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写作:面对孤独与漂泊——访美华作家潘郁琦女士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燕转 潘郁琦 《华文文学》 2009年第5期99-101,共3页
2009年7月22至26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教学工作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世界华文文学课程高级进修班'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
关键词 美华作家 写作 世界华文文学 台湾 海外华人 古典文学 孤独 高校教师 文艺副刊 文字
下载PDF
沉潜于人生体验中的理性思维——美华作家木心散文管窥 被引量:2
2
作者 翁奕波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木心的散文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与抒情模式 ,它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理性思维。他往往借助生活中某些感性材料的描述和天马行空的联想透露个人关于人生、生命、生活、艺术、审美、宗教、文化的哲思和遐想。木心的散文联... 木心的散文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与抒情模式 ,它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理性思维。他往往借助生活中某些感性材料的描述和天马行空的联想透露个人关于人生、生命、生活、艺术、审美、宗教、文化的哲思和遐想。木心的散文联想开阔 ,睿智的思想火花往往随联想和想象不时凸现 ;幽默风趣、充满张力和弹性的语言风格 ,无不体现着作家人生体验的丰富和学识的渊博 ,以及善于思索的理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华作家 木心 散文 人生体验 理性思维
下载PDF
美华作家蒋希曾作品中的民族复兴意志
3
作者 张天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蒋希曾是20世纪30年代的旅美华人作家,他的坎坷人生经历促成其革命情结。他的诗歌和小说描述了美国华人在底层社会的凄凉景象,不仅阐明了华人谋生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而且也揭示了他们不断被边缘化的社会地位。蒋希曾借文学创作号召全... 蒋希曾是20世纪30年代的旅美华人作家,他的坎坷人生经历促成其革命情结。他的诗歌和小说描述了美国华人在底层社会的凄凉景象,不仅阐明了华人谋生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而且也揭示了他们不断被边缘化的社会地位。蒋希曾借文学创作号召全世界不同种族的人联合起来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榨,其作品充满刚强的信念和坚定的民族复兴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希曾 美华作家 民族复兴 左翼文学
下载PDF
美华文学中的“亲善大使”作家
4
作者 胡永洪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4期20-24,共5页
20世纪中叶以前,出现了以李恩富、容闳、伍廷芳、蒋希曾、林语堂等为代表的一批“亲善大使”(AmbassadorsofGoodwill)作家,他们是最早的美华作家。他们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是比较“西化”的中国人。“亲善大使”作家不仅“西学东渐”... 20世纪中叶以前,出现了以李恩富、容闳、伍廷芳、蒋希曾、林语堂等为代表的一批“亲善大使”(AmbassadorsofGoodwill)作家,他们是最早的美华作家。他们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是比较“西化”的中国人。“亲善大使”作家不仅“西学东渐”,更致力于“东学西渐”。他们抨击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偏见和歧视,纠正片面错误的华人印象,同时大力宣传中华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并为后来的美国华人文学繁荣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印象 亲善大使 美华作家
下载PDF
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自我书写现象批评方法论析
5
作者 宋晓英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0-43,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降,大陆出身的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自我书写文本在海外时有获奖并在国内外大量刊行,跨族裔、跨文化的身份与女性性别视角构成其文化立场、写作策略的特异性。鉴于此种创作现象已形成一定规模,新的文本不断发生,考辨其特... 20世纪80年代以降,大陆出身的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自我书写文本在海外时有获奖并在国内外大量刊行,跨族裔、跨文化的身份与女性性别视角构成其文化立场、写作策略的特异性。鉴于此种创作现象已形成一定规模,新的文本不断发生,考辨其特异性,总结阐释,适当命名,建构起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自我书写创作批评的整体框架,已成为文化批评与文学评论的必然。只有本着把握对象"本真意义"的批评原则,突破意识形态的批评模式,才能对相关误读加以勘正,达到对文本思想意义与艺术蕴涵的深入剖析,对创作现象的客观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华人女作家 纪实性自我书写 批评方法
下载PDF
社会热点话题与《艰难抉择》的创作历程——对话美华作家黄宗之
6
作者 江少川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艰难抉择》关注社会热点,是近期一部反映海外华人科学家命运遭际的问题小说。以之为因缘,江少川教授和美华作家黄宗之围绕创作展开交流。首先,在概念层面,双方就何谓社会热点及问题小说进行讨论。作家依据自身经验与思考,叙述其对社... 《艰难抉择》关注社会热点,是近期一部反映海外华人科学家命运遭际的问题小说。以之为因缘,江少川教授和美华作家黄宗之围绕创作展开交流。首先,在概念层面,双方就何谓社会热点及问题小说进行讨论。作家依据自身经验与思考,叙述其对社会热点问题小说的理解。接下来,以《艰难抉择》为个案,作家介绍了选题动机、灵感与作品中的问题意识。最后,由特殊上升至一般层面,作家讲述了将社会热点题材转化为小说的独特感受。由此可见,丰富的社会见闻与厚实的生活积累成为创作奠定基础,而现实主义的文学追求则决定了黄宗之创作的基本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抉择 命运遭际 美华作家 黄宗之 社会热点问题 文学追求 海外华人 独特感受
