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战时期埃德加·斯诺手稿文献中的美国信念危机
1
作者 王洁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49-59,共11页
二战后,伴随美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埃德加·斯诺对美国在国际社会充当负责任的大国充满信心。他所信奉的美国信念使他期待美国成为战后世界的解放力量,维护和捍卫世界和平。冷战时期,美国在亚洲的霸权主义行径让斯诺对曾经信奉的... 二战后,伴随美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埃德加·斯诺对美国在国际社会充当负责任的大国充满信心。他所信奉的美国信念使他期待美国成为战后世界的解放力量,维护和捍卫世界和平。冷战时期,美国在亚洲的霸权主义行径让斯诺对曾经信奉的美国信念产生质疑。他建议美国应与中国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探索互利共赢之道,避免升级越战,否则只会作茧自缚。然而,此时斯诺在美国被边缘化,他的建议无法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斯诺的美国信念伴随美国越来越深地介入亚洲事务而逐渐破灭。现有研究强调斯诺对中国的贡献,忽视了冷战时期斯诺反观美国之时所产生的美国信念危机。斯诺的美国信念危机及其为化解该危机所做努力,体现了他对中美共同未来所做的思考与探索,表达出斯诺维护中美共同利益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德加·斯诺 手稿文献 美国信念危机 冷战 中国
下载PDF
《反美阴谋》的美国信念与犹太身份
2
作者 杜鹏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2-75,共4页
《反美阴谋》以反写历史的方式审视美国民族特性,设想了1941年林白成为美国总统,推行反犹政策而导致整个美国的社会动荡,暴露出危机时期美国信念的脆弱性和犹太身份的片面性。这部小说通过讲述犹太族群在反美罪名下的艰难生活,探讨着&qu... 《反美阴谋》以反写历史的方式审视美国民族特性,设想了1941年林白成为美国总统,推行反犹政策而导致整个美国的社会动荡,暴露出危机时期美国信念的脆弱性和犹太身份的片面性。这部小说通过讲述犹太族群在反美罪名下的艰难生活,探讨着"谁是美国人"这一重大问题,肯定了美国信念与族裔身份的结合,透射出作者罗斯对后9/11时代美利坚民族认同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信念 犹太身份 美国民族特性
下载PDF
浅析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文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43-48,共6页
美国国家认同由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ASP)文化和"美国信念"等观点构成,主要反映了WASP文化和欧洲移民的历史认知。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多元文化主义,对美国国家认同构成了严峻挑战,在20世纪末的美国学术界引发了一场"... 美国国家认同由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ASP)文化和"美国信念"等观点构成,主要反映了WASP文化和欧洲移民的历史认知。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多元文化主义,对美国国家认同构成了严峻挑战,在20世纪末的美国学术界引发了一场"文化冷战":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美国国家认同的核心是WASP文化,指责多元文化主义可能导致美国的分裂,而多元文化主义者更强调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受美国保守主义崛起和"9.11"事件的影响,多元文化主义转为低潮,但围绕美国国家认同的争论不会消失。从长远来看,"和而不同"的理念,即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国信念"的共识,也许是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最好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P 美国信念 国家认同 多元文化主义
下载PDF
美国“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及其原因 被引量:5
4
作者 周顺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102,156,共20页
美国“Z世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呈现明显两极化、主体向左的趋势。一方面,这种两极化与两党意识形态、政策立场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两极化也显示出新的代际特征,即鲜明的道德色彩与强烈的对抗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政治认同两极化... 美国“Z世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呈现明显两极化、主体向左的趋势。一方面,这种两极化与两党意识形态、政策立场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两极化也显示出新的代际特征,即鲜明的道德色彩与强烈的对抗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政治认同两极化的原因包括信念激情期的周期性再现、美国大学校园成为政治认同极化的孵化器、安全空间建构与微侵犯观念隔断大学不同政见者的沟通与交流、社交媒体强化“Z世代”同一阵营内部的政治认同等。“Z世代”大学生以“对抗共同敌人”的方式参与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并使投票率创下新高,这成为其政治认同极化公开表达的明证。这一态势引起了专家、学者等的警惕,重建大学校园政治生态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也给未来的中美关系增添了不确定因素,社交媒体的运用将使“Z世代”大学生对华民意更具敌意,受害者心理将使美国舆论在人权等相关问题上对中国持更负面的评价,安全空间防线将使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受到进一步干扰。“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趋势及大学校园政治生态将是评估美国政治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极化 “Z世代”大学生 美国信念
下载PDF
论美国霸权的文化思想根源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建军 王娟 段停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6-39,共4页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与外交政策的结合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特征,影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美国霸权的文化思想根源来自于美国软实力因素中文化价值观的三个方面,即美国的国民特性、美国信念和美国例外论。然而,美国霸权的文化价值观绝不会...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与外交政策的结合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特征,影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美国霸权的文化思想根源来自于美国软实力因素中文化价值观的三个方面,即美国的国民特性、美国信念和美国例外论。然而,美国霸权的文化价值观绝不会超越美国的自我利益,相反成为实现美国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利益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霸权 文化思想根源 美国信念 美国例外论
下载PDF
从新教看美国民族认同的构成
6
作者 李霞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28-130,共3页
塞缪尔.亨廷顿是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学者,他长期致力于文化研究。就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研究,他提出引起激烈争论的文明的冲突理论;就美国范围内的文化研究,他提出美国的民族主义主要是以新教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民族主义,而不是以种族和族群... 塞缪尔.亨廷顿是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学者,他长期致力于文化研究。就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研究,他提出引起激烈争论的文明的冲突理论;就美国范围内的文化研究,他提出美国的民族主义主要是以新教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民族主义,而不是以种族和族群为基础的民族主义。他提倡美国要复兴自己的文化民族主义,以抵抗美国民族在新时代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他的观点一方面尊重了美国的历史和现实,另一方面则可能会为美国国内的宗教原教旨主义推波助流,从而影响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文化民族主义 美国信念 新教
下载PDF
Health beliefs toward lung cancer screening among Chinese American high-risk smokers:Interviews based on Health Belief Model 被引量:2
7
