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锋与世俗的矛盾统一——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批判性与世俗性关系的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芳 蒙柱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7-169,共3页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性指向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宗教、科技等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性和世俗性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密关系,但是,由于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文本形式上的先锋性、独特性...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性指向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宗教、科技等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性和世俗性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密关系,但是,由于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文本形式上的先锋性、独特性,从而使文学性本身确保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指向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批判性 世俗性
下载PDF
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化——以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为批评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胡铁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高雅与通俗虽然历来是文学批评论争的焦点之一,但受社会的后现代性、反理性哲学以及当代文学发展潮流的影响,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改变了欧洲文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叙事模式,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后现代主义... 高雅与通俗虽然历来是文学批评论争的焦点之一,但受社会的后现代性、反理性哲学以及当代文学发展潮流的影响,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改变了欧洲文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叙事模式,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维与叙事的新模式,反传统、摈弃终极价值和崇尚零度写作等特征成为学术界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所下的定论。然而,这些基本特征仅为其表象,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些表象之下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文学的通俗化发展则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趋向。在当代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对人性的文学叙事与反思,仍是美国当代文学家,尤其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学作家作品中叙事与反思的核心内容。这就形成了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的另类思维和叙事模式,将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非完美性以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的完美性表现出来,进而形成当代美国作家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以通俗化的方式进行社会批判和人本质弱点批判以及人类理想社会憧憬的新途径。因此,唯有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认知视角,从作品形式与思想内涵的关系入手来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通俗化发展,才能对其文学价值作出相对公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大众文化 通俗化 价值论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4
3
作者 蒙柱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7,共5页
在后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哲学、政治经验相互交织的视域之中,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主题,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国家权力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激烈批判,并且延伸到对于为政治所操纵的宗教、科技的批判。在大众文化的影响... 在后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哲学、政治经验相互交织的视域之中,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主题,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国家权力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激烈批判,并且延伸到对于为政治所操纵的宗教、科技的批判。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还表现出其商业化的一面,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解构的同时解构了自身批判的严肃性。这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现代性批判的两面性。在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纳博科夫和品钦等人的作品中,这种现象都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现代性批判 主题 政治 两面性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价值论 被引量:4
4
作者 胡铁生 宁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的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恰恰体现出这种机制。约瑟夫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两部黑色幽默和反讽小说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好注解:其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策略表现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美学价值追求;而在其看似轻松、滑稽、悖论式话语、碎片加拼接、非线性叙事等书写方式构成的故事表层结构之下却清晰地表达出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政治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与内容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第二十二条军规》 《五号屠场》 价值论
下载PDF
论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小说 被引量:1
5
作者 蒙柱环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1期97-100,共4页
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催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的诞生和发展。在美国,科幻小说与后现代主义的互动造成了两种写作情况:一是传统的科幻小说写作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一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利用科幻小说的体裁进... 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催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的诞生和发展。在美国,科幻小说与后现代主义的互动造成了两种写作情况:一是传统的科幻小说写作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一是后现代主义小说利用科幻小说的体裁进行写作。后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科幻小说,代表作家有冯内古特、品钦等,这种写作反思了科技文明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批判了现代性中工具理性的膨胀造成了人性的异化和精神分裂,并以彻底的解构精神来表达自己对于科技文明发展所触及的环境伦理、生命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 科幻小说 政治伦理 主题 意义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甘正芳 李顺春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叙事策略 分析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本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顺春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1-85,共5页
后现代主义将文本泛化,认为"文本就是一切,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不仅混杂各种文学体裁,拆除文学的"内部边界",而且试图抹杀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打破文学的"外部边界",从而构成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将文本泛化,认为"文本就是一切,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不仅混杂各种文学体裁,拆除文学的"内部边界",而且试图抹杀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打破文学的"外部边界",从而构成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共同特征,如意义的不确定性、内容的荒诞性、形式上的非连续性、文本结构的无序性和混沌性、文本自我反映的操作性以及语言高度实验化等,而这些都是通过采用戏仿、拼贴、大众化和互文性等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文本策略 分析
下载PDF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生态思想
8
作者 王晓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82,共7页
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多元化主题的发展进程中,反映人类生存困境、国家战争、人性异化等生态危机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作为生态研究的重要分支,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生态批评相结合,在后现代美学与环境保护、社会文化... 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多元化主题的发展进程中,反映人类生存困境、国家战争、人性异化等生态危机主题的作品层出不穷。作为生态研究的重要分支,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生态批评相结合,在后现代美学与环境保护、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相互融合的视域中,本文借助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析美国后现代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的生态思想,呈现出作家在揭露人类自然、社会、精神三重生态危机的根源时直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敏锐洞察力与预见性,以及其探寻后现代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困境出路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人文关怀
下载PDF
维护历史延续性——对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
9
作者 王丽 王琰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3期81-82,共2页
