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静脉置管异位1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新国 黄捷辉 +2 位作者 张艳 徐洪杰 储美萍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1655-1655,共1页
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置管异位为少见并发症之一。我院近期发生一例颈内静脉置管异位入同侧腋静脉,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唐某某,男,69岁。因"间断喘二十余年,加重3 d"于2010年10月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 深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置管异位为少见并发症之一。我院近期发生一例颈内静脉置管异位入同侧腋静脉,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唐某某,男,69岁。因"间断喘二十余年,加重3 d"于2010年10月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异位 颈内静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深静脉管技术 少见并发症 急性加重期 临床运用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异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游晓青 邱少锋 郑丽芬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9期137-139,共3页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异位的影响因素,并探究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福州市第一医院行PICC置管的92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27例早...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异位的影响因素,并探究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福州市第一医院行PICC置管的92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27例早产儿作为异位组,未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65例早产儿作为未异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置管时日龄、置管部位、置管静脉以及置管前机械通气均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置管时日龄为1 d、置管部位为左上肢、置管前有机械通气及置管静脉为颞浅静脉均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PICC置管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基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置管时日龄为1 d、置管部位为左上肢、置管前有机械通气及置管静脉为颞浅静脉,护理人员需予以针对性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异位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民生 黎介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96-198,共3页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有关的并发症,发现导管头端可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心脏、胸腔及纵膈。异位导管可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心律紊乱、胸腔及纵隔积液。导管异位与置管途径、患者体...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有关的并发症,发现导管头端可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心脏、胸腔及纵膈。异位导管可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心律紊乱、胸腔及纵隔积液。导管异位与置管途径、患者体位、操作者经验、置管深度有关。通过x线及时了解导管头端位置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 置管异位 静脉营养 并发症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民生 尹路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5年第3期191-194,共4页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有关的并发症,发现导管头端可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心脏、胸腔及纵隔内。异位导管可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心律失常、胸腔及纵隔积液。导管异位与置管途经、病人...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有关的并发症,发现导管头端可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心脏、胸腔及纵隔内。异位导管可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心律失常、胸腔及纵隔积液。导管异位与置管途经、病人体位、操作者经验、置管深度有关。通过X线及时了解导管头端位置,可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 置管异位 并发症 预防 静脉营养
下载PDF
后撤不同长度导丝对PICC置管异位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惠琴 张素丽 +2 位作者 储文雅 董丽萍 程瑜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7期1629-1631,共3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后撤不同长度的导丝对导管异位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PICC置管标准的患者700例,按照导丝后撤长度分为7组,对照组108例不后撤,观察组592例按后撤不同长度分为6组(后撤2 cm、3 cm、4 cm、5 cm、6 cm、7 cm... 目的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后撤不同长度的导丝对导管异位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PICC置管标准的患者700例,按照导丝后撤长度分为7组,对照组108例不后撤,观察组592例按后撤不同长度分为6组(后撤2 cm、3 cm、4 cm、5 cm、6 cm、7 cm)。对照组PICC置管时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送管,观察组当PICC置管管路行进至头臂静脉时,患者不需转头配合,采用后撤不同长度的导丝进行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异位率。结果观察组送管方式和后撤3~6 cm导丝的送管方式,置管异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撤2 cm、7 cm长度导丝送管方式与对照组比较,置管异位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无需转头配合,采用后撤导丝3~6 cm送管,以改善PICC导管前端柔软性和顺应性不足的缺点,可以有效预防置管异位,明显降低置管异位率,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管术 置管异位 后撤导丝 护理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降低神经外科PICC置管异位率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赵玉桃 朱健 成雪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降低神经外科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异位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降低神经外科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异位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异位情况、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置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接受PICC置管期间,对患者施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置管异位,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PICC 置管异位 集束化干预
