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氏《羌戎考察记》与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宇 孔又专 《三峡论坛》 2011年第1期133-135,144+150,共3页
庄学本著《羌戎考察记》,以游记的形式躬身羌区,对羌族的社会风土、宗教活动进行记录,在平实的图片及文字中,折射出对羌民族宗教文明的探索与对羌族的尊重,为后人研究羌民族宗教文化遗存大量珍贵学术资料,亦为5.12震灾后灾区保护、传承... 庄学本著《羌戎考察记》,以游记的形式躬身羌区,对羌族的社会风土、宗教活动进行记录,在平实的图片及文字中,折射出对羌民族宗教文明的探索与对羌族的尊重,为后人研究羌民族宗教文化遗存大量珍贵学术资料,亦为5.12震灾后灾区保护、传承与发展羌民族宗教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文明 尊严 羌戎考察记》
下载PDF
略论顾颉刚的“羌戎”研究及其对中华民族整体性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文斌 敬川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顾颉刚对羌、戎民族史的关注和研究,既是其批驳伪古史建构新古史的学术过程,也是通过史学研究因应民族危机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思考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史学实践。西北地区的考察与行走,让顾颉刚获得了新的身体和知识体验,而这又影响... 顾颉刚对羌、戎民族史的关注和研究,既是其批驳伪古史建构新古史的学术过程,也是通过史学研究因应民族危机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思考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史学实践。西北地区的考察与行走,让顾颉刚获得了新的身体和知识体验,而这又影响着他的民族史研究,使其在羌戎研究中更加注重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顾颉刚对羌人地位的关注和强调,为后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羌戎 中华民族整体性 多元一体
下载PDF
试探羌戎文化在炎黄文化早期形成过程中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得祖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试探羌戎文化在炎黄文化早期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张得祖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的称谓是炎黄文化。炎黄文化是包括今五十六个民族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们共同创造的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造就出... 试探羌戎文化在炎黄文化早期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张得祖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的称谓是炎黄文化。炎黄文化是包括今五十六个民族在内的所有炎黄子孙们共同创造的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造就出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不断补充、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戎文化 炎黄文化 形成过程 昆仑神话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 马家窑文化 大迁徙 卡约文化 黄帝 文化类型
下载PDF
神仙思想与兵马俑的羌戎文化
4
作者 斯维至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35-41,共7页
本文对闻一多的《神仙考》一文有所阐明和补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游各地,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可知,其目的是在于追求成仙和不死之药,而不是为了抵抗匈奴和镇压六国贵族势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反映了羌人灵魂不灭的思想... 本文对闻一多的《神仙考》一文有所阐明和补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游各地,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可知,其目的是在于追求成仙和不死之药,而不是为了抵抗匈奴和镇压六国贵族势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反映了羌人灵魂不灭的思想及其他羌戎文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神仙 羌戎文化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文化
下载PDF
昆仑神话与羌戎文化琐谈
5
作者 张得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4-56,53,共4页
昆仑神话与羌戎文化琐谈张得祖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神话是民族远古的梦与文化的根。它是初民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也是初民的生活与斗争、愿望与要求的艺术反映。任何民族对本民族的神话都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感情。中华民族和... 昆仑神话与羌戎文化琐谈张得祖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神话是民族远古的梦与文化的根。它是初民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也是初民的生活与斗争、愿望与要求的艺术反映。任何民族对本民族的神话都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感情。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它古老的民族一样,早在远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神话 西王母 羌戎文化 《山海经》 《汉武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 琐谈 中国西北部 英雄神话 黄帝
下载PDF
秦始皇兵马俑中蕴含的羌戎文化
6
作者 王婷 《炎黄地理》 2020年第3期9-11,共3页
在秦国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依靠的核心文化体系为羌戎文化。追溯秦国的族群血脉渊源,一说秦人是来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一说是来自东方的殷商支族。无论是哪一种民族起源,其起源和发展中都包含着充足的羌戎文化和周文化的内涵,可... 在秦国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依靠的核心文化体系为羌戎文化。追溯秦国的族群血脉渊源,一说秦人是来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一说是来自东方的殷商支族。无论是哪一种民族起源,其起源和发展中都包含着充足的羌戎文化和周文化的内涵,可见其受这两种文化的影响之深。秦始皇兵马俑作为秦朝留下的最伟大、最壮观的文化遗迹,其外形和装束配饰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羌戎文化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迹 秦始皇兵马俑 民族起源 我国西北地区 秦国 殷商 秦朝 羌戎
下载PDF
从《诗经·七月》看古代羌戎族的农事活动
7
作者 王国基 杨滨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7,共2页
古代的戎、羌戎、西戎、西羌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新石器时代至春秋、秦汉之交,他们在其诞生、发祥地的泾、渭之间,陇山左右的甘肃陇东和陕西周原一带从事着农牧兼营、以农为主的生产活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自身文明做出... 古代的戎、羌戎、西戎、西羌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新石器时代至春秋、秦汉之交,他们在其诞生、发祥地的泾、渭之间,陇山左右的甘肃陇东和陕西周原一带从事着农牧兼营、以农为主的生产活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自身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七月》中作了生动描述和真实记载。诗中所说的一些农事活动及民俗事象,至今仍在该地区继续和传承着,成为本地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羌戎 农事活动
下载PDF
秦兵马俑所见的羌戎文化
8
作者 斯维至 《文博》 1994年第6期3-6,共4页
秦是在羌戎的包围中强大起来的,尽管它的族源是西北黄土高原的土著还是来自东方的东夷——殷商的支族,至今还有争论.
