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新离散空间的建构——论美国华裔诗歌中的“在路上”母题 被引量:2
1
作者 宋阳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4-50,共7页
美国华裔诗歌刻画了迁移、流亡和旅行三种主要的"在路上"行为。它们反映了华裔充满动态感和流动性的生活空间,是对离散群体的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同时,"在路上"母题常流露着空间错置感,它始终围绕着家园这一中心... 美国华裔诗歌刻画了迁移、流亡和旅行三种主要的"在路上"行为。它们反映了华裔充满动态感和流动性的生活空间,是对离散群体的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同时,"在路上"母题常流露着空间错置感,它始终围绕着家园这一中心话题并逐渐演化出了两个紧密联系又判然不同的两个主题:"路为(wèi)家"——为了家园而"在路上"和"路为(wéi)家"——以脚下的路为家园。在离散经历的催化下,有着悠久文学传统和深远影响的西方文学"在路上"书写迸发出了别样的光彩与神韵,成为一种全新的离散空间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路上”母题 美国华裔诗歌 离散空间
下载PDF
论美国华裔诗歌的节奏操控
2
作者 宋阳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49-52,共4页
以美国华裔诗歌的节奏为研究对象,从音步和断续的格律角度探究华裔诗人的节奏操控手法及目的。通过控制音步、断续等因素的数量及位置,华裔诗人使诗篇的节奏产生了反复吟唱、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快慢徐急总相宜的"音效效果"... 以美国华裔诗歌的节奏为研究对象,从音步和断续的格律角度探究华裔诗人的节奏操控手法及目的。通过控制音步、断续等因素的数量及位置,华裔诗人使诗篇的节奏产生了反复吟唱、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快慢徐急总相宜的"音效效果",并与诗篇的描写对象及主题思想达成和谐、丝丝契合,成为一首首吟唱族裔情感、讲诉族裔故事的"黄色布鲁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诗歌 节奏 音步 断续
下载PDF
美国华裔诗歌下本土饮食文化的食物意象
3
作者 宋阳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253-257,共5页
以美国华裔诗歌中的食物意象为研究对象,剖析在美国本土生存经验的影响与作用下,华裔饮食文化的特点,探究其与原有的中华文化记忆的偏差,以及文化记忆发生偏差的方式与原因。在研究美国华裔诗歌食物意象的基础上,解析其中折射的美国华... 以美国华裔诗歌中的食物意象为研究对象,剖析在美国本土生存经验的影响与作用下,华裔饮食文化的特点,探究其与原有的中华文化记忆的偏差,以及文化记忆发生偏差的方式与原因。在研究美国华裔诗歌食物意象的基础上,解析其中折射的美国华裔本土生存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诗歌 本土生活经验 食物意象 生存体验 饮食文化
下载PDF
英语语法变异下的族裔主题前景化——论美国华裔诗歌中的字母大写逆用现象
4
作者 宋阳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46-53,共8页
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中大写字母逆用的现象,从诗与画的跨学科视角体现了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中的超越传统英语诗歌书写常规的语言变异。大写字母的逆用不仅丰富了诗篇的表意能力,更是华裔诗人"言志"的一个有效又奇妙的途径:或是强化... 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中大写字母逆用的现象,从诗与画的跨学科视角体现了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中的超越传统英语诗歌书写常规的语言变异。大写字母的逆用不仅丰富了诗篇的表意能力,更是华裔诗人"言志"的一个有效又奇妙的途径:或是强化"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篇主题、或是前景化饱受身心分裂痛苦的华裔"残破者"形象、或是突出历代离散个体的心路历程、或是放大美国社会中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依旧存在的现实。通过大写字母逆用的书写变异,华裔美国诗歌获得了常规语言无法企及的空间美感与艺术表现力。华裔美国英语诗歌通过书写变异来书写变异人生,实现了画面美感与族裔情感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诗歌 字母大写逆用 族裔主题 书写变异
下载PDF
论文化记忆下的美国华裔诗歌嫁接文化再现
5
作者 熊赛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7-102,共6页
美国华裔诗歌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处于被"边缘化"状态。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从语码嵌入、意象表征、诗体模仿、历史追溯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诗歌表现方式,再现美国华裔诗人文化记忆维度下文化嫁接过程中的文化叠... 美国华裔诗歌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处于被"边缘化"状态。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从语码嵌入、意象表征、诗体模仿、历史追溯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诗歌表现方式,再现美国华裔诗人文化记忆维度下文化嫁接过程中的文化叠层、远渡寻根、空间错置、自我认同和身份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诗歌 文化记忆 嫁接文化
