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的文艺美学观 被引量:4
1
作者 徐祖明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与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理论的异同,并以他们各自的创作实践说明了这两种理论的运用都没有改变事物(描写的对象)的本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事物的原有面貌;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具...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与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理论的异同,并以他们各自的创作实践说明了这两种理论的运用都没有改变事物(描写的对象)的本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事物的原有面貌;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反映和直接把握,是艺术家对人性善和美的异曲同工的追求,为人们提供了全面的艺术范例和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丑对照 以丑为美 客观事物的反映 善和美的追求
下载PDF
美丑对照造就的浪漫诗篇——论田湘近年来诗歌的辩证特色 被引量:4
2
作者 施秀娟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8-31,共4页
田湘近年来的诗歌创作哲思浓郁。世界的矛盾性和万物的对立统一,似乎让田湘找到了无所不在的灵感。其诗歌意象构筑、语言表达、意境开凿都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关键词 田湘 美丑对照 辨证法
下载PDF
论“美丑对照”与“以丑为美”的文艺美学观
3
作者 徐祖明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与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理论的异同,并以他们各自的创作实践说明了这两种理论的运用都没有改变事物(描写的对象)的本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事物的原有面貌。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与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理论的异同,并以他们各自的创作实践说明了这两种理论的运用都没有改变事物(描写的对象)的本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事物的原有面貌。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反映和直接把握,是艺术家对人性善和美的异曲同工的追求,为人们提供了全面的艺术范例和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丑对照 以丑为美 客观事物的反映 善和美的追求
下载PDF
韩愈“以丑为美”诗的奇险与平易对宋诗的影响——兼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4
作者 何岳球 《咸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9-52,共4页
韩愈"以丑为美"和雨果"美丑对照"都强调"丑"在审美活动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韩愈以日常人、事入诗,影响了宋诗的平易之风,以怪诞奇异之事入诗,拓展了宋诗的表现领域;雨果的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 韩愈"以丑为美"和雨果"美丑对照"都强调"丑"在审美活动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韩愈以日常人、事入诗,影响了宋诗的平易之风,以怪诞奇异之事入诗,拓展了宋诗的表现领域;雨果的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美丑对照观念影响了波德莱尔与罗丹等人。他们的"审丑观念"及"丑"在创作中的大胆运用,开创了文艺界审美活动的新风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以丑为美 雨果 美丑对照 奇险与平易
下载PDF
雨果的浪漫主义思想——以《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形象的“美丑对照”原则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萌萌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年第1期93-94,共2页
雨果作为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他的作品中,娴熟地运用了美丑对照的手法,其中《巴黎圣母院》堪称是其巅峰之作。他在这部小说中采用多重对照的原则,即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将作品中人物的"善良"与&... 雨果作为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他的作品中,娴熟地运用了美丑对照的手法,其中《巴黎圣母院》堪称是其巅峰之作。他在这部小说中采用多重对照的原则,即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将作品中人物的"善良"与"邪恶",社会的残酷与黑暗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人物形象 美丑对照原则
下载PDF
雨果小说美丑对照现象的宏观把握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德燊 《学术论坛》 200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美丑对照是体现雨果美学思想的艺术创作原则。贯穿雨果小说的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等四种美丑对照模式。
关键词 雨果小说 美丑对照 宏观把握
下载PDF
从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看美丑对照
7
作者 张鹰 《科教导刊》 2017年第1X期166-167,共2页
提利昂·兰尼斯特,是乔治·R·R·马丁执笔的《冰与火之歌》(在2011年被拍摄成电视剧《权利的游戏》)里面的主要人物。他天生就是一个侏儒,但他有高大的身影;他说话尖酸刻薄,心狠手辣,他却是在用脑子思考;他背负弑父之... 提利昂·兰尼斯特,是乔治·R·R·马丁执笔的《冰与火之歌》(在2011年被拍摄成电视剧《权利的游戏》)里面的主要人物。他天生就是一个侏儒,但他有高大的身影;他说话尖酸刻薄,心狠手辣,他却是在用脑子思考;他背负弑父之罪,却是用情至深。这样的他,是复杂矛盾的,也是美丑对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利昂·兰尼斯特 丑之极致 美之极致 美丑对照
下载PDF
雨果的“美丑对照”及其在小说中的运用
8
作者 程然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98-100,共3页
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法国文坛上以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流派,曾经对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作为这一流派领袖的雨果,当时在大量理论文章中提出了以“美丑对照”为核心的文艺思想,进而把积极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作了本... 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法国文坛上以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流派,曾经对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作为这一流派领袖的雨果,当时在大量理论文章中提出了以“美丑对照”为核心的文艺思想,进而把积极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作了本质上区分。不仅如此,他还把“对照”的原则具体运用于他的小说创作。本文拟就这方面作初步的探讨。一文艺是对生活的反映。但是生活是无限广阔的、丰富多样的,文艺是反映生活的全貌,还是只反映生活的某些方面?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着原则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丑对照 雨果 积极浪漫主义 爱斯梅哈尔达 古典主义者 三十年代 十九世纪 小说创作 文艺思想 法国文学