下载PDF
PICC置管异位1例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迎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5期254-254,共1页
PICC置管因患者血管生理性变异而导致置管异位,为提高置管成功率,建议置管前行上肢血管彩超检查,提高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 PICC 置管异位 护理体会
下载PDF
双J管置管异位3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庆科 伏伟 英玉林 《华夏医学》 2002年第3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双J管置管异位 引流术 病例报告 上尿路手术
下载PDF
通过呼吸机波形减少PICC置管异位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何淑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66-69,共4页
探讨通过呼吸机波形减少PICC置管异位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我院急诊科ICU收治的100例行PICC置管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盲法PICC,观察组则通过... 探讨通过呼吸机波形减少PICC置管异位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我院急诊科ICU收治的100例行PICC置管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盲法PICC,观察组则通过呼吸机波形行PICC。比较两组一次性成功率、置管异位率、置管时间、异位后调整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异位率、置管时间、异位后调整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采用呼吸机波形进行PICC置管,可有效减少置管异位率,缩短置管时间,提高置管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波形 危重症患者 PICC 置管异位 并发症
下载PDF
橄榄形握力球压迫法在预防PICC置管患者发生颈内静脉置管异位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李妙美 汤静雪 +1 位作者 王荣丽 邢书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6期190-191,共2页
目的:分析橄榄形握力球压迫法在预防PICC置管患者发生颈内静脉置管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2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38)和研究组(n=140)。在对两组患... 目的:分析橄榄形握力球压迫法在预防PICC置管患者发生颈内静脉置管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2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38)和研究组(n=140)。在对两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期间,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偏头法预防颈内静脉置管异位,为研究组患者采用橄榄形握力球压迫法预防颈内静脉置管异位。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最终将PICC留置于其锁骨下静脉的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第一次送管时颈内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26.09%(36/138)〕低于对照组患者第一次送管时颈内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11.43%(16/140)〕,χ^(2)=4.910,P=0.027。2)研究组患者中PICC留置于锁骨下静脉患者的占比(0%)低于对照组患者中PICC留置于锁骨下静脉患者的占比〔7.25%(10/138)〕,χ^(2)=5.262,P=0.022。结论:橄榄形握力球压迫法在预防PICC置管患者发生颈内静脉置管异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形握力球 压迫 PICC 颈内静脉置管异位
下载PDF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丽君 李翼丛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LBW-PI)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置管异位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本院拟行PICC置管的LBW-PI 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置管异位,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24,PICC发生异位...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LBW-PI)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置管异位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本院拟行PICC置管的LBW-PI 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置管异位,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24,PICC发生异位者)和对照组(n=72,PICC无异位者).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LBW-PI PICC异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LBW-PI的PICC异位率为25.00%(24/9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32周、出生时体重<1500g、置管前机械通气、左上肢置管、置管时日龄1d、置管护士层级、贵要静脉置管、头静脉置管均为导致LBW-PI发生PICC异位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LBW-PI的PICC异位率高,可能与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时体重、置管前机械通气、置管时日龄、左上肢置管、置管护士层级、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置管异位 婴儿 早产
下载PDF
21例鼻肠管置管异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晓霞 郭芝廷 +1 位作者 毛越 唐佳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0-1402,共3页
危重患者由于不能经口进食,存在消化道黏膜萎缩、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进而延长患者病程。早期肠内营养(EN)是指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24~48h内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欧... 危重患者由于不能经口进食,存在消化道黏膜萎缩、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进而延长患者病程。早期肠内营养(EN)是指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24~48h内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欧洲、加拿大、美国以及国内指南推荐危重患者实施早期EN[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异位 原因分 鼻肠管 早期肠内营养 危重患者 经口进食 消化道黏膜 肠蠕动功能
原文传递
盲穿PICC置管异位调整的经验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丽 付国娟 张英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93-94,共2页
PICC是一种通过周围静脉置入导管,其末端位于中心静脉适用于输液7天以上的病人。这个导管可以使药物、血制品及高浓度营养物质直接输入上腔静脉,以免高渗或强刺激的药物(如化疗药)对周围静脉的损伤,同时可以减少由于反复穿刺外周... PICC是一种通过周围静脉置入导管,其末端位于中心静脉适用于输液7天以上的病人。这个导管可以使药物、血制品及高浓度营养物质直接输入上腔静脉,以免高渗或强刺激的药物(如化疗药)对周围静脉的损伤,同时可以减少由于反复穿刺外周静脉及药物外渗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置管异位 药物外渗 入导管 周围静脉 中心静脉 上腔静脉 营养物质
原文传递
呼吸配合在减少PICC置管异位中的应用
