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民国时期敦煌婼羌道路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立州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1期320-331,共12页
自汉武帝"凿空"西域之后,敦煌婼羌间的道路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明代中叶闭嘉峪关,今甘肃敦煌一带被放弃,百姓内迁,中原与西域的沟通彻底断绝,明末成为蒙古族的游牧地。清朝康熙时期开始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争夺西北,雍正... 自汉武帝"凿空"西域之后,敦煌婼羌间的道路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明代中叶闭嘉峪关,今甘肃敦煌一带被放弃,百姓内迁,中原与西域的沟通彻底断绝,明末成为蒙古族的游牧地。清朝康熙时期开始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争夺西北,雍正元年(1723年)始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年)改沙州卫,迁甘肃五十六州县无业贫民至敦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敦煌 沙州卫 布拉克 乌拉克 羌道 敦煌县志 辛卯侍行记 西域传 乾隆时期
下载PDF
西羌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国际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健胜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大约距今4000年,西羌成为羌中道沿线主要居民,来自西亚的小麦种植技术、铜器冶炼技术和昆仑山南北麓的玉料,经这一族群的传播,进入河湟地区,再向东传播至中原及西南地区。这一时期,羌中道和湟中道已成为国际性通道。西羌民族也开辟了作... 大约距今4000年,西羌成为羌中道沿线主要居民,来自西亚的小麦种植技术、铜器冶炼技术和昆仑山南北麓的玉料,经这一族群的传播,进入河湟地区,再向东传播至中原及西南地区。这一时期,羌中道和湟中道已成为国际性通道。西羌民族也开辟了作为国际通道的河南道,这条道路不仅承担了西羌人群不断南下的功能,也将来自西亚、近东的文化因素传播至四川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 湟中 河南 国际化
下载PDF
青海丝绸之路:玉石之路、羌中道研究
3
作者 崔永红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8-42,共5页
过去有的教科书上提到丝绸之路时往往漏掉青海,在大多数人看来,丝绸之路好像没有从青海通过。本文列举大量史实强调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青海具有密切关系,从今青海省境通往西域的古道至少从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即开始存在,早期应... 过去有的教科书上提到丝绸之路时往往漏掉青海,在大多数人看来,丝绸之路好像没有从青海通过。本文列举大量史实强调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青海具有密切关系,从今青海省境通往西域的古道至少从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即开始存在,早期应该叫"玉石之路";汉代羌中道是经河湟地区、青海湖、柴达木盆地的古代通道名,是东西横贯甘青地区的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兴盛期,一是吐谷浑时期,二是唃厮啰时期。青海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关键节点,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一定历史时期享有与河西走廊线同等重要的枢纽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之路” 吐谷浑时期 唃厮啰时期 “Jade Road”
下载PDF
丝路南线“羌中道”
4
作者 虞克让 《柴达木开发研究》 1987年第2期37-39,共3页
丝绸之路的原文是SilK Way。它是十九世纪末出现的新词,最新使用这个词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李赫特胡芳,后来我国把它译为“丝绸之路”。在古代,东方有中国,西方则有大秦国(今罗马)。人们把通过今至河西走廊、新疆,越帕米尔(古之葱岭),
关键词 大秦国 李赫特 德国地理学家 十九世纪 南线 达木 帕米尔 青新公路 文化遗址
下载PDF
古道贯通文化交融
5
作者 郭建强 《地图》 2023年第6期30-35,共6页
历史上,青海有多条古道,是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之间重要的沟通渠道,这些古道的贯通往往伴随着贸易、文化等的互通。古老的羌中道与吐谷浑道传世文献和考古材料表明,西域同中原的联系由来已久。至西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 历史上,青海有多条古道,是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之间重要的沟通渠道,这些古道的贯通往往伴随着贸易、文化等的互通。古老的羌中道与吐谷浑道传世文献和考古材料表明,西域同中原的联系由来已久。至西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天山南北与中原的联系更趋紧密。这条通道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武帝 考古材料 丝绸之路 文化交融 吐谷浑 天山南北 传世文献
下载PDF
贸易为丝路铺道
6
作者 颜宗寿 《柴达木开发研究》 1994年第2期77-79,共3页