关键词 羌戎文化 秦兵马俑 西北黄土高原 区别和辨认 北方游牧民族 周文化 华夏文化 铜车马 士兵
下载PDF
从“羌”“戎”二字看西部族群起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玲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0-31,共2页
以"羌""戎"二字的形体结构为主,结合民族史相关内容为辅,探究"羌""戎"二字的文化内涵,考述在造字之初,西部族群的起源及上古先民对西部民族的态度。
关键词 羌戎 族群 起源
下载PDF
猴祖崇拜:夏国号本义新解
10
作者 黄杨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6-51,共6页
夏国号为大禹所封。大禹之所以将国号定为"夏"是因为其血脉中流淌着羌文化的血液。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古羌人认为自己由猴子进化而来,以猴为原生图腾,以羊为次生图腾。中华民族世称"黄帝子孙"。黄帝又名轩辕。... 夏国号为大禹所封。大禹之所以将国号定为"夏"是因为其血脉中流淌着羌文化的血液。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古羌人认为自己由猴子进化而来,以猴为原生图腾,以羊为次生图腾。中华民族世称"黄帝子孙"。黄帝又名轩辕。轩辕为复姓,"轩"为"夏"或"猨"之音变,轩辕之名源于夏猨猴,以猴为原生图腾。大禹是"黄帝之玄孙",也以猴为原生图腾。"大禹出于西羌"。"西羌"即"西戎",合称"羌戎"。戎即狨,狨为猴;禹即禺,禺为猴;"夏"字的本义亦为猴。因此"夏禹国"在确定国号时以"猴"为徽。"夏"国号作为时代的记录不仅突出了大禹"主盟"(华夏酋邦时代的部落联盟)的丰功伟绩,也积淀了猴祖图腾崇拜的原始文化记忆。这就是"禹"与"夏"互为彰显的图腾信仰和"夏禹"与"禹夏"互为一体的历史缘故。启沿袭了禹时期的国号"夏",不仅体现了历史转折时期的过渡性政治需要,也凝含了光宗耀祖的原始文化胎记,并藉象征权力的"夏"徽继承禹主盟华夏部落联盟期间的至尊权力而巩固新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 羌戎 禹夏 猴祖崇拜 夏国号
下载PDF
女娲文化中的蛙崇拜与龙蛇化问题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丽娜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蛙类崇拜是远古时代我国西北羌戎民族普遍盛行的信仰文化,蛙纹的神秘性与女娲神话形成象征性关联。随着东西民族文化融合,古羌戎民族主导性图腾发生转化,蛙崇拜观念被覆盖,华夏龙蛇文化成为主流,女娲神格走向"龙蛇化"。
关键词 羌戎 蛙崇拜 女娲
下载PDF
猃狁、鬼方的族属及其与周族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尹盛平 《人文杂志》 1985年第1期69-74,共6页
周族是在戎狄之间发展起来的,周族的兴衰与戎狄有着密切的关系。戎狄是先秦时期中原华夏族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混称。先秦文献对戎狄族类的记载纷纭繁杂,其族别至今仍扑朔迷离。曩昔王国维曾把商周间“西自汧、陇,环中国西北,东及太行常山... 周族是在戎狄之间发展起来的,周族的兴衰与戎狄有着密切的关系。戎狄是先秦时期中原华夏族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混称。先秦文献对戎狄族类的记载纷纭繁杂,其族别至今仍扑朔迷离。曩昔王国维曾把商周间“西自汧、陇,环中国西北,东及太行常山之间”的鬼方、犬戎、(犭严)狁等都视为后世的匈奴族,但对其族属却未加区别。近年沈长云同志又提出(犭严)狁是白狄,鬼方是赤狄,姜氏之戎是羌族的观点,这对于戎狄族属的研究,无疑是前进了一步。但是,他认为(犭严)狁与战国、秦汉的匈奴是同一族系,鬼方赤狄与突厥属于同种,却仍有商榷之处。所以本文拟在探讨(犭严)狁、鬼方族属的基础上,兼论周族与北方戎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方 周族 寺洼文化 三危 三苗 猃狁 瓜州 羌戎文化
下载PDF
道教“仙葫”与彝族“葫芦”崇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世康 《华夏文化》 1995年第4期29-30,共2页
道教“仙葫”与彝族“葫芦”崇拜李世康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崇拜的神灵对象很多,例如,道教中就有对"仙葫"的崇拜。在道教徒看来,"仙葫"是道教的标志之一。四川青城山道教宫观刻印《太上老子道德经》附有"老氏圣纪图"... 道教“仙葫”与彝族“葫芦”崇拜李世康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崇拜的神灵对象很多,例如,道教中就有对"仙葫"的崇拜。在道教徒看来,"仙葫"是道教的标志之一。四川青城山道教宫观刻印《太上老子道德经》附有"老氏圣纪图",上画老君骑牛,牛前一道童肩扛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 彝族先民 道教 云南省 彝族文化 中国民间信仰 长生不老药 少数民族 羌戎文化 祖灵葫芦