下载PDF
论艺术美丑对照效果及其功能
9
作者 胡爱华 《凯里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30-31,共2页
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而艺术美则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的产物。然而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把美同艺术等同起来,故而给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什么是艺术美?怎样看待艺术中的美与丑?它与艺术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成了我们探讨和争论... 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而艺术美则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的产物。然而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把美同艺术等同起来,故而给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什么是艺术美?怎样看待艺术中的美与丑?它与艺术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成了我们探讨和争论的热门话题。 首先,我们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形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和物态化成果,也是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美、不美乃至丑的种种现象,经过艺术家的集中和理想化的创造处理,变成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艺术品,是一件再生的美的产品,所以我们说艺术美是美的最高形态,它能使人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净化自己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丑对照 艺术美 现实生活 艺术形象 现实美 艺术家 美的最高形态 化丑为美 客观性和主观性 审美意识
下载PDF
论《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设计下的克洛德
10
作者 代迪欧 《神州》 2016年第5期7-7,9,共2页
一直以来,《巴黎圣母院》以其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葩。其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表现在《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上,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极致的美与丑展现在人物身上,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 一直以来,《巴黎圣母院》以其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道奇葩。其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表现在《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上,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极致的美与丑展现在人物身上,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震撼和冲击。把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下对照起来描写,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形成强烈的对照。而在这种美丑对照中,常常被注意到的是爱斯梅拉达、菲比斯与卡西莫多等人物,很少有人把这种对比放在副主教克洛德身上进行探究。本文将从克洛德的善与恶分析出发,透析这个人物身上的美丑对照,从而深入探解克洛德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塑造 强烈对比 克洛德 美丑对照
下载PDF
从《一件小事》看艺术的美丑对照与反差效果
11
作者 黎明 《重庆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79-80,共2页
著名学者曹适华教授在其著作《文艺美学》中这样描述艺术的美丑对照性原则:“对照性原则是就进入艺术作品中的题材因素的关系而言,即丑的对象作为题材因素进入艺术要与其他题材构成对照关系,它既是艺术家在艺术上驾驭丑、支配丑从而体... 著名学者曹适华教授在其著作《文艺美学》中这样描述艺术的美丑对照性原则:“对照性原则是就进入艺术作品中的题材因素的关系而言,即丑的对象作为题材因素进入艺术要与其他题材构成对照关系,它既是艺术家在艺术上驾驭丑、支配丑从而体现征服性原则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艺术创造美的一种手段。”雨果从浪漫主义美学观点出发,把丑列为艺术描写的对象之一,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一件小事》 短篇小说 文艺美学 美丑对照
下载PDF
“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刻画人物中的运用
12
作者 刘红兰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6年第2期32-34,共3页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小说反映的是路易十一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小说反映的是路易十一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裂、冲突。笔者通过探寻雨果在《巴黎圣母院》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刻画、审视人物的特点,以揭示小说主题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丑对照原则 分裂 冲突
下载PDF
论《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的美丑对照
13
作者 闫小军 《科教导刊》 2019年第13期45-46,49,共3页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运用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更能凸显人物的差异,显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对《巴黎圣母院》中人物之间美丑对照的浅析,目的在于理清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人物自身的肉...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运用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更能凸显人物的差异,显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对《巴黎圣母院》中人物之间美丑对照的浅析,目的在于理清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人物自身的肉体与灵魂,行为前后的差异和矛盾.以此来了解感受中世纪巴黎的风俗画面,体会法国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人物 美丑对照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美丑对照原则的经典实践