柴达木盆地,古代就是羌人的生活地区。这里“早在商和西周时期,就与中原地区发生了政治、经济关系”。伟大的中华民族古代丝路运往西方的中亚(欧洲、印度、尼泊尔)和西域等地的陆上交通东段,早在秦汉时期已基本形成。经过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古代就是羌人的生活地区。这里“早在商和西周时期,就与中原地区发生了政治、经济关系”。伟大的中华民族古代丝路运往西方的中亚(欧洲、印度、尼泊尔)和西域等地的陆上交通东段,早在秦汉时期已基本形成。经过柴达木盆地的丝路“是由兰州朝向湟水河谷经西宁,青海湖北岸,穿过柴达木盆地的青海西宁路”。1959年春天,在都兰县诺木洪发现了文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物,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铜器、陶器和骨器,也有古代战将的弓箭。同时,在德令哈地区的哈日木里和白水河等地,也发掘出了一些夹砂红陶片、夹砂灰陶片和钢刀残片,这些均属诺木洪文化。据考古专家测定,约距今有30O0年左右,这一测定指出了文物是两周历王时代。从诺木洪文化以及《史记》《贾谊新市》等大量的史料记载羌中道青海路是相当古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西宁 周历 生活用具 湟水河谷 陶片 青海路 文化遗址 陆上交通
下载PDF
关于舟曲历史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光华 《社科纵横》 2018年第1期78-82,共5页
文章就舟曲曲议县、屯田等历史问题进行论证。
关键词 舟曲 羌道 沓中屯田 宕昌
下载PDF
都兰香日德坼堠始建年代浅议 被引量:3
8
作者 崔永红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6-138,共3页
坼堠又作斥候,也称烽火台,相当于近当代的碉堡、哨卡。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现存的两处坼堠始建于何时迄无定论。本文在实地考察并采信考古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香日德斥堠很可能始建于王莽当权的西汉末年的观点... 坼堠又作斥候,也称烽火台,相当于近当代的碉堡、哨卡。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现存的两处坼堠始建于何时迄无定论。本文在实地考察并采信考古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香日德斥堠很可能始建于王莽当权的西汉末年的观点,认为它或许是《后汉书·西羌传》所言"边海亭燧相望焉"的"边海亭燧"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日德斥堠 西海郡所辖5县 边海亭燧
下载PDF
“山结”、“水结”、“路结”——对于兰州在丝绸路上重要地位的新认识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并成 《历史地理》 CSSCI 2010年第1期255-262,共8页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旧大陆三大洲间最重要的国际通道,数千年来曾为整个人类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兰州位处这条交通大动脉上极为重要的襟带枢纽之地。
关键词 陇南 炳灵寺 洪池岭 大斗拔谷 古鄯 王玄策 莲花城 永靖县 临津关
下载PDF
青海丝路的复兴
10
作者 文华 《中国土族》 2012年第3期13-15,共3页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频,政权林立,但各个政权无不致力于开通东西商业文化交流的通道,而青海丝路的畅通也使这些国家深得其利,国家富足。早在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朝廷即以西平荒毁,要及时兴复,以"(马)隆为平虏护军...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频,政权林立,但各个政权无不致力于开通东西商业文化交流的通道,而青海丝路的畅通也使这些国家深得其利,国家富足。早在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朝廷即以西平荒毁,要及时兴复,以"(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东传 吐谷浑 佛教文化 丝路 青海
下载PDF
民国时的青新公路修建始末
11
作者 张如真 才仁道尔吉 +2 位作者 李少波 刘树军 阿义荣 《柴达木开发研究》 1993年第3期111-113,共3页
柴达木地区自古就是联结内地和新疆的交通要道之一,交通运输曾很发达,诺木洪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距今2700多年前的车毂,令后人赞叹不已。羌中道、丝绸之路青海道、吐谷浑道等历史上有名的交通线路均从此地穿过,曾几时,这里驼铃相继,商旅不... 柴达木地区自古就是联结内地和新疆的交通要道之一,交通运输曾很发达,诺木洪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距今2700多年前的车毂,令后人赞叹不已。羌中道、丝绸之路青海道、吐谷浑道等历史上有名的交通线路均从此地穿过,曾几时,这里驼铃相继,商旅不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却变的格外寂寞,只有世居的蒙古族和藏族同胞在这里游牧,人类历史已进入了航空时代,这里却还是骆驼和牦牛在荒原上驮着货物在慢慢走着。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柴达木地区才有了一条公路。这就是民国时期的青新公路,是国民党政府从提出“开发柴达木”口号后的17年在柴达木修筑的唯一的一条公路,也是横贯柴达木的第一条公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新公路 达木 柴达木地区 交通运输 交通线路 文化遗址 藏族同胞 车毂 倒淌河
下载PDF
再论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答安介生先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4,共6页
本文是对安介生《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一文的回答。道武帝早年曾有被迫内徙长安和流徙蜀地的经历,这个观点由周一良提出,李凭对此作了考证。周一良"部分观点前后有较大的转变"的说法并不确实。另外,... 本文是对安介生《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一文的回答。道武帝早年曾有被迫内徙长安和流徙蜀地的经历,这个观点由周一良提出,李凭对此作了考证。周一良"部分观点前后有较大的转变"的说法并不确实。另外,安文将羌俗、儒家文化、汉文化三者混为一谈是不符合逻辑的。至于道武帝厌恶羌俗的事例,非但不是他不曾迁居长安的明证,反而说明他了解长安附近的风俗,因而有利于李凭原先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武帝《魏书》
原文传递
和同为一家——唐蕃古道遗珍赏析(上)
13
