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少年罪错记录及其消灭 被引量:1
1
作者 狄小华 马雷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3-57,共5页
少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果因一时的罪错而给他们贴上"坏孩子"和标签,容易使其终身背上包袱而走上破罐子破摔的道路。《刑法修正案(八)》确立的犯罪少年前科有条件消灭制度,是我国少年司法保护的历史性进步。但鉴于少年犯罪... 少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果因一时的罪错而给他们贴上"坏孩子"和标签,容易使其终身背上包袱而走上破罐子破摔的道路。《刑法修正案(八)》确立的犯罪少年前科有条件消灭制度,是我国少年司法保护的历史性进步。但鉴于少年犯罪与少年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处于狂飙期的少年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一系列的不平衡性,加上少年罪错记录也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因此有必要趋利避害,建立我国少年罪错记录多元消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罪错记录 消灭途径
下载PDF
罪错记录附随失信惩戒的泛化及校正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学文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7,共7页
受到长久以来"社会文明建设迟缓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压力,大量关于"社会道德"的重建要求涌向了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失信惩戒"对于底线的划定开始由... 受到长久以来"社会文明建设迟缓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压力,大量关于"社会道德"的重建要求涌向了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失信惩戒"对于底线的划定开始由此下探,表现为将"失德"不加以区分地作为失信的浅层形式,将"犯罪"不加以区分地作为失信的深层表现。面对失信惩戒的"泛化"趋势,必须通过校正社会信用体系的评价基点,才能建立起类型化、关联化、立体化的罪错记录评价机制。只有充分吸收各地立法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摒弃以"行为"为核心的传统评价模式,转而构建以罪错行为为评价素材的"人格"评价模式,才能实现由"信用建设"到"诚信建设"再到"社会文明建设"的三级跳转和层次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罪错记录 失信惩戒 附随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