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亚裔文学及其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1
作者 郭英剑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82-89,共8页
美国亚裔文学在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中历经“沉默”“觉醒”,走向“发声”,见证了美国亚裔族群的沉浮兴衰,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学界对美国亚裔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将其当作一个整体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基于此,应... 美国亚裔文学在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中历经“沉默”“觉醒”,走向“发声”,见证了美国亚裔族群的沉浮兴衰,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学界对美国亚裔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将其当作一个整体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基于此,应在界定美国亚裔文学的基础上,阐明研究美国亚裔文学,特别是在中国语境下研究美国亚裔文学的必要性,进而梳理美国亚裔文学及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展望其光明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 美国华裔文学 历史 现状 未来
下载PDF
“弥补断裂点”:《美国亚裔作家》价值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向辉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1-88,共8页
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美国亚裔作家》以“源流之源”之势赋予了美国亚裔文学“真实”意义,展现了美国亚裔文学发展的立体化图景,开创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史学先河,并以“教科书”模式践行了亚裔行动主义,推... 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美国亚裔作家》以“源流之源”之势赋予了美国亚裔文学“真实”意义,展现了美国亚裔文学发展的立体化图景,开创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史学先河,并以“教科书”模式践行了亚裔行动主义,推动了美国亚裔运动的发展,同时其独到深刻的“编”“论”模式也对后来的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了其传承价值。具有多重价值的《美国亚裔作家》应当在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上“复归”到其“应有”位置,“弥补”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的“断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点”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 史学价值 “教科书”价值 传承价值 美国亚裔作家》
下载PDF
超越“20世纪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早期”:美国亚裔文学批评源头考辨
3
作者 刘向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5-60,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评界普遍把"20世纪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早期"视为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源头,其标志是70年代几部重要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的导言。这种界定只是对"美国亚裔"一词诞生以来美国亚裔文学批评源头的一种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评界普遍把"20世纪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早期"视为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源头,其标志是70年代几部重要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的导言。这种界定只是对"美国亚裔"一词诞生以来美国亚裔文学批评源头的一种特殊解读,肯定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与美国亚裔运动同生共进的文化政治关系,但同时遮蔽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真正源头。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真正源头是1887年美国《日晷》杂志刊发的《我在中国的童年》书评。介于1887年到1910年前后出版的关于李恩富、伊迪丝·伊顿、温妮弗莱德·伊顿、容闳等早期美国亚裔作家作品的其他评论可以界定为这个源头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 美国亚裔文学选集 李恩富 《我在中国的童年》
下载PDF
多元族群视野下的华人特性——美国亚裔六大族群的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龙登高 张洪云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1期10-24,共15页
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各族群的普查、统计及抽样等数据与研究成果,对亚裔各族群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华裔、印度裔、菲律宾裔、日裔、韩裔和越南裔,在人口构成与地理分布、人口素质与职业构成、个人与家庭收入、企业数量及收益、自营职业状... 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各族群的普查、统计及抽样等数据与研究成果,对亚裔各族群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华裔、印度裔、菲律宾裔、日裔、韩裔和越南裔,在人口构成与地理分布、人口素质与职业构成、个人与家庭收入、企业数量及收益、自营职业状况等方面各有千秋。华裔呈现两极状态:高层次方面,华裔受教育水平、高级职业比例、企业平均收益等指标,都紧随印度裔之后居第二位;在硅谷和美国新经济中,华裔与印度裔相媲美;低层次方面,华裔贫困率高以及高中以下学历者多,都仅次于越南裔;偷渡移民在亚裔中最为突出。此外,华裔族群经济规模较大,自成一体,具有自我生成、自我扩张的能力,能够消化相当数量的移民。亚裔在美国的差异性与他们在亚洲本土的文化差异度没有直接的相关性,甚至大相径庭。这些差异是移民及其后裔在迁徙过程和异国谋生过程中适应环境所做出的不同的理性选择。中华文化与海外华人的独特性等既有观点,经不起客观数据比较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华裔 移民 美国亚裔 美国华裔 华人特性 选择论
