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与艺术的嬗变 被引量:1
1
作者 覃道义 《艺术探索》 2004年第4期67-67,66,共2页
美与艺术是两个各有异同的概念。经由时间的流淌,有分有聚,其间嬗变出纷呈的艺术流派与式样。
关键词 经典主义 消极 形式 美与艺术的分离
下载PDF
从彭锋环境美学的角度初探自然美与艺术美关系
2
作者 吴旭鹭 《美术大观》 2021年第3期100-101,共2页
20世纪以来,美学在各种反美感艺术的冲击下愈发尴尬,人们逐渐将审美热情转向自然,环境美学的兴起是对这一变化的反馈。环境美学破除了以艺术为中心讨论美学的偏见,创造性地把自然放在了平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彭锋热衷于融合中国传统美... 20世纪以来,美学在各种反美感艺术的冲击下愈发尴尬,人们逐渐将审美热情转向自然,环境美学的兴起是对这一变化的反馈。环境美学破除了以艺术为中心讨论美学的偏见,创造性地把自然放在了平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彭锋热衷于融合中国传统美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看方式——寓居式,以身在其中而非对立的方式来俯仰观察,为自然审美创造可能。在环境美学的启发下重新审视"审美对象"这一概念,化解了自然与艺术的对立状态,回归"美的对象"的本初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自然美与艺术 彭锋 对象 经验
下载PDF
美与艺术——从朱光潜和梁实秋关于“文学的美”争论谈起
3
作者 宛小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149,共7页
从现代美学和艺术的关系理论来重新审视20世纪朱光潜和梁实秋关于"文学的美"的争论会发现,本来争论的逻辑结果是可能导致中国学者尽早融入到世界美学大潮中去的。朱、梁美学观都有一定反"形上学"的特点。朱光潜对... 从现代美学和艺术的关系理论来重新审视20世纪朱光潜和梁实秋关于"文学的美"的争论会发现,本来争论的逻辑结果是可能导致中国学者尽早融入到世界美学大潮中去的。朱、梁美学观都有一定反"形上学"的特点。朱光潜对意境的分析,梁实秋对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分别,都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但总体上还是采用古典传统的分析方法,所以,对精神价值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界限还不能划分得很清楚。尽管朱光潜对于美和艺术关系的理论要比梁实秋系统、成熟些,不过从现代美和艺术的关系厘定看,朱与梁的分歧恐怕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与艺术 朱光潜 梁实秋 意境 学与伦理学 形式与内容
原文传递
论朱光潜对约翰·罗斯金美学观的批评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须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158-162,共5页
朱光潜先生在其著名的《谈美》中对英国美学家、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的美学观提出了批评,认为罗斯金混淆了美感与快感,过于强调艺术对自然的刻意模仿。但如果对罗斯金的著作作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朱光潜对罗斯金的批评在某种程度... 朱光潜先生在其著名的《谈美》中对英国美学家、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的美学观提出了批评,认为罗斯金混淆了美感与快感,过于强调艺术对自然的刻意模仿。但如果对罗斯金的著作作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朱光潜对罗斯金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有失公正,他的批评对国内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罗斯金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罗斯金的"典型美"和"生命美"等美学理论是他界定"美感"的核心依据。在对待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上,罗斯金并非像朱光潜所批评的认为艺术家应该对自然不加任何选择,而是强调其想象力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罗斯金 感与快感 自然美与艺术
下载PDF
绝处逢生:断裂残缺之美 被引量:3
5
作者 薛世昌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5期16-17,共2页
有完整与连续之美,也有断裂与残缺之美。从本质上看,残缺之美是完整之美的反动,断裂之美也是连续之美的反动。断裂与残缺是人生不幸命运与痛苦遭遇的象征。断裂残缺之美是这样一种特别的美:它是人人都想拒绝的美,却又是人人都无法摆脱的... 有完整与连续之美,也有断裂与残缺之美。从本质上看,残缺之美是完整之美的反动,断裂之美也是连续之美的反动。断裂与残缺是人生不幸命运与痛苦遭遇的象征。断裂残缺之美是这样一种特别的美:它是人人都想拒绝的美,却又是人人都无法摆脱的美;是人人都敬而远之的美,也是人人都最终受益的美。它与人最亲近同时也最疏远,当你领略了它的美,就会马上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断裂残缺之美最不可思议的品质,就是美在"绝处逢生"——于现实世界之绝处获得艺术与美的新生及补偿。美与艺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给了我们在这个本来残缺不全的世界上生活的信心与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本质 痛苦 不幸 苦难 诗人 川端康成 美与艺术 项羽 悲剧
下载PDF
“显得美”与“是美”的区别——《大希庇亚》篇美学问题疏解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守印 《西部学刊》 2015年第12期9-13,共5页
"显得美"和"是美"的区别,是柏拉图美学对话《大希庇亚》中苏格拉底与希庇亚对话所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苏格拉底用"适宜"加因果关系的讨论导致了悖论的出现。康德美学论证了只将"感官感觉作为准绳... "显得美"和"是美"的区别,是柏拉图美学对话《大希庇亚》中苏格拉底与希庇亚对话所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苏格拉底用"适宜"加因果关系的讨论导致了悖论的出现。康德美学论证了只将"感官感觉作为准绳的艺术",外表虽"显得美"但却不是"真正的美"。康德对自然美、崇高和艺术的区分则表明真正的美总是蕴涵着它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这与只挑动感官快适的"显得美"有着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希庇亚》 “显得 “是 自然美与艺术
