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翻译与书写意指:美国华裔文学杂合文本背后的象征性权力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海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9-55,共7页
美国华裔作家借用多样的中国文化元素,用英语表述其在美国生存体验和精神状态的跨文化创作,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翻译"的实践行为。在"文化翻译"的实践中,他们自然担当起文化译者的职责,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对中国... 美国华裔作家借用多样的中国文化元素,用英语表述其在美国生存体验和精神状态的跨文化创作,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翻译"的实践行为。在"文化翻译"的实践中,他们自然担当起文化译者的职责,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对中国并没有亲临体验的实际经历,只是少数有过短暂的回国寻根之旅。因此,他们对中国了解和认知不可避免地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面纱,但他们为什么还要执意充当中国文化的翻译者和诠释者呢?他们的"文化翻译"杂合文本背后隐藏的象征性权力:话语权的争夺、"解殖民"做出的努力和混合杂糅身份的塑造,可予以解释和说明他们的书写意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杂合文本 文化翻译 话语权 身份
下载PDF
以《喜福会》汉译为例来试析华裔美国文学汉译杂合翻译 被引量:2
2
作者 范茗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104-105,共2页
近些年来,华裔美国文学范围成为了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涵盖着文学主题的研究和美国文化的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本质量各有不同,但是数量有限,因此,具有研究价值也是各有取向。以《喜福会》汉译为例,这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 近些年来,华裔美国文学范围成为了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涵盖着文学主题的研究和美国文化的研究。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本质量各有不同,但是数量有限,因此,具有研究价值也是各有取向。以《喜福会》汉译为例,这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也是他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论文以《喜福会》汉译为例,针对华裔美国文学汉译杂合翻译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汉译 华裔美国文学 汉译翻译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杂合研究——以谭恩美《接骨师的女儿》为例
3
作者 聂咏华 《文教资料》 2021年第6期25-29,共5页
本文概述杂合研究和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作品的特点,以《接骨师的女儿》为例,从该作品中汉字、拼音、洋泾浜英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情况入手,分析原文杂合的语言和文化的特点,以及原文杂合的社会政治功能。
关键词 美国华裔英语文学 原文
下载PDF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书写 被引量:2
4
作者 蒲若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纵观西方思想史上对于共同体的定义与诠释,可以看到其由共善、普爱、有序、和谐的“有机体”的建构到对“无效的共同体”的质疑和解构——这与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书写具有相似性。170多年来,华裔美国文学的共同体书写走过了从家庭... 纵观西方思想史上对于共同体的定义与诠释,可以看到其由共善、普爱、有序、和谐的“有机体”的建构到对“无效的共同体”的质疑和解构——这与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书写具有相似性。170多年来,华裔美国文学的共同体书写走过了从家庭到族群,从关怀自我到关怀自然及宇宙的逐渐开放的历程,其文化主张也经过了从“文化民族主义”到“多元文化主义”到“世界主义”的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华裔美国文学中共同体的建构要素,依然在于族裔性的彰显、混杂的语言策略与杂糅性文化身份观的表达,其最大的特色是中美文化彼此包容、彼此吸纳过程中的和合与共。这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参照和启示意义:我们只有秉持平等、开放的态度,彼此尊重、包容,才能共存共赢,携手缔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共同体 共生
下载PDF
从文化碰撞、文化认同到文化杂糅——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重构 被引量:5
5
作者 薛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2-113,共2页
"文化身份"是华裔美国文学永恒的主题。从雷庭招和赵健秀到汤亭亭和谭恩美,再到任碧莲和伍慧明,华裔美国文学作家都对文化身份问题给以了不同的解答,华裔美国文学诉求经历了从文化碰撞、认同到杂糅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碰撞 文化认同 文化
下载PDF
华裔美国文学文本解构与意义建构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陈燕琼 《科技资讯》 2017年第34期140-141,共2页