原文传递
欧美华人女作家自传体文学的文化视野
7
作者 宋晓英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3-36,共4页
当代欧美华人女作家的自传体文学创作无论在对社会生活表现的广度上还是对现代人心灵开掘的深度上都有所突破,远远超出了自传体或者女性题材的限定。作者在对东西方文化的反思中完成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直面,经历了民族视角和世界... 当代欧美华人女作家的自传体文学创作无论在对社会生活表现的广度上还是对现代人心灵开掘的深度上都有所突破,远远超出了自传体或者女性题材的限定。作者在对东西方文化的反思中完成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直面,经历了民族视角和世界立足点之间的徘徊,最终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了自觉的定位——以文化边缘人的身份坚持写作的“第三空间”。她们的创作无论对于纠正、完善东方文化在西方的镜像,还是对于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坚冰,发展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都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华人士作家 自传体文学作品 文化身份 创作视角
下载PDF
边缘的声音:美华家族叙事 被引量:4
8
作者 叶永胜 《华文文学》 2004年第3期13-16,共4页
美国华裔作家的创作 ,大多采用了家族叙事的叙述策略。他们对祖居国的史述 ,带有极大的想象性成份 ,客观上迎合了西方对中国的猎奇心理。他们对家族移民历史的追溯 ,去除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历史的遮蔽 ,重构了历史存在。而对家族内“... 美国华裔作家的创作 ,大多采用了家族叙事的叙述策略。他们对祖居国的史述 ,带有极大的想象性成份 ,客观上迎合了西方对中国的猎奇心理。他们对家族移民历史的追溯 ,去除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历史的遮蔽 ,重构了历史存在。而对家族内“代沟”的叙述 ,揭示了华裔家庭存在的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 ,并致力于族群属性的界定。他们对中国文化创造性的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华作家 家族叙事 想象 历史去蔽 文化冲突 族群属性
下载PDF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形象窥探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成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89-190,共2页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和艺术传统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述自己,二十世纪美国华人作家在有关中国自身的文学创作中,通过独特的见解刻画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形象体系。在美国华人的文学创作中始终流露着浓厚的家国关怀,体现了...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和艺术传统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述自己,二十世纪美国华人作家在有关中国自身的文学创作中,通过独特的见解刻画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形象体系。在美国华人的文学创作中始终流露着浓厚的家国关怀,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传统,也是美华作家们在特殊文化境遇中做出的文化选择。本文主要以谭恩美的小说为切入点,阐释了小说复杂而丰富的内涵,对美华作家们的生存状况与他们想象中的世界展开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中国形象 二十世纪 美华作家
下载PDF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文明——程明铮散文刍论
10
作者 翁奕波 《华文文学》 2002年第6期71-75,共5页
程明铮的散文情理相映成趣 ,清逸而沉郁 ,涵泳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包容着宇宙人生的哲思。这既得益于她诗人的情思 ,学者的睿智 ,也得益于她羁旅天涯 ,身处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夹缝之间的深厚的人生体验和阅历所赋予她的深沉而开阔的视野。... 程明铮的散文情理相映成趣 ,清逸而沉郁 ,涵泳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包容着宇宙人生的哲思。这既得益于她诗人的情思 ,学者的睿智 ,也得益于她羁旅天涯 ,身处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夹缝之间的深厚的人生体验和阅历所赋予她的深沉而开阔的视野。她的散文就是用她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东西方文明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明铮 美华作家 散文 清逸而沉郁
下载PDF
北美华人作家水仙花的民族意识及其作品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池雷鸣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6,共14页
水仙花是一个被历史疏忽的华人作家。她尽管仅有“half-Chinese”血统,却有着清晰的超越国家地理疆界的民族意识。水仙花对民族身分的自觉认同和书写实践,有着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价值,虽然她已被美国华裔文学所承认,但“文学”“美国”仅... 水仙花是一个被历史疏忽的华人作家。她尽管仅有“half-Chinese”血统,却有着清晰的超越国家地理疆界的民族意识。水仙花对民族身分的自觉认同和书写实践,有着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价值,虽然她已被美国华裔文学所承认,但“文学”“美国”仅是其复杂多元历史存在的一个面向。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其认知很不充分,尤其缺乏历史学的探究。水仙花的作品有着填补历史空白的史料价值,却一直处于不被发现的情境之中,而对历史疏忽的持续叩问,将有益于水仙花作品的历史价值冲破以种族歧视为代表的认知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花 民族意识 美华作家 种族歧视
