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美国大平原畜牧王国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雯 罗宏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77-180,共4页
通过对19世纪美国大平原畜牧业的考察,论述了美国大平原"畜牧王国"的起源、建立、发展、繁荣直至衰亡的全过程。阐明了大平原"畜牧王国"的发展与繁盛是由于铁路网的发展、优良品种的成功繁育以及特殊的时代背景多... 通过对19世纪美国大平原畜牧业的考察,论述了美国大平原"畜牧王国"的起源、建立、发展、繁荣直至衰亡的全过程。阐明了大平原"畜牧王国"的发展与繁盛是由于铁路网的发展、优良品种的成功繁育以及特殊的时代背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美国大平原 畜牧王国
下载PDF
美国大平原北部放牧业的发展及经验教训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90,共11页
美国大平原的放牧业在19世纪70-80年代迅猛发展起来,使被称为"美国大荒漠"的地区变成了美国主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纽曼的偶然发现使牧场主认识了大平原北部牧区的开发价值。第二次工业革命为那里放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 美国大平原的放牧业在19世纪70-80年代迅猛发展起来,使被称为"美国大荒漠"的地区变成了美国主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纽曼的偶然发现使牧场主认识了大平原北部牧区的开发价值。第二次工业革命为那里放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平原南部牧区的牛羊超载过牧、北部平原的丰富牧草资源和旺销稳定的市场等因素推动了大平原北部放牧业的迅速发展。北部放牧业的发展,最终使整个大平原成为美国主要的牛羊生产基地,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的西部开发及其现代化。北部牧区引进大量国外资金和采用大公司经营,适应了市场经济和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大平原北部放牧业发展是一种掠夺性的开发,破坏了草原的自然风貌和生态平衡,引发了许多牧区纠纷和流血冲突,使印第安人成了白人征服者的牺牲品。它的历史经验教训仍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平原 北部牧区 放牧业 畜产品基地
下载PDF
热浪袭人:全球变暖与美国大平原的未来 被引量:2
3
作者 唐纳德.沃斯特 高国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101,共11页
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大平原的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第一,如果对一种气候不能充分理解或充分接受,就很难适应这一气候。第二,试图通过技术控制自然,是一种不充分的、短期的适应方法。第三,避免1930年代的灾... 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大平原的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第一,如果对一种气候不能充分理解或充分接受,就很难适应这一气候。第二,试图通过技术控制自然,是一种不充分的、短期的适应方法。第三,避免1930年代的灾难再次发生的最好策略,是使大平原的更多地区保留自然的、农业开发之前的那种状态。第四,实现对气候的最佳适应,永远不可能仅仅依靠私有制或商业思想,也不能仅仅通过建立慷慨的政府救助计划,对遭受旱灾的经营者予以赔偿。人类需要做的是文化必须适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尘暴重灾区 水土侵蚀 美国大平原
下载PDF
从美国大平原发展分析国内煤制天然气项目前景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加庆 邹海旭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6,共3页
煤制天然气项目是目前国内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重点,美国大平原公司是全世界唯一的已稳定运行的商业化煤制天然气工厂。从美国大平原的建设背景、选址、技术选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国内几个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内容,简要分析了... 煤制天然气项目是目前国内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重点,美国大平原公司是全世界唯一的已稳定运行的商业化煤制天然气工厂。从美国大平原的建设背景、选址、技术选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国内几个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内容,简要分析了国内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前景和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天然气 美国大平原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美国大平原半干旱地区农业开发的回顾与展望
5
作者 张景哲 李唯 《地理研究》 1986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美国小平原半干旱地区地处美国中西部,是美国大麦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达一地区从处女地变为生产力极高的主要农作区经历了100余年。期间农业生产几经反复,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本文试图对此做一初步探索并展望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前景。 ... 美国小平原半干旱地区地处美国中西部,是美国大麦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达一地区从处女地变为生产力极高的主要农作区经历了100余年。期间农业生产几经反复,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本文试图对此做一初步探索并展望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前景。 气候不稳定,降水变率大,加之风速大,在干旱年份常造成严重的土壤风蚀。