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北浸礼会对粤闽赣交界地区客语人群的传教活动(1880-1907)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期耀 《嘉应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5-11,共7页
美北浸礼会传教士早期对粤闽赣交界地区客语人群的传教活动经历了从揭阳门口岭中心到嘉应城中心,再到嘉应城和河婆双中心的历程。同时也是客家教会不断进行自身建构,并最终与潮语教会完全区分的过程。除了直接传教,传教士还通过医疗和... 美北浸礼会传教士早期对粤闽赣交界地区客语人群的传教活动经历了从揭阳门口岭中心到嘉应城中心,再到嘉应城和河婆双中心的历程。同时也是客家教会不断进行自身建构,并最终与潮语教会完全区分的过程。除了直接传教,传教士还通过医疗和教育手段传播基督教,宗教效果并不明显,且引发了种种问题。另外,传教士还在客家话学习和客家话圣经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与潮汕社会一样,教会被客语人群视为一种社会资源组织,成为在各种社会竞争中保护和提升自我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北浸礼会 客语人群 嘉应
下载PDF
失范与重构:潮汕浸礼差会女性传教人员社会性别演变(1860—1903)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期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89,163,共8页
海外传教过程中,女性传教人员的社会性别在不断的失范中得到重构。晚清时期潮汕浸礼差会女性传教人员社会性别的重构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性别规范,不过并未突破,都是在原有框架内达成。对于美国社会而言,女性传教人员社会性... 海外传教过程中,女性传教人员的社会性别在不断的失范中得到重构。晚清时期潮汕浸礼差会女性传教人员社会性别的重构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性别规范,不过并未突破,都是在原有框架内达成。对于美国社会而言,女性传教人员社会性别的失范与重构成为整个国家女性社会性别变动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她们的女性独立意识。而女性传教人员塑造的中国女传道、女信徒的形象也为美国社会性别重构提供了中国参照。在失范与重构中,满足了女性传教人员的传教热情,扩展了传教事业。不过重构活动由男性主导,仍是在男权社会的总框架下进行,女性往往处于失语状态,无法全面参与和决定自身社会性别的重构,对她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压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失范 重构 美北浸礼会 潮汕
下载PDF
晚清潮汕浸礼教会建构的历史进程
3
作者 李期耀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8-34,95,共7页
晚清时期,潮汕地区浸礼教会建构的历史进程先以礐石堂为中心点向外扩散到各个县,然后通过每个县向下传播发展出许多个面,最后通过教会联系塑造出一个跨县域的图景。教会网络在不断扩展的进程中被赋予新的内容,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权力... 晚清时期,潮汕地区浸礼教会建构的历史进程先以礐石堂为中心点向外扩散到各个县,然后通过每个县向下传播发展出许多个面,最后通过教会联系塑造出一个跨县域的图景。教会网络在不断扩展的进程中被赋予新的内容,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权力框架。有些平信徒利用自己的血缘、地缘等本土关系网络,以教会为平台,逐渐将基督教嵌入到社区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潮汕 美北浸礼会 教会建构 地方化
下载PDF
全球化与地方化:潮汕浸礼教会组织框架研究(1860—1901)
4
作者 李期耀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249,共8页
传教时代以来,基督教从欧美向亚非拉地区扩展,成为近代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进入具体地方语境的基督教不断增加自己的地方特点,遂成当代世界基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潮汕浸礼教会组织框架的构建经历了从新约... 传教时代以来,基督教从欧美向亚非拉地区扩展,成为近代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进入具体地方语境的基督教不断增加自己的地方特点,遂成当代世界基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潮汕浸礼教会组织框架的构建经历了从新约教会模式到礐石堂中心,再到全体传教士大会框架下各传教站为中心的过程。全球元素与地方元素在各个阶段互相影响。总体上看,全球化不断推进,地方化在有所后退的情况下将自己内化为全球化图景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保留了地方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地方化 美北浸礼会 潮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