下载PDF
浅论当代审丑现象中的美丑关系
7
作者 张修哲 丛小舟 《商情》 2012年第6期185-185,共1页
美与丑作为美学探讨的中心是各自具备其特性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关与丑的关系常常被混淆和颠倒,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现实状况。美丑关系的倒错影响了人对正常审美的认知能力。美与丑的关系是相对,并在在一定程度下是可以相互转换,所... 美与丑作为美学探讨的中心是各自具备其特性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关与丑的关系常常被混淆和颠倒,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现实状况。美丑关系的倒错影响了人对正常审美的认知能力。美与丑的关系是相对,并在在一定程度下是可以相互转换,所以要以美的眼光去鉴赏丑,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美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丑关系 鉴赏与接受 艺术美与艺术
下载PDF
从朱光潜画论看他艺术观的中国本位
8
作者 孙延利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8-182,共5页
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 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审美定义。对于元明清中国绘画偏向山水一途,朱光潜则认为从美学观看,艺术美在价值上高于自然美,因此没有理由只注重自然画而不注重人物画。对中国传统"意在笔先"的绘画原则,朱光潜在改造克罗齐的意言一致观基础上提出"意到笔随"的创作理论。凡此种种,朱光潜通过"批判的综合"中西方艺术理论,以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心灵""化"西方理论,所以说朱光潜的艺术观本位是中国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与绘画的形式化 移情与诗画融合 自然画和人物画与艺术和自然 意在笔先和意到笔随
下载PDF
华远·九都汇 筑,乐之章; 家,作之美
9
《今日民航》 2010年第9期36-39,共4页
建筑,是一串旋律;家,是一类艺术;生活,是一种鉴赏。美是一种旋律,自然的旋律,悠扬舒缓,从容轻盈。美是一种感动,触动人心的情绪,沁人如梦,如痴如醉。一连串的旋律是由高高低低,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的音符组成,如果一定要用建筑的特殊语言... 建筑,是一串旋律;家,是一类艺术;生活,是一种鉴赏。美是一种旋律,自然的旋律,悠扬舒缓,从容轻盈。美是一种感动,触动人心的情绪,沁人如梦,如痴如醉。一连串的旋律是由高高低低,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的音符组成,如果一定要用建筑的特殊语言去诠释音乐的美与艺术,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屹立于燕莎核心,毗邻美国大使馆的华远·九部汇,那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New Art-Deco Style外观。而最触动心绪的感怀,则是由一幅幅光影相叠,错落有致的精美画面间隔而成,正如华远·九都汇精美的居室设置艺术。然而这一切,只为极少数懂得鉴赏美与艺术的名仕量身定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语言 建筑业 美与艺术
下载PDF
风景园林价值观之思辨 被引量:21
10
作者 沈洁 王向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44,共5页
从与园林发展紧密相关的哲学、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西方园林史的梳理,厘清了风景园林相关价值的嬗变历程,提出当代风景园林价值观体系应包括:美学维度下的美与艺术价值观、人本维度下的社会价... 从与园林发展紧密相关的哲学、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西方园林史的梳理,厘清了风景园林相关价值的嬗变历程,提出当代风景园林价值观体系应包括:美学维度下的美与艺术价值观、人本维度下的社会价值观、人和自然维度下的生态价值观和新自然观视野下的文化价值观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价值观体系 美与艺术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
下载PDF
现代性危机的表征:“家园”意味的时空转向与衰落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成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72-77,共6页
"家园"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条件,是个体鲜活具体的实在感知,它既包含时间与空间等物质元素,更指涉记忆与未来等意义领域。"家园"意味的时空转向与衰落是现代社会重组的必然结果,与追求技术、理性、高效和经济等现代性... "家园"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条件,是个体鲜活具体的实在感知,它既包含时间与空间等物质元素,更指涉记忆与未来等意义领域。"家园"意味的时空转向与衰落是现代社会重组的必然结果,与追求技术、理性、高效和经济等现代性主导精神紧密相关,是现代性危机的重要表征。在现代社会,"家园"封闭稳定的"空间性"正在消解,流动同一的"现代时间"特征愈加明显,家园体验的"熟悉感"也正在消失。"无家可归"导致现代人内心极度失衡而焦虑恐慌,是亟待解决的现代难题,渴望归家是人的本质诉求。美与艺术所蕴含的独特超越性和相对恒定性,构成了人对价值探询与意义追问的另一寓所,可视为"无家可归"的现代人的必要平衡补偿和重要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 现代性危机 时空转向 衰落 美与艺术
下载PDF
略论长阳南曲艺术形式之谜语特征——基于阿多诺艺术审美之维
12