传统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机械训练过多、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过少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学生学科知识面的扩展、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因此笔者在该课程中引入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旨在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文学史知识的做法,强化学生... 传统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机械训练过多、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过少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学生学科知识面的扩展、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因此笔者在该课程中引入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旨在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文学史知识的做法,强化学生对英语文学文本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该实践研究搭建起了华裔作者群—中国读者群—高级英语课程意义构建—华裔美国文学文本解构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华裔美国文学文本的阅读,学生们体会到其中中国文化的历史与再现,进而提高其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高级英语 文本解构 意义建构
下载PDF
从《喜福会》译本看杂合文本的翻译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晓璐 王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7期113-114,130,共3页
《喜福会》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由于作者的双语能力和双重文化背景使该作品具有杂合的特点。从语言杂合的角度分析了程乃姗译本和田青译本的特点,认为此类文学作品应以异化翻译,保留原文本特色为佳。
关键词 《喜福会》 华裔文学 异化
下载PDF
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小说的文本特征及汉译新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章艳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335-346,共12页
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小说以华裔美国人的视角写华裔美国人的生活,文本中英汉两种语言、中西两种文化交织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杂合性和多元性。这一文本特征带来了此类文本汉译的新问题——杂合语言的翻译、从英语译成汉语后的语内翻译以及文... 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小说以华裔美国人的视角写华裔美国人的生活,文本中英汉两种语言、中西两种文化交织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杂合性和多元性。这一文本特征带来了此类文本汉译的新问题——杂合语言的翻译、从英语译成汉语后的语内翻译以及文本总体风格翻译所遭遇的障碍,从现有的译本来看,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关注这些问题对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翻译理论研究、当代中国小说英译以及华裔英语文学汉译都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英语小说 语言 语内翻译 风格翻译
下载PDF
论美国华裔女性写作的文类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心莲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女性写作 文类 美国华裔 “期待视野” 文学文本 文学作品 分类学 托多罗夫
下载PDF
论戏剧翻译中的杂合问题——兼论《茶馆》的两个英译本
10
作者 黄芳 胡燕娜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54-58,共5页
戏剧翻译的目的有两个:作为文学文本和作为演出文本。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目的导致译者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显然也是不同的,即产生了剧本翻译应向剧作者靠拢还是向目的语观众、读者靠拢的争论。本文突破戏剧翻译中这种二元对立的翻译思想,指... 戏剧翻译的目的有两个:作为文学文本和作为演出文本。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目的导致译者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显然也是不同的,即产生了剧本翻译应向剧作者靠拢还是向目的语观众、读者靠拢的争论。本文突破戏剧翻译中这种二元对立的翻译思想,指出杂合思想的运用有助于在英语国家弘扬中国经典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文学文本 表演文本
下载PDF
互文角度下华裔文学回译问题研究
11
作者 马赛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7期182-183,共2页
该文基于互文理论,通过对比分析美籍华裔文学《喜福会》的不同中译本,论证了互文理论对于华裔文学回译问题所具有的借鉴意义。从互文观点,如源语与译语的对话、文本的相互联系与补充、互文指涉关系等分析如何在回译过程中更好地解决华... 该文基于互文理论,通过对比分析美籍华裔文学《喜福会》的不同中译本,论证了互文理论对于华裔文学回译问题所具有的借鉴意义。从互文观点,如源语与译语的对话、文本的相互联系与补充、互文指涉关系等分析如何在回译过程中更好地解决华裔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如拼音插入语、非标准化英语、中国传统饮食与文化习俗等中西语言与文化杂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理论 华裔文学 回译 语言与文化
下载PDF
历史的另类文本──论黄运基的长篇小说《奔流》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中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黄运基 华裔美国文学 主流文化 华人形象 文本 歧视行为 成人社会 文化记忆 文化身份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铁路华工叙事的“后记忆”建构——兼与同类主题的华人历史文本比较
13
作者 易淑琼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6-176,共11页