下载PDF
美国亚裔文学的话语地位和话语策略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琅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85,共6页
百年前滥觞的美国亚裔文学在最近半个世纪日益走向成熟,在美国文坛逐步确立了话语地位。在不同时期对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历史书写之话语主体的建构中,美国亚裔文学不断重新制定话语策略,重新聚焦创作主题,经历了视界不断扩大、主题不断... 百年前滥觞的美国亚裔文学在最近半个世纪日益走向成熟,在美国文坛逐步确立了话语地位。在不同时期对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历史书写之话语主体的建构中,美国亚裔文学不断重新制定话语策略,重新聚焦创作主题,经历了视界不断扩大、主题不断多元化的话语书写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话语地位 话语策略
下载PDF
美国亚裔男性主义理论的建构与反思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建会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国内外学术界尽管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未来的发展目前尚无较为统一的看法,但是对于该理论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相比之下,国内外学术界对男性主义,特别是美国亚裔男性的研究则缺少理论方面的探索。本文试图通过界定美国亚裔男... 国内外学术界尽管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未来的发展目前尚无较为统一的看法,但是对于该理论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相比之下,国内外学术界对男性主义,特别是美国亚裔男性的研究则缺少理论方面的探索。本文试图通过界定美国亚裔男性主义概念,分析美国亚裔男性主义与西方男性主义的关系,梳理美国亚裔作家与学者对美国亚裔男性研究的现状,对美国亚裔男性主义理论进行综合论述,从而探讨建构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为美国亚裔文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 男性主义 男性研究
下载PDF
跨越百年歧视的抗争:深陷高校招生种族争议旋涡中的当代美国亚裔群体 被引量:1
7
作者 钟景迅 赵巾慧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9,共16页
种族差异是美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而亚裔则是其中处境特殊的少数族群。在过往的百多年间,亚裔群体经历了“被歧视”到“被神化”的经历,他们在高校招生中遭遇了系统的被“逆向歧视”:许多美国高校以种族多元化为由对亚裔学生设... 种族差异是美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而亚裔则是其中处境特殊的少数族群。在过往的百多年间,亚裔群体经历了“被歧视”到“被神化”的经历,他们在高校招生中遭遇了系统的被“逆向歧视”:许多美国高校以种族多元化为由对亚裔学生设置了限额,亚裔学生必须要比其他族群学生表现得更优秀才可能被录取。针对亚裔学生的歧视和限制在美国各地存在不同的做法和争议,而加州则是全美争议最为典型的地区,该州涉及亚裔的一系列法案在激烈的政治争斗下出现了多次反复。针对过往的遭遇,亚裔群体近些年一改以往的沉默开始全力抗争,起诉哈佛大学就是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尽管此次诉讼目前尚未取得成功,但亚裔群体积极抗争的应对态度和作为,对于改变其多年来的不良处境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群体 高校招生 逆向歧视 肯定性行动 起诉哈佛大学
下载PDF
美国亚裔文本中的双重“他者”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绍平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文以跨文化视角分析具有东北亚文化血统的美国华裔、日裔、韩裔等文学文本主旨。首先,文章介绍美国亚裔研究的两个关键词"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感"。之后,围绕身份认同主题,从文化乡愁、历史负重与现实纠结等层... 本文以跨文化视角分析具有东北亚文化血统的美国华裔、日裔、韩裔等文学文本主旨。首先,文章介绍美国亚裔研究的两个关键词"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感"。之后,围绕身份认同主题,从文化乡愁、历史负重与现实纠结等层面,探讨中日韩裔文本建构的双重"他者"。结论指出,研究美国亚裔文本有益于我们了解美国亚裔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东北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文化 美国亚裔文本 双重“他者”
下载PDF
美国亚裔刻板印象:黄祸论到模范族裔 被引量:3
9
作者 邵怡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5-30,34,共7页
美国历史上的亚裔形象经历了从黄祸论到模范族裔这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二者共同之处在于都只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出于自身利益对亚洲民族的主观界定。黄祸论滥觞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中,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同出一源;模范族裔神... 美国历史上的亚裔形象经历了从黄祸论到模范族裔这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二者共同之处在于都只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出于自身利益对亚洲民族的主观界定。黄祸论滥觞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中,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同出一源;模范族裔神话离间了亚裔与其他族裔,束缚了亚裔的个性发展,认同族裔间的共享历史是瓦解这一虚假光环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 刻板印象 黄祸论 模范族裔
