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置入颈内静脉在维持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寇晓冬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9期204-204,共1页
目的减少穿刺痛苦,提高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维持性管路的管理。结果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中是可行的、安全的,是维持血液透析可选的血管通路之一。结论延长透析患者... 目的减少穿刺痛苦,提高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维持性管路的管理。结果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中是可行的、安全的,是维持血液透析可选的血管通路之一。结论延长透析患者的透析寿命,为长期透析的患者增加了一条透析通路和一条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导管置入颈内静脉 维持血液透析 护理
下载PDF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研究及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志宾 徐远 王鑫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 目的 研究双侧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三岔口”区的局部影像解剖并进行分型,初步探讨其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心静脉置管病例389例,根据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局部影像解剖特点进行分型,右侧分为5型,左侧分为4型,结合置管后胸部X线片、CT检查、腔内心电及超声等资料明确中心静脉管位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关系。结果 389例病例右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44.7%、Ⅱ型占24.7%、Ⅲ型占10.3%、Ⅳ型占17.2%、Ⅴ型占3.1%;左侧“三岔口”区影像解剖分型中Ⅰ型占29.3%、Ⅱ型占59.9%、Ⅲ型占9.8%、Ⅳ型占1.0%。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共271例,右侧入路180例中导管异位共2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7例、Ⅴ型5例,左侧入路91例中导管异位共3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PIC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6,P=0.019),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3,P=0.557)。CVC置管118例,右侧入路104例中导管异位5例,其中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1例,左侧入路14例中导管异位3例,其中Ⅱ型2例、Ⅳ型1例,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CVC右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03,P=0.116),左侧入路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97,P=0.213)。结论 颈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入无名静脉区的影像解剖分型右侧Ⅰ型最多见,左侧Ⅱ型最多见,局部影像解剖分型与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锁骨下静脉 无名静脉 影像解剖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颈内静脉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唐广宁 梁彦平 王昌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50-550,共1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 中心静脉营养 锁骨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管误颈内静脉 原因分析
下载PDF
颈内静脉置入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4
作者 唐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7期23-24,共2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颈内静脉置入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肿瘤并颈内静脉置入导管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缝合固定导管处理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不缝... 目的进一步研究颈内静脉置入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肿瘤并颈内静脉置入导管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缝合固定导管处理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不缝合固定导管处理措施。结果 1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是5%。150例对照组10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6.7%,150例治疗组患者,5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3.3%,治疗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是最为常见的感染菌种。结论颈内静脉置入导管的感染并发症对于患者影响较大,通过实施人性化干预措施,对于降低患者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颈内静脉导管 感染 相关性
下载PDF
颈内静脉置管误入胸腔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丽 徐德军 朱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12-412,共1页
关键词 颈内静脉管误胸腔 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 动脉套管针
下载PDF
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尚文 魏振英 钮燕筠 《全科护理》 2019年第32期4051-4053,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后的32例患儿行缝线固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 [目的]探讨无缝线固定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后的32例患儿行缝线固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4月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行无缝线固定的28例患儿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导管穿刺口渗血率、更换敷料频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皮肤炎症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脱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线固定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同时减少因缝线牵拉皮肤引起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术 无缝线固定 导管并发症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与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结直肠癌患者营养支持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9期93-95,共3页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在结直肠癌患者营养支持中的效果。方法89例拟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组(44例)和CVC组(45例)。PICC组开展PIC...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在结直肠癌患者营养支持中的效果。方法89例拟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组(44例)和CVC组(45例)。PICC组开展PICC营养支持,CVC组开展CVC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穿刺时间(32.05±8.72)min、导管留置时间(112.47±12.08)d均长于CVC组的(22.17±8.13)min、(28.55±7.23)d,住院时间(41.32±7.55)d短于CVC组的(45.07±8.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13.64%明显低于CVC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与CVC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营养支持中各有优势,其中PICC可获得较长的导管留置时间,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营养支持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误入颈内静脉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姝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0期305-305,共1页
病历资料 患者,男,78岁,体重85kg.因慢性肾衰入院,需血液透析治疗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入室时BP 150/90mmHg,HR 94次/分,心电图及其他化验结果正常.选择锁骨下进路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以右锁骨中点下方1cm处为穿刺点,沿锁骨后方进针,顺... 病历资料 患者,男,78岁,体重85kg.因慢性肾衰入院,需血液透析治疗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入室时BP 150/90mmHg,HR 94次/分,心电图及其他化验结果正常.选择锁骨下进路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以右锁骨中点下方1cm处为穿刺点,沿锁骨后方进针,顺利在位,回血通畅,经导丝引导置入血透双腔深静脉导管,置管顺利,接输液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穿刺管误颈内静脉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管术 双腔深静脉导管 病历资料 慢性肾衰 透析治疗 化验结果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途径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朱亚 王芳 +1 位作者 葛学娣 黄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0期1524-1526,1536,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两种置管途径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周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两种置管途径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特点,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12月,将1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组83例和CVC组82例,PICC组实施经肘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CVC组实施经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所需时间、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患者的自觉舒适度、与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等。结果 CVC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短于PICC组(P<0.05),PICC组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P<0.05);发生与置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PICC组低于CV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PICC组显著低于CVC组(P<0.05);患者自觉舒适度PICC组显著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是CHF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途径,CVC是CHF患者应急抢救的有效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经周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直型静脉留置针在小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隆斌 余玲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113-113,共1页
目的:解决临床危重患儿静脉穿刺困难,使之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法:将"BD"直型18~22号长4.8cm留置针置入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对30例患儿进行临床应用。结果:用直型静脉留置针作小儿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0%,由于套管的弹性... 目的:解决临床危重患儿静脉穿刺困难,使之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法:将"BD"直型18~22号长4.8cm留置针置入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对30例患儿进行临床应用。结果:用直型静脉留置针作小儿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0%,由于套管的弹性,长期输液的通畅度,肝素帽的抗凝作用,极大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加之留置针经济实惠,从而也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结论:直型留置针置入颈内静脉的临床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替代静脉切开术,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型静脉 置入颈内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