基于新历史主义批评关于文学与历史关系的认知,文章以华裔作家汤亭亭《中国佬》、徐忠雄《天堂树:一个华裔美国家族四代的故事》两部有自传性的获奖小说为例,分析其中关于横贯美国大陆铁路筑路华工的文学叙事。两部风格不同的小说以后... 基于新历史主义批评关于文学与历史关系的认知,文章以华裔作家汤亭亭《中国佬》、徐忠雄《天堂树:一个华裔美国家族四代的故事》两部有自传性的获奖小说为例,分析其中关于横贯美国大陆铁路筑路华工的文学叙事。两部风格不同的小说以后现代叙事艺术将碎片化历史和文学想象编织融合,透过家族“小历史”形成与美国正典叙述相对抗的铁路华工史,重塑华工作为追梦人的英雄个体形象,重建与华裔先祖的联系,疗愈因种族歧视造成的华裔后代关于先祖的创伤性“后记忆”。铁路华工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以同题异构的方式,共同抵抗和改写美国社会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铁路华工叙事 “后记忆” 后现代叙事 历史文本
原文传递
论汤亭亭小说中文化系统对华裔男性身份的影响
14
作者 黄芙蓉 虞建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年第1期320-324,共5页
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中的民权运动风起云涌,各种哲学思潮和文学批评理论相继涌现,少数族裔文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华裔美国文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并在过去几十年中,成为不可忽视的文本和新生力量。
关键词 汤亭亭 华裔美国文学 性身份 少数族裔 民权运动 身份建构 华裔作家 文化多元化 双重文化 文本形式
下载PDF
基于霍米·巴巴杂糅理论的中国英语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鹭 吴庆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91-92,共2页
美国华裔作家在创作中大量运用杂糅语言,包括中国英语词汇、句法和修辞,把中国元素渗入作品中,从而生成了后殖民理论大师霍米.巴巴所阐述的"第三空间",在解构美国文化霸权的同时,重塑了自身的文化身份。
关键词 霍米·巴巴 中国英语 美国华裔文学
下载PDF
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的错置——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男性沙文主义解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文书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本文在女性主义批评对华裔美国男性作家男性沙文主义的性别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性别歧视背后所潜含的民族主义意图,勾画出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华裔美国文学发端时期男性文本中所张扬的华裔美国文化民族主义蜕变为男性沙文主义的轨迹。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女性主义批评 男性文本 发端 男性作家 本土 七十年 批判 张扬 时期
原文传递
回归文本——美国华裔小说基本元素分析
17
作者 罗明礼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1,共5页
随着华裔文学,特别是华裔美国文学在国际上影响的加强,近年来国内的华裔文学研究越来越受重视。自我国高校第一个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于2003年1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正式成立以来,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在国内如火如荼。对于什么... 随着华裔文学,特别是华裔美国文学在国际上影响的加强,近年来国内的华裔文学研究越来越受重视。自我国高校第一个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于2003年1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正式成立以来,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在国内如火如荼。对于什么是华裔美国文学?笔者根据吴冰教授在《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中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元素分析 回归文本 美国文学研究 华裔美国文学 小说 华裔文学 大学英语
原文传递
Resistance,Absorption,Hybridity and Reconstruction:On Chinese-American Culture in Chinese-American Women Writers’ Literary Texts
18
作者 LIU Yi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 2010年第1期104-110,共7页
本文选择了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四位最具代表性反映美国华裔生活史的文学文本,以文化研究的学术范式对其再现的华裔文化进行了研究。文章借助了多种理论资源来分析各种文化现象,而其中轴则是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论和葛兰西的... 本文选择了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四位最具代表性反映美国华裔生活史的文学文本,以文化研究的学术范式对其再现的华裔文化进行了研究。文章借助了多种理论资源来分析各种文化现象,而其中轴则是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论和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探析美国华裔文化的族裔性。文章对美国华裔文化的总体面貌、特色和发展轨迹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华裔文化对白人主流文化既拒抗、又吸纳,呈现为一种复杂纠结的"谈判"关系,同时,它因时代和人群的不同而呈现出许多的差异,而四位女作家的表征则生动地反映了美国华裔历史和文化巨变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主流文化 文化研究 理论资源 汤亭亭 黄玉雪 生活史 谭恩美 文学文本 学术范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