下载PDF
美国华裔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山水情怀”的追慕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叶秋 邹丽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9期102-104,共3页
以隐逸和超拔为内核的"逍遥自由主义"精神追求与"修齐治平"的儒家伦理政治使命之间的张力深深楔入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结构中。通过主体在山水诗歌文本中的虚位处理,透射出他们对人生、政治、时代的藩篱进行审美... 以隐逸和超拔为内核的"逍遥自由主义"精神追求与"修齐治平"的儒家伦理政治使命之间的张力深深楔入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结构中。通过主体在山水诗歌文本中的虚位处理,透射出他们对人生、政治、时代的藩篱进行审美超越的情怀。深陷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和危机,美国华裔诗人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山水情怀的文学想象,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去寻求思想资源,使东方文化精神在跨文化的场域中获得新的艺术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 山水情怀 审美超越
下载PDF
跨文化的语言嬉戏与离散身份书写--论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中的汉语语码嵌入 被引量:7
7
作者 蒲若茜 宋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6-151,158,共7页
本文以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为研究对象,在语码层面上对诗歌中的汉语嵌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四种主要形式的汉语语码嵌入:符号对等、翻译、拼音和汉字。汉语语码嵌入的现象反映了美国华裔深藏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华裔群体在异质文化语境... 本文以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为研究对象,在语码层面上对诗歌中的汉语嵌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四种主要形式的汉语语码嵌入:符号对等、翻译、拼音和汉字。汉语语码嵌入的现象反映了美国华裔深藏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华裔群体在异质文化语境中错置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造成了离散主体的迷失。面临这种困境,华裔诗人根据文化记忆所具有的重构能力,将象征文化记忆的汉语与现实语境中代表本土经验的英语进行结合、改写,建构出了独特的离散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英语诗歌 汉语语码 文化记忆 错置 离散主体
下载PDF
跨文化互动中的华裔美国诗歌创新——李立阳诗作“中国式吃”描写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春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43-148,共6页
北美丰富的亚裔诗歌作品一方面为我们理解散居在海外的亚裔人士的生活和经历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为我们审视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华裔美国诗人李立阳的作品在美国获得多个文学奖项,他的诗作内容丰富,写作手法细腻。作... 北美丰富的亚裔诗歌作品一方面为我们理解散居在海外的亚裔人士的生活和经历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为我们审视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华裔美国诗人李立阳的作品在美国获得多个文学奖项,他的诗作内容丰富,写作手法细腻。作为跨文化跨国境的写作形式,他的诗歌体现了侨民在异国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情感。部分评论家将他的作品进行民族中心主义来解读,仅重视李立阳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这既违背了诗人创作的本意,也使其诗文的解读狭隘化。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诗人在对"中国式的"吃和吃食的描写中,将多种文化传统进行汇合并重新定位,使种族印记无形化,从而实现了对华美诗文文体模式的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诗歌 李立阳 吃食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华裔美国诗歌鸟瞰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子清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9,共5页