14
作者 黎英 吕雪梅 +1 位作者 杨康慧 杨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7-18,共2页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比较常规操作与呼吸配合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检测呼吸配合是否可以减少PICC置管异位的发生。方法:在本地医院选择在2018年2月到2020年12月收入治疗的肿瘤患者200例,且这些患者均需要进行PICC置管术,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 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比较常规操作与呼吸配合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检测呼吸配合是否可以减少PICC置管异位的发生。方法:在本地医院选择在2018年2月到2020年12月收入治疗的肿瘤患者200例,且这些患者均需要进行PICC置管术,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10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进行PICC置管术;而另外100例作为试验组,在进行常规操作PICC置管术时给予呼吸配合,后在多方面进行两组之前的比较,其中包括患者置入导管的异位发生情况、发生异位的位置以及一次性成功置管率。结果:试验组的导管异位发生了7例,发生率为7%,一次性成功置管率为93%,发生异位的位置有颈内静脉1例、腋静脉2例、锁骨下静脉4例;而对照组的导管异位发生了21例,发生率为21%,一次性成功置管率为79%,发生异位的位置有颈内静脉11例、腋静脉5例、锁骨下静脉5例。且两组之间患者置入导管的异位发生情况以及一次性成功置管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内静脉与腋静脉发生情况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锁骨下静脉的发生置管异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试验数据比较常规操作与呼吸配合在PICC置管中应用,可以发现上述试验差异大多具有统计学,因此可以说明呼吸配合在进行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可以减少置管异位的发生情况,有益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手术风险,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配合 PICC管术 置管异位
下载PDF
1例PICC置管体内异位后盘曲成扣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者的护理
15
作者 张燕 李梅 +1 位作者 张江敏 刘梅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分析1例由于PICC到期拔管当日再次置管时发生导管体内异位后盘曲成扣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并进行文献回顾。
关键词 PICC 置管异位 并发症
下载PDF
防止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静 胡道艳 +1 位作者 胡慧敏 黄冰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1年第8期90-90,共1页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恶性肿瘤静脉化疗患者中广泛应用。常规置管操作时,为了防止导管异位颈内静脉,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45。~60。,下颌靠近肩部,但在临床上对于体弱消瘦或肥胖的患者,其头偏向置管侧时不能...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恶性肿瘤静脉化疗患者中广泛应用。常规置管操作时,为了防止导管异位颈内静脉,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45。~60。,下颌靠近肩部,但在临床上对于体弱消瘦或肥胖的患者,其头偏向置管侧时不能完全压迫颈静脉区,造成置管异位。鉴于此,我们对PICC置管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2010年10月~2011年1月,我们对36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新的操作方法,导管均一次性成功置入上腔静脉,方法简单适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管异位 防止 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患者 置管异位 经外周静脉 恶性肿瘤
下载PDF
乳腺癌行PICC发生置管困难及异位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11年第1期56-56,共1页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为102例乳腺癌患者行PICC,发生置管异位11例,置管困难8例。现将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管困难 PICC 原因分 2009年 置管异位
下载PDF
不同定位方法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碧青 黄于青 朱秀娥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5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定位方法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PICC置管新生儿90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A组、参照B组和研究组,各30例。3组分别采用X线定位、超声定位和腔内心电图定位... 目的研究不同定位方法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PICC置管新生儿90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A组、参照B组和研究组,各30例。3组分别采用X线定位、超声定位和腔内心电图定位方法判断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比3组的首次置管异位率、导管尖端定位操作时间以及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参照B组首次置管异位率均为6.67%,均低于参照A组的26.67%(P<0.05);研究组导管尖端定位操作时间(3.26±0.43)min短于参照A组的(14.93±2.02)min和参照B组的(5.31±0.62)min(P<0.05);研究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参照A组的26.67%和参照B组的23.33%(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判断中,采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方法和超声定位方法,均可降低首次置管异位率,但腔内心电图定位方法的定位操作时间更短,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定位方法 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位 首次置管异位 管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举臂联合指压法在PICC置管送管操作中预防导管异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6期144-145,共2页
目的:研究PICC置管送管操作过程中采用举臂贴头体位联合指压法以降低PICC置管异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中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PICC置管送管操作中采用偏头法联合指压法进行... 目的:研究PICC置管送管操作过程中采用举臂贴头体位联合指压法以降低PICC置管异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中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PICC置管送管操作中采用偏头法联合指压法进行,另外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置管中采用改良的举臂贴头体位联合指压法进行操作,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置管操作发生导管异位的例数。结果:对比分析,采用举臂贴头体位联合指压法的观察组发生颈部静脉异位1例(2.50%),采用偏头法联合指压法的对照组发生颈部静脉异位6例(15.00%)。两组发生异位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送管操作过程中采用举臂贴头体位联合指压法对阻断颈部静脉,预防PICC导管异位至颈部静脉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举臂贴头体位联合指压法 PICC置管异位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