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代美国华人文学的多重面向——以白先勇、聂华苓、严歌苓、哈金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5-20,共6页
美国华人文学由英文文学和华文文学两大部分组成。文章以白先勇、聂华苓、严歌苓、哈金的创作为例,对第一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英文文学和华文文学的呈现形态、各自特点和价值成就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说。
关键词 第一代美国华人文学 白先勇 聂华苓 严歌苓 哈金
下载PDF
空间理论视阈下的美国华人文学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晓惠 《文学与文化》 201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兴起于20世纪末的空间理论吸收了地理、社会、建筑、文化等多领域的理论资源,为空间理论切入美国华人文学提供了多种可能和丰富的阐释空间:文本中的地志空间成为作家身份认同诉求的表征方式;华裔的唐人街书写具有浓烈的政治文化内涵,成... 兴起于20世纪末的空间理论吸收了地理、社会、建筑、文化等多领域的理论资源,为空间理论切入美国华人文学提供了多种可能和丰富的阐释空间:文本中的地志空间成为作家身份认同诉求的表征方式;华裔的唐人街书写具有浓烈的政治文化内涵,成为华裔美国人构建族裔属性的社会文化资源和身份能指;美国华人文本在叙事结构上做出多种空间性探索;"第三空间"成为美国华人文学的书写策略和身份认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理论 美国华人文学 地志空间 空间形式 第三空间
下载PDF
从“放逐”到“融入”——美国华人文学的一个主题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钱虹 《华文文学》 2007年第4期45-51,共7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留学生'以其较为特殊的双重身份和文化背景,在北美'新大陆'开辟了一个华文文学的书写空间.此后,关于中国人'放逐'、'流浪'的酸楚与文化疏离的痛苦,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和冲突中...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留学生'以其较为特殊的双重身份和文化背景,在北美'新大陆'开辟了一个华文文学的书写空间.此后,关于中国人'放逐'、'流浪'的酸楚与文化疏离的痛苦,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和冲突中'自我'的丧失与寻找,便成了60年代以后美华作品的文学母题之一.从 白先勇、於梨华、丛懋、水晶到张系国、李黎、吉铮、保真等,无不以其充满流亡、放逐意识,孤独、陌生的异域感和回忆故土的汉语书写,努力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华文天地,反复演绎着美华文学60年代-70年代的共同主题.然而,自80年代后期始,美华文学中的'留学生'文学主题等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图从语 言书写、文学主题、文化意识、美学风格等侧面,勾勒这一主题发生从'放逐'到'融入'的变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人文学 文学主题 文化意识 美学风格
下载PDF
商文学:美国华人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第2期94-98,共5页
商文学指以描写商业或商人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里,商人代替以往的武将、主教、知识精英等成为新的时代英雄,商场也许成为了最好的人性与现代性展台,商文学及其研究也因此日渐兴盛。在全球化语境下,那些跨越多种文... 商文学指以描写商业或商人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里,商人代替以往的武将、主教、知识精英等成为新的时代英雄,商场也许成为了最好的人性与现代性展台,商文学及其研究也因此日渐兴盛。在全球化语境下,那些跨越多种文化身份的商人最具时代特征,分析、反思他们的文学呈现也就具有了独特的意义。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美国华人商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中尤具典型性。本文指出了这一新的研究视角的当下意义,并尝试提出美国华人商文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指出形象学、跨文明比较、族裔散居等研究范式的可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 文学 美国华人文学
下载PDF
华裔美国文学·美国华文文学·美国华人文学·旅美华人文学
5
作者 向忆秋 《华文文学》 2008年第5期54-59,共6页
文章提出了"旅美华人文学"研究范畴.在对学界认可的"华裔美国文学"、"美国华文文学"进行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华人文学",重点对"旅美华人文学"进行了意义界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华文文学 美国华文文学 美国华人文学 旅美华人文学
下载PDF
美国华人文学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想象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晶 蒋金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0,共6页