和美国黑人的诗歌相比,华裔美国诗歌的历史并不长,亚裔/华裔美国诗歌形成气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围绕华裔美国诗歌的种种问题(一般来说,也许是种族性的文学建构)可以被概括为两方面的矛盾,但无论怎样,我们都承认华裔诗人或作家的艺术个... 和美国黑人的诗歌相比,华裔美国诗歌的历史并不长,亚裔/华裔美国诗歌形成气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围绕华裔美国诗歌的种种问题(一般来说,也许是种族性的文学建构)可以被概括为两方面的矛盾,但无论怎样,我们都承认华裔诗人或作家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趣味与他们族裔意识的强弱不无关联,而他们族裔意识的强弱,一般说来,又与他们的血统和出身不无关联。华裔诗人或作家群体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文化环境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地常变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诗歌 华裔诗人 种族性
下载PDF
华裔美国英语诗歌:概况、研究现状与问题
10
作者 宋阳 《华文文学》 2011年第4期66-71,共6页
随着"民权运动"和"泛亚运动"的兴起,华裔美国诗歌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诞生了李立扬、宋凯西、陈美玲等一批优秀华裔诗人。目前,华裔美国英语诗歌的研究虽诞生了相关的诗选集、研究著作和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但在华... 随着"民权运动"和"泛亚运动"的兴起,华裔美国诗歌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诞生了李立扬、宋凯西、陈美玲等一批优秀华裔诗人。目前,华裔美国英语诗歌的研究虽诞生了相关的诗选集、研究著作和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但在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所占的比例极小,被三重边缘化。而且,现有研究多是在亚裔或少数族裔文学大背景下进行,亚裔和少数族裔的共性难免掩盖了华裔文学独特的艺术特色。同时,简单的译介、诗评过多,对诗歌的文学审美的研究不足。华裔美国英语诗歌是文学性与族裔性结合的完美典范,华裔美国诗歌中文学审美与族裔追寻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为华裔美国文学及批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英语诗歌 概况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下载PDF
局外人的不安与愤怒——试论当代美国华裔女诗人的创作
11
作者 顾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1-93,共3页
在当代美国华裔诗歌界,女诗人的表现非常突出,这些华裔女诗人有的是第一代移民(如林玉玲、陈美玲),有的是土生华裔(如林小琴、朱丽爱),有的是华裔和其他亚裔、欧裔的混血儿(如吴淑英、宋凯西及张粲芳、白萱华),但不管她们个人的成长经... 在当代美国华裔诗歌界,女诗人的表现非常突出,这些华裔女诗人有的是第一代移民(如林玉玲、陈美玲),有的是土生华裔(如林小琴、朱丽爱),有的是华裔和其他亚裔、欧裔的混血儿(如吴淑英、宋凯西及张粲芳、白萱华),但不管她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如何,独特的中美双文化背景赋予了她们双重意识和视角。在面对来自美国主流社会和文化的歧视和压力时,她们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作为局外人的不安、焦虑与愤怒。她们诗歌中体现出的中国文化传统与族裔性,既是她们区别于美国主流文化和其他诗人的标志,又是造成这种紧张情绪的原因之一,而女性诗人的身份,更是让她们在面对主流文化时多了几分边缘意识与危机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诗歌 族裔性 不安 愤怒
下载PDF
“温和的女性主义”:华裔美国诗人陈美玲的中国传统女性观
12
作者 张跃军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5,112,共6页
当代华裔美国诗人陈美玲的诗歌创作立足于个人和家庭经验,其“温和的女性主义”有别于美国当代诗人和理论家里奇的激进立场,弘扬温柔敦厚、隐忍坚韧的中华传统女性美德。其笔下的华人女性恪守传统,以中华文化实现对于美国同化的制衡。... 当代华裔美国诗人陈美玲的诗歌创作立足于个人和家庭经验,其“温和的女性主义”有别于美国当代诗人和理论家里奇的激进立场,弘扬温柔敦厚、隐忍坚韧的中华传统女性美德。其笔下的华人女性恪守传统,以中华文化实现对于美国同化的制衡。她们积极平衡美国与中国、历史与现实,努力克服性别和族裔劣势,争取身份认同。陈美玲“温和的女性主义”丰富了美国性的内涵,有助于强化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多元性,同时针对激进的女性主义提供了来自中国的借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美玲 温和的女性主义 华裔美国诗歌 中华传统
下载PDF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13
作者 张春敏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1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诗画渊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古至今,对诗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的探讨未曾间断,反而历久弥新。美国华裔诗人李立扬出身于中国显赫家族,深受中国文化熏陶。他的诗歌极具画面感,蕴含着中国画美学思想,尤其在色彩运用上,李立扬继承了中国画... 诗画渊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古至今,对诗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的探讨未曾间断,反而历久弥新。美国华裔诗人李立扬出身于中国显赫家族,深受中国文化熏陶。他的诗歌极具画面感,蕴含着中国画美学思想,尤其在色彩运用上,李立扬继承了中国画以墨代色的传统,其诗歌中展现的色彩也多是水墨之色;其用色之法体现了华裔美国人在纷繁复杂的异国别样的心境以及多样化的情绪表达。李立扬以墨色写花,书写华裔女性温婉坚韧的气质;以墨色写情,勾勒华裔含蓄隽永的爱情,他利用中国画的技法在无色中绽放彩色,使其诗歌产生独特的视觉美感,从而传达华裔群体绵长坚韧的生命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立扬 诗画同源 中国水墨画 墨色 华裔美国诗歌