作者 王菊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长阳南曲作为民族区域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其艺术形式的谜语特征,既表现在与社会历史的同步的形式材料的把握上,同时又表现在为适应艺术生产力与艺术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上的形式技巧的运用上,还表现在自然美与艺术美上艺术的自律性与社会性... 长阳南曲作为民族区域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其艺术形式的谜语特征,既表现在与社会历史的同步的形式材料的把握上,同时又表现在为适应艺术生产力与艺术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上的形式技巧的运用上,还表现在自然美与艺术美上艺术的自律性与社会性的辩证运动上等等,其艺术谜语特质在阿多诺艺术审美之维来揭示,"虽然不是判断性的,但确有源自判断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阳南曲 艺术形式 谜语特征 阿多诺艺术 自然美与艺术
原文传递
少儿图书馆绘本故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浣思 《传媒论坛》 2019年第8期147-147,149,共2页
早期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更是幼儿期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早期将阅读和绘本相互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前儿童发展思维与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等方面。绘本是"人生第一书",不可否定它对学前儿童的情感教育具有... 早期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更是幼儿期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早期将阅读和绘本相互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前儿童发展思维与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等方面。绘本是"人生第一书",不可否定它对学前儿童的情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学前教育在孩子整个学龄前过程中会起到过渡作用;而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儿童来说,绘本教育可以在早期阅读阶段让儿童通过绘本图书中的绘画形式以及丰富多彩的画面来进行阅读;因此,学前儿童对于知识领悟由语言学习向熟读学习过渡的转变可通过绘本阅读实现。少儿图书馆的绘本故事阅读推广对学前儿童情感与认知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本阅读 早期阅读 情感认知 欣赏美与艺术
下载PDF
古稀写生记
14
作者 刘曦林 《中国书画》 2021年第9期110-115,共6页
一、“误入”莲花峰记余曾三游黄山。1979年春,读研南方实习期间一游。时尚无门票之说,亦无索道载客,吾侪宿每夜5角钱之通铺,得三日畅游,云海、日出尽收眼底,奇峰秀水皆曾速写,尽享图画江山之乐。非不思也,被自然美陶醉时,自然美与艺术... 一、“误入”莲花峰记余曾三游黄山。1979年春,读研南方实习期间一游。时尚无门票之说,亦无索道载客,吾侪宿每夜5角钱之通铺,得三日畅游,云海、日出尽收眼底,奇峰秀水皆曾速写,尽享图画江山之乐。非不思也,被自然美陶醉时,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高下甚纠结。余斯时尚年轻,登山虽难,步履颇健,曾登天都、始信,不知苦累为何,惜限于时日,未得登莲花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水 角钱 自然美与艺术
下载PDF
百年纽约中央车站 六十年前险被拆
15
作者 周斌 《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第8期105-108,共4页
正中央车站是纽约这座伟大城市的象征,它始建于一个辉煌的年代,同时又无比现代,它展现了美与艺术,也见证了商业与工业的发达。
关键词 铁路车站 美与艺术 四面钟
下载PDF
美的消亡与拯救——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对话
16
作者 张文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黑格尔的美与艺术的消亡论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影响深远,在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上,是海德格尔最为自觉也最为深刻地回应和挑战了黑格尔的这一判词。通过确立新的真理观、艺术观,海德格尔试图重新建立美与艺术和真理的必然性关联,从而在黑格... 黑格尔的美与艺术的消亡论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影响深远,在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上,是海德格尔最为自觉也最为深刻地回应和挑战了黑格尔的这一判词。通过确立新的真理观、艺术观,海德格尔试图重新建立美与艺术和真理的必然性关联,从而在黑格尔失败的地方施展对美与艺术的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与艺术的消亡 美与艺术的拯救 黑格尔 海德格尔 真理
原文传递
“大音希声”之初探
17
作者 刘嵬 《音乐生活》 2006年第3期64-65,共2页
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大音希声",包容在他的哲学之中,因为他极少单独地讨论美与艺术的问题,因此,有着很为不同的特征,如不从总体上、本质上抓住老子美学特征,则很难对它做出正确深入的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不受宗教关系束缚... 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大音希声",包容在他的哲学之中,因为他极少单独地讨论美与艺术的问题,因此,有着很为不同的特征,如不从总体上、本质上抓住老子美学特征,则很难对它做出正确深入的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不受宗教关系束缚的新兴势力日益强大,这一切反映到思想是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而各家中,真正提出有重大价值思想的是儒家和道家,孔孟是站在维护早期奴隶制立场让,而道家则保存了更多原始氏族社会的遗迹,他们追恋的是更为远古的原始氏族社会。老子认为纯真自然的状态是人类最理想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音乐 音乐学 无弦琴 有生于无 老子 闻道 万物 美与艺术 陶渊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