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政治罪恶论》与马一浮早期思想 |
于文博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2
|
《政治罪恶论》的早期中文译本 |
孙宏云
|
《政治思想史》
|
2016 |
1
|
|
3
|
大胆的探索 全新的开拓——《罪恶论》介评 |
李承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4
|
为何批判?何以矛盾?——重读阿道夫·卢斯的《装饰与罪恶》 |
周志
|
《创意与设计》
|
2024 |
0 |
|
5
|
浅析《罪恶之家》不同人物的道德观 |
王香怡
|
《喜剧世界(中旬刊)》
|
2024 |
0 |
|
6
|
消费罪恶感:维度、过程及实证研究前沿探析 |
白琳
陈晨
陈绘雯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7
|
罪恶与清官:说唱词话中的包公 |
伊维德
吴冠文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8
|
罪恶感诉求与产品类型对善因营销的影响 |
白琳
陈绘雯
|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9
|
痛斥罪恶 呼唤和谐——劳伦斯文学创作的主题解读 |
李艾红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0
|
思考与罪恶——汉娜·阿伦特论“精神生活” |
谢仁生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我国黑恶势力的罪恶行径与治理 |
康树华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7 |
5
|
|
12
|
《罪恶之城》系列电影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
花拉
李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3
|
罪恶的起源、本质及其和解--阿伯拉尔的意图伦理学及其意义 |
张荣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4
|
“花一般的罪恶”——四十年代中国诗坛对波德莱尔的译介 |
张松建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5
|
“罪恶快感”的前世今生——兼论文学区隔与文本等级秩序的崩溃 |
季广茂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6
|
“罪恶”的现代诠释:作为现代悲剧叙事的核心——威廉·福克纳作品对“罪恶”的审美呈现 |
张冠夫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17
|
罪恶感和孤独感:玛丽·蒂龙吸毒的心理层面分析 |
吴兰香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8
|
王小帅电影中的“罪恶”解读 |
位晓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9
|
同质异构 异趣同旨——从《红字》、《白鲸》比较霍桑、麦尔维尔的罪恶观 |
张晓毓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20
|
归化的罪恶与异化的救赎——论韦努蒂的翻译策略 |
王永江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