下载PDF
华裔美国诗歌与中国古诗之互文关系探微——以陈美玲诗作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蒲若茜 李卉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70,共13页
本文以华裔美国女诗人陈美玲的诗作为例,探讨华裔美国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互文关系,解读陈美玲诗作或直接引用、或呼应、或翻译、或戏仿中国古诗的意义:诗人是情之所至,回归母国文化传统,还是有意使用中国文化符码,以彰显自己的族裔身... 本文以华裔美国女诗人陈美玲的诗作为例,探讨华裔美国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互文关系,解读陈美玲诗作或直接引用、或呼应、或翻译、或戏仿中国古诗的意义:诗人是情之所至,回归母国文化传统,还是有意使用中国文化符码,以彰显自己的族裔身份?其与华裔美国文学的书写传统有怎样的契合与疏离?本文指出,以陈美玲为代表的华裔美国诗人所选择的双语互文的创作方式,既受到母国和居住国双重文学、文化传统的影响,更是诗人的自主选择,而这种选择的背后,依然纠结着美国少数族裔的身份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诗歌 中国古诗 文化符码 身份政治
原文传递
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子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叶,移民到美国的华人主要为生计奋斗,其中一部分知识分子把中国文化和文学带到了美国。在1910—1940年间,华人移民被扣押在美国加州天使岛审查期间,移民知识分子在小木屋的墙壁和帆布床上留下了反映他们当时痛苦思...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叶,移民到美国的华人主要为生计奋斗,其中一部分知识分子把中国文化和文学带到了美国。在1910—1940年间,华人移民被扣押在美国加州天使岛审查期间,移民知识分子在小木屋的墙壁和帆布床上留下了反映他们当时痛苦思想感情的诗篇,在1980年被收进《埃仑诗集》,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出版。七年之后,反映早期华人移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金山歌集》也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出版。这两本诗集收入了华人移民在美国发表最早的华文诗篇,是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被译成英文之后,成了华裔美国诗歌的一部分,其中的一些诗篇被收进大型的美国文学选集,被典范化,已经纳入了美国主流文学。它们也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两件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诗歌 华文诗歌 《埃仑诗集》 《金山歌集》 木屋拘囚序 刻板印象
原文传递
华裔美国诗歌创作中的时间主题——以李立阳和宋凯西作品为例
16
作者 张春敏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98,共6页
华裔美国诗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亚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立阳与宋凯西是当代华裔美国诗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在美国非常畅销,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多部作品入选美国著名诗选与文集。李宋二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有诸多... 华裔美国诗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亚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立阳与宋凯西是当代华裔美国诗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在美国非常畅销,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多部作品入选美国著名诗选与文集。李宋二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有诸多异曲同工的地方,在创作主题的选择上也有相似之处,其诗歌创作主题通过时间的消解,来反映华裔族群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变化,这种基于身份转换的落差使得他们的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得到美国主流文坛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诗歌 时间 记忆 文化传承 身份转换
原文传递
后殖民视域下《在我爱你的这座城》中的饥饿感分析
17
作者 张惠婵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6-102,116,共8页
