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速兼从宽”:认罪案件非羁押化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闫召华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年第3期82-96,共15页
认罪不仅会直接降低羁押的必要性,其非羁押化也符合社会交换理论,体现司法宽容精神,并能够在整体上提高诉讼经济。然而在我国,认罪与否并非适用未决羁押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相当一部分认罪的被追诉人也需要在羁押中等待起诉和判决,这... 认罪不仅会直接降低羁押的必要性,其非羁押化也符合社会交换理论,体现司法宽容精神,并能够在整体上提高诉讼经济。然而在我国,认罪与否并非适用未决羁押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相当一部分认罪的被追诉人也需要在羁押中等待起诉和判决,这显然有悖于"从速兼从宽"的认罪案件诉讼程序改革的基本精神。当前,推进认罪案件的非羁押化既有现实条件,又有法律支撑和政策依据,但在社会认同、诉讼模式、社会支持体系方面尚面临一些障碍。因此,应在明确改革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认罪审查机制、非羁押化实现程序、审前释放风险控制机制和诉讼效率保障机制,使认罪案件非羁押化真正融入我国的诉讼理念和诉讼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案件 未决羁押 羁押化 理论根据 现实基础
下载PDF
轻罪案件非羁押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陶杨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42,共12页
未决羁押在我国刑事司法中是一个难点问题,羁押率高、超期羁押、错误羁押等问题一直困扰司法实践。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遏制羁押乱象、降低羁押率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逮捕刑罚条件欠缺约束力而导致的"构... 未决羁押在我国刑事司法中是一个难点问题,羁押率高、超期羁押、错误羁押等问题一直困扰司法实践。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遏制羁押乱象、降低羁押率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逮捕刑罚条件欠缺约束力而导致的"构罪即捕"、不当羁押等问题却未得到关注,羁押案件的结构性失衡成为当前羁押制度最大的问题之一。通过提高逮捕刑罚条件至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方式实现轻罪案件非羁押化,有利于推进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深化刑事司法改革,促进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羁押制度进一步科学合理。当然提高逮捕的刑罚条件仅仅是轻罪案件非羁押化的第一步,尚需相关的配套改革同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羁押 逮捕 羁押化
原文传递
监视居住:一个实证角度的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静华 冯露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6年第6期53-58,共6页
替代羁押是监视居住的预期功能。对三个地区公安机关的调研结果表明,监视居住确能发挥这一功能,但存在羁押化倾向。监视居住实践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受制于较高的成本支出,监视居住适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一个可能的改革进路是将监视居住的... 替代羁押是监视居住的预期功能。对三个地区公安机关的调研结果表明,监视居住确能发挥这一功能,但存在羁押化倾向。监视居住实践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受制于较高的成本支出,监视居住适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一个可能的改革进路是将监视居住的决定权与执行权分离,将执行权交付司法行政机关;以提高监视居住适用率为目的,将监视居住纳入取保候审,将分散式监视改为集中式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视居住 实证分析 羁押化 适用率
原文传递
公安机关适用指定监视居住措施的实证分析——以一个省会城市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静华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10,共8页
通过在某省会城市C市公安机关的调查发现,指定监视居住的实践呈现积极适用与消极适用的两极化现象。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安机关对于指定监视居住执行场所和执行方式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认识。积极适用指定监视居住措施的公安机关... 通过在某省会城市C市公安机关的调查发现,指定监视居住的实践呈现积极适用与消极适用的两极化现象。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安机关对于指定监视居住执行场所和执行方式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认识。积极适用指定监视居住措施的公安机关基本采用非羁押化的执行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成本较低、实施难度较小,还具有较强的诉讼保障功能。指定监视居住制度的改革完善,应以彻底消除羁押化倾向为目标,明确监视方式强制性的权力限度,对权力主体和执行方式进行调整,并容忍较低比例的危险性结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定监视居住 执行方式 羁押化 正当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