作者 许彩莲 《收藏家》 2020年第9期43-48,共6页
唐蕃古道是公元7世纪初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而开通的,它是中原王朝与西藏高原吐蕃王朝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所开辟的"陇道""高平道&q... 唐蕃古道是公元7世纪初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而开通的,它是中原王朝与西藏高原吐蕃王朝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所开辟的"陇道""高平道""河西道""羌中道"以及"吐谷浑道"联通了中原地区与西部地区以及青藏高原,为唐蕃古道的开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长安,拉开了唐蕃关系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蕃关系 吐蕃王朝 魏晋南北朝 唐蕃古 遣使 松赞干布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青海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酿酒传统
14
作者 惠荣 朱剑 胡纲 《休闲读品》 2023年第1期29-34,共6页
1、青海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要道从现在的经济地理条件看,青海是一个内陆省份,但是在古代不是这样的,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主要靠陆上丝绸之路,青海是丝绸之路南线(羌中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羌中道是一条自古以来就... 1、青海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要道从现在的经济地理条件看,青海是一个内陆省份,但是在古代不是这样的,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主要靠陆上丝绸之路,青海是丝绸之路南线(羌中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羌中道是一条自古以来就有的商旅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底蕴 陆上丝绸之路 经济地理条件 文明交流 内陆省份 文化交流 中国和西方
原文传递
萨图克·布格拉汗麻扎谢赫任命书中的“新兴宗派”
15
作者 白海提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6,150,共10页
在瑞典隆德大学"雅林收藏品"中藏有一份1742年由喀什噶尔和卓家族黑山派首领签发的萨图克·布格拉汗麻扎谢赫任命书,任命书中出现的"新兴宗派",学界有"白山派"和"马明心的哲赫忍耶"两种观... 在瑞典隆德大学"雅林收藏品"中藏有一份1742年由喀什噶尔和卓家族黑山派首领签发的萨图克·布格拉汗麻扎谢赫任命书,任命书中出现的"新兴宗派",学界有"白山派"和"马明心的哲赫忍耶"两种观点。根据新近出版的一部苏非派文献提供的信息,本文试图提出此语所指的第三种可能性,即阿富汗人夏·奥里亚及其苏非教团——纳格什班底耶·穆贾迪底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图克·布格拉汗麻扎 叶尔羌道 夏·奥里亚 黑山派 纳格什班底耶 哲赫忍耶
原文传递
开发性金融拓宽“新丝路”——访国家开发银行青海分行行长吴江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腾跃 胡冰 《中国金融家》 2015年第11期69-70,共2页
在过去几年,国开行青海分行大力支持丝绸之路通道建设,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在交通上。未来,国开行青海分行将继续积极支持青海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等项目,为打造"电力丝绸之路"奠定基础,努力将青海打造成为新丝绸之路上的绿色能源基地... 在过去几年,国开行青海分行大力支持丝绸之路通道建设,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在交通上。未来,国开行青海分行将继续积极支持青海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等项目,为打造"电力丝绸之路"奠定基础,努力将青海打造成为新丝绸之路上的绿色能源基地。大美青海,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呈现出更加多彩的身姿。"古羌中道"上绵延着高速公路,广袤的戈壁滩上转动着风车,光伏发电和水利发电相辅相成……新机遇下,一个全新的青海风光旖旎,经济腾飞。其中不可或缺的是金融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 经济带建设 金融的力量 国家开发银行 水利发电 绿色能源 建设 项目贷款 新丝路
原文传递
吐谷浑木棺装饰图像多元文化考论
17
作者 孙杰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336-349,532-533,共16页
所谓“青海道”,又称为“吐谷浑道”“河南道”“羌中道”,是指传统“丝绸之路”从青海至西域的一条线路,汉晋六朝至隋唐时期一直是由四川经过青海通向西域的一条重要道路。^(①)位于这条道上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其地理分界与... 所谓“青海道”,又称为“吐谷浑道”“河南道”“羌中道”,是指传统“丝绸之路”从青海至西域的一条线路,汉晋六朝至隋唐时期一直是由四川经过青海通向西域的一条重要道路。^(①)位于这条道上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其地理分界与柴达木盆地基本一致,南北窄、东西宽,南缘和北缘的山丘多为东西走向,低平的山麓形成自然走廊,越过它的西缘较低的山岭即可到达塔里木盆地南缘,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和节点。自5世纪起,以辽东鲜卑慕容部为核心的吐谷浑政权在这里经营了两个多世纪,直到663年为吐蕃所灭。其间由于南北对峙,南朝与西域之间联系往来唯有选择穿越柴达木盆地的“青海道”,加之吐谷浑人的积极经营,使得“青海道”成为这一时期沟通中西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对峙 吐谷浑 装饰图像 塔里木盆地南缘 多元文化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