原文传递
华文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
12
作者 计红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6-46,共1页
本期的华文文学研究对象范围极广,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评论队伍多元,既有国内的青年学者,也有海外的评论家,使本期的华文文学研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态。被公认为是网络文学“始作俑者”的美华作家少君是一个跨界奇才,他很早就进入了... 本期的华文文学研究对象范围极广,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评论队伍多元,既有国内的青年学者,也有海外的评论家,使本期的华文文学研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态。被公认为是网络文学“始作俑者”的美华作家少君是一个跨界奇才,他很早就进入了学术界的评论视野,至今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对他个人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张娟的《站在“五四”的延长线上—海外华文作家少君访谈录》,其独特之处在于,是以访谈的形式使读者近距离地感知少君其人其作,同时,张娟以她鲁迅研究年轻学者的独特眼光,挖掘出鲁迅作品和“五四”文化精神与少君创作之间的关联,角度较为新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鲁迅研究 华文文学研究 网络文学 少君 美华作家 鲁迅作品 独特之处
下载PDF
东西方华文文学论(摘录)
13
作者 潘亚暾 汪义生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2期38-39,共2页
若论创作数量之丰,文学社团,刊物之多、文运之活跃、内外交流之广泛,东南亚称得上是海外华文文学最繁荣的地区。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有不解之缘,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文学都是随着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余波而滥觞起来的。... 若论创作数量之丰,文学社团,刊物之多、文运之活跃、内外交流之广泛,东南亚称得上是海外华文文学最繁荣的地区。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有不解之缘,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文学都是随着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余波而滥觞起来的。在发展进程上大体上相似,经历了如下三个时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这个时期的创作仍处于单一的文化系统内,作家视中国大陆为自己“根”之所在,为自己的原乡和命脉。大部分作品取材于大陆生活,表现反对战争、保卫祖国的内容,成为中国抗战文学的一部分。在创作方法上循着五四新文学的路向,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其中有些作品也写了南洋生活,具备一些本土色彩,但作家所肩负的仍然是全民族的使命感。这一时期的文学显然属于华侨文学范畴。二、50年代前后,是东南亚华文文学艰难挣扎的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后,东南亚从日冠铁蹄下解放,华文文学刚刚复苏,又遭到政治风暴袭击,各国的华文报刊相继被迫停刊,华校被迫关闭。在艰难曲折的条件下,东南亚华文文学顽强地生长、发展,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作家把艺术视野更多地投射于自己立足的居住国本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文学 美华作家 东西方 作品 海外华文文学 华侨文学 中国抗战文学 美华文学 中国大陆 五四新文学
下载PDF
东西方华文文学面面观
14
作者 潘亚暾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0-126,共7页
由于自然的、社会的、民族的阻隔和差异,人类文化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性,也正因为这种阻隔和差异,才创造出人类文化千姿百态的奇观,它们互补地表现了人类在不同时空环境中的精神需要和心理状态.人类文化在发展进程中又有融汇的一面.世... 由于自然的、社会的、民族的阻隔和差异,人类文化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性,也正因为这种阻隔和差异,才创造出人类文化千姿百态的奇观,它们互补地表现了人类在不同时空环境中的精神需要和心理状态.人类文化在发展进程中又有融汇的一面.世界上现存民族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保持绝对纯正的单一文化内涵,而由于战争、移民和其他各种原因,交互影响、吸收和融汇成它现在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 美华作家 美华文学 东西方 作品 居住国 中国文学 所在国 华人
原文传递
随笔二题
15
作者 赵毅衡 《华文文学评论》 2020年第1期10-21,共12页
一、几个美国华裔诗人美华文学,即居美华人的文学,实际上分成两部分,即美华汉语文学和美华英语文学。有的研究者分别称之为第一代美华文学和第二代美华文学(用国内惯用的话来说就是华侨文学与华裔文学)。用汉语写作的美华作家和诗人往... 一、几个美国华裔诗人美华文学,即居美华人的文学,实际上分成两部分,即美华汉语文学和美华英语文学。有的研究者分别称之为第一代美华文学和第二代美华文学(用国内惯用的话来说就是华侨文学与华裔文学)。用汉语写作的美华作家和诗人往往是在中国长大后才来美国的,汉语是他们的母语和写作语言;而用英语写作的美华作家和诗人往往都是出生在美国,以英语为母语和写作语言。这个说法只是大致准确而已。例如,在美华英语诗人中,刘庶凝(斯蒂芬·刘)出生在中国南京,读大学才来美国,李立扬则出生在雅加达,十多岁才来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华文学 汉语文学 美华作家 华裔文学 写作语言 英语文学 汉语写作 华侨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