饥饿线索贯穿了华裔美国诗人李立扬的经典诗集《在我爱你的这座城》。这份饥饿不仅是对食物的贪馋,还囊括了对家园的冀求和对表达的渴望,从遍布诗集的食物书写、流散主题与超验主义元素中便可见一斑。饥饿感长期无法缓解,于是转化为贪... 饥饿线索贯穿了华裔美国诗人李立扬的经典诗集《在我爱你的这座城》。这份饥饿不仅是对食物的贪馋,还囊括了对家园的冀求和对表达的渴望,从遍布诗集的食物书写、流散主题与超验主义元素中便可见一斑。饥饿感长期无法缓解,于是转化为贪婪吃下可食与不可食之物、爱与恨、自我与他者的炽烈狂怒。诗人吞噬一切,由饥肠辘辘至暗蓄气力,而后爆破;从沉默不语到呼吼高歌出反抗仇外情绪与种族主义的最强音,又凭诗歌这一“音节”,呐喊其对包罗万象之宇宙心灵矢志不渝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立扬 《在我爱你的这座城》 饥饿 家园 宇宙心灵 华裔美国诗歌
下载PDF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美国少数民族诗歌及其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子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98,共11页
从多元文化视角看,美国主流文化对美国各少数民族诗歌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排斥、歧视、忽视、容纳、重视和支持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充分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美国主流文学史上。美国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有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诗歌。20世... 从多元文化视角看,美国主流文化对美国各少数民族诗歌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排斥、歧视、忽视、容纳、重视和支持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充分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美国主流文学史上。美国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有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诗歌。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在当今多元文化的氛围里,各少数民族的诗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尽管它们各自在历史上遭到过白人种族主义的歧视和排斥。它们各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艺术形式,各以自己的方式,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各少数民族的诗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能流利地讲英语,纯熟地用英文创作诗歌。他们也同样遇到了英语是否能充分表达自己,如果不用英语而用各个民族自己的语言是否可能的问题,因此他们都处于悖论的两难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视野 美国黑人诗歌 美国印第安诗歌西班牙裔/墨西哥裔/拉美裔美国 诗歌 华裔美国诗歌
原文传递
离散空间的衍变与再现——解读美华历史与文学中的天使岛
19
作者 宋阳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6-22,共7页
本文借鉴文化地理学的批评视角,以美国华人历史和文学中的天使岛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美国华人族裔地图中的持续衍变状态和特殊承接意义。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天使岛被先后赋予了不同的寓意:从拘禁早期华人移民的霸权空间,到装载早期华... 本文借鉴文化地理学的批评视角,以美国华人历史和文学中的天使岛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美国华人族裔地图中的持续衍变状态和特殊承接意义。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天使岛被先后赋予了不同的寓意:从拘禁早期华人移民的霸权空间,到装载早期华人移民文化财产的文化空间,再到封存华裔族群先辈记忆的文学标本空间。在这个持续衍变的过程中,天使岛意象最终成为了警示美国政府的排华黑暗历史、宣告早期华人移民的痛苦经验与不屈精神、标示华裔族群源头和身份合法性的独特族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使岛 华人族群 “天使岛诗歌 华裔美国诗歌 空间
下载PDF
思乡、返乡与抵达:李立阳《玫瑰》中的“家园”意识
20
作者 张春敏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214-223,共10页
思乡与返乡是客居他乡的族裔群体的一种精神状态,家园意识在客居异国的人看来是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想象。作为美国华裔诗人,'家园'一直是李立阳的创作主题之一。在他的第一部诗集《玫瑰》中,家园意识在不同层面表现出来,他用中... 思乡与返乡是客居他乡的族裔群体的一种精神状态,家园意识在客居异国的人看来是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想象。作为美国华裔诗人,'家园'一直是李立阳的创作主题之一。在他的第一部诗集《玫瑰》中,家园意识在不同层面表现出来,他用中国文化内涵的意象与充满温情的传统家庭关系开启'思乡与返乡'之旅,同时通过想象家园,对家国历史、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审视,最后抵达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的诗歌颂唱出华裔美国人对祖国的相思、对故土的眷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立阳 《玫瑰》 家园意识 华裔美国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