14
作者 郭熙泽 《真情》 2020年第8期0001-0001,共1页
1827 年,雨果在剧本《克伦威尔》的序言中提出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开辟了浪漫主义理论的新纪元。在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中,这一原则得以贯彻,美丑高度对照下的宏大开阔被发挥到了极致。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美丑对照原则 《<克伦威尔>序言》
下载PDF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美丑对照探索
15
作者 席文茹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0-82,共3页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其最著名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以15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运用美丑对照原则鲜明地展示出典型人物形象。同时,也深刻地揭露19世纪法国历史现实,充满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怜悯...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其最著名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以15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运用美丑对照原则鲜明地展示出典型人物形象。同时,也深刻地揭露19世纪法国历史现实,充满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怜悯与同情。本文依据美丑对照原则分析《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人物美丑对照的现实主义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 卡西莫多 爱斯美拉达
原文传递
中西审丑领域的两朵奇葩——论韩愈“以丑为美”和雨果“美丑对照”在审美史上的地位
16
作者 何岳球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109,共2页
"以丑为美"和"美丑对照"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反映,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手段。韩愈与雨果把"审丑"观念正式纳入到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使"丑"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并... "以丑为美"和"美丑对照"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反映,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手段。韩愈与雨果把"审丑"观念正式纳入到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使"丑"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并开创了一代新的审美时尚,对后世文艺美学观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以丑为美"和"美丑对照"形成之渊源和它们在中西审美史上的地位做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雨果 以丑为美 美丑对照
原文传递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及其美丑对照原则的体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显 《雪莲》 2015年第12Z期9-11,共3页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主要代表作品,其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印象深刻。他运用的美丑对照原则将人物的形象衬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刻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本文分析了《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对其运用的美...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主要代表作品,其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印象深刻。他运用的美丑对照原则将人物的形象衬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刻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本文分析了《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并对其运用的美丑对照原则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美丑对照原则
原文传递
试比较波德莱尔与雨果的审美特征——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与雨果的“美丑对照”
18
作者 栾曦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0年第15期102-103,共2页
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主义派诗歌的先驱。艾略特认为他是"现代及所有国家最伟大诗人的楷模。"法国象征派大诗人兰波在《洞察者的信》中对波德莱尔给予过这样的赞词:"
关键词 波德莱尔 以丑为美 美丑对照 审美特征 雨果 矛盾修辞 恶之花 诗歌 法国象征主义 法国象征派
原文传递
对照法则在影片《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9-21,共3页
时照法则在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效应:唤起观众的爱憎情绪;爱憎情感的对象概念明确,线条清晰,避免了晦涩难解,迎合了不同层次观众的期待视野。对照作为电影美学表现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避免了电影表现手法... 时照法则在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效应:唤起观众的爱憎情绪;爱憎情感的对象概念明确,线条清晰,避免了晦涩难解,迎合了不同层次观众的期待视野。对照作为电影美学表现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避免了电影表现手法的单调与平淡,突出了电影娱乐性、商业性,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法则 美丑对照 电影美学
下载PDF
在美与丑的对照中彰显爱的真谛——重读雨果《巴黎圣母院》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毅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7年第12期58-60,80,共4页
1831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出版。它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是作者的“美丑对照论”的实践结晶。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 雨果 美与丑 重读 浪漫主义小说 美丑对照 代表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