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有欧洲后现代主义建筑和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两大分支,对比二者,前者更加注重在形式背后的逻辑,注重传承;而后者只关注大众文化的历史和时代主题,形式化问题突出。本文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美国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有欧洲后现代主义建筑和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两大分支,对比二者,前者更加注重在形式背后的逻辑,注重传承;而后者只关注大众文化的历史和时代主题,形式化问题突出。本文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 欧洲后现代主义建筑 批判 历史延续性
下载PDF
谈后现代主义小说——兼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和《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守仁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2-148,共7页
关键词 小说 后现代主义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论》 《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 陈世丹 胡全生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虚实结合 纵横破解——评陈世丹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详解》
11
作者 杨仁敬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详解》(中文版)一书是目前一部比较详尽地阐释美国最有代表性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力作。这部著作有如下几个特点:文论领先,虚实结合,在解读作品时对基本概念作了深入的说明;注重文本,纵横破解,通过文本分析突显作家的...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详解》(中文版)一书是目前一部比较详尽地阐释美国最有代表性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力作。这部著作有如下几个特点:文论领先,虚实结合,在解读作品时对基本概念作了深入的说明;注重文本,纵横破解,通过文本分析突显作家的独特风格,纵横解剖文本的增殖和加倍;关注主题,重视影响,将文学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作为分析的中心问题;跨学科的分析,多角度的视野,对跨学科跨体裁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进行了跨学科的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世丹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文论 文本
原文传递
“月印万川”: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文学中的禅宗美学意蕴
12
作者 姚萧程 何敏 《科普创作评论》 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文学蕴含着独特的禅宗美学思想,对深入中西跨学科的后现代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文学和禅宗的关系出发,主要以经典作品“沙丘”六部曲和“海伯利安”四...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文学蕴含着独特的禅宗美学思想,对深入中西跨学科的后现代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文学和禅宗的关系出发,主要以经典作品“沙丘”六部曲和“海伯利安”四部曲为例,基于“不二法门”为重要思维方式的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在分析小说中人工智能与众生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展现禅宗美学观照下的语言困境。同时,就众生的顿悟之路进行重点论述,揭示未来人类的真正走向,并且进一步指出,禅宗美学在人工智能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为理解自我与他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后理论时代,“不二法门”等作为起源于中国的禅宗美学,也为外国文学研究场域中国话语的构建与发声提供了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科幻文学 禅宗美学 “沙丘”六部曲 “海伯利安”四部曲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普宁》中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
13
作者 崔菁菁 《网友世界》 2014年第4期40-40,共1页
纳博科夫(即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籍作家。因受到其自身的人生经历的影响,在纳博科夫的文学作品中常呈现出多元化文化、文学表达方式和方法等内容的融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文学作品中欧洲文学(尤指俄罗... 纳博科夫(即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籍作家。因受到其自身的人生经历的影响,在纳博科夫的文学作品中常呈现出多元化文化、文学表达方式和方法等内容的融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文学作品中欧洲文学(尤指俄罗斯文学)与美国文学艺术特征的结合。小说《普宁》是纳博科夫1958年的作品,小说中讲述了流亡的俄国老教授普宁在美国一所学院的任教过程。本文通过对小说《普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作者纳博科夫在文学进行创作活动中对于俄罗斯式现实主义和美国式后现代主义两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展示其在文学艺术继承方面与文学艺术创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普宁》 俄罗斯式现实主义 美国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Interpretation of absurdity by intertextuality: Comments on Donald Barthelme's The glass mountain 被引量:1
14
作者 ZHANG Mi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texts to show the reality hidden inside Barthelme's The glass mountain. Barthelme is a representative of postmodernism. He employs typical writing skills, such as collag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texts to show the reality hidden inside Barthelme's The glass mountain. Barthelme is a representative of postmodernism. He employs typical writing skills, such as collage, fragments and discontinuous narratives, in The glass mountain to illustrate absurdity in the text. As a centerpiece of postmodernism, this fiction can be correctly interpreted by the way of intertextuality, which is a key to reveal the text's absurdity. Through such comparison, readers can understand that the purpose of absurd writing is to demonstrate reality in the modern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THELME The glass mountain ABSURDITY INTERTEXTUALITY POSTMODERNISM
下载PDF
The Influences of American Deep Image on the Third-Generation Poets in China
15
作者 YIN Gen-de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0期1251-1257,共7页
The Third-Generation Poetry of China (namely Post-misty Poetry too) initia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odernist poetry, especially sorts of American Post-modernist poetry schools into China. "The relation ... The Third-Generation Poetry of China (namely Post-misty Poetry too) initia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odernist poetry, especially sorts of American Post-modernist poetry schools into China. "The relation between American poetry and Chinese poetry has a long history, which lies in the influences on the creation of the Third-Generation poets. This influence is probably unprecedented in its depth and breadth." "Irrational association" and "leaping images" proposed by American Deep Image poets influenced by Freudian and Jungian unconscious perception gained an extraordinary appreciation among the Third-Generation poets who were in pursuit constantly of the experiments on poetic form and languag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American Deep Image on the Third-Generation poets of China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WANG Yin and CHEN Dongdong's po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hird-Generation Poetry Deep Image influence irrational association leaping image
下载PDF
Border Shifting in Naomi Nye's Habibi
16
作者 Tawfiq Ibrahim Yousef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3年第12期970-978,共9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novel Habibi (1997) by the Arab-American writer Naomi Nye addresses the theme of border shifting from a postmodernist perspective that deconstructs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borders me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novel Habibi (1997) by the Arab-American writer Naomi Nye addresses the theme of border shifting from a postmodernist perspective that deconstructs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borders meant to maintain exclusion and hegemony and instead considers them as being often flimsy, malleable, and changeable. Drawing upon her experience as a multifarious Arab-American writer whose father was a Palestinian immigrant and whose mother was an American, Nye tries to build bridges across political, national, cultural, and ethnic boundaries. Through a love story between the two protagonists (Liyana, whose father is a Palestinian-American and whose mother is American and Omer, whose parents are Jewish Israelis), Nye endeavors to bring about a sense of harmony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politically, ethnically, culturally, and racially separated J home whether in reality ews and Palestinians. At the end, Liyana's family realizes they can have more than one or in imag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ders Nye Habibi PALESTINIAN Israeli AMERIC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