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8年炮击金门决策内幕
1
作者 廖心文 《瞭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4-37,共4页
1958年炮击金门决策内幕廖心文1958年的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它是一场以军事斗争为表现形式的政治、外交之战。这场斗争“直接对蒋,间接对美”,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过人胆... 1958年炮击金门决策内幕廖心文1958年的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它是一场以军事斗争为表现形式的政治、外交之战。这场斗争“直接对蒋,间接对美”,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过人胆识和智慧。斗争的结果不仅有力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击金门 台湾问题 军事斗争 海峡两岸关系 美国人侵黎巴嫩 最高国务会议 沿海岛屿 战斗转场 台湾回归祖国 自由中国
原文传递
改革·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对外政策(下)
2
作者 杨玉梅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1989年第4期9-11,共3页
赫鲁晓夫时期的对外政策札格拉金:在斯大林之后的1953—1956年期间,出现了实践和理论的突破:一系列冲突获得了和平解决(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结束),最高级接触的确立。苏共20大恢复了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观点。接着又出现了一系列... 赫鲁晓夫时期的对外政策札格拉金:在斯大林之后的1953—1956年期间,出现了实践和理论的突破:一系列冲突获得了和平解决(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结束),最高级接触的确立。苏共20大恢复了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观点。接着又出现了一系列的冲突:在中东,美国入侵黎巴嫩,加勒比海危机。每一个冲突都有可能把世界推向核灾难的边缘。由于对世界发展规律的简单化认识,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结束帝国主义的存在,由此断定第三次世界大战对帝国主义,比对社会主义更危险。尽管社会主义并不想要第三次世界大战(从赫鲁晓夫的某些言论中可以观察到这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世界大战 对外政策 加勒比海危机 代表会议 战争与和平 印度支那战争 安东诺维奇 拉金 勃列日涅夫 美国人侵黎巴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