美国华人具有跨越中西的双重文化视野和双重文化传统,"中国"既是他们在血缘和文化上遥远的原乡,也是他们在美国本土文化影响下想象的"他者"。美国华人文学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其实质也是华人作家在自我与他者... 美国华人具有跨越中西的双重文化视野和双重文化传统,"中国"既是他们在血缘和文化上遥远的原乡,也是他们在美国本土文化影响下想象的"他者"。美国华人文学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其实质也是华人作家在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等多重二元关系的对立与交融中对中国所做的文学想象和欲望投射,具有典型的形象学研究的意义。从地理中国、文化中国和族群中国三个层面对美国华人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梳理和解析,我们不难看到华人文学想象背后复杂的社会生存境遇和文化认同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人文学 中国形象 生存境遇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不同的情感:美国华人文学作品中的东西大铁路书写(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尹晓煌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1,共12页
本文旨在分析19世纪美国华人作家对横贯美国的东西大铁路之描述及其文学情感。其时,美国社会主流文学和艺术作品展现的铁路和火车,通常象征着进步和工业化,但在华人移民和中国访客眼中,它们却代表着不同的图景。与美国白人移民体验到的... 本文旨在分析19世纪美国华人作家对横贯美国的东西大铁路之描述及其文学情感。其时,美国社会主流文学和艺术作品展现的铁路和火车,通常象征着进步和工业化,但在华人移民和中国访客眼中,它们却代表着不同的图景。与美国白人移民体验到的那种对改善自身命运之期盼相比,华人在其追求"金山梦"的过程中,遭遇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在美国生活中经历的异化和失望,与那些乐观的"大熔炉"观念之宣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鉴于此,作为美国华人移民情感之再现,华人文学作品展现的东西大铁路及其相关主题,为族裔研究学者百年之后得出的美国从来就非"大熔炉"这一历史结论,增加了人文解读和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人文学 集体记忆 (美国)东西大铁路 华人移民
原文传递
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的意义、局限与进阶路向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157,共9页
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对世界华人文学发展、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形象传播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其所体现的现代跨文化意义、身份皈依感的诗性审美探索,以及基于超验性体验的中国文化传播,使其成为世界华文创作的一支劲旅。... 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对世界华人文学发展、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形象传播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其所体现的现代跨文化意义、身份皈依感的诗性审美探索,以及基于超验性体验的中国文化传播,使其成为世界华文创作的一支劲旅。但作为一种“他者”语境的流散写作,美国华人的新移民创作也存在早期作品写作主题单一、“淘金者文学”功利心态的文学表达、“非母语”写作中“中国想象”的记忆落差与本土生活的隔膜等局限。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新移民作家需要直面自己的创作局限,在全球化时代选择好进阶路向,迈过“两栖文化”门槛,将民族文化语境难题消弭在跨文化创作的历史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语境 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 中国形象传播
下载PDF
美国华人英语文学中的中国书写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春梅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3-38,共6页
本文在美国华人英语文学的范围内,分析了"中国书写"的影响因素、主要类型以及特点与趋势。中国书写是检测美华文学的一个重要尺度,反映出不同时期作家的文化身份,勾勒出美国华人英语文学逐渐成熟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美国华人英语文学 中国书写 文化身份
下载PDF
美国华人新移民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叙事
10
作者 唐书哲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4-80,共7页
美国华人新移民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叙事有如下特点:首先,它表现出明显的地方色彩,作家通过对地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写搭建了记忆的参照框架,通过文学创作在精神上回归故国。在语言文化上,作家通过文化翻译形成了一种带有族裔色彩的英语,... 美国华人新移民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叙事有如下特点:首先,它表现出明显的地方色彩,作家通过对地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写搭建了记忆的参照框架,通过文学创作在精神上回归故国。在语言文化上,作家通过文化翻译形成了一种带有族裔色彩的英语,既迎合了多元文化主义对差异的追求,又对标准英语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行了辖域化处理。在主题上,它探讨人生的荒诞无奈、社会转型时期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战争与人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作家在西方语境下用启蒙现代性中工具理性和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反观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自我东方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人新移民英语文学 中国叙事 地方色彩 文化翻译 “普适”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