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藏高原羌塘-三江地区残留微陆块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辉
《云南地质》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综合研究历年区调成果,发现西藏羌塘-三江地区残留若干微陆块,有相同或相似的岩石组合,主要变质期(1800Ma)变质相、构造变形性相近。原是一个有成生联系的微陆块群,有层无序、顶底不全,多系构造接触的中高级变质岩系。历年建立的羌塘戈...
综合研究历年区调成果,发现西藏羌塘-三江地区残留若干微陆块,有相同或相似的岩石组合,主要变质期(1800Ma)变质相、构造变形性相近。原是一个有成生联系的微陆块群,有层无序、顶底不全,多系构造接触的中高级变质岩系。历年建立的羌塘戈木日岩群,三江地区宁多岩群、雄松岩群、石鼓岩群、苍山岩群、哀牢山岩群、吉塘岩群、崇山岩群、大勐龙岩群等12个岩群,依据区域对比、上覆地层及同位素年龄,统归古元古界(Pt1),构成本区早期大陆地壳-结晶基底。羌塘 三江残留微陆块群南接越南"印支地块",北邻西域陆块,东邻扬子陆块,南邻冈底斯 察隅陆块,是介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接合部位,具有独立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的构造域,建议称为"羌塘-三江古-中特提斯构造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微陆块
古元古代
结晶基底
羌塘-三江
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羌塘-三江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被引量:
6
2
作者
孔令耀
姚华舟
+3 位作者
徐亚东
骆满生
罗亮
吴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7-1229,共13页
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的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和构造演化受特提斯洋的控制.通过综合分析前人对羌塘-三江地区大量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学等研究资料,对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各分区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盆地类型...
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的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和构造演化受特提斯洋的控制.通过综合分析前人对羌塘-三江地区大量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学等研究资料,对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各分区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盆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各个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探讨了该区的大地构造演化:早古生代该区主体属于大洋环境;晚古生代随着特提斯洋向南东、北东方向的俯冲,该区开始发育一系列活动陆缘沉积盆地,产生金沙江弧后洋、澜沧江弧后洋和甘孜-理塘弧后洋,形成多岛洋弧盆系;中生代,随着特提斯洋向北东的俯冲消减,弧后洋逐渐闭合,羌塘-三江地区发生大规模弧-弧、弧-陆碰撞增生,逐渐转化成陆.随着白垩纪特提斯洋的闭合,印度板块与中国西部碰撞、造山,羌塘-三江地区发育陆内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三江
活动陆缘
特提斯
沉积
构造
盆地演化
原文传递
题名
青藏高原羌塘-三江地区残留微陆块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辉
机构
云南省地勘局区调队
出处
《云南地质》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文摘
综合研究历年区调成果,发现西藏羌塘-三江地区残留若干微陆块,有相同或相似的岩石组合,主要变质期(1800Ma)变质相、构造变形性相近。原是一个有成生联系的微陆块群,有层无序、顶底不全,多系构造接触的中高级变质岩系。历年建立的羌塘戈木日岩群,三江地区宁多岩群、雄松岩群、石鼓岩群、苍山岩群、哀牢山岩群、吉塘岩群、崇山岩群、大勐龙岩群等12个岩群,依据区域对比、上覆地层及同位素年龄,统归古元古界(Pt1),构成本区早期大陆地壳-结晶基底。羌塘 三江残留微陆块群南接越南"印支地块",北邻西域陆块,东邻扬子陆块,南邻冈底斯 察隅陆块,是介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接合部位,具有独立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的构造域,建议称为"羌塘-三江古-中特提斯构造域"。
关键词
残留微陆块
古元古代
结晶基底
羌塘-三江
地区
Keywords
Relict Microcontinent
Paleoarchean
Crystaline Basement
Qiangtang
-
Sanjiang Area
分类号
P542.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羌塘-三江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被引量:
6
2
作者
孔令耀
姚华舟
徐亚东
骆满生
罗亮
吴旌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7-1229,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s.1212010733802
12120113012500)
文摘
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的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和构造演化受特提斯洋的控制.通过综合分析前人对羌塘-三江地区大量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学等研究资料,对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各分区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盆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各个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探讨了该区的大地构造演化:早古生代该区主体属于大洋环境;晚古生代随着特提斯洋向南东、北东方向的俯冲,该区开始发育一系列活动陆缘沉积盆地,产生金沙江弧后洋、澜沧江弧后洋和甘孜-理塘弧后洋,形成多岛洋弧盆系;中生代,随着特提斯洋向北东的俯冲消减,弧后洋逐渐闭合,羌塘-三江地区发生大规模弧-弧、弧-陆碰撞增生,逐渐转化成陆.随着白垩纪特提斯洋的闭合,印度板块与中国西部碰撞、造山,羌塘-三江地区发育陆内盆地.
关键词
羌塘-三江
活动陆缘
特提斯
沉积
构造
盆地演化
Keywords
Qiangtang
-
Sanjiang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Tethys
sedimentology
tectonics
basin evolution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藏高原羌塘-三江地区残留微陆块
王辉
《云南地质》
200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羌塘-三江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孔令耀
姚华舟
徐亚东
骆满生
罗亮
吴旌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