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称固定视镜中的美与崇高
1
作者 李家莲(译) 《文化发展论丛》 2022年第1期77-89,共13页
本文认为美的属性完全存在于各种事物中,而非依赖于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反应。故,本文在排除理想观察者理论和情绪主义者或表达主义者的观点的同时,试图在指称固定视镜中分析美与崇高等美学概念以及伴随着情感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 指称固定 无功利 美与崇高
下载PDF
“未可言说之美”:评《美与崇高:文艺认知美学》——兼与帕特里克·霍根教授商榷
2
作者 于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1-178,共8页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文学认知研究专家霍根教授再推力作《美与崇高:文艺认知美学》(1);该书尤其旨在为文学中诸多纷繁的个体审美反应探求一种结构性主张,同时借助与认知科学的对话,使得文学美学研究中那向来"未可言说"的部分获...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文学认知研究专家霍根教授再推力作《美与崇高:文艺认知美学》(1);该书尤其旨在为文学中诸多纷繁的个体审美反应探求一种结构性主张,同时借助与认知科学的对话,使得文学美学研究中那向来"未可言说"的部分获得空前的认知审美观照。本文拟聚焦于"信息加工"与"情感机制"、"审美共性"与"个性品味"以及"变奏""经典化"与"审美争议"等三大关键节点,在对它们加以厘清的同时,凸出围绕文学认知研究路径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加以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霍根 美与崇高 文学认知
下载PDF
尼采美学观下日神、酒神形象对西方艺术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3
作者 孔泽宁 《河北画报》 2020年第20期44-45,共2页
古希腊艺术文明是西方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启明星,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向往自由和美,追求智慧和真理,是西方艺术的精神源泉。尼采在德国启蒙运动之后提出了一反传统的观点:希腊的繁荣并不是希腊人追求智慧与美好生活的结果,而是他们所处... 古希腊艺术文明是西方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启明星,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向往自由和美,追求智慧和真理,是西方艺术的精神源泉。尼采在德国启蒙运动之后提出了一反传统的观点:希腊的繁荣并不是希腊人追求智慧与美好生活的结果,而是他们所处的特定环境推进了他们对内心的思考,使之更能看清现实人生的悲剧实质,所以通过艺术的方式豁免内心的痛苦磨难,尼采的美学观点中借助日神与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解释艺术规律和人生问题,他以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的美学思路解释了希腊人和希伯来人背后不朽的文明溯源。尼采的美学观念注重给予者(艺术家)的美学,故本文尝试从日神、酒神的形象起源、艺术精神和历史进程下的美学意义探析希腊乃至西方艺术史中日神与酒神究竟是何种形象,何种精神,何种力量,进而阐释西方艺术之嬗变与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日神 酒神 美与崇高 艺术冲动
下载PDF
艺术终结了吗 被引量:4
4
作者 卡斯腾·哈瑞斯 曾誉铭(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26,共8页
艺术必须面对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问题。启蒙运动伴随着曾经表达最深刻本质的"最高艺术"的死亡。现代艺术则已转化成作为私人事务的娱乐源泉。它不但挑战艺术与世界的距离,而且认为艺术只有检测艺术界限并背弃传统艺术才... 艺术必须面对自身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问题。启蒙运动伴随着曾经表达最深刻本质的"最高艺术"的死亡。现代艺术则已转化成作为私人事务的娱乐源泉。它不但挑战艺术与世界的距离,而且认为艺术只有检测艺术界限并背弃传统艺术才有意义。传统艺术主张艺术家首先必须创造美的对象,艺术是对美的追求,而现代艺术则是对趣味的追求,已经失去人文主义价值。它抹杀意义存在的本质并导致艺术的自我解构。人们不再指望艺术引导人类过意义生活,它不再是追求真理的优先工具。在此种生存境域下,现代艺术的切己任务乃是真正领会统治科学技术的正当性与现实性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美与崇高 趣味
下载PDF
逃离还是坚守——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为例
5
作者 刘铭 《文教资料》 2019年第35期1-3,共3页
《地下室手记》这部中篇小说以大篇幅的内心独白讲述了“我”的几个故事,作者用撼动人心的笔触试图探索个体隐秘的内心世界。作为边缘人和异类的“地下室人”是社会的破坏者,同时又是受害者。他们崇尚“美与崇高”,却用自暴自弃、自我... 《地下室手记》这部中篇小说以大篇幅的内心独白讲述了“我”的几个故事,作者用撼动人心的笔触试图探索个体隐秘的内心世界。作为边缘人和异类的“地下室人”是社会的破坏者,同时又是受害者。他们崇尚“美与崇高”,却用自暴自弃、自我惩罚、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安慰和快感,他们在巨大的精神苦痛中挣扎,寻求融入社会和自我救赎的方法,最终却不得不选择逃离社会,蛰居地下室。“地下室人”的存在是人性异化的产物,更是一代人对自由和真理的坚守和诘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室人” 美与崇高 存在主义 异化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图之道与根基主义
6
作者 魏巍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4年第2期39-50,共12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图之道主要体现在《美术学院1860-1861年画展》和《从博览会说起》两篇文章中。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厌恶表现负面情绪与极端场景的画作,推崇表现“美与崇高”的画作。陀氏强调画作的艺术真实,而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图之道主要体现在《美术学院1860-1861年画展》和《从博览会说起》两篇文章中。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厌恶表现负面情绪与极端场景的画作,推崇表现“美与崇高”的画作。陀氏强调画作的艺术真实,而要达到艺术真实,需要作者主观感受的参与,并“用心灵的眸子看世界”。画家要拥有这种感受则需要拒绝艺术创作的模式化与倾向性,即艺术创作需要有创作自由,这是艺术创作的第一要义。同时,陀氏认为人物画应当能够“发现人身上的人”,这与他探索人性的秘密的创作理念相关,也与其根基主义中“人民性”的思想观念有关。另外,陀氏认为欧洲人不能理解那些体现民族特征的俄罗斯最优秀的画作,这体现出他的民族主义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观图之道“美与崇高 艺术真实“发现人身上的人”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