下载PDF
美国亚裔文学选集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卓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5期76-78,共3页
美国亚裔文学选集是美国亚裔学者对受到美国主流文化忽视和压抑的文化与文学的挖掘,它激发了美国亚裔作家的创作活力和兴趣,发出了少数族裔被忽视的声音,引发了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兴趣,肯定了美国亚裔文学的存在,创造并呈现了美国亚... 美国亚裔文学选集是美国亚裔学者对受到美国主流文化忽视和压抑的文化与文学的挖掘,它激发了美国亚裔作家的创作活力和兴趣,发出了少数族裔被忽视的声音,引发了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兴趣,肯定了美国亚裔文学的存在,创造并呈现了美国亚裔文学的文学传统,向美国主流文学典律发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美国华裔文学选集 美国主流文化
下载PDF
从对象中国到方法中国:新近美国亚裔影片的迂回与进入
11
作者 石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4,140,共7页
《摘金奇缘》《回到中国》《别告诉她》等新近美国亚裔影片,开启了全新的转型式创作———镜头叙事跟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和视线,真实地移位亚洲、回到中国,以迂回的方式、多维的视角、更全方位的视野,抵达多元中国。影像中既有繁华发达的... 《摘金奇缘》《回到中国》《别告诉她》等新近美国亚裔影片,开启了全新的转型式创作———镜头叙事跟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和视线,真实地移位亚洲、回到中国,以迂回的方式、多维的视角、更全方位的视野,抵达多元中国。影像中既有繁华发达的都市中国,又有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国,还有生活气息浓郁的百姓中国。这些影片实现了亚裔题材影片创作的时空维度从历史中国延展到当下中国,故事讲述从遥想式的追忆拉近到亲临式的体悟,从套路化刻板素描到多元景观深层次透视的转变。影片里的中国,真实在场且积极互动,作为参照体的中国从想象的对象变成具象的符号方法或隐秘的性别比照;作为场域迂回与进入的中国,变得迫近和具体;方法中国成为亚裔影片深度融入美国的可行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摘金奇缘》 《回到中国》 《别告诉她》 美国亚裔影片 迂回与进入 方法中国
下载PDF
美国亚裔文学述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仁才 《武陵学刊》 1997年第2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华裔作家 自传体小说 亚裔美国 文学作品 述论 种族主义 生活经历 菲律宾 散文与诗歌
下载PDF
文学与政治:美国亚裔文学研究中的东方主义批评及其“华人话语”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雯 《华文文学》 2013年第1期19-33,共15页
在美国亚裔文学研究领域,东方主义批评可谓是最为经典的文论路径,直接体现了亚裔,尤其其中的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而在当下它又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一种按图索骥的论证方式、一种漠然于"文学性"的文化批评。论... 在美国亚裔文学研究领域,东方主义批评可谓是最为经典的文论路径,直接体现了亚裔,尤其其中的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而在当下它又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单向度的意识形态、一种按图索骥的论证方式、一种漠然于"文学性"的文化批评。论文力图通过对1970年代以来的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界对东方主义理论的操用做一个动态梳理和观察,以求更客观而历史地评价亚裔的东方主义批评的形态、意义与局限。论文认为亚裔的东方主义批评的操用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1970年代,原生态的东方主义批评"发声",致力于抨击族裔刻板形象;2.1980年代~1990年代中期,东方主义批评的涌现,并体现出强烈的文化研究特质;3.进入新世纪,东方主义批评的进一步学术化、分散化。同时对每个阶段论文都加以具体的批评文本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批评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 华人话语建构
下载PDF
“自我东方主义”之辨:一段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历史回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雯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50,共9页
本文追溯了作为文化批评关键词的"自我东方主义",在美国亚裔——生活在西方社会的东方人——的文化身份建构里,曾经引发过怎样的发现、行动、理论与思辨。论文按照历史的时序,认为"自我东方主义"首先让亚裔发现了&q... 本文追溯了作为文化批评关键词的"自我东方主义",在美国亚裔——生活在西方社会的东方人——的文化身份建构里,曾经引发过怎样的发现、行动、理论与思辨。论文按照历史的时序,认为"自我东方主义"首先让亚裔发现了"种族主义的爱"的现象并大力批判,接着美国社会既定的话语秩序令亚裔的反抗话语不得不走向女性主义批评,最后"差异"、"杂糅"与"协商"等后现代身份政治策略提供了暂时的话语出路,同时也隐含了种种"去中心化"的理论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东方主义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 种族主义的爱 女性主义
下载PDF
美国中、日、韩裔精英层的比较及其社会经济地位分析——从《美国亚裔名人录》谈起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静 王苍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46-55,共10页
美国中、日、韩裔精英层的比较及其社会经济地位分析——从《美国亚裔名人录》谈起黄静王苍柏引言亚裔是美国最具活力、人口增长最快的少数民族集团。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亚裔美国人口增长了2倍多,1990年达到720余万人,占全美... 美国中、日、韩裔精英层的比较及其社会经济地位分析——从《美国亚裔名人录》谈起黄静王苍柏引言亚裔是美国最具活力、人口增长最快的少数民族集团。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亚裔美国人口增长了2倍多,1990年达到720余万人,占全美国人口总数的2.9%①。尽管他们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亚裔美国 模范少数民族 精英 名人录 日裔 专业性职业 华裔 社会分层理论 美国社会