除此之外,小麦价格波动,农耕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半干旱环境认识的变化以及政府的政策法令都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目前达一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仍是干旱威胁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虽然现在还不能控制气候,但如果正确汲取百年来开发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是能够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化的。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是否宜于农作、技术改进的成效、灌溉农业的前途、风蚀与荒漠化的危险性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尽管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业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但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稳定农业结构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关键在于使人地关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实现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高一级生态平衡,这是应该也有可能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平原 半干旱地区 农业开发 回顾与展望 旱作农业生态系统 半干旱环境 土地利用 农作区 农业发展 降水变率
下载PDF
美国大平原的防护林
6
作者 赵宗哲 《世界农业》 1987年第11期34-35,共2页
1986年夏我参加了在美国尼布拉斯卡州林肯城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防护林学术会议,并考察了西部大草原的防护林。情况简述如下: 一、明智的决定 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地区。大平原西部的顶极植被是著名的大草原... 1986年夏我参加了在美国尼布拉斯卡州林肯城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防护林学术会议,并考察了西部大草原的防护林。情况简述如下: 一、明智的决定 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地区。大平原西部的顶极植被是著名的大草原,亦称西部大草原。该区域寒暖流都可长驱直入。夏季炎热雨量少,冬季寒冷多雪。大风频繁。由于过去强度放牧和无限制地垦殖,致草原生态系统破坏,加以暴风侵袭,气候干燥,土壤侵蚀严重,农牧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带 美国大平原 大草原 野生动物 农田防护林 草原生态系统 土壤侵蚀 紧密结构 农牧业生产 林带更新
下载PDF
美国大平原的“围篱”
7
作者 周钢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9年第11期54-59,67,共7页
美国内战后,其西部大平原成为美国农牧业的重点开发区。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大平原上的牧场多是没有围篱的开放牧场。"带刺铁丝"发明和推广使用之后,牧场主和农场主为了抢占土地和水资源,竞相用它围篱占地。在十余年的时... 美国内战后,其西部大平原成为美国农牧业的重点开发区。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大平原上的牧场多是没有围篱的开放牧场。"带刺铁丝"发明和推广使用之后,牧场主和农场主为了抢占土地和水资源,竞相用它围篱占地。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大平原被牧场和农场密如蛛网的带刺铁丝围篱所分隔和缠绕。大平原虽然成为美国重要的农牧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发生"围篱"和"毁篱"的流血冲突,破坏了草原的自然风貌和生态平衡,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平原 带刺铁丝 筑篱与毁篱
原文传递
基于特征空间法的美国南部大平原蒸散发遥感反演
8
作者 涂晨雨 官云兰 陈远芳 《江西科学》 2022年第2期305-311,共7页
蒸散发是地表能量平衡和水热循环的重要环节,准确估算对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节水研究以及气候调节等至关重要。特征空间法作为蒸散发反演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对地表参数的依赖较小,具有较好的优势。然而,该方法在干湿边界确定... 蒸散发是地表能量平衡和水热循环的重要环节,准确估算对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节水研究以及气候调节等至关重要。特征空间法作为蒸散发反演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对地表参数的依赖较小,具有较好的优势。然而,该方法在干湿边界确定时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给出相应的干湿边界理论公式,以美国南部大平原为研究区,利用MODIS遥感数据,构建具有时空二维属性的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获得了2017年美国南部大平原蒸散发;并采用站点数据进行验证,分析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研究区地表蒸散发模拟精度较高,略微存在高估,与观测值相关系数(r)达到0.86,均方根误差(RMSE)和偏差(B)分别为1.07 mm和0.06。从时空特征分析,蒸散发年内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与植被生长周期相一致。此外,蒸散发季节差异显著,夏季蒸散发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并且四季蒸散发空间分布趋势均呈东南向西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MODIS 蒸发比 美国南部大平原 遥感
下载PDF
