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战前期美国海外社会形象塑造——以劳工、女性与黑人群体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腾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冷战前期,鉴于苏联对阶级、性别和种族话语的颠覆性阐述以及世界舆论的强烈批判,美国政府非常重视自我生活方式的输出和社会形象的塑造。在对外宣传中,美国以劳工、女性和黑人群体为重点,向海外受众塑造了"富足"而"自由&... 冷战前期,鉴于苏联对阶级、性别和种族话语的颠覆性阐述以及世界舆论的强烈批判,美国政府非常重视自我生活方式的输出和社会形象的塑造。在对外宣传中,美国以劳工、女性和黑人群体为重点,向海外受众塑造了"富足"而"自由"的劳工、"平凡"而"优雅"的女性和"持续迈向平等"的种族关系三组典型形象,藉此呈现出一幅"多元而有共识"的美国社会图景,凸显"美国生活方式"赋予其积极的人生意义。这种社会形象修辞,由于服从冷战的需要而被美国官方加以精心剪裁,因而沦为神化"美国生活方式"和解构共产主义制度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冷战史 美国海外形象塑造 美国生活方式” 劳工·女性·黑人群体
下载PDF
历史研究中的“档案”与档案研究中的“历史”——简评《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年)》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华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9年第7期12-16,共5页
同中国史研究相比,目前国内(也许对任何国家相关学者而言都是如此)世界史研究最让学者们挠头的,一是在资料尤其是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二是资料必须首先认真翻译后才能加以利用。可信的汉译档案资料的相对缺乏,成... 同中国史研究相比,目前国内(也许对任何国家相关学者而言都是如此)世界史研究最让学者们挠头的,一是在资料尤其是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二是资料必须首先认真翻译后才能加以利用。可信的汉译档案资料的相对缺乏,成为目前阻碍中国世界史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相关研究持续向前推进的主要因素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沈志华教授、杨奎松教授精心筹划多年,收集、整理、翻译并出版的大型资料丛书《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以下简称《档案》),不仅就资料的全面性而言可以说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对很多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取得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国际 美国 解密档案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