下载PDF
高校英语专业美国亚裔文学教学误区研究
16
作者 吴丽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57-158,共2页
亚裔文学虽然不是美国文学的主流,但对于学习英美文学的中国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提高民族自豪感、拓宽世界观而必须学习的一部分。然而,如今大多数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的编纂者往往省略这一重要部分,在教学中也避开不谈,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亚裔文学虽然不是美国文学的主流,但对于学习英美文学的中国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提高民族自豪感、拓宽世界观而必须学习的一部分。然而,如今大多数国内英美文学教材的编纂者往往省略这一重要部分,在教学中也避开不谈,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误区的研究》(JG2012010573)的阶段性成果,具体剖析了该误区的现状、形成原因、学习之必要性以及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教学误区 形成原因 解决办法
下载PDF
历史·记忆·回归:美国亚裔文学版图中的华裔文学研究--朱蓓章教授访谈录
17
作者 陈连贵 朱蓓章 《华文文学》 202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朱蓓章教授以群体历史心理研究法构建美国亚裔文学"回归叙事",着眼亚裔跨洋双向位移过程中种族心理、历史书写和记忆作用机制。身为华裔研究者,朱教授格外关注美国语境中的华裔文学研究,提倡华裔文学与美国其他族裔文学的比... 朱蓓章教授以群体历史心理研究法构建美国亚裔文学"回归叙事",着眼亚裔跨洋双向位移过程中种族心理、历史书写和记忆作用机制。身为华裔研究者,朱教授格外关注美国语境中的华裔文学研究,提倡华裔文学与美国其他族裔文学的比较阅读,以"相似性"为切入口把握华裔作家与历史和文学潮流的互动,使华裔文学研究获得文化和美学视角之外的生命力。访谈涉及美国亚裔文学叙事技巧、体例取舍、研究方法、历史与记忆作用、种族研究、华裔文学定位、亚裔共同体等具体问题,为拓展中国语境下的华裔文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蓓章 回归叙事 美国亚裔文学 美国华裔文学
下载PDF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评《美国亚裔文学研究》丛书
18
作者 王羽青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5期130-133,共4页
由郭英剑教授领衔编写的《美国亚裔文学研究》丛书于2018年出版了其中四本,分别为《美国亚裔文学作品选》《美国亚裔文学评论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选》《美国华裔文学评论集》。它们从内容、形式及编写思路方面呈现了“全”“新”“... 由郭英剑教授领衔编写的《美国亚裔文学研究》丛书于2018年出版了其中四本,分别为《美国亚裔文学作品选》《美国亚裔文学评论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选》《美国华裔文学评论集》。它们从内容、形式及编写思路方面呈现了“全”“新”“精”的特点,可谓美国亚裔文学研究发展中里程碑式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英剑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 亚裔文学 华裔文学
下载PDF
美国亚裔文学中的徐志摩形象——以《小脚与西服》《中国珍珠》《从东到西》三部小说为中心
19
作者 唐书哲 《嘉兴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1-26,69,共7页
以《小脚与西服》《中国珍珠》《从东到西》三部美国亚裔文学作品为中心,分析了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塑造的徐志摩形象:在传统与现代间挣扎的冷漠才子、倾心于知识女性的浪漫诗人、胸怀救国之志的浪漫主义者。《小脚与西服》从家族叙事的... 以《小脚与西服》《中国珍珠》《从东到西》三部美国亚裔文学作品为中心,分析了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塑造的徐志摩形象:在传统与现代间挣扎的冷漠才子、倾心于知识女性的浪漫诗人、胸怀救国之志的浪漫主义者。《小脚与西服》从家族叙事的角度,在肯定徐志摩才华和志向的同时,揭示其在婚恋中自私冷漠、缺乏责任心的一面;《中国珍珠》对徐志摩和赛珍珠的爱情传闻进行文学加工,体现了徐志摩对知识女性的尊重和仰慕;《从东到西》秉持男性立场,着重表现徐志摩的风流多情和救国志向。这三个文本中的徐志摩形象丰富了外国文学中的华人形象,解构了美国白人文学中传统刻板化的华人男性形象,有助于外国读者通过徐志摩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徐志摩 《小脚与西服》 《中国珍珠》 《从东到西》
下载PDF
主持人语 美国亚裔文学的时代与社会观照
20
作者 郭英剑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4年第3期5-6,共2页
作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亚裔文学始终与美国社会发展保持密切联系,它不仅反映了亚裔在美国社会的生存状况,也为美国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主题。美国亚裔文学的书写主题非常多样化,涵盖了从种族、文化、历史、家庭、文化传统到... 作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亚裔文学始终与美国社会发展保持密切联系,它不仅反映了亚裔在美国社会的生存状况,也为美国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主题。美国亚裔文学的书写主题非常多样化,涵盖了从种族、文化、历史、家庭、文化传统到性别、性取向等多个方面。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移民在美国社会的经历和困境,也呈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美国亚裔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文学和社会价值,对深入了解亚洲文化、美国文化和跨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性取向 社会观照 跨文化交流 生存状况 价值观 多样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