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Siegfried D.Schubert Max J.Suarez +3 位作者 Philip J.Pegion Randal D.Koster Julio T.Bacmeister 王涓力 《干旱气象》 2004年第2期89-94,共6页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这个世纪最强的一次干旱灾难。干旱影响了美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土地以及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区,同时,在美国大平原南部频繁发生的强沙尘暴震惊世界。通过研究,我们给出了模式模拟的结果,说明那次干旱事件是由那...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历了这个世纪最强的一次干旱灾难。干旱影响了美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土地以及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区,同时,在美国大平原南部频繁发生的强沙尘暴震惊世界。通过研究,我们给出了模式模拟的结果,说明那次干旱事件是由那10a间热带海表温度异常引起,而大气和陆面的相互作用增加了干旱的严重性。我们也将20世纪发生在北美的其它干旱事件同30年代的干旱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平原 沙尘暴 干旱 热带SSTs异常
下载PDF
煤制天然气的能源网络分析图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永健 王志伟 +2 位作者 何畅 冯霄 李安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06-2111,共6页
能源网络图作为能源统计数据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是评价企业用能效率、发掘能耗薄弱环节、科学制定能源管理政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国内某煤制合成天然气企业为研究对象,并以美国大平原项目为参照,基于能量平衡建立能源网络图对两者... 能源网络图作为能源统计数据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是评价企业用能效率、发掘能耗薄弱环节、科学制定能源管理政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国内某煤制合成天然气企业为研究对象,并以美国大平原项目为参照,基于能量平衡建立能源网络图对两者能量转化的4个重要环节——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入分配和最终使用的能量转换效率进行详细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平原项目能量转换效率为53.16%,而国内该企业能量转换效率为48.20%,主要体现在终端环节中4个系统的用能效率偏低,需进一步挖掘节能瓶颈和改善用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网络图 美国大平原 能量转换效率 节能
下载PDF
《尘暴》及其对环境史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1
11
作者 侯文蕙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0,共4页
环境史学在西方兴起于 2 0世纪晚期 ,在中国也许起步更早些 ,但其受到国内史学从业者兴趣日增的关注 ,则是近年来的事 :一方面是缘于西方环境史学发展的促动 ,一方面是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等现实因素的推动。但环境史究竟是历... 环境史学在西方兴起于 2 0世纪晚期 ,在中国也许起步更早些 ,但其受到国内史学从业者兴趣日增的关注 ,则是近年来的事 :一方面是缘于西方环境史学发展的促动 ,一方面是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等现实因素的推动。但环境史究竟是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还是一种新的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视角或方法 ,或者一种新的史学范式和新的通史观念 ,国内外环境史研究者均未形成共识。这组“笔谈”的发表 ,无疑将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这一新的历史研究领域的认识。“笔谈”的作者包括老中青三代史学从业者 ,虽来自不同的史学领域 ,但都较早涉足环境史研究 :或早在 1973年就开始涉足沙漠研究 ,并多次深入我国北方沙漠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提出了著名的“沙漠化二重性”论断 ;或长期致力于美国环境史著作的译介 ;或率先在国内高校历史系开设《环境史研究导论》课程 ,培养环境史研究新人 ;或较早运用自然与社会互动关系理论 ,系统地对自然灾害与民国乡村社会变迁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从而拓宽了乡村社会史畛域。因此 ,这组“笔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国内环境史研究者对于环境史的思想认识及其所达到的水平。“笔谈”的组织 ,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梅雪芹副教授的热情支持和全力协助 ,本刊谨此致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纳德·沃斯特 《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 环境历史 研究方法 人文精神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地理研究所1982—1984年国际学术交流概况
12
作者 杨淑宽 《地理研究》 1985年第3期105-106,共2页
1982年以来我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逐年发展,1984年接待外国专家、学者30批86人次,比1980—1981年的总和还要多8批53人次,交流的范围达19个国家和地区。11个驻华大使馆的官员也曾于1984年来所参观访问。出访项目也逐渐增多,仅1984年就派... 1982年以来我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逐年发展,1984年接待外国专家、学者30批86人次,比1980—1981年的总和还要多8批53人次,交流的范围达19个国家和地区。11个驻华大使馆的官员也曾于1984年来所参观访问。出访项目也逐渐增多,仅1984年就派出17批20人次,分赴1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访问、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就一些主要活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交流 地理研究所 地理系 禹城 土壤抗蚀力 清迈大学 美国大平原 总蒸发 喀斯特 试验站
下载PDF
让不毛之地长出粮食
13
作者 N.J.罗森堡 王守春 《世界农业》 1980年第10期35-38,共4页
通过改变植物本身和改变它的环境,科学家们寻找更好的途径来利用世界干旱地区的充足的阳光和稀少的、不稳定的降水。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谷类作物 植物体 美国大平原 内布拉斯加 半湿润地区 防风措施 蒸腾作用 粮食作物 氧化碳
下载PDF
