或认可的表明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以及社会危害和人身危险程度轻重的主客观事实情况。它具有四个基... 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赵廷光一、刑法中的情节概念(一)情节的语义情节作为一个刑法术语,是指刑法规定或认可的表明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以及社会危害和人身危险程度轻重的主客观事实情况。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情节是刑事案件中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 量刑情节 构成要件 事实情况 情节 法定刑 社会危害性 罪后情节 情节 情节
原文传递
试论酌定量刑情节 被引量:3
9
作者 史克 《法律适用》 1995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酌定量刑情节 法定量刑情节 情节 社会危害性 司法实践 构成要件 基本犯构成 行为 概括性 罪后情节
原文传递
死刑适用标准探析以实体法为视角
10
作者 刘玉安 刘建军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5-59,共5页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具有不可逆转性,因而,死刑适用是刑罚裁量的重中之重。2007年1月1日,死刑复核权全面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在程序上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死刑慎用和公正性。但面对复杂的刑事司法活动,对司法裁量者...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具有不可逆转性,因而,死刑适用是刑罚裁量的重中之重。2007年1月1日,死刑复核权全面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在程序上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死刑慎用和公正性。但面对复杂的刑事司法活动,对司法裁量者,死刑适用的实体标准的明确与统一尤显重要,以致对相同或者相似的刑事案件,在死刑适用上持有基本相同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适用标准 主观恶性 被告人 刑事犯 死刑案件 行极其严重 客观危害 人身危险性 罪后情节 被害人 刑事和解 社会危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