作者 Fang Lei Wei-Ti Chen +2 位作者 Mary-Lynn Brecht Zuo-Feng Zhang Eunice Le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22年第3期378-388,共11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health beliefs toward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among Chinese American high-risk smokers.Methods Guided by the Health Belief Model,semi-structured ind...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health beliefs toward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among Chinese American high-risk smokers.Methods Guided by the Health Belief Model,semi-structured individual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Chinese American high-risk smokers via phone.Additional questionnaires on demographic information,history of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screening were collected via email or phone before the interview,depending on participants’preference.Cont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extract meaningful and significant themes in the dataset.Constant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process coding were used to categorize and code data.Results Data saturation was reached after interviewing 12 participants.Chinese American high-risk smokers perceived a low susceptibility to lung cancer,since they believed various protective factors of lung cancer(e.g.,doing exercise,healthy diet,etc.)reduced their risk of getting lung cancer.All the participants perceived a high severity of lung cancer.They acknowledged lung cancer would have a huge impact on their life.Perceived benefits of lung cancer screening were accurate in most aspects although minor confusions were still noticed among this population.Perceived barriers varied on participants’,physicians’,and institutional levels.High-risk Chinese American smokers had little confidence to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Cues to action for them to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included recommendations from health care providers,support from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and information shared on Chinese-based social media.Conclusions Misconceptions and barriers to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existed widely among Chinese American high-risk smokers.Intervention programs and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promote lung cancer screening among this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Americans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Health belief model Lung neoplasms SMOKERS
下载PDF
Song of praise to faith and hope: On the faith and hope i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被引量:1
8
作者 DING Xu LUO Jian-bo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10期45-48,共4页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tells us a story about Andy Duresne-how he is wrongly sentenced to prison for murdering his wife, moves on his life in the prison and at last wins his freedom. This story gives us encourageme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tells us a story about Andy Duresne-how he is wrongly sentenced to prison for murdering his wife, moves on his life in the prison and at last wins his freedom. This story gives us encouragement to fight to preserve the dignity of human beings,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lif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o keep faith and hope forever. It is faith that redeems h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FAITH HOPE REDEEM
下载PDF
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的困境及其应对 被引量:40
9
作者 林红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41,M0002,M0003,共14页
身份成为政治的议题,古已有之,在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激烈碰撞的21世纪,身份所引发的政治问题更是空前棘手。2016年以来美欧政治剧烈右转,其间身份问题的影响清晰可见。由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西方民主和世界政治的重大影响,深入研... 身份成为政治的议题,古已有之,在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激烈碰撞的21世纪,身份所引发的政治问题更是空前棘手。2016年以来美欧政治剧烈右转,其间身份问题的影响清晰可见。由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西方民主和世界政治的重大影响,深入研析美国政治背后的身份困境显得格外重要。在美国,自由主义左翼倡导多元身份政治,主张差异性文化权力,标榜“个性即政治”并推动一系列平权政策的出台。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不断显露,多元身份政治逆向诱发了一种白人身份政治,进而演化为一股右翼民粹主义浪潮。美国知识精英为解救自由民主的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方案与设想,但是,无论是亨廷顿的“美国信念”,还是福山的“信念式国家认同”,在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的对抗之中,都未能真正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政治 国家认同 美国信念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解构“我们”的神话——《屈服》对后“9·11”美国国家特性的再思考
10
作者 聂祝琳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1年第3期75-84,共10页
艾米·沃德曼的处女作《屈服》是美国后"9·11"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虚构"9·11""归零地"纪念馆匿名竞稿风波,通过聚焦创伤阴影下纪念馆评审团的内部争议,背离美国信念的遇难者家属等级划... 艾米·沃德曼的处女作《屈服》是美国后"9·11"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虚构"9·11""归零地"纪念馆匿名竞稿风波,通过聚焦创伤阴影下纪念馆评审团的内部争议,背离美国信念的遇难者家属等级划分,以及美国穆斯林主人公在"恐伊症"症候下的身份认同困境,解构了后"9·11"时代"我们"的神话,对主流话语阐释的美国国家特性的霸权性、虚伪性与排外性展开了批判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 美国国家特性 创伤 美国信念 恐伊症
原文传递
文明的回归:玛丽莲·罗宾逊“对话经典”的文学主张与实践
11
作者 于倩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0-27,共8页
玛丽莲·罗宾逊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她的小说作品已经进入了当代美国文学经典行列。罗宾逊主张重回美国文学源头,关注个人和国家身份建构,强调文学的民族性特征。通过文学创作检视盎格鲁-新教"美国信念"和传承十... 玛丽莲·罗宾逊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她的小说作品已经进入了当代美国文学经典行列。罗宾逊主张重回美国文学源头,关注个人和国家身份建构,强调文学的民族性特征。通过文学创作检视盎格鲁-新教"美国信念"和传承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是罗宾逊"对话经典"的两大重要手段。罗宾逊的文学创作呼应了当前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强化国民认同的潮流,引导读者和一批美国新一代作家关注美国文学经典主题的现实意义,对美国文学的新人文主义转向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莲·罗宾逊 盎格鲁-新教“美国信念 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