浅谈农村新型节能住宅
14
作者 张道全 《黑龙江自然资源》 2020年第3期36-36,共1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保护及节能要求的日益高涨,草砖建筑热在全球再度兴起。草砖房屋最早源于欧洲移民。当年欧洲移民来到美国大平原南部地区,因为缺乏木材而改用草砖盖房屋。草砖房有很多的优势:一是节本降耗,降低了造房成本。
关键词 欧洲移民 节本降耗 美国大平原 环境保护 节能要求 草砖房 草砖建筑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美国水土侵蚀和治理的关注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国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133,共15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美国水土侵蚀及其治理有较多关注。国内通过多种形式,对美国大平原的干旱、沙尘暴等农业灾害进行了报导,从生产方式转变、战时国际需求、机械化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生产扩大及随之而来的水土侵蚀的原因,从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美国水土侵蚀及其治理有较多关注。国内通过多种形式,对美国大平原的干旱、沙尘暴等农业灾害进行了报导,从生产方式转变、战时国际需求、机械化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生产扩大及随之而来的水土侵蚀的原因,从立法、机构和措施三个方面介绍美国水土保持的经验。中国知识界对1930年代美国水土侵蚀及其治理的关注,作为中国水土保持宣传和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提高了人们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为中国开展水土保持试验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了水土保持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平原 尘暴重灾区 水土保持 环境治理 环境教育
原文传递
一场跨越10年的灾难 沙尘暴,美国社会创伤记忆的重要文化符号
16
作者 罗超 李唐(图) 《世界博览》 2021年第20期38-45,共8页
除了水土流失造成的短期经济损失外,沙尘暴引发的移民问题还造成了长期被美国社会忽视的严重后果。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大平原气候条件相当有利,降雨量充足,冬季相对温和,这使得大平原的定居人数和耕作规模不断增加。但在1930年夏天,太... 除了水土流失造成的短期经济损失外,沙尘暴引发的移民问题还造成了长期被美国社会忽视的严重后果。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大平原气候条件相当有利,降雨量充足,冬季相对温和,这使得大平原的定居人数和耕作规模不断增加。但在1930年夏天,太平洋洋面温度的变化对一般大气环流产生了直接影响,该地区突然进入了一个异常干旱的时期。加上当时落后的耕作方式,迅速导致表土的侵蚀和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沙尘暴 美国大平原 创伤记忆 水土流失 文化符号 异常干旱 大气环流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与沙尘暴
17
作者 丰君子 《环球财经》 2023年第7期12-12,共1页
“沙尘暴”曾带给美国极为痛苦的回忆。独立战争后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中,大批拓荒者涌入美国大平原地区进行高强度的过度开垦,使原始草原生态系统基底、植被和地表结构被破坏殆尽,出现严重的土壤侵人工智能与沙尘暴蚀和沙尘堆积。... “沙尘暴”曾带给美国极为痛苦的回忆。独立战争后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中,大批拓荒者涌入美国大平原地区进行高强度的过度开垦,使原始草原生态系统基底、植被和地表结构被破坏殆尽,出现严重的土壤侵人工智能与沙尘暴蚀和沙尘堆积。到20世纪30年代,尘暴与沙暴开始紧密结合。在裹挟着大量土壤、沙石和杂物的强风驱动下,黑风暴(强沙尘暴)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生态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人工智能 生态灾难 草原生态系统 黑风暴 地表结构 美国大平原 过度开垦
原文传递
拯救地球的农业方案
18
作者 乔·汉德尔斯曼 杨玉洁(翻译) 《环球科学》 2021年第15期82-85,共4页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尘暴事件展现了土壤退化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数十年的耕作耗尽了美国大平原富饶土壤中的养分,更令土地难以抵抗严重的干旱。肆虐的狂风卷起土壤,空气中充满了沙尘,沙尘,而大地变得愈加贫瘠。数千人死于饥饿或者肺病,...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尘暴事件展现了土壤退化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数十年的耕作耗尽了美国大平原富饶土壤中的养分,更令土地难以抵抗严重的干旱。肆虐的狂风卷起土壤,空气中充满了沙尘,沙尘,而大地变得愈加贫瘠。数千人死于饥饿或者肺病,不少人为了食物、工作以及干净的空气移居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美国大平原 沙尘 耕作 养分
原文传递
沙尘暴灾难
19
作者 卡勒姆·麦凯尔维 许晓璇(译) 《环球科学》 2021年第22期66-67,共2页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平原--位于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脉之间的一片广阔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衰退、农业因素、联邦政策和极端天气将这片区域变成了风沙肆虐的干旱地带。由此产生的沙尘暴蔓延到27个州,到1939年,该平原75%以上...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平原--位于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脉之间的一片广阔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衰退、农业因素、联邦政策和极端天气将这片区域变成了风沙肆虐的干旱地带。由此产生的沙尘暴蔓延到27个州,到1939年,该平原75%以上的表层土因侵蚀而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极端天气 密西西比河 经济衰退 美国大平原 干旱地带 表层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