下载PDF
青藏岩画系统中的甘肃祁连山岩画——兼论中国岩画的四大区域类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亚莎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3,共7页
甘肃境内岩画从中国岩画分布格局上看位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与新疆三大板块之间,其岩画主体归属于青藏系统,也有北方胡狄系统民族文化部分基因,呈现为"羌胡杂糅"的结合部特色,祁连山岩画亦成为青藏与蒙古两大高原衔接带与转... 甘肃境内岩画从中国岩画分布格局上看位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与新疆三大板块之间,其岩画主体归属于青藏系统,也有北方胡狄系统民族文化部分基因,呈现为"羌胡杂糅"的结合部特色,祁连山岩画亦成为青藏与蒙古两大高原衔接带与转折带。笔者以为中国岩画可大分为北方岩画、青藏岩画、西南岩画与东部岩画四大区域类型;其中青藏岩画系统的岩画制作族群正是古代中国历史文献中的"西羌"或"西戎",中国西北部的甘青地区及藏北羌塘的岩画主题有很强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戎岩画 胡杂糅 牦牛风格 岩画区域类型 衔接带
原文传递
试论土家族白虎崇拜渊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勤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101,共7页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极其古老的神祗之一,闻一多先生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总先妣”。有关她的原型,从汉代起,便有多种论述。本文一方面从文字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戴”与“胜”的甲骨文字的字形结构分析,对二者分别作出了新颖的诠释,...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极其古老的神祗之一,闻一多先生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总先妣”。有关她的原型,从汉代起,便有多种论述。本文一方面从文字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戴”与“胜”的甲骨文字的字形结构分析,对二者分别作出了新颖的诠释,推翻了郭璞释“胜”为“玉胜”的传统说法。并以此为契机,来证明西王母乃古羌戎的氏族图腾。另一方面,结合土家族的白虎崇拜习俗,来论证土家族之祖先———巴人源于西北的羌戎部族,而土家族的白虎原型则为古羌戎部族图腾———西王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图腾崇拜 羌戎部族 巴人 土家族
原文传递
故事的跨地域流布与古史的“层累”造成--试论20世纪前半期顾颉刚古史考辨路径之推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政君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学界多认为,顾颉刚将传统古史中的帝王故事还原为神话传说后,没有或较少去追溯这些神话传说的来源;他对古史"层累"造成的分析,也多是着眼于东周秦汉间"时势"推演的历时性或线性分析。不过,这主要是顾颉刚早期著述... 学界多认为,顾颉刚将传统古史中的帝王故事还原为神话传说后,没有或较少去追溯这些神话传说的来源;他对古史"层累"造成的分析,也多是着眼于东周秦汉间"时势"推演的历时性或线性分析。不过,这主要是顾颉刚早期著述中的特点。到20世纪30年代,他已经开始追溯传统古史学说的来源,后来更提出"整整齐齐的一大套中国古史"多源于西方羌戎宗教故事的说法。与此同时,他对传统古史源流演变的分析,也不再仅是着眼于宏大"时势"的历时性或线性分析,而是更多地体现出"故事跨地域流布"视角,即故事在跨地域流布过程中,会被多元地域文化层层附着,出现共时性多元文化向历时性一元叙事的转化。这样,顾颉刚在其古史考辨中,不仅追溯了古史传说的源头,其方法路径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层累”说 